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医学伦理学的基础理论曹永福教案第二章医学伦理学的基础理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美德的涵义、构成要素和内容,医学义务论的基本内容,医德义务与法律义务的不同,医学效果论是制定、检验和协调医学道德规范的理论基础,生命神圣、质量、价值论的内容,医学人道主义的涵义和伦理意义;熟悉医学伦理学三个基本理论之间的关系,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生命价值论的理论内容,熟悉历史和现实中的医学人道主义;了解医学美德论、医学义务论和的意义和医学后果论的意义和局限性,了解人道主义的涵义和历史渊源。二、讲授学时4学时三、讲授的内容纲要及重点、难点(一)内容纲要1、医学美德论的内容,医德品质的涵义、医德品质的构成要素和内容。2、医学美德论的意义和局限性。3、医学义务论的内容和医德义务的含义、特点和内容。4、医学义务论的意义和局限性。5、医学后果论的内容,医学后果的利益内容以及医学后果论在医学伦理学中的运用。6、医学后果论的意义和局限性。7、医学美德论、医学义务论和医学后果论之间的关系。8、生命神圣论的概念、意义和局限性;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的概念和意义。9、生命神圣、质量、价值论的内容。10、人道主义的涵义和历史渊源。11、医学人道主义的涵义、历史与现实以及根源、伦理意义。(二)教学重点1、医德品质的涵义、医德品质的构成要素和内容。2、医德义务的含义、特点和内容。3、医学后果论的内容。4、生命神圣、质量、价值论的内容。5、医学人道主义的涵义、历史与现实以及根源、伦理意义。(三)教学难点1、生命神圣论的局限性。2、医学美德论、医学义务论和医学后果论之间的关系。3、医学后果论在医学伦理学中的运用四、教学设计第一节医学美德论一、概述(一)美德论美德论是美德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又被称为德行论或品德论。它以品德、美德和行为者为中心,研究和探讨人应该具有一个什么样的人,有道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德或品格?(二)医学美德论医学美德论是传统的医德学的理论,它以医学品德、医学美德和医务人员为中心,研究和探讨医务人员应该具有一个什么样的人,有道德的医务人员是什么样的人,医务人员应该第二章医学伦理学的基础理论曹永福教案具有什么样的品德或品格?二、医学美德(医德品质)(一)医德品质的涵义所谓医德品质、即医学品德,是医务人员在长期的医德行为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状态。为了准确地把握医德品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二)医德品质的构成要素1、医德认识所谓医德认识,就是医务人员对医学道德的所得。它包括对社会的医学道德要求、即医学道德规范的所得和对个人的医学道德品德的所得。医德认识与医学伦理实践关系密切。2、医德情感所谓医德情感,就是医务人员具有的或所得的引发医学道德行为的情感。包括先天具有的和后天习得的,后者又包括对社会医学道德要求的情感和对于自己或他人的医学道德行为的情感。3、医德意志所谓医德意志,就是医务人员在医德行为中,克服困难从行为的思想确定到实际实现的整个心理过程。3医德认识、医德情感和医德意志之间的关系一个人的医德情感形成于他的医德认识等活动;医德意志形成于他的医德情感和医德认识等活动;医德认识则形成于医学道德实践等活动。一个人的医德品质就是医德认识、医德情感、医德意志之和。(三)医德品质内容在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医德品质的基础上,人们形成了在当今社会和医学背景之下的优良医学品质体系。在这里我们主要阐述五个方面的内容:仁慈、诚挚、严谨、公正和节操。1、仁慈仁慈,就是仁爱慈善,具体说来就是医务人员具有人道精神的品德。医务人员是仁慈的化身,仁慈是医务人员的人格特征,仁慈最能体现医学人道主义思想和道德要求,仁慈是长期一贯遵守“医学人道”道德要求所形成的医德品质。2、诚挚诚挚,就是医务人员具有的坚持真理、忠诚医学科学;诚心诚意对待病人的品德。3、严谨严谨就是医务人员具有的对待医学和医术严肃谨慎的品德。4、公正公正就是医务人员具有的公平合理地协调医学伦理关系的品德。具体地讲,主要是具有的按照社会医学道德要求合情合理地对待服务对象、人己关系、公私关系的品德。5、节操节操是医务人员扬善抑恶、坚定遵循医学道德规范的品德。在医学史上,涌现出许多“富贵不能淫、贫富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具有节操的医德典范。如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不为权贵所屈服,一心为民除疾,宁死不屈;宋代名医何澄医不贪色;明代名医严乐善见利思义,坚决制止利用医学害人。(四)医学美德的养成1、进行医学道德教育第二章医学伦理学的基础理论曹永福教案如上所述,医德品质与医学道德规范体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医德品质是医务人员在长期遵守或违背医学道德规范的行为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理自我。医学道德规范是个人医德品质的社会内容,医德品质是医德规范在医务人员身上的积淀。既然医德品质是在一定的医学道德规范的指导和制约下养成的,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学道德教育,让他们把握在当今医学和社会背景下的医学道德规范体系,就是医务人员养成良好医学美德的前提和基础。2、加强医学道德修养医学道德教育仅仅是医务人员养成良好医学美德的外在条件,而医德品质是医务人员个体内在的稳定的心理状态,这就决定着在医学美德的养成中,起决定作用的根本条件,是医务人员的医学道德修养。在医学美德养成中,医学道德教育是外因,而医学道德修养是内因,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只有医务人员自身加强医学道德修养,把外在的医学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医学道德规范,由医学道德认识开始,经过医学道德情感、医学道德意志中介,最后树立医学道德信念、形成医学道德行为习惯后,医学美德才能形成。三、医学美德论的意义和局限性(一)医学美德论的意义医学美德论在医学伦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医务人员塑造完美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1、医学美德论是医学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伦理学是关于医学道德的理论体系,是由如下三者组成医学伦理学的完整体系——元医学伦理:医学道德制定之方法;规范医学伦理:优良医学道德之制定;美德伦理:优良医学道德之实现组成。这样,优良医学道德的实现——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医学美德无疑是医学伦理学的归宿和目的,医学美德伦理无疑是医学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医学美德论有利于医务人员塑造完美人格医务人员的完美人格,除了具有健康的体魄外,无疑是德才兼备:一方面,具有精湛的医术,另一方面,具有高尚的医德。“大医精诚”、“医乃仁术”,古人早已认识到这一点。医学美德论为医学界提出的优良美德的德目,就成为医务人员医德修养的目标和方向。医学美德论有利于医务人员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二)医学美德论的局限性医学美德论是医学伦理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仅仅反映美德医学伦理,它是医学伦理学发展的初始的知识积累阶段,人们首先认识到的是医学美德这样直观的具体的医学道德现象,并对此进行了理论概括。但是,如上所述,医学道德规范是医学美德的前提和基础,对人类医学道德需要进一步认识,需要对医学美德背后的医学道德规范进行揭示和研究,研究医学道德规范的内容,并使之发挥作用。但医学美德论在这里就显示出其局限性,医学义务论是对此研究的理论,医学义务论弥补了医学美德论在医学伦理体系建构中的这个缺陷。第二节医学义务论一、概述(一)义务论义务论是关于道德义务和责任的理论体系,又被称为非结果论或道义论。它以道德义务和责任为中心,研究和探讨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即人应该遵守怎样的道德规范,并对人的行为动机和意向进行研究,以保证人的行为合乎道德。(二)医学义务论医学义务论是规范医学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它以医德义务和责任为中心,研究和探讨医第二章医学伦理学的基础理论曹永福教案务人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即医务人员应该遵守怎样的医学道德规范,并对医务人员的行为动机和意向进行研究,以保证医务人员的行为合乎道德。二、医德义务医学义务论的核心内容是医德义务,把握医德义务是把握医学义务论的关键。(一)医德义务概述医德义务即医学道德义务,是医学界的职业道德责任。医德义务的责任主体是整个医学界,基本的责任主体是医务人员;责任客体是服务对象,基本的是病人。(二)医德义务的特点医德义务与医学法律义务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医德义务依靠非权力强制力量维系医学法律义务依靠国家暴力机器作为后盾,是一种权力强制义务;不同于医学法律义务,医德义务的形成、维系依靠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的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等非权力强制力量维系。2、医德义务的履行不以获取权利为前提。通过一定程序形成的医学法律规定了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上规定的行为主体的义务总是与权利对应的。作为规范治理医疗卫生事业的医学道德,在为医学行为主体提出医德义务的同时,当然也赋予了其医德权利;但作为医学道德行为主体本身在承担、履行医学道德义务的时候,为了完善自己医学美德的时候,不以获取道德权利为前提(尽管客观上他们在履行医德义务的同时,实际上已经而且应该获取道德权利),而且往往以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为前提。3、医德义务涉及的范围广泛医学法律义务涉及的仅仅是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重大效用的行为,社会认为必须通过法律程序加以规范,往往是对医学界的最低限度的要求;而由于医学道德规范的领域是广泛的,凡是存在利益关系的医学领域,都需要而且已经为医学道德所规范,医德义务涉及的是医学领域中所有具有效用的行为,涉及的范围比医学法律义务的范围广泛。而且与医学法律义务的合法与违法境界比较单一相比,医德义务存在违背医学道德、合乎医学道德和医学道德高尚等层次不同的境界,医德义务的要求的境界范围也大。(三)医德义务的内容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学界的职业责任会发生一些变化,当今无非就是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维护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等几个基本方面。医德义务是社会对医学界的职业责任要求,其具体内容就是社会的医学道德体系所规定的。三、医学义务论的意义和局限性医学义务论也是医学伦理学的重要理论,对于医学伦理体系的建构和医学界职业责任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人们曾经以“医德义务”为中心建构自己的医学伦理体系,但仅仅依靠医学义务论建构医学伦理学体系,就显示出其局限性。(一)医学义务论的意义医学义务论在医学伦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非常明确地提出对医学界的道德要求,为医学界的医学行为具有道德指导意义。1、医学义务论是医学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上所述,医学伦理学是关于医学道德的理论体系,是由如下三者组成医学伦理学的完整体系——元医学伦理:医学道德制定之方法;规范医学伦理:优良医学道德之制定;美德伦理:优良医学道德之实现组成。这样,规范医学伦理是医学伦理学的主体部分,医学义务论非常注重提出具体的医德义务,即医学道德规范,医德义务成为医学道德规范的理论内容,第二章医学伦理学的基础理论曹永福教案因此成为医学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医学义务论有利于医务人员明确自己的职业责任医学义务论注重揭示医德义务,提出社会对医学界的职业道德要求。这样就非常有利于医务人员明确自己的职业责任,非常直接地明确自己应该作什么,不应该作什么,一个合乎道德的医务人员应该遵循哪些医学道德规范。直接明了、便于把握。(二)局限性医学义务论注重提出社会医学道德要求,但认为这些道德要求是绝对的,而往往不管行为的结果对社会、对病人、对自己是祸还是福,其精神实质一言蔽之,就是“即使天塌下来,也要行‘正义’之事”。不注重这些道德要求是怎样提出、形成、论证和研究,不注重这些规范在丰富复杂的现实医学实际中的灵活运用。尤其是当今,在进行医学伦理决策的时候,所依据的道德规范(医德义务)之间本身会发生矛盾;在对许多医学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时候,已有的道德规范(医德义务)之间本身发生矛盾,此时医学义务论的缺陷就暴露得更加突出。医学后果论是对医学道德规范提出、形成、论证和研究的理论,医学后果论弥补了医学美德论在医学伦理体系建构中的这个缺陷。确定医学义务即制定医学道德规范体系不能依靠医学义务论本身,必须依靠医学后果论。第三节医学后果论一、概述(一)后果论后果论是伦理学的重要理论,又被称为目的论或效果论,是以道德行为后果作为确定道德规范的最终依据的伦理学理论。它认为确定道德规范的目的是调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