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2006年5月◇我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进展情况◇保障措施◇新形势下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一)农业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二)农业资源衰竭趋势日益严重一、我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工业“三废”造成的农业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农业面源污染加剧(一)农业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工业“三废”造成的农业环境污染依然严重目前我国利用污水灌溉的面积已达5400多万亩。监测结果发现,在被监测的省会城市郊区基本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超标率达到53.2%,最高超标倍数达3.22倍。废水污染造成农田废耕5.216.16.920220510152025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桂林“五市”土壤超标率比较图(%)污水进入农田导致农产品污染工业废水排放导致农业污染事故据初步统计,我国遭受不同程度大气污染的农田面积达8000万亩。同时,固体废弃物对农业环境污染加剧,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达200万亩以上。固体废弃物大量占用农田★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生活垃圾到处堆弃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畜禽粪便污染突出化肥农药过量施用作物秸秆浪费严重农膜污染问题凸现生活垃圾到处堆弃全国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有100万吨,基本没有收集和处理,不仅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而且由于无人管理,风吹雨淋,成为蚊蝇孳生的污染源。农村污水随意排放畜禽粪便污染突出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20多亿吨。畜禽粪便中含有的氮、磷量分别为1597万吨和363万吨,相当于我国同期化肥使用量的78.9%和57.4%。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每年化肥用量达到4400多万吨,但实际利用率不到40%,在集约化高的蔬菜、花卉种植区利用率不足10%,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加重。我国每年农药用量130多万吨,利用率仅为30%。在集约化程度较高的东部、中部和西南地区,化肥的过量使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滇池、太湖流域富营养化中农田化肥不合理使用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北方集约化农区,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部分地区的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过饮用水限量标准89毫克/升,达到20%,山东、河南等种菜、养殖大县,有的村庄地下水硝酸盐超标5倍以上。030609012015001002003004000306090120150YieldNitrateLeaching硝酸盐淋溶量(kgNO/ha)18161412108氮肥施用量(kgN/ha)化肥使用量对作物产量和硝酸盐淋溶量的影响化肥过量使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作物秸秆浪费严重我国每年产生约6.5亿吨左右的作物秸秆,有4成未能利用,堆放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有的甚至在田间付之一炬,即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地膜覆盖正由“白色革命”演变为“白色污染”;目前我国地膜覆盖面积约900多万公顷,使用量达60多万吨。但是,地膜回收率低,土壤地膜残留平均每公顷约60公斤,地膜年均残留率达20%,严重影响土壤环境质量;据调查,上海、北京、天津、新疆、黑龙江和湖北等省(市)农田土壤地膜残留量在90~135kg/hm2之间,最严重的甚至达到270kg/hm2。农膜污染问题凸现(二)农业资源衰竭趋势加剧★野生植物资源破坏和流失严重★外来生物入侵加剧★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浪费严重★草地退化严重,面临枯竭危险我国是世界上野生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有的野生植物有270类1.7万种。长期以来,由于滥垦滥伐、过度放牧和环境污染等原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破坏十分严重。据估算,我国农业野生植物有4~5类191种处于濒危状态。★野生植物资源破坏和流失严重广西玉林市发现的16公顷连片生长的野生稻,由于其原生境上游被开垦成鱼塘,附近造纸厂排污、垃圾堆放,造成其分布面积逐年下降。位于全世界纬度最北的江西省东乡县的野生稻,由发现初期的9个群落,生长面积3公顷,减少到目前的0.2公顷,只保存了2个受保护的群落,未采取保护措施的群落几乎全部消失。1980年在云南省发现的26个普通野生稻分布点,到2002年已经消失了25个,消失率达96.1%。由于原生境生态环境的破坏,云南省13个药用野生稻分布点已经消失11个,思茅市的思茅港分布点仅存1丛,永德县大雪山药用野生稻分布点早已消失。山东省垦利县黄河入海口原有数万亩野生大豆,但目前却只有零星分布。环境污染导致野生稻死亡开发区导致最大面积野生稻消失藏民地毯式采挖冬虫夏草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收集保存工作刚刚起步,技术和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野生植物资源异地保护不足,基因标记和定位工作滞后,缺少优异基因的知识产权。目前,世界各国都已认识到野生植物资源在国际农业贸易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凭借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采取各种手段大肆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美国自1897年以来,共派出专业考察队赴世界各地收集各种基因资源近200次,目前已拥有各类农业基因资源55万份,成为世界农业生物资源第一大国。据美国国家遗传资源信息网(GRIN)公布的信息,美国从中国引进的农业基因资源已达932个物种、20140份,其中仅大豆就达6452份,与我国有关审批部门的记录相比较,约70%是通过非正常途径流入美国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因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大范围蔓延,使其大豆产业损失惨重。但是,自从由我国提供的、认为没有利用价值的野生大豆资源中,鉴定出抗大豆胞囊线虫的基因并育成抗病品种以后,不仅有效地控制了病害,而且产量大幅度提高,取代了长期以来我国大豆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地位,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的大豆出口国,每年仅向我国就出口大豆2000多万吨,并赚取外汇10多亿美元。★外来生物入侵加剧随着全球国际贸易、旅游和交通的迅速发展,外来生物入侵的危险性日益增加。加入WTO后,我国面临的外来生物入侵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呈现出传入数量增多、传入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为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等趋势。据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有400多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我国已有50余种。近10年来,新入侵的外来有害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递增1至2种。1995年广东、北京等地发现的蔗扁蛾已蔓延至20余个省、市、自治区;2000年广东发现椰心叶甲;2001年广东、福建等地发现香蕉枯萎病;2003年在北京发现危害蔬菜的西花蓟马;2004年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发现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在广东湛江发现红火蚁疫情。目前我国已初步详细查明入侵物种有283种,其中病原微生物19种;入侵植物有188种;无脊椎动物58种;两栖爬行类3种;鱼类;10种;哺乳类5种.福寿螺蔗扁蛾紫茎泽兰加拿大一枝黄花马铃薯癌肿稻细菌性条斑病对农林业经济发展危害:对农田、园艺、草坪、森林、畜牧、水产带来直接经济危害。水花生可造成水稻减产45%,小麦减产36%,玉米减产19%;紫茎泽兰危害造成四川凉山洲1996年减产6万多头养,损失2100多万元,云南永德县10年间马匹有3000匹减少到400匹;防治水葫芦浙江温州1999年人工打捞费用超过1000万元,上海2001约人工打捞费用6000万元;美洲斑潜蝇1998年在21个省市发生危害2000多万亩,现今防治费每年超过4亿元。部分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万元)水稻细菌性条斑病51,869稻水象甲57,513福寿螺10,666大豆疫病4,407马铃薯癌肿病1,538木薯细菌性枯萎病43马铃薯甲虫,甘薯黑斑病1,100温室白粉虱,烟粉虱224,346苹果棉蚜19,234美洲斑潜蝇317,186非洲大蜗牛9,800豌豆象1,786褐家鼠39,808紫茎泽兰98,872大米草54,252水葫芦10,000水花生8,650豚草252,25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当地物种的种类和数量,甚至导致物种濒危或灭绝(外来鱼类是导致云南本地鱼类濒危的首要因素);导致生态系统单一和退化,改变或破坏了当地的自然景观;污染当地的遗传多样性;对火灾和虫害的控制和抵抗能力降低;土壤保持和营养改善能力降低;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降低。外来入侵种与本地种竞争空间、养分,使本地物种死亡。如滇池水葫芦、外来鱼。外来入侵植物分泌毒素,抑制本地植物生长。如豚草、桉树。造成生境片段化,影响遗传多样性。含羞草薇甘菊薇甘菊与本地种竞争空间、养分,使本地物种死亡。含羞草分泌毒素,抑制本地植物生长。无意识地引进:随着贸易、运输、旅行、旅游者(4T)等活动而传入的物种。有意识地引进:引入用于农林牧渔生产、景观美化、生态环境改造与恢复、观赏等目的的物种,尔后“演变”为入侵种。自然入侵:靠自身的扩散传播力或借助于自然力量而传入。作为牧草或饲料作为观赏植物作为药用植物作为改善环境植物作为食物作为麻类作物作为宠物作为水产养殖品种植物园、动物园、野生动物园、水族馆和海洋馆的引入、异地放生有意传入随人类交通工具带入,如发生铁路、公路俩侧的豚草,新疆的褐家鼠、黄胸鼠。随国际农产品贸易带入,如假高粱70-80年代从美洲进口粮食中传入我国。我国海关多次查获的松材线虫。动植物引种中带入,如毒麦。旅游者带入,如桔小实蝇,北美车前。无意传入自然传入通过风力、水流传入,鸟类等动物传播种子。紫茎泽兰从中越、中缅边境自然扩散传入。薇甘菊有可能是从东南亚借气流传入.稻水象甲也可能借气流迁飞到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浪费严重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分布很不均衡,81%的水资源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而长江以北地区仅占19%,中国的旱灾受灾面积由70年代之前的1000-2000万hm2增加到近些年的2000-3500万hm2,旱灾成灾面积由700万hm2增加到现在的1500万hm2。我国每年因干旱缺水约少产粮食1000亿kg左右。我国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低。我国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在渠灌区只有30%一40%,井灌区60%左右。★耕地资源逐年减少,且退化严重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3亿公顷,人均耕地在世界上处于低水平。近10年,人均耕地占有量由0.09公顷下降到0.08公顷,且耕地递减的趋势短期内难于改变。我国耕地的旱地比重占耕地面积的60%,缓坡、陡坡耕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0%,土壤普遍缺养分,1/3的耕地缺有机质,70%以上的耕地缺磷,20%左右的耕地缺钾。★草地退化严重,面临枯竭危险由于对草地的掠夺式开发,乱开滥垦、过度樵采和长期超载超牧,草地质量逐年下降,草地载畜力下降。目前我国大部分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其中中度退化程度以上(包括沙化、碱化)的草地达1.3亿公顷。草地退化、沙化、碱化面积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草地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一)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法制不断完善(二)农业资源环境管理机构日益健全(三)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取得初步成效二、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进展情况经过多年努力,农业生态环境法制日益健全。先后颁布了《草原法》、《渔业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野生植物管理条例》、《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法》、《畜牧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颁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一)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法制不断完善目前,全国有22个省、区、市颁布实施了《农业环境管理条例》,23个省、区、市出台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近200个县颁布了《农业环境管理办法》,农业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目前,我国初步建立了一个以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为龙头,包括34个省级站和900多个地、县级站的国家、省、地、县四级农业资源环境管理监测网络。农业部专门成立了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和外来物种管理办公室。(二)农业资源环境管理机构日益健全目前,全国有22个省、区、市成立了野生植物管理办公室,15个省、区、市成立了外来物种管理办公室。(三)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取得初步成效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显著乡村清洁工程初现成效野生植物保护得到加强外来生物入侵防治有效草原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从80年代初,农业部组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