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我们生息的国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们生息的国土童永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地图学习、收集资料、探究活动: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观察并了解祖国的轮廓;了解我国的领土面积。2、了解我国东南西北“四至”、国土疆域;初步了解省市行政区划。3、通过课外简单的调查、探究活动,提高探究及收集资料的能力。4、通过课堂上个人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初步认识地图的能力。在讨论学习中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5、通过观察学习地图,探究和收集资料,体验并感悟我们祖国的广阔疆域,由衷地产生爱国的情感,对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探究,知道祖国的疆域辽阔。教学难点:感悟祖国的广阔疆域,由衷地产生爱国的情感,对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投影仪播放视频,展示祖国地图,大好河山,辽阔海域等画面,欣赏音乐《我的祖国》2、我们的祖国叫什么?你最远到过哪些地方?我们的祖国有多大?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一下,祖国到底有多大。二、我知道祖国有多大1、小组内交流,你在课前收集的关于祖国疆域辽阔的资料,每个同学说说你认为祖国有多大?学习小组长整理资料。2、全班交流,抽同学发言,比比哪个小组的收集的资料最好。3、课件展示教师收集的资料。我国陆地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总面积的十五之一,约占亚洲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我国陆地的国界线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约1.8万千米,两者之和接近于地球赤道的长度——4万千米。)三、我们去旅行1、课件展示中国地图。祖国的地图像什么?找出我们的家乡四川,复习地图方位,(以北京为中心,四川在祖国的哪方?)看图例,认识国界和海岸线2、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分组进行“徒步旅行”的游戏,出发前,各组先确定走的“路线”。开始旅行吧!从哪里出发?3、在“徒步旅行”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祖国的行政区划分,并结合地图,了解祖国的四至点(祖国的最南边、最西边、最北边、最东边分别在哪)。4、计算:如果平均每天徒步行走40公里,沿祖国大陆的边界走完一圈,至少要花多少天时间?通过这样的计算,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5、全班交流。课件出示: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我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南北东西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四、总结升华: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老师编了一首儿歌,大家读一读:大家猜一猜,祖国有多大?南方穿彩裙,北方飘雪花。从南到北走一走,又穿皮袄又穿纱;大家猜一猜,祖国有多大?西域的星辰天上挂,东边的朝霞满地洒,从东到西走一走朝霞、星辰遥招手。你说祖国大不大?(作成幻灯,最后打出一个大大的“大”字)2、是啊,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我们的国土宽广美丽,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什么感想?祟视频歌曲《歌唱祖国》,请用雄壮豪迈的歌声唱唱我们的祖国吧。俯瞰祖国大地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2.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行政区划、首都、人口、地势、地形、资源和海域,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3.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知道,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培养爱国情结。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小组交流演示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2.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行政区划、首都、人口、地势、地形、资源和海域,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知道,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培养爱国情结。了解祖国在世界地图上的的位置,找出祖国的位置。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小组交流演示法1.导入。“在四年级认识家乡的活动中,我们都知道了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生长的地方。下面就让我们去寻访祖国,了解我们生息的国土吧。”2.情感引导。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作为背景音乐,可配以歌词的朗诵,观察教科书第30页呈现的地图,了解祖国的轮廓,阅读教科书第31页的文字,知道我国的基本轮廓形状像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3.阅读教科书第30页豆博士的话。4.布置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确定开展“漫游中华”活动的寻秘方向,学生可以按小组为单位,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寻秘小组,认领寻秘的任务。教师将准备好的各种资料分发给学生。“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探究方向:(1)我们祖国的位置、国土面积和海域;(2)我们祖国的大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3)祖国的行政区划;(4)祖国的首都北京;(5)祖国的地势、地形特点;(6)全国人口及资源分布。5.分组开展寻秘活动,如果需要,可以将这一活动延伸到课后。家庭作业按照认领的寻秘任务收集资料,进行探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和探究,体验并感悟我们祖国的广阔的疆域,由衷的产生爱国热情,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骄傲、自豪。2、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认识图来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3、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学重难点:了解祖国在世界地图上的的位置,找出祖国的位置。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1.导入。“我们祖国的领土如此辽阔,要寻访伟大的祖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借助于地图。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在地图上确定方向,让我们利用课桌桌面(或举起一本教科书)来复习一下。”组织学生通过摸桌角,模拟确定地图上的8个方位。2.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一:我国的位置。(1)学生结合地球仪、两半球图或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介绍:“我国位于世界的东方,在东半球的北半球,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2)全班同学确认,并开展识图活动,练习在地球仪或教科书第32页的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上认识我国的位置。3.学生继续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一(教师要主持交流,注意把握探究内容的完善和正确):我国的面积和海域。(1)阅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2)学生结合教科书第30页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或教科书第32页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介绍要点:①我国国土辽阔,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②我国东临太平洋,靠近大陆的部分是海。我国的海域辽阔,我国的东部由北向南分别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③距我国海岸线12海里以内的海域是我国的领海。距海岸线200海里以内,我国还拥有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权。(3)识图练习。组织学生在地图上查找渤海、黄海、东海、南海。(4)指图练习。指名由学生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在指导学生指教学挂图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辅导:指图者要站在教学挂图的侧面,面向学生,手执教鞭指图,叙述的语言要与指图的动作一致。4.作业(如果课堂上时间不够,也可以布置为家庭作业)。组织学生补充和完善自己在地图学习中的积累和收获,完成教科书第33页的作业。家庭作业指图练习:在地图上指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绕着边境走一圈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我国的范围,进一步感受到祖国的辽阔,产生深深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2.学习在地图上查找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提高识图能力。3.探究邻国的社会状况,收集相关资料,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4、探究邻国的社会状况,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5、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探究活动,学习收集资料,不断提高地图学习的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在讨论中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断提高表达能力。6、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从我国疆域认识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提高识图能力。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明白我国与这些国家相邻、山水相依,应遵循和平共处的原则,与这些国家友好相处,互通有无。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我国的范围,进一步感受到祖国的辽阔,产生深深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2.学习在地图上查找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提高识图能力。3.探究邻国的社会状况,收集相关资料,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教学重难点:从我国疆域认识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提高识图能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合作交流1.检查复习。识图练习,我国的位置和海域。2.导入。“我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我国疆域辽阔,从东部海滨到最西部的帕米尔高原有5200千米,乘坐特快列车也要走两天多;从最北面的黑龙江省漠河到最南端的曾母暗沙相距5500千米。陆地上的疆界有两万多千米。”3.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二:我国的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在中国政区图上按照逆时针的方向查找我国的陆上邻国,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查找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小组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4.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1)我国的陆上邻国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5个国家。(2)各小组选派代表指教学挂图介绍我国的陆上邻国。(3)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4)各小组选派代表指教学挂图介绍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5.课堂作业。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6.布置家庭作业―――查找有关邻国的位置、面积、气候、人口、民族文化、风土人情、语言、宗教、食品、服装等资料。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拼图活动进一步感受到祖国的辽阔,产生深深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并提高识图能力。2、探究邻国的社会状况,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3、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探究活动,学习收集资料,不断提高地图学习的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在讨论中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断提高表达能力。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明白我国与这些国家相邻、山水相依,应遵循和平共处的原则,与这些国家友好相处,互通有无。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1.复习检查。(1)我国的国土面积。(2)识图练习: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2.讨论。“由于我国与这些国家国土相邻、山水相依,相互了解,我国与邻国有着良好的贸易往来,很多边境地区都设有边境通商的市场。你知道我国所遵循的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原则吗?”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明确,“长期以来,我们国家遵循着和平共处的原则,与这些国家友好相处,互通有无。”3.小组活动。交流探究活动的成果。由学生介绍所收集的资料,有关邻国的位置、面积、气候、人口、民族文化、风土人情、语言、宗教、食品、服装等。4.讨论。教师提醒学生:“你还知道我们这些邻国最近的发展变化吗?”学生可以谈他们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中了解到的有关邻国的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变化。5.从学生收集的材料中精选一部分图片和文字,制作一期班级板报。家庭作业识图练习:在中国政区图上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认一认祖国政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2、认识我国的行政区划(名称、位置、简称等),知道祖国的领土不可侵犯,不可分割。3、提高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祖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其简称。教学难点:在地图上正确指出各省级行政区所处的位置。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一道奇怪的数学题,让学生来填答案,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活动预设:1、同学们,老师这儿有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