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是我国农业领域获取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附件1:农业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第一批)中期评估总结报告(2005-2007)(格式)名称:负责人:依托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E-mail:二00八年月日填报2主要内容:一、规章制度建立情况二、承担的省部级以上课题任务和获得资金支持情况三、新增仪器设备和观测条件建设情况四、开展的监测和数据库建设情况五、专著、专利、论文、鉴定和获奖等成果情况六、研究队伍和人才培养情况七、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情况八、目前存在问题和改进计划九、研究重点拟调整内容及理由(无调整则不写)说明:1.总结材料限于2005-2007年期间;2.总结材料用A4纸双面印刷,并按材料封面、目录、总结报告、相关附件和有关证明复印件顺序装订成册。3附件2: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评估命名申报指南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业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共同构成了国家农业科学研究的实验基地,是农业科学研究依赖的基本手段和重要平台,是国家农业资源环境管理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对建立国家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农业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体系建设,在2005年命名了58个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的基础上,拟补充筛选一批有优势和特色的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一、基本原则(一)立足现有,优化布局。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制约等基本国情,把握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现状与经济实力,在现有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的基础上,采取重组、改善和创建相结合的方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升功能,形成覆盖全国主要生态区和优势产业带的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体系。(二)理清层次,重点支持。根据重点区域重点建设的原则,4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建立不同层次、针对不同观测对象的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网体系。对于基础条件好、研究力量强、有代表性和全局性的野外科学试验观测站,给予优先考虑和重点支持。(三)整体衔接、共建共享。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的建设要与中央、地方科研、教学的组织机构、院所布局、学科发展、长期性观测、农业公益性服务相结合,以调动地方和社会的积极性,推动新的组织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建设,使整个体系成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互为补充的合作网络。(四)强化开放、动态管理。积极争取国家长期专项资金支持,建立开放、流动、竞争、联合的运行机制和科学、客观、公平、有利于创新的试验站评估制度,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二、基本条件根据《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申报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研究方向要符合国家农业科学发展需要,有鲜明的研究特色,有明确的近、中、远期研究目标;(二)具有学科和区域代表性,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完备的观测场地和5年以上本领域较为完善的基础数据和研究成果;(三)具有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稳定的科技队伍;(四)具有敬业、团结和组织能力强的领导班子以及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得到贯彻落实;5(五)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与依托单位有良好的相互依存关系,在事业费、研究费和后勤保障上能够得到支持。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与依托单位在研发上形成良性循环,有固定运转经费。三、申报范围(一)部属科研单位中的院级试验站(可联合申报);(二)地方农业科研、教学单位中的省(区、市)级试验站;(三)教育部所属农业大学中的校级试验站。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受理:(一)没有国有土地证或土地长期使用权等证明;(二)没有连续5年以上本领域较为完善的野外观测数据积累;(三)固定人员中缺乏硕士培养导师资格人员;(四)没有对外开放;(五)没有固定运转费而影响正常工作;(六)拥有价值10万元以上设备的总值在200万元以下;(七)只是人员、设备等的简单拼凑,没有按照台站的基本要求进行整体管理和运转。四、重点领域和学科布局(一)土壤与肥料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长期系统监测我国主要类型农区的土壤质量变化情况,包括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肥力质量的演变,以及肥料利用效率和流失情况,为区域农业生产、化肥工业、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持续发6展等提供宏观决策依据。根据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及其土壤分布规律,在我国典型土壤带建立观测试验站和国家土壤质量长期野外观测网数据中心。(二)农业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驱动因子长期定位监测,监测、分析农业投入品和农业农村废弃物对农业产地环境安全质量的影响,根据我国主要生态类型和农业产业布局,建立农业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和野外观测网数据中心;开展对我国主要类型农田水分状况长期定位监测,开展区域主要作物的需水规律、农田水气通量等定位观测,根据农业综合区划、优势农产品布局和地理气候特征,建立农业水资源与高效利用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开展我国主要草地类型生产、生态变化长期监测和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健康的动态评价,探求草地资源利用关键制约因子和草地退化的动态过程与规律,开展退化草地改良修复技术、草地适应性管理、人工草地设计与管理等研究示范,根据我国草地资源分布,建设草地资源与生态环境野外观测试验站与野外长期观测网络中心;开展气候变化及农业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及损失评价,开展适应气候变化、降低对气候变化脆弱性的适应性技术措施的试验研究,连续监测主要农作系统和动物温室气体排放,根据生态类型区分布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建立农业气象野外试验站和农业气候观测网数据中心。7(三)农业生物资源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围绕全国农牧业生产布局,长期、定点监测气候演变、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下农业生物资源的生物学变化和种类、种群消长规律,评价生态环境变化对农业生物资源遗传特征、品质、数量的影响;开展种质资源繁殖和保存生物学及技术研究,对重点种质资源进行试种观察,评价其环境生态适应性、生产性能和利用价值;开展农业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和主要影响因子长期监测。依托现有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区(点、场、库),建立农业生物资源野外观测台站和野外观测网数据中心。(四)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对我国重要水域渔业生态系统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水生生物多样性、重要渔业品种资源状况和渔业资源结构及其动态变化、渔业生产性能等进行长期、连续观测、监测和调查,并进行分析评价。在我国重要海域、流域以及典型水域建立渔业资源野外观测调查及渔业生态环境野外监测试验站,建立野外观测网数据中心。(五)农业有害生物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进行农牧业生物灾害的长期监测预警、损失评价与防治技术研究验证,开展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对生物灾害发生规律变迁的影响,在典型农业生态区建立农业有害生物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和野外观测网数据中心。8附件3: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评估命名申请书(格式)名称:负责人:依托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E-mail:二00八年月日填报9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评估命名申请书(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基本情况表第二部分工作报告第三部分附件说明:1.申请材料的数据和资料限于2001-2007年期间;2.申请材料一律用A4纸双面印刷,并按材料封面、目录、基本情况表、工作报告、相关附件及相关表格、有关证明复印件顺序装订成册。10第一部分基本情况表台站名称初建日期负责人姓名民族出生日期职称学科专业职务最后学位A博士B硕士C学士依托单位名称主管部门性质A高等院校B科研单位C其他邮政编码详细地址承担课题数个国家任务国际合作省部委重点课题横向协作其他开放课题863计划973计划攀登计划科学基金国家攻关固定人员校所内客座校所外客座国外客座总数研究成果获奖项国家级部委(省)级国际奖项其他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四等特等一等二等三等论文和专著篇论文(篇)专著(册)非双边国际会议全国性会议刊物发表中文外文大会(含特邀)报告分组报告特邀报告大会报告国外刊物国内刊物研究队伍职称固定人员(人年)客座人员(人年)总计人才培养类别在读(人)已毕业(人)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小计校所内校所外国外小计博士后高级博士中级初级硕士其他合计合计优秀中青年(人)学术交流主办国际学术会议次主办国际双边会议次主办国内学术会议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人次来站专家(人次)派出讲学专家(人次)国内国外国内国外11农业野外科学研究观测试验站基本情况表填写说明申请报告中各项指标只统计2001-2007年期间。初建日期指主管部门首次审批的日期;初建批件指主管部门或通过某项国家计划项目批件名称。一、承担任务1、“863”计划、“973”计划(即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攀登计划均按3级课题计算;国家攻关计划按4级(子专题)课题计算;国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按2级(专题)计算统计;部门下达的重点科研计划按2级课题计算;国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中华农业科教基金等专项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按课题数计算。2、国际合作指已有协议并获批准的课题。3、其他指前面未能包含的国家级或省部级任务,不包括开放课题。4、以上所有任务以合同书或批准书为准。二、研究成果1、研究成果包括获奖、论文、专著、专利、鉴定(含新品种、新农药、新兽药)、技术转让等,填报时不得重复统计。2、一个成果若受两级以上奖励,只填报最高级奖励。凡在国外发表但未署国内单位名称的论文和专著不得统计;凡未正式批准的报奖成果、发明专利及未正式发表的论文、专著不得统计。3、国家级奖指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12明奖和国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四类。部委(省)级奖指部委(省)级上述相应系列奖。不包括工作奖、丰收奖、院级奖励以及地厅级奖励等。4、国际会议包括在国内举行的国际会议;特邀报告限于被正式书面邀请并在大会上宣读的学术报告;未正式发表或会议张贴论文等不予统计。国内重要刊物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建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CD)来源期刊为统计源(网址:http:∥)。5、专著指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研究生教材,不包括译著、试验室年报、论文集等。三、研究队伍1、固定人员和客座人员;统计规定期限内人年数之和(人年数按实际工作月数折算)。2、固定人员:指编制在本试验站的人员以及编制不在本台站,但来站进行学术研究指导且参加试验室课题研究,每年工作不少于6个月的人员。固定人员按在台站实际工作天数折算人年数。若有固定人员在规定年度内离退休或调离本台站等,只统计其实际在台站期间的人年数及相应的研究成果。3、客座人员:指来本台站进行开放课题研究或从事合作研究的人员,不包括临时聘请的仪器设备维修人员、来台站使用仪器但不参加本台站研究等人员。13客座人员中的高级职称人员每年来台站从事研究工作满1周按0.2人年计算,满2周按0.5人年计算,满2个月按1人年计算;非高级职称人员来台站从事研究工作按来台站实际工作天数算人年数。4、固定人员与客座人员统计不包括在读研究生。5、当人员类别无法界定时,以该人员研究成果是否署本台站名称为准。四、人才培养1、在读(含委托代培、联合培养):指规定期限内在读研究生人年数之和。2、已毕业:指规定期限内研究生毕业的人数。3、优秀中青年(青年≤35岁,中年36-50岁):指在规定期限内固定人员中属于省部委以上正式命名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得国家三等奖或部委二等奖或省级一等奖以上科学成果的主要完成者,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者,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者,进入农业部“神农计划”人选,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人选,获得国际科学奖励的中青年科学家。(以上各类人员数不重复计算)五、学术交流情况1、主办(含联合主办)学术会议指向主管部门或全国性一级学会批准的学术会议。2、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栏填写本台站固定人员、在站博士后和在读研究生代表本站参加会议并均有论文的人次。143、讲学栏填写具有高级职称的高层次研究人员被正式邀请讲学的人次。第二部分工作报告一、台站概况简要叙述本台站发展过程、区域代表性、学科代表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