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的临床意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凝血功能解读:凝血酶原时间(PT):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意义同凝血酶原时间,且更准确(外源性凝血途径相对于内源性凝血途径更为重要),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凝血酶时间(TT):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延长说明纤溶亢进,在低(无)纤维蛋白原症,DIC(纤溶亢进期)以及类肝素物质存在(如肝素治疗,SLE和肝脏疾病等)时出现延长。TT缩短无临床意义血浆抗凝血酶AT-III:抗凝系统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常见原发性纤溶亢进,反映血循环中纤维蛋白和/或纤维蛋白原,在纤溶酶作用下所产生的多种碎片的含量,其水平的升高表明机体纤溶活性亢进(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原发性纤溶指纤溶激活物直接激活纤溶系统,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高,与凝血系统和血栓无关。)D-二聚体浓度:常见继发性纤溶亢进,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FXⅢa交联形成纤维蛋白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升高表明存在继发性纤溶亢进(如DIC)。(继发性纤溶指凝血系统激活后在激活纤溶系统,使Fg和Fb同时降解,产生FDP和D-二聚体,故D-二聚体和FDP可同时阳性。)肝素:抗Xa及凝血酶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Ⅱ、Ⅶ(外源性,)、Ⅸ(内源性,乙型血友病)及Ⅹ冷沉淀:补充凝血因子Ⅷ(血友病A)、纤维蛋白原、vWF、凝血因子ⅩⅢ等。常用剂量为:每10kg体重输注1~1.5单位。每袋冷沉淀是由400ml全血制成,体积为25ml±5ml/袋,其中主要含有≥80IU的因子Ⅷ、纤维蛋白原≥150mg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粘连蛋白、凝血因子ⅩⅢ等。新鲜冰冻血浆:全部凝血因子普通冰冻血浆:除5、8以外的所有凝血因子D-二聚体和FDP的联合检测检测及临床意义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FXⅢa交联形成纤维蛋白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升高表明存在继发性纤溶亢进(如DIC);FDP反映血循环中纤维蛋白和/或纤维蛋白原,在纤溶酶作用下所产生的多种碎片的含量,其水平的升高表明机体纤溶活性亢进(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D-二聚体和FDP的检测对于诊治凝血-纤溶系统疾病、溶血栓治疗的监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1、用于排除深静脉血栓(DVT)、肺血栓栓塞(PTE)必须指出,DVT和PTE是同一疾病静脉血栓(VTE)在不同脏器中的表现。临床上,在诊断DVT时必须要考虑PTE,在诊断PTE时必须要考虑DVT,防止漏诊和误诊。D-二聚体和FDP检测对VTE的价值在于较高的阴性预测值,检测阴性患者,仅有极少数患者(<2%)伴静脉血栓,其原因是血栓体积很小/远端小血栓,放射线/超声检查出现阳性,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时间相隔太长(>14天),纤溶活性降低。静脉血管造影是诊断DVT的金标准。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一些非侵袭性的诊断方法,如静脉加压超声、CT和磁共振等。D-二聚体和FDP检测安全、简单、快速、经济、敏感性高。对于临床疑似DVT患者,需联合采用DVTWells临床危险度(PCP)评分法和D-二聚体检测进行排除诊断。2、在DIC诊断中的意义在DIC诊断中D-二聚体和FDP的诊断效率远远高于PT、APTT、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和TT等。因D-二聚体和FDP可以提供快速、特异的诊断指标,D-二聚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DIC的严重程度,FDP可以用于诊断确定后病情发展的监测,抗凝血酶III(AT)则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肝素治疗的有效性,联合D-二聚体、FDP和AT检测已成为诊断DIC的最佳指标。3、原发性纤溶与继发性纤溶的区别原发性纤溶指纤溶激活物直接激活纤溶系统,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高,与凝血系统和血栓无关。继发性纤溶指凝血系统激活后在激活纤溶系统,使Fg和Fb同时降解,产生FDP和D-二聚体。检测结果可以从下列因素进行分析:(1)D-二聚体、FDP正常:多为正常人,提示纤溶活性正常;(2)D-二聚体阴性、FDP阳性:常见原发性纤溶;(3)D-二聚体阳性、FDP阴性:常见继发性纤溶;(4)D-二聚体、FDP阳性:纤维蛋白(原)同时被降解,多见于继发性纤溶(DIC)。4、溶血栓药物治疗的监测在溶栓药物(SK、UK、rt-PA等)的作用下,血管内的栓子被迅速溶解,血浆中D-二聚体和FDP明显增高,当血栓被完全溶解后,血浆中D-二聚体和FDP快速下降,2周后恢复至正常。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溶血栓药物用量不足,血栓未能完全溶解,D-二聚体和FDP在达峰后会维持在较高水平。而溶血栓药物用量过大,会增加出血的危险,出血发生率高达5%~30%。有人建议维持FDP在300~400μg/L,Fg在1.2~1.5g/L、TT在正常对照的1.5~2.5倍为最佳安全、有效指标。由此可见,在溶血栓过程中于用药前、中、后动态检测D-二聚体和FDP浓度变化对监测溶栓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5、对术后LMWH治疗的指导意义研究表明,D-二聚体是监测术后凝血激活情况以及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预防治疗的良好指标。6、在恶性肿瘤中的意义恶性肿瘤患者大多数伴有凝血和纤溶的异常,血浆D-二聚体和FDP往往升高,且与肿瘤浸润密切相关。7、其它D-二聚体和FDP在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等)、肝脏疾病、脑血管病、妊高征及先兆子痫等疾病中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是疾病的严重程度、发展变化以及疗效和预后的有用指标。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