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在二维空间里的人生——视觉艺术基础绘画欣赏之中国画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简称“国画”,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是视觉艺术欣赏的重要内容。“中国画”是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民族绘画。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以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洚等几种;画幅可以分为立轴、横卷、册页、扇面等款式。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中国画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其特色可作如下简约地概括:一、以具有书法性质的墨线来表现形象,强调线条的变化及内涵;二、不过于强调明暗,但追求笔墨的五色变化的韵味;三、比例与透视关系处理自成一格,符合人的观感,不追求西画式的精确。四、画面留白,或让主题突出或让意境更深远、空灵;五、作画材料独特,造型以写神为主,不以写实为能;六、追求诗境与超然物外之美,诠释独特的审美理想;七、完整的中国画,至少盖有印章;中国画通常有印章、题字等内容,将诗、书、画、印融合在一起。中国画欣赏中常遇到的一些概念山水画山水画中国画特有的画种之一。在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科,到唐代已完全成熟。山水画家禀受自然的精华、天地的秀气,表现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有无穷的妙趣。从六朝到唐代山水画家虽然很多,但他们的笔法、图式却较为古拙。到了李思训、王维、张璪等便较为完善了山水画的画理、画法、章法(构图),逐渐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面貌。五代的荆浩、关仝更有新的创新,一改陈规旧习。出现了新的局面。到了宋代、范宽、李成、董源三家鼎立,前无古人。山水画法达到了几乎完美的境界。人物画人物画: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的总称。中国的人物画简称“人物”,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为早;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花鸟画花鸟画中国画特有的画种。以花卉、竹石、鸟虫等为描绘主题。在我国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就出现的鸟鱼图案,应是我国最早的花鸟画。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东晋南朝时画在绢帛上的花鸟画就已逐步形成了独立的画科。到了唐代,花鸟画已趋成熟,出现了以工笔勾填、画风艳丽的边鸾和以墨代色、墨分五彩的殷仲容。五代时花鸟画发展有“徐、黄二体”,即徐熙和黄荃。后明代沈启南、孙雪居等,涉笔点染,亦追徐熙。徐青藤的花卉,超然畦迳,经清石涛到“杨州八怪”的花卉,更是完善了花鸟画的表现。花鸟画中国画特有的画种。以花卉、竹石、鸟虫等为描绘主题。在我国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就出现的鸟鱼图案,应是我国最早的花鸟画。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东晋南朝时画在绢帛上的花鸟画就已逐步形成了独立的画科。到了唐代,花鸟画已趋成熟,出现了以工笔勾填、画风艳丽的边鸾和以墨代色、墨分五彩的殷仲容。五代时花鸟画发展有“徐、黄二体”,即徐熙和黄荃。后明代沈启南、孙雪居等,涉笔点染,亦追徐熙。徐青藤的花卉,超然畦迳,经清石涛到“杨州八怪”的花卉,更是完善了花鸟画的表现。动物画动物画动物画:在中国画中以动物形象作为艺术语言,以表达人的希望,幻想和各种感情的一种绘画,描绘的题材很广泛,凡动物均可入画,但主要对象为人们常见的家禽,家畜和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动物画不要求维妙维肖,允许夸张与变形,但要有个性,要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生活美的联想。工笔画工笔画:中国画传统画法之一。画法比较工整严谨,以描绘被画对象的准确形象为准则。相对于“写意画”而言。总的来讲,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精细入微。要用极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写意画写意画写意画:中国画传统的画法之一,相对“工笔画”而言,用豪放、简练、洒落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画表现对象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丰富的联想,用笔虽简但意境繁邃,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它要有高度概括的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随。院体画院体画:我国唐代已设侍诏、供奉等。五代时,西蜀、南唐设置画院。宋代设翰林图画院,选优秀画家,为皇室宫廷服务。历代画院里所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大都是要求用笔没色,整细致、富丽堂皇,构图严谨,色彩灿烂,有的有较强的装饰性,称之为院体画。民间画民间画:在中国画中,指除专业画家、文人画家等之外的专以绘画为生存手段而迎合一般市井习俗而从事绘画的街头艺人所作的种种画作。民间画作品倾向艳丽、甜俗、细腻,不同于专业画家、文人画家,所作的画作较为讲究诗意、画境等文化内涵,因而为一般文化层次的平民所喜爱。民间画又称匠人画,与院体画相比,缺乏严格的技巧训练;与文人画相比,缺乏文学和理论修养。但是,它趋于朴实、热烈等一些优点却为文人画与院体画所不及,有时也被文人画和院体画所吸收。文人画文人画:系中国绘画的专有名称,也称“士大夫写意画”。文人们通常用书卷气息、人文情怀等作为评画的一些标准。其作品大都取材于山水、古木、竹石、花鸟等。表现手法以水墨或淡设色写意为多。其代表人物有唐代王维、元代倪云林、明代董其昌,清代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等。他们的画大多追求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好画后又大多在画中题诗,或以诗作画,籍以表达画意,亦以画传达诗情,被人称为诗情画意。宗教画:取材于宗教教义、故事或传说且服务于宗教宣传的绘画。如道教中表现神仙的画像,佛教中表现佛本生故事的绘画,中国的道教题材绘画,早在魏晋时代就有专门关于神仙和传说中故事场面及神仙形象的绘画。佛教绘画兴盛于中古时代的印度,后流传入中国(随佛教流传),逐渐被中国古代画家用中国绘画的形式改造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绘画。浅绛山水画浅绛山水画: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没色技巧。即凡以淡红青色彩渲染为主的山水画,统称浅绛山水。其方法是先用浓淡,干湿变化之墨线勾勒轮廓结构变化之后,再施以淡淡的赭石,(或掺少量朱砂类)染山石,树木结构处。最后用淡花青类色渲染即成。青绿山水画青绿山水画(兼金碧山水):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没色技巧。中国画中以施用浓重的矿物颜料的石青和石绿颜料为主,表现山石树木的苍翠而得名。也有在青绿山石的轮廓上勾以金色,这样的山水画又称金碧山水。据传青绿山水始创于唐代的李思训;北宋的王希孟所画的《千里江山图》也是青绿山水的代表作之一。没骨画没骨画:中国画传统花卉(花鸟)画的一种画法。直接用颜色或墨色绘成花叶,而没有“笔骨”-即墨线勾勒的轮廓。据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这种画法始于五代的徐熙、徐崇嗣祖孙。其实始于黄筌,徐崇嗣仅是“效诸黄之格”而已,《宣和画谱》著录有黄筌《没骨花枝图》一件;《洞天清录集》说黄筌“真似粉堆,而不作圈线”,(注:在中国古代粉即是色),这即是“没骨画法。”界画界画:中国绘画中很有特色的一个门类。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故名界画。起源很早,晋代已有。顾恺之有“台榭一器足耳,难成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的话。到了隋代,界画已经画得相当好。《历代各画记》中评展之虔的界画说:“触物留情,备皆妙绝,尤重楼阁”;评董伯仁的界画,赞他“楼阁人物,旷绝古今”。李思训的《九成宫纨扇图》、《宫苑图》等,也有很高的成就。到晚唐出了尹继昭,五代有卫贤、赵德义,赵忠义等人,宋初有郭忠恕,元代有王振鹏、李容槿,明代有仇英,清代有袁江、袁耀等。扇面画扇面画:在中国画门类中,历代书画家都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以抒情达意、或为他人收藏或赠友人留念。存字和画的扇子,保持原样的叫成扇,为便于收藏而装裱成册页的习惯称扇面。从形制上分,又有圆形叫团扇和折叠式的叫折扇。指画指画:中国画的一种特殊的画法。即以画家的手指代替传统工具中的毛笔蘸墨作画,别有一种特殊趣味和技巧。故被称为指画。历史上清代高其佩、近人潘天涛,洪世清等所作指画作品影响较大。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有什么特点?2.文人画、院体画、民间画各有什么不同?3.能否用线描的方式塑造一个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