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津秦客专秦皇岛市北戴河站新建站房地处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内,西临留守站,东临北戴河,南临205国道。既有车站位于京秦线上,是地区内的辅助客运站。新建站房分二层,首层为进站集散厅、基本站台候车大厅、出站厅和办公商业设备用房,地面标高±0.000m,层高8.1m。二层为候车大厅,进站口及进站天桥,楼面标高为8.1m,室内净高10.0m。候车大厅两侧为2层夹层,层高分别为5.4、3.7m,作办公、商业及设备用房。站房屋盖为大跨钢结构屋盖,屋盖最高点标高为21.20m。站房平面尺寸顺轨道方向为172.0m,垂直轨道方向为36.0m。建筑面积1.2万平米。站房最大柱网22*18m,其柱下最大轴力标准值为6500kN。基础埋深-2.5m。基础方案拟采用钻孔灌注桩。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耐久性)为10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主站房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站房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3.1条之规定及设计院提供的勘察技术要求,拟建建筑物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本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1.2编制依据1.2.1招标图纸2序号图号图纸名称1结初03站房一层结构平面及地下室结构平面1.2.2主要规程、规范、标准序号名称编号类别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行业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国家3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国家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国家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国家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国家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国家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行业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行业10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GB50194—93国家1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行业12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JGJ27—2001行业1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规程JGJ107—2003行业14钢筋直螺纹连接施工与验收规程JGJ109—96行业1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159—99行业16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国家1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行业18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地方19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地方20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规程DBJ01-80-2003地方21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性技术规范JGJ275—2000行业2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ES01-20042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DB11/383-2006地方1.2.3主要法规、规定序号名称编号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5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6建筑安全生产监理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3号令7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5号令8北京市防火安全工作管理规定政府第53号令9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方法政府第72号令第二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勘察场地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内,西临留守站,东临北戴河,南临205国道。场地属山前冲积平原地貌,地形起伏不大,交通便利,利于施工。2.2地层岩性经钻探揭露,场地勘探深度内的地层主要由人工杂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粉质粘土(Q4al)、中粗砂(Q4al)、粉质粘土(Q4al)中粗砂(Q4al)、粗砂(Q4al)及太古代强-中风化混合花岗岩(Ar)构成,共分为7层,各岩土层主要特征自上至下分述如下:第①层:杂填土(Q4ml)杂色,以碎石、粉土、砂土为主,混少量碎砖石及煤渣,土质松散~密实,土质不均匀,湿度变化不大,场区中北部表层及1.2m左右各有一层厚200mm的砼路面,主要为人工影响层。全场分布。第②1层:中粗砂(Q4al)黄褐色,湿~饱和,松散,长石石英质,颗粒不均,分选性一般,磨圆度一般。仅K50钻孔附近分布。第②层:粉质粘土(Q4al)黄褐色,局部含砂质,无摇震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和韧性一般,呈软塑~可塑状态,全场分布。第③层:中粗砂(Q4al)黄褐色,饱和,松散~稍密,长石石英质,颗粒不均,分选性一般,磨圆4度一般。局部顶层夹薄层细砂。本层属轻微地震液化土层。全场分布。第④层:粉质粘土(Q4al)灰黄色-黄褐色,无摇震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呈硬塑状态,全场地分布。第⑤层:中粗砂(Q4al)褐黄色-黄灰色,饱和,中密,长石石英质,颗粒不均,分选性一般,磨圆度一般。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全场分布。第⑥层:粗砂褐黄色-黄灰色,饱和,密实,长石石英质,颗粒不均,分选性一般,磨圆度一般。全场分布。第⑦层:强风化混合花岗岩(Ar)黄褐色-青灰色,中粗粒结构,块状结构。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等。锤击钻进较困难,岩芯风化很强,易碎,手捻呈砂土状。冲洗液回转钻进取不出块状岩心,呈砂土状随冲洗液冲出孔口。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岩脉较发育,以伟晶岩为主,风化程度弱于花岗岩(质量等级为IV级),但厚度较小,一般不超过1m。全场分布。第⑧层:中风化混合花岗岩(Ar)青灰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等。岩芯呈块状及短柱状,属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全场分布。2.3场地地表水场地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揭露到地下水,地下水类型属潜水。稳定水位埋深界于1.8m-4.7m,稳定水位标高介于5.44m-5.67m之间。主要赋存于第②1层中粗砂、③层中粗砂、⑤层中粗砂和第⑥层粗砂中。第②层粉质粘土、第④层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将地下水分为三层。但从大范围来看,三层地下水是相通的,其稳定水位是一致的,下部两层地下水具弱承压性。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渗流补给。受季节变化等影响,地下水位变化幅度约1m。2.4场地及地基土的地震效应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5第三章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简介3.1各剖面设计3.1.11-1剖面设计3.1.1.1基坑西、南两侧深8.60m,采用短土钉墙加预应力锚杆护坡,坡角60度(1:0.6),坑底留1000mm肥槽。可采取削坡后,先喷射一层砼,再施工土钉、锚杆的工序。3.1.1.2在地面下2.0m、5.0m、6.5m、8.0m处设4排土钉,土钉横间距1.2m,长1.0-8.0m,下倾角5-10度,D=120mm,配1Φ16HRB335级热轧螺纹钢筋。3.1.1.3在地面下3.5m处设置一排预应力锚杆,锚杆孔径φ150mm,水平间距1200mm,下倾角15度。锚杆为2d15(7φ5)低松弛型钢绞线,强度1860N/mm2。3.1.1.4土钉施工工艺(1)土钉成孔后,插入钢筋,端部作90°弯钩,长≥10d,土钉钢筋两端或每隔2.0m设一对中支架,常压灌注普通硅酸盐纯水泥浆,水灰比0.50,初凝后4-8小时补浆1-2次,强度20Mpa。(2)在土钉端部挂φ6.5@200mm×200mm钢筋网片,网片与坡面间采用U型钢筋固定,距坡面30-40mm;网片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贴网片在土钉端部做纵横向加强钢筋,纵向用Φ16HRB级热轧螺纹钢筋与土钉端部弯钩焊接,横向置于土钉弯勾内侧点焊。(3)挂好网片后喷射细石砼,粒径不大于15mm,强度C20,一天龄期强度不小于5MPa,喷射厚度100mm。可在坡面上垂直打入短钢筋,作为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志。(4)在地面做1.0m宽的防渗砼板,强度C20,厚100mm。内加1m宽φ6.5@200mm×200mm钢筋网片。3.1.1.5锚杆施工工艺:锚杆成孔后分别下入2d15(7φ5)低松弛型钢绞线,长度11.0m,强度1860N/mm2,每2m设一对中支架,常压灌注普通硅酸盐纯水泥浆,水灰比0.50,初凝后4-8小时补浆1-2次,强度20Mpa,注浆7天后张拉锁定,锁定力为设计值的60℅,在钢绞线加工过程中,放入一根塑料注浆管,距孔底300~500mm,锚杆注浆过程中,沿着该管注浆和补浆,不能取出。锚杆锁在两根620b槽钢上,锚杆外加一块200×300×20mm3钢垫板。3.1.1.6土钉墙上每隔2-3m预留引水孔,插塑料管,塑料管直径φ50-70mm,长300-400mm。根据需要设长排水孔,孔间距3-4m,长4-5m,外包透水土工布,上倾角0-2度。3.1.1.7本方案采用信息法施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做适当调整。3.1.22-2剖面设计3.1.2.1基坑东、北两侧深8.60m,采用钢管桩加土钉墙护坡,并加2排预应力锚杆,坡角90度,坑底留800mm肥槽。3.1.2.2钢管桩做法:采用XY-100型钻机成孔,桩长10.0m,孔径130mm,成孔后下入一根φ60×4钢管,钢管上中下部焊钢筋支架,确保居中。注水灰比0.5纯水泥浆,强度20MPa,桩间距800mm。钢管桩在集水坑处应加长,桩下端应保证入基坑底下1m以上。3.1.2.3冠梁作法为:微型钢管水泥桩施工完成后,在桩顶用钢管焊接,作混凝土连梁,强度C20,连梁尺寸150mm×150mm。3.1.2.4在地面下1.5m、3.0m、4.5m、6.0m、7.5m处设5排土钉,土钉间距1.6m,长度1.0~5.0m,下倾角5-10度,D=130mm,配1Φ16HRB335级热轧螺纹钢筋。在-2.0m、-5.0m设2排预应力锚杆,间距1.6m,长度第一排12.0m,第二排11.0m。3.1.2.5锚杆做法同1-1剖面。3.1.2.6土钉墙做法同1-1剖面。3.2设计工作量3.2.1土钉:508根,9252延长米;锚杆157根,2687延长米;3.2.2土钉墙护坡面积约1470m2,喷射C20细石混凝土约147m3;3.2.3钢管桩79根,790延长米;3.2.4防渗砼板:约155m2,C20细石混凝土约16m3;3.2.5连梁63米,C20细石混凝土约2立方米,20b槽钢930米。3.3质量检验3.3.1取砼试块:土钉、锚杆、钢管桩纯水泥浆强度12组;C20喷射砼试块5组;3.3.2预应力锚杆验收试验5根,基本试验3根,张拉锁定157根;土钉验收试验20根,基本试验3根;73.3.3在基坑周边布设10个水平变形观测点,从施工开始到竣工验收全过程观测,确保基坑及周围建筑物安全;3.3.4喷射砼厚度打孔检查50组,共150个点。第四章降水设计方案简介4.1降水目标降水井封闭运营7天后地下水水位降到槽底以下0.5~1.0m,并能保证槽底干槽作业。4.2降水技术方法本工程采用管井抽降方案,通过管井井底抽水,将地下水形成一定降深,达到疏干基槽的目的,使得地下水位降至槽底或集水坑底以下0.5~1.0m。另外,基坑底部周围设排水沟和积水坑,用泵将水排出坑外。4.3基坑降水参数1、基坑涌水量Q=2368m3/d;2、降水管井终孔井深15.0m;间距为6.0m;3、泵型要根据现场的抽水试验确定,尽量选择有自动开关的水泵。建议型号为:QX10-30-2.2;4、管井结构:降水管井设计开孔口径φ600mm,一径至终孔深度。钻进工艺采用冲击钻钻进工艺,地面泥浆需作排放处理。降水管井安装水泥滤水管φ400mm,滤水管外包双层60目的滤网(只包裹管下15m),地表以下2m内安装水泥壁管。要求井管必须垂直,不能错位。砾料选择φ3-φ5mm,四周均匀投砾,填至距地表2.0m时用粘土封井止水。4.4管井及明沟的布设降水管井距基坑上口线以外1.5~2.0m沿基坑周边封闭布设,间距6.0m;在基坑底肥槽内布设排水明沟,明沟上口宽500mm,下口宽300mm,深300mm。基坑角部均设集水坑,沿排水沟每60m设一集水坑,集水坑上口800×800mm,下口500×500mm,深度600mm。明沟距坡角0.30m,集水坑内置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