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态物理原理考试复习提纲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1看图说话P149图对于单个方阱的分裂能级,如E1来说,能量与势阱宽度平方成反比,所以图线随着势阱宽度的增加是呈下降的趋势。当势垒宽度很小时,波函数的密度很大,相邻阱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很强,原来在各势阱中分立的能级将扩展成能带,体现了超晶格结构的特点,而能带的宽度随着势阱宽度的增加而减小。在纵向上,随着能量的增高,相邻势井中的波函数耦合增加,所以能带展开的更快。1.什么叫表面态?什么叫杂质电子附近的局域态?电子定域在表面的窄区域内,当波矢k取复数时,电子的波函数存在指数衰减或指数震荡衰减的表面态,它的存在导致表面能级的产生。具有严格周期性格点排列的晶体,电子运动是公有化的,其Bloch波函数扩展在整个晶体中,这种态被称为扩展态。如果存在随机的无序杂质,晶格的周期性被破坏,此时电子波函数不再扩展在整个晶体中,而是局域在杂质周围,在空间中按指数形式衰减,这种态称为局域态。第三部分1.定域化概念:粒子从出发点出发,随着时间无穷大时,其在出发点附近的概率不为零,我们说该粒子是定域化的。其定义三个长度,l,L。为粒子波长,l为弹性平均自由程(值越小,表征无序度越强),L为样品尺寸:(1)当lL时,此时为得波的传播情形。(2)当lL时,此时为弱定域化;(3)当lL时,此时为强定域化。2.产生Anderson局域化条件:由Anderson模型可知,W为随机能量分布的的宽度,B为紧束缚能带宽度。定义WB,1为离域化与定域化转变条件。当WB时,其在带中心出现定域化。3.扩展态和布洛赫态的异同:布洛赫态是指近自由电子感受到周期势场后其具有的电子态,该态为扩展态,反应了晶场中共有化电子的非束缚的运动。扩展态则是与定域态相对应,电子在势场中扩散(该势场可能为无规律的),当无规律势场不够强时,无法满足电子波函数定域化条件,电子仍能传播,此时也可称为扩展态。扩展态是指电子扩散在t趋于无穷的情况下,电子回到起始点范围为0的运动状态。布洛赫态是扩展态的一种,扩展态不一定都是布洛赫态。布洛赫态是电子在等价格点出现概率相同的扩展态,无序系统中扩展态波函数可以趋于无限,电子出现概率涨落很大。4.Anderson模型:电子在无规势场中扩散,Anderson假定其无规表现在每个格点的电子能级i从能量宽度为W的分布中随机选取,我们可以理解,此时W越大,其每个能量出现的概率1()PW越小,系统越无序。我们考虑两个极端情况:1)当W等于0时,所有格点的能量i为定值,而没有随机分布,此时系统不存在无序,此时根据紧束缚近似可知,能带宽度为B(其与格点间耦合有关,耦合作用越强,宽度越大)。2)当每个原子彼此远离,使得每格点间耦合作用为0,每个格点为孤立,此时B=0。这时代表了一个超级无序系统。可见无序与有序的竞争体现在B和W宽度上,定义WB为判据,当1时,能带中心出现定域化,当1时为离域化。5.Mott迁移率边:图9.3.3,可知根据Anderson模型,Mott提出:当能带宽度B大于无序能量W时,此时会出现迁移率边cE。由于带尾的态密度较小,分布较为稀疏,导致了耦合强度不是很好,因此定域化容易出现在带尾。随着W的不断增大时,迁移率边向带中心移动。故当cFcEEE时,费米面出现在扩展态,材料表现为导体;当改变费米面(通过掺杂),cFEE或FcEE时,此时材料表现为绝缘体。6.Hoppingconductive(跳跃电导)考虑一个无序较多的系统,此时电子被定域在不同的格点上,而无法实现格点间的跳跃。此时如果考虑电子间存在热运动,声子将能量传给电子,电子可以实现从一个格点的定域态跳跃到另一个格点的定域态。可知,跳跃概率为距离a和能量宽度W/KT两种机制的竞争。一个局域电子零温时不提供直流电导,在有限温区,电子可以被激发至一个空的定域态,一个外场将产生一个沿电场方向的电流运动,这被称作跳跃电导。这意味着一个电子借助于声子进行量子遂穿过程,从一个定域态跳到另一个定域态。第四部分1.什么是Mott转变?什么是Mott绝缘体?Mott转变:从能带理论紧束缚近似,可知原子间距降低时,由于相邻原子波函数交叠增加,能带宽度B也增加,另一方面,电子导电性要求电子从一个原子跳到另一个原子,发生同一格座轨道上的双占据,需要增加能量U,Mott转变发生在B=U时,UB绝缘态,UB金属态。因为B依赖于原子间距,U对间距不敏感,所以改变原子间距就会引起Mott转变。由Mott转变产生的绝缘体称为Mott绝缘体。2.结合P393图,P394图解释各种交换作用。重点解释超交换作用,什么是轨道序,什么是自旋序?动态交换:考虑一对相邻的格座,若自旋反平行,一个虚跃迁过程可以产生中间对态,即一个格座为空占据而另一格座为具有附加能量。这种虚跃迁产生的中间对态称为动态交换。动态交换能解释为什么大多数绝缘体是反铁磁体。超交换:有一类反铁磁体或亚铁磁体,例如MnO,磁性离子Mn2+离子之间的交换作用是通过隔在中间的非磁性离子O2-为媒介来实现的,故称为超交换作用。(a):两个电子分别占据两个格座的同一能级的同一轨道a,它们具有不同的自旋,它们可能出现的跃迁是进入同一个格座的同一个轨道,保持自旋相反;两个电子都分别跃迁到另一个格座的为占据轨道。(b):两个电子分别占据两个格座的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a和b,它们具有相同的自旋,它们可能出现的跃迁是进入同一个格座的不同轨道,保持自旋相同,两个电子都分别跃迁到另一个格座的为占据轨道。轨道序:为了区分简并轨道,引进一种序,称为轨道序。因为简并轨道有不同的形状和取向,所以轨道序与轨道形状和取向有关。可以采用赝自旋T定义轨道序,那么可称交错轨道序为轨道反铁磁性,而称正规轨道序为轨道铁磁性。下图左描述的就是一个交错轨道序的例子,两个轨道交错着,伴随着平行自旋波函数。自旋序:利用赝自旋定义轨道序,不同粒子的自旋S与赝自旋T之间有相互作用,自旋S就称为自旋序。下图右解释了LaMnO3为什么是反铁磁性,从图上看出,平面内的交错轨道序引起平面铁磁自旋耦合,而沿着c轴的正规轨道序引起平面反铁磁自旋耦合。3.结合P395图说明不同绝缘体掺杂后会有如何不同的表现。Mott绝缘体是具有强电子关联效应的绝缘体,部分填充的d带被分成两个Hubbard子带,这些子带被夹杂在不同的4s和2p带之间,它们的相对排列将决定它们的绝缘行为,按照Hubbard能U与电荷转移能Δ的相对大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ΔU,称为Mott-Hubbard(MH)绝缘体;ΔU,称为电荷转移(CT)型绝缘体。P395图13.1.12的左图就是MH型,右图就是CT型。掺杂由电子掺杂和空穴掺杂两种。对于MH和CT两类绝缘体,电子掺杂的情况非常相似,即将电子放入上半个Hubbard子带。但对于CT绝缘体,空穴掺杂和电子掺杂有非常显著的差别,大多数高温超导体都是空穴掺杂的,只有极少部分是电子掺杂的。4.解释P401页相图13.2.6.上图显示,无掺杂时,铜氧化物是反铁磁绝缘体,在一定的掺杂程度(x=0.02),反铁磁长程序被破坏,而出现具有金属导电性的二维反铁磁序;在x≥0.05时,出现超导;在x=0.02~0.05时,一般来说,是自旋玻璃态。在最佳掺杂x=0.16,超导转变温度Tc最高。欠掺杂时(x0.16),在高于超导转变温度Tc的正常态出现赝能隙。5.什么是Vigner晶格?解释P404图13.2.10.Winger结晶当电子密度很低时,库伦排斥势能大于电子平均动能,在凝胶模型中,为了减小库伦排斥能,电子要定域化,动能则成为平衡位置附近电子的零点运动。这种电荷分布从均匀到非均匀的转变称为winger结晶。Tc局里温度,Tn奈尔温度低温下,浓度x=0.18,金属绝缘体转变(Mott转变),x=0.48,发生铁磁反铁磁以及金属绝缘体转变。(引入过量空虚,电子密度减少,发生Wigner结晶,金属变绝缘。)温度升高,磁有序变为无序;电导率变小,金属变绝缘。6.用Anderson模型解释局域磁矩产生的原因。Anderson模型对杂质采用定域化描述,对金属中的传导电子采用离域化描述,当杂质原子有一个d能级轨道,被一个自旋向上的电子占据,双占据需要Hubbard能。单占据在能量上是有利的,由于定域化,d态和传导电子另引入s-d杂化相互作用,使得d能级中自旋向上的几率小于1,自旋向下的几率大于0,这样杂质格位上整体局域磁矩需要考虑两项的差,结果其与U有关,U较小时无磁矩保留;U较大时就可能有磁矩保留。总之,局域矩的形成是一个需要适当参数范围的合作效应,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铁族元素溶于不同金属时磁矩的有无。加宽形成虚束缚态,d能级共振扩展结果是当U较小时,无局域磁矩形成,当U较大时,最低能量出现在不等磁矩的交叉点。7.解释什么是近藤效应。P409.近藤效应是指,在高电导无磁金属母体中磁性杂质原子对传导电子散射几率的增大.它表现为:在某一特征温度TK(所谓近藤温度)以下,稀磁合金的剩余电阻率随温度的降低而反常增大.在高温时,TTk,d轨道自旋基本自由,对磁化率贡献为Curie型。传导电子的散射分为两类,正常的势散射和自旋翻转散射。随着温度降低,自旋翻转散射增加,围绕磁性原子的传导电子的自旋将反平行极化,从而屏蔽磁性原子的磁矩,并形成一个近藤单态,表现非磁性,其他传导电子受到单态强势场的散射。第五部分5.1结合P453图14.4.7解释库伦阻塞效应。Coulomb阻塞:在量子点的研究中,不但电子的波动性是关键,而且以e为单位的电荷的分立性也具有重要性。纳米结构的电容C可能会非常小,以至于给量子点增加一个电子的荷电能e2/2C会超过其热运动能,一个大的电荷可以阻止纳米结构增加或移走甚至是一个电子,这就是量子输运过程中隧穿的Coulomb阻塞效应。随着栅极电压Vg的改变,电导G形成了一系列周期分布的峰,每个峰表明由于Coulomb阻塞效应而引起量子点中增减了一个电子。其中左边的峰比右边的峰少一个电子。因此可以从电导的振荡周期推出量子点的电容。5.2结合P456图14.4.9说明磁矩产生的条件。结合P456页两图解释关于半导体量子点的基本概念磁矩产生的条件:量子点中电子的数目为N,当N是奇数时,量子点有1/2的局域磁矩,而当N为偶数时,五磁矩,即总自旋为0。仅当量子点有磁矩时才会有近藤效应,对于一个适当的(介于E和E+U之间)栅极电压V,一级隧穿被阻塞。由于第二个电子的能量超过引线中电子的费米能,电子不能隧穿到量子点。同样,量子点里的电子由于E小于引线上的费米能,因而也不能跑掉,这是Coulomb阻塞效应。然而,在于高阶过程中,中间态在短时间内可以消耗能量U。连续的自旋反转过程有效的屏蔽了量子点的自旋,形成一个自旋单态。这种关联增强了量子点中的近藤效应,引线中电子的态密度在费米能级处会出现尖峰,当加一个偏压,态密度的近藤峰会分裂为两个,分别钉扎在两边的化学势上。5.3结合P429图14.2.4和P436图14.2.13解释磁性多层膜的巨磁电阻效应。(a)图,对于自旋向上的电子右侧为高势垒左侧为低势垒,因此自旋向上的电子不容易到达右侧。对于自旋向下的电子右侧为低势垒左侧为高势垒,因此自旋向下的电子不容易到达左侧。(b)图,对于自旋向上的电子左右都是低势垒。对于自旋向下的电子左右都是高势垒,从而形成磁量子井。因为不同自旋取向有不同的散射率,从而有不同的电阻率和,在磁性材料中,电阻率和差别非常大。a图,高磁场下,所有层的磁化都平行,系统总电阻率为:)/(ab图,相邻磁层反平行排列,这样每个通道都有电阻率)/2(,系统总电阻率为:)/4(b容易看b远大于a,这种在外加磁场下表现出来的不同导电性为巨磁电阻效应。第六部分:1.解释朗道二级相变的基本思想(结合序参量和对称破缺的概念)。定性解释:朗道基于相变中自发对称性破缺的思想,建立了唯象的二级相变理论的中心原则,是从相变点处的对称性质的变化研究相变点领域的行为。一种相变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