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会考考纲详解注意带★为会考重点内容,括号内的内容为补充和解释。七年级部分中国古代史(原始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前)(一)中华文明的起源★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北京人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20万年的,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制特征。已经会制造打制石器,(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河姆渡半坡长江流域(原始农耕代表浙江余姚)距今大约7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房屋是干栏式的陶器多为黑陶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黄河流域(原始农耕代表陕西西安)距今距今大约6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陶器多为彩陶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之一。在古史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炎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等。炎帝和黄帝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传说在尧、舜、禹担任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推举产生继部落联盟首领,这种方法后人称之为禅让。禹是传说治洪水的英雄人物(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登封)。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大篆),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后来又出现、推行新的字体---隶书(小篆和隶书多书写在竹木简和丝帛上)西周实行分封制(1)目的: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分封诸侯,在重要地区建立统治据点,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西周实行分封制。(2)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保卫周王。(3)作用:通过逐级分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2春秋战国时期(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衰亡。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齐桓公称霸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争夺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最先称霸是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经济,改革内政,国家富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会齐桓公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防洪灌溉,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在古代水利工程中,都江堰工程规模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设计和维修最科学、对中国历史影响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商鞅变法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改革,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主要内容:(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2)奖励生产(3)奖励军功(4)承认土地私有(5)推行县制(6)统一度量衡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商鞅虽死,秦法未废,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2)、(3)、(4)可以看出,变法受到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的支持,对他们有利。(经济上保证了对土地的私有,政治上地位提升,可以凭军功做官掌握政权)从(3)、(4)可以看出变法对奴隶主阶级不利(取消了他们在政治上的世袭特权,经济上大量的公有土地私有,被地主阶级占有)★孔子是春秋末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思想学说(主要是“仁”和“礼”)在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他的教育思想有:创办私学、有教无类、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从汉朝开始,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国竞相改革,许多思想家对各种社会问题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观点儒家----孟子--------《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合理开发鱼鳖树木,保护资源)墨家----墨子--------《墨子》-------兼爱,非攻法家----韩非子--------《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道家----庄子----------《庄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三)大一统的秦汉帝国★评价秦始皇(从秦朝的统一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两方面去评价,是我古代杰出的政治家)1秦朝的建立从公元前230年起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韩赵魏楚燕齐)3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2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内容(1)政治方面:废分封,立郡县。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大权。在中央设丞相(政事)、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互不统都对皇帝负责。在地方设立郡县制。官员由朝廷直接任免。(2)经济文化方面: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和黄金;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后推广了隶书。)(3)思想方面:焚书坑儒。(4)军事方面:御匈奴,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目的:防匈奴)影响这一政治体制为以后历代王朝加以沿袭和发展,成为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陈胜、吴广起义秦的暴政---徭役、兵役、赋税十分沉重。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秦末农民战争。陈胜、吴广发动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着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主要措施:(1)在思想文化方面,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国家的正统,加强中央集权。(2)在政治方面,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设立司隶校尉和刺史,强化监察制度。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秦始皇和汉武帝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君主,都采用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对封建社会历史产生了推动作用。秦皇汉武成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因此有了“丝绸之路”的美称。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秦汉时期的先进的科学成就造纸术(1)西汉前期,劳动人民发明了纸。到了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做原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医学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神医”华佗发明“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数学成书于东汉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许多成就领先世界。(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西汉司马迁的《史记》4(1)体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内容:全书130篇,52万多字,记述了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3)价值: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史记》由五部分构成:(1)本纪---记述帝王事迹(2)世家---记述诸侯事迹(3)列传---记述重要人物(4)表---编排时间与事件(5)书---记述典章制度。(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原因208年,经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战胜曹操,曹操退守北方,孙权占据江东,刘备占领四川。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形成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221年,刘备称帝,称蜀汉,都成都;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都建业(今南京)。★东晋南朝时南方经济的发展原因(1)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2)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3)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4)南方一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生产的政策,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表现成就(1)农业:开辟了大量湖田;实行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兴建了许多水利设(2)手工业:织锦业迅速发展;发明灌钢法;青瓷烧制水平高;造船业发达。(3)商业:城市繁荣,建康城(今南京)经济活跃,人口达百万。★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改革背景在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下,如何控制众多的汉族人和汉化的少数民族,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对于掌握政权的鲜卑贵族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北魏统治者感到要稳定政权,必须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进行改革。主要内容(1)迁都洛阳(2)推行汉化政策:穿汉服、说汉话、用汉姓、同汉人通婚。改革评价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使落后的少数民族学到了汉族先进的文化,巩固了统治,发展了封建经济,推动了社会进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科技★数学: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的精确数值3.1415926л3.1415927(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约一千年)★农学: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农业的生产技术。★地理学: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述了1252条河流及河流沿途情况。艺术(1)东晋时的王羲之以他杰出的书法成就被后人称为“书圣”,他的字端秀清新,绚丽华贵,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代表作《兰亭序》、《黄庭经》等。(2)东晋时的顾恺之精于绘画,主张画人物画要“以形写神”,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3)石窟艺术随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最高艺术成就。著名5的有开凿于北魏的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五)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大运河原因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走向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邢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四五千里。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但是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定义特点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在此之前,实行九品中正制,按门第高低授予官职)内容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考生对儒家经典的记诵,考试较容易。进士科主要考策问,解决实际问题、治理政事的能力。还要加试经史、诗赋)人们普遍推重进士科。(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作用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科举制的发展:明清的科举制改为八股取士,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贞观为唐太宗年号)定义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调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