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历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主题:看日历课时:共2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计者:三年级数学组目标确定的依据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让有关年、月、日之间的知识更加系统地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时、分、秒基础上进行的,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引领学生经历“说一说、看一看、记一记”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评价任务1.向同桌说出学生能说出年、月、日它们之间的关系。2.知道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闰年,并能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的日期吗?教师板书日期。2.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都知道些什么?(教师可以提示:谁能告诉老师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你还能告诉大家哪些难忘的日子呢……)教师板书日期。3.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倾听、思考。回答问题:今天是2014年×月×日。学生思考、作答。学生倾听。能够认真倾听。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二、学习任务——认识大月、小月猜谜语: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教师:接下来我们就借助日历来完成我们接下来的学习。请同学们先看一下学习指南。学习指南一、独立学习观察教科书后面的附页1,把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学生阅读学习指南,明确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能够整理和记录各月份的天数,观察并初步体会、发现二、小组学习(1)先在组内互相核对订正所填数据,确保结果的正确。(2)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的发现。例如:各个月份的天数有什么不同等。(3)小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结论,准备全班汇报。教师巡视,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同学完成记录。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和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参与讨论、提出质疑。三、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小结:1.一年中12个月的天数有所不同,其中1,3,5,7,8,10,12月每月是31天;4,6,9,11月每月是30天;2月的天数很特殊,分别是28天和29天。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30天的月份是小月。2.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有29天的是闰年。教师提问: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各个月份的天数吗?学生汇报发现。学生回答:1.“拳头记忆法”2.歌诀记忆法1.组织全班同学举起左拳头指一指、说一说,检查数的对不对。2.组织同学们翻开书读一读、记一记。四、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说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学生回顾总结。能够回顾总结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后反思:第2课时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境引入组织同学们把附页2中2009-2016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学习指南一、独立学习把教科书后面的附页2中2009-2016年2月份的天数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独立学习。学生能够明确学习任务,认真完成,并能够初步发现规律。记录在表格中。二、小组学习(1)先在组内互相核对订正所填数据,确保结果的正确。(2)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的发现。(3)小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结论,准备全班汇报。教师巡视,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同学完成记录。小组交流。能够养成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二、集体学习1.你发现了什么?小结:(1)2月份29天的年份是2012年、2016年,其他年份都是28天。(2)4年里有一个闰年。2.组织学生完成试一试第二个问题。你知道你18岁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推断方法。3.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呢?学生汇报。学生独立推断。学生独立完成。(1)说一说一年有多少天,你是怎么知道的?(2)算一算。组织学生根据我们刚学习的知识算一算,并说一说自己的算法。集体交流。三、巩固练习组织学生完成书中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对照交流。熟练掌握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巩固所学知识。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学生交流自己收获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课后反思:一天的时间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主题:一天的时间课时:共1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计者:三年级数学组目标确定的依据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结合生活经验,知道一天有24时,能对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转换。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基础上进行的,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引领学生经历“看一看、认一认、填一填、说一说”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计时法,能够对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并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2.在借助直观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24时计时法在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评价要点:1、认识24时计时法,能与12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2、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察主题情境,从这两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几时的时候淘气正在做什么?这两个“1时”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情境图,思考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二、探究新知1.你知道下午1时还可以表示为几时吗?学生回答2.认识一天的开始师:大家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么?(学生发表意见,教师不作答复。)3.运用课件创设情境,感受一天的经过。师:那么一天的时间有多长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一天的经过吧!大家可以一边看,一边随着画面和音乐表演。(课件演示)4.认识24时记时法师:小朋友们回想一下刚才一天里,钟面上的时针转了几圈?(两圈)第一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课件出示)提问:时针走的第二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师述:从中午12时到夜里12时,是一天中的后12个小时,可以接着用12、13、14直到24时表示,(课件直条出示12时到24时)指着课件上的直条图提问:从直条上可以看出,一天一共有多少个小时?(24小时)师:我们用0时、1时、2时……直到24时来表示一天时间,我们给这种记时的方法起个什么名字合适呢?(板书:24时计时法)。学生根据教师提问思考问题,并回答。理解两种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关系,掌握互化方法。师:为了和24时记时法区别,我们把这种我们熟悉的记时方法叫12时记时法。三、巩固练习出示邮政局取信时间。说一说有哪些信息?完成书中练一练。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计算两次取信时间间隔几个小时几分钟。掌握推算时间的基本方法。四、课堂小结1、说说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2、怎样计算经过时间?课后反思:时间表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主题:时间表课时:共1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计者:三年级数学组目标确定的依据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结合生活经验,了解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时刻的关系,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计算经过时间。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四课时,是学生理解和掌握24时计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运用24时计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教材引领学生经历“看一看、说一说、练一练”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2.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3.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评价要点:运用24时计时法和计算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境导入1.观察情境图,请同学们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2.教师提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了解为什么两地的时差会差两个小时。(北京属于东八时区,而乌鲁木齐所在的是东六时区,也就是说,北京和新疆乌鲁木齐时间上相差两个小时,实际是相差两个多小时。)3.出示小兰和古丽所在学校的上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说一说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知道原因的同学可以讲一讲。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感受北京和乌鲁木齐两地的作息时间有所不同。课时间表,集体交流,请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二、自主探究任务一上午第二课时,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看到可能分别是右边的哪两个时刻?1.独立学习对照上面的上课时间表,独立思考,想一想第二课时所在哪个时间段?再找出可能的时刻。2.小组学习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巡视,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同学。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方法。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组织同学进行适时补充。或教师进行补充提示。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任务。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方法。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三、扩展应用任务二根据小兰和古丽的对话,将时间表补充完整。出示情境图,先读一读,说一说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出示学习指南1.独立学习根据对话内容,将时间表补充完整。2.小组学习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任务。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学会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能够读懂问题,明确要求。学会解决这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的方法。教师巡视,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同学。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方法。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组织同学进行适时补充。或教师进行补充提示。类问题的方法。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73页练一练2、制作一个星期六的时间表,并按时间表完成计划。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五、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课后反思:数学好玩校园中的测量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主题:校园中的测量课时:共1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计者:三年级数学组目标确定的依据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能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活动,积累测量活动经验,提高实践能力。”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启发和引导学生实际开展测量活动,体验如何发现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测量对象,如何做好活动准备,如何展开测量活动,如何呈现活动成果以及评价整个活动过程。教材引领学生经历“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目标:1.经历完整的测量活动过程,了解并能够合理选择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办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测量问题。2.在完成测量活动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分工合作,积极参与活动过程,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际经验。3.在回顾、反思、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了解评价方法,逐步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评价要点:1、能够合理选择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办法,解决现实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