农业补贴问题浅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对农业补贴的浅析•一、农业补贴的概述•二、直接补贴与间接补贴的利弊•三、我们对农业补贴的看法一、农业补贴的概述1、农业补贴政策出现的背景2、我国农业补贴经历的六个时期3、农业补贴的含义及分类1、农业补贴政策出现的背景从农业补贴政策实施上看,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最早以国营拖拉机站的“机耕定额亏损补贴”形式出现,之后逐渐扩展到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补贴、农业生产用电补贴、贷款贴息补贴等方面。2、我国农业补贴经历的六个时期1.粮食收购数量和价格调整时期(1978-1984年)2.粮食价格双轨制形成期(1985-1990年)3.粮食统销体制解体、粮价全面放开时期(1991-1993年)4.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的粮食生产流通体制时期(1994-1997年)5.粮食流通体制的大变革时期(1998-2003年)6.全面推进“粮食直补时期(2004年至今)3、农业补贴的含义及分类农业补贴的含义:农业补贴就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向某种农产品的生产、流通、贸易或某些居民提供的转移支付。它的本质是一种手段,一种通过对特定农产品的生产、流通、贸易进行转移支付,达到调节利益关系,实现政府特定目的的手段。农业补贴的分类从农民受益程度的角度看,农业补贴的措施可以分为两种,即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直接补贴包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补贴、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补助、农民培训补助等具有专门用途的补贴。间接补贴主要有最低收购价政策。二、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的利弊1、间接补贴的利弊2、直接补贴的利弊1、间接补贴间接补贴的利弊分析间接补贴的有利之处:在政府的“间接补贴”政策下,粮食产量提高,粮食价格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维护,收人提升。间接补贴的不利之处:加大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其次是粮食价格的急剧上升。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给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压力。2、直接补贴直接补贴的利弊分析直接补贴的有利之处:政府的“直接补贴”政策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使得粮食产量增加,保证了粮食生产和粮食供给的增加。直接补贴的不利之处:粮食的市场价格大大降低。由于市场上粮食价格的下跌。导致了政府的“直接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失效或大打折扣。特别是,如果政府“直接补贴”的力度小于市场上粮食价格的下降幅度,那么粮食生产者很可能在第二年选择不生产粮食。三、我们对农业补贴的看法从国家对农业进行的直接或间接补贴的供求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各自的利与弊。而我国大力支持的农业补贴政策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弊端呢?弊端一如果增加农业补贴将会导致农产品过剩,产生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激发农民种粮热情的同时,也带来了粮价下跌、卖粮难等隐患。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价格的变化是市场供求关系的晴雨表,当需求大于供给的时候,价格就会上升;反之,当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价格就会下降,粮食也是如此。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执行确实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由2003年的9941万公顷增加到2006年的10538公顷,粮食年产量由2003年的43071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49746万吨。但也应该密切注意粮食增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市场化程度较低,绝大部分农民不知道市场的粮食需求;大部分省区粮食种植结构单一,粮食品质较低,粮食生产结构不适应消费。因此,要防止低品质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引起价格下跌、卖粮难,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弊端二2004年以前,我国农业补贴政策主要是偏向间接补贴政策,而我们从上述间接补贴的模型中明显看到,如果在粮食连年丰收的背景下,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于财政的压力也很大。2005年开始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2008年和2009年国家3次提高了水稻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无疑会增加我国的财政压力。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现状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亿元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农业进行补贴的财政支出成递增趋势,这也意味我国如果继续以这样的趋势进行补贴,我国的财政将面临一个巨大的压力。此外,补贴工作量大、操作成本高。因为各种补贴方式都必须经过“初核、张榜公布、复核、再公布”这样一个过程,整个过程中没有专门机构,牵涉单位较多,比如土地部门、农业部门、粮食部门、财政部门、农发行、信用社等,各单位的协调困难。再加上补贴资金的实际发放过程,执行成本高成为各个省区普遍存在的情况。在2004年执行成本由地方政府自行负担的情况下,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弊端三从2004以后,直接补贴的政策广受采纳,因为直接补贴虽然会因为价格的下跌而导致政策失效,但不会产生“间接补贴”出现的问题,即粮食价格高涨。然而直接补贴还存在很大的弊端。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数据表。增加补贴农民收入状况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自2004年加大了农业直接补贴以来,连续5年,即2004-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6%,总体呈上升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差距不断缩小。由于2004年是大力实施直接补贴的开始,因而我们在此分析2004年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粮食直接补贴的力度低。2004年,全国每亩直补资金仅为10元。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36元,然而农民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购置更新大型农机具补贴三项补贴得到的收入人均16元,其中粮食直补收入人均14元,只占人均纯收入的0.48%,也就是说,如果某位农民收入总额是100元的话,其中从粮食直补中得到的仅仅是5角钱不到,如果一家再按4口人计算的话,得到的2元钱还不够一户农民一个月的盐钱,这远远比不上粮价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比如,河南由于小麦价格的上升,仅夏粮一季平均每亩就增收180元左右。全国粮食产量以4650亿公斤计算,只要粮价每公斤提高2分钱,全国9亿多农村人口每人就会约增收10元。农民得到的直补微不足道。弊端四有限的直补资金农民所获份额偏小。实践证明,粮食的供给价格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所以国家虽然将钱补贴给农民,但消费者更多地得到了粮食补贴。因为商品价格由市场关系确定,政府给予农民粮食直接补贴降低了粮食市场均衡价格,政府补贴通过市场价格的降低隐性地转移给了消费者。弊端五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与农产品价格下降使直接补贴效益削减。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生产资料价格也随之上涨,使一部分农户尤其是贫困户无力进行生产投入。弊端六如果对农业开始进行补贴,那么以后,就难取消,因为取消补贴往往会引发政治问题。改善农业补贴农业补贴虽然存在许多弊端,但在现在国情之下,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国策,只能做到完善农业补贴,却不能取消这一政策,所以要做到:间接补贴下采取的措施通过保护价收购农民粮食的办法,关键在于确定一个最优的收购量,或者是确定一个最优的保护价格。从而刺激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使农民多生产出来的粮食量正好是政府所愿意收购的粮食量,这样才不会引起资源的浪费。直接补贴下采取的措施采取保护价与直接收入补贴相结合的方法。美国等WTO主要成员国粮食补贴的经验研究表明,只要一国财力许可.一般都采取价格支持与直接补贴并用的政策制度,只需要调整价格支持的方式和两种补贴的资金比例即可。因为保护价既能够直接、快速、明显地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维护其生产能力,又能适当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在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的今天,许多成员都不愿主动放弃价格支持措施,尤其是美国在其2002年新农业法中加人了“反周期支付”补贴,这一补贴就属于“市场损失补贴”,直接与当年的价格相挂钩,带有明显的价格保护特性。而直接收入补贴政策,只能保护农民的利益,却不能维持政府期望的某种农产品的适当产量,不能保护该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采取新型保护价与直接收入补贴相结合的政策,既能保护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又能适当增加农民收入。工业反哺农业含义:就是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定阶段后,要用工商企业创造的利润、提供的税收等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是要改变以往那种要求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农村和农民不能获得公平待遇的情况,就是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力度。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和政策趋向的变化,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切实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全局中统筹安排。”随后,一些媒体和学者认为中国“反哺”时代已经到来,“农业新政”已经开始,全国各地,特别是中部和东部沿海地区就“工业反哺农业”的路径和措施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以工办农”、“以工带农”、“以工扶农”等模式应运而生,全国正式吹响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号角。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2002年就达到了10.2万亿元人民币,人均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1000美元时,即可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这说明我国从经济规模上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基础。60年前的美国、40年前的日本都是曾站在这一起点上,完成了国家经济的腾飞。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