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知识考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三、组织胚胎学(一)绪论1.组织学、组织、嗜酸性、嗜碱性的概念。组织学: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的一门科学。组织:细胞,细胞外基质。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嗜酸性:组织和细胞成分对酸性染料(如伊红)的亲和性。嗜碱性:组织和细胞成分对碱性染料(含有阳离子着色基团的染料,如苏木精、结晶紫、美蓝等)的亲和性。2.HE染色法(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易于被碱性或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为嗜碱性(basophilia)和嗜酸性(acidophilia);而对碱性染料和酸性染料亲和力都比较弱的现象称为中性(neutrophilia)。(二)上皮组织1.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特点:排列紧密、形态规则少量的间质;极性(游离面、基底面);没有血管。来源:上皮组织来自胚胎时期的三个胚层分类: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2.被覆上皮的分类和主要分布。3.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腺上皮:以分泌为主要功能的上皮称腺上皮。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所构成的器官为腺。外分泌腺结构:导管、分泌部、腺泡、肌上皮细胞分类:细胞的数目(单细胞腺(杯状细胞)、多细胞腺);分泌部形状;分泌物的性质(浆液腺、粘液腺、混合腺)4.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中间连接、缝隙连接、桥粒、连接复合体、基膜)。5.浆液性细胞和粘液性细胞的光、电镜结构特点。(三)结缔组织1.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结构特点:1.细胞数量少,种类多,散在分布;2.细胞外基质多,形态多样化;3.细胞一般无极性。功能:连接、支持、营养、运输、保护分类: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特殊结缔组织:血液、淋巴、软骨和骨2.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主要功能。成纤维细胞LM:胞体较大,多突起;胞质弱嗜碱性;核大,着色浅,核仁明显EM:RER、GC发达功能:合成分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蛋白多糖等,构成纤维和基质巨噬细胞LM:形状不规则,可有伪足;胞质嗜酸性,可含吞噬物;核小,深染EM:表面有许多皱褶、微绒毛;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和残余体。细胞膜内侧有许多微丝和微管功能:吞噬作用、抗原提呈、分泌功能浆细胞LM: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圆形,多位于细胞一侧,呈车轮状。胞质丰富,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EM: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功能:合成、分泌抗体3.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形态特点、分子构成和特性。胶原纤维LM:粉红色,直径0.5~10µm,波浪状,分支交织成网EM:为成束的胶原原纤维,后者直径20~200nm,有64nm周期性横纹成分:Ⅰ型与Ⅲ型胶原蛋白特性:韧性大,抗拉力强弹性纤维LM:HE染色呈淡红色,醛复红染色呈紫红色;直径0.2~1.0µm,细丝状,分支交织成网EM:弹性蛋白(位于中心)+微原纤维(由原纤维蛋白构成,位于外周)特性:富于弹性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并存,赋予组织韧性和弹性,使器官兼能保持形态和具有可变性.4.基质的分子构成和作用。基质由生物大分子构成的无定形胶状物①蛋白多糖:由蛋白质和糖胺多糖组成(多糖包括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硫酸肝素等)功能——形成分子筛,有利组织液通过;限制细菌扩散②纤维粘连蛋白:连接媒介——分子表面具有与细胞、胶原及蛋白多糖结合的部位(即化学基团);对于细胞的分化和迁移也具有一定作用③组织液:毛细血管动脉端血浆成分渗出,在组织中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部分于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入血,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功能——构成细胞赖以生存的微环境;产生或回流障碍,导致组织脱水或水肿5.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疏松结缔组织组成:①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白细胞)②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③基质:蛋白多糖、纤维粘连蛋白、组织液。致密结缔组织纤维为主,纤维粗大,排列紧密;功能:支持和连接。(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弹性组织)。脂肪组织由大量脂肪细胞群集构成,被疏松结缔组织分隔为脂肪小叶。(黄色脂肪组织:由单泡脂肪细胞构成;贮能、维持体温、保护。棕色脂肪组织:由多泡脂肪细胞构成;存在于新生儿,产能。)网状组织组成: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分布:造血和淋巴组织;功能:构成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基本成分,为血细胞发生和淋巴细胞发育提供微环境。(四)血液1.红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网织红细胞的概念及意义。红细胞:双凹圆盘状,直径约7.5µm,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故呈红色;Hb结合与运输O2和CO2,即供给全身细胞所需的O2,并带走细胞所产生的大部分CO2网织红细胞:新生的红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细胞内尚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在血流中1天后完全成熟,核糖体消失。临床意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和贫血疗效的评价。2.血浆、血清、贫血的概念。血浆:水、血浆蛋白、脂蛋白、酶、激素、维生素、无机盐和各种代谢产物血清: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贫血: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3.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名称类别正常值白细胞(WBC)成人儿童新生儿(4-10)×109/L(5-12)×109/L(15-20)×109/L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杆状核1%-5%分叶核50%-70%0.5%-5%0-1%20%-40%3%-8%红细胞(RBC)男性女性新生儿儿童(4.4–5.7)×1012/L(3.8–5.1)×1012/L(6–7)×1012/L(4.0–5.2)×1012/L血红蛋白(HB)男性女性新生儿13.0-17.0g/dl11.0-15.0g/dl17.0-20.0g/dl血小板(PLT)(100–300)x109/L网织红细胞记数成人新生儿0.5%–1.5%0.3%-6.0%4.五类白细胞的结构和主要功能。中性粒细胞LM:直径10~12um,胞质内含许多细小颗粒,染色浅,核呈杆状或分叶(嗜天青颗粒:浅紫色,20%;特殊颗粒:浅红色,80%)功能——趋化性(chemotaxis),脓细胞嗜碱性粒细胞LM:直径10~12µm,核分叶、S形或不规则;胞质内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嗜碱性颗粒。分泌物(同肥大细胞):嗜碱性颗粒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细胞质内有白三烯功能——参与过敏反应的形成嗜酸性粒细胞LM:直径10~15µm,核多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的鲜红色嗜酸性颗粒,内含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等功能——组胺酶分解组胺,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从而抑制过敏反应单核细胞LM:直径14~20µm;核呈肾形、马蹄铁形或不规则,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着色浅;胞质弱嗜碱性呈灰蓝色,含许多嗜天青颗粒功能——进入结缔组织后分化成巨噬细胞淋巴细胞LM:小淋巴细胞:6~8µm,胞质少,强嗜碱性,核圆有侧凹,染色质块状着色深;中淋巴细胞:9~12µm,胞质较多,含少量嗜天青颗粒,核染色质略稀疏,着色略浅;大淋巴细胞:13~20µm分类:1.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于胸腺产生,占75%2.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细胞),于骨髓产生,占10%~15%3.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占10%功能:参与免疫应答,抵御疾病5.血小板的光镜结构和功能。血小板来源:骨髓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小块LM:双凸圆盘状,直径2~4µm;受刺激后伸出突起;在血涂片上常聚集成群;分中央颗粒区(含血小板颗粒)和周边透明区EM:血小板表面吸附有血浆蛋白—有多种凝血因子。透明区含有微管和微丝;颗粒区有特殊颗粒(α颗粒)、致密颗粒和少量溶酶体;有开放小管系和致密小管系功能:参与止血和凝血,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修复血管。寿命:7~14天6.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组细胞的概念。造血干细胞起源:卵黄囊血岛,出生后主要位于红骨髓、脾和淋巴结,少量于外周血形态:类似小淋巴细胞,即细胞体积相对较大,胞质富含核糖体特性:①强增殖潜能②多向分化③自我复制,终身保持数量恒定造血祖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作用于造血祖细胞,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红系造血祖细胞:EPO粒-单系造血祖细胞:GM-CSF、IL-1等巨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TPO)(五)软骨和骨1.软骨的一般结构和分类特点。软骨: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构成)和表面的软骨膜构成,软骨组织内无血管分类:1).透明软骨分布:肋、关节、呼吸道纤维:胶原原纤维(Ⅱ型胶原蛋白),纤维细且折光率与基质相同,于HE染色切片不能分辨基质:含大量水功能:抗压性强,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2).纤维软骨分布:椎间盘、关节盘及耻骨联合软骨细胞:较小而少,成行分布于纤维束之间纤维:胶原纤维束平行或交叉排列基质:较少,弱嗜碱性功能:韧性强3).弹性软骨分布:耳廓、咽喉及会厌纤维:大量交织分布的弹性纤维,在软骨中部更为密集功能:有较强的弹性2.骨组织的构成(骨基质,骨板、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3.骨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意义。哈弗斯系统(骨单位):指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长柱状结构,由哈弗斯骨板和中央管构成哈弗斯骨板:4~20层,以中央管为中心呈同心圆排列(中央管:内有小血管、神经及少量结缔组织;与穿通管相通)4.长骨的一般组织学结构。长骨的构成:骨干、骨骺,表面覆盖骨膜和关节软骨;内为骨髓腔,骨髓充填其中骨干=密质骨+少量松质骨密质骨:环骨板、哈弗斯系统、间骨板穿通管:横向穿行于骨板的管道,与骨干长轴垂直,内含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骨骺:主要由松质骨构成,表面有薄层密质骨(六)肌组织1.骨骼肌纤维的光镜与电镜结构,肌原纤维和肌节的概念,肌丝的分子构成。LM:胞体:长圆柱状,直径10~100µm,长1~40mm;胞核:椭圆形,数十至数百个,位于周边;胞质:充满肌原纤维,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有周期性横纹:①暗带(A带),中央有H带,H带中央有M线;②明带(I带),中央为Z线肌节:相邻2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2I带+A带+1/2I带构成,长1.5-3.5µm,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EM:肌原纤维、横小管、肌浆网肌原纤维由粗肌丝和细肌丝构成;肌原纤维间有肌浆网,大量线粒体、糖原、肌红蛋白粗肌丝:①分布:肌节中央,长贯暗带,中央固定于M线,两端游离;②结构:长约1.5µm,直径15nm;由肌球蛋白组成,肌球蛋白为豆芽状,分头杆两部分,头部为横桥,有ATP酶活性细肌丝:①分布:一端固定于Z线,一端伸入粗肌丝间,中止于H带外侧;②形状:长约1µm,直径5nm;③组成:肌动蛋白(有与肌球蛋白头部结合的位点)、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可与Ca2+结合)2.心肌纤维的结构特点,闰盘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心肌:分布于心脏,收缩具自动节律性,无肌卫星细胞LM:①不规则的短圆柱状,有分支,互连成网②核1~2个,居中③有周期性横纹,肌原纤维位于周边,核周胞质染色浅,内含脂褐素④细胞以闰盘连接EM:有粗肌丝、细肌丝和肌节①肌原纤维粗细不等,其间线粒体丰富②横小管位于Z线水平③肌浆网的纵小管不发达,终池小而少;与横小管形成二联体④闰盘横位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纵位部分存在缝隙连接,便于细胞间化学信息交流和电冲动传递,使心肌舒缩同步化3.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平滑肌:广泛分布于中空性器官管壁内LM:①长梭形,大小因所在部位和器官的功能状态而异②无横纹,胞质嗜酸性③单核,杆状或椭圆形4.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肌丝滑动原理:①运动神经末梢将冲动传递给肌膜②兴奋经横小管传递给肌浆网,释放Ca2+③Ca2+与肌钙蛋白结合,使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构型变化,肌动蛋白上的肌球蛋白结合位点暴露,与肌球蛋白横桥结合④ATP被分解释放能量,横桥弯曲,将细肌丝牵引向M线⑤细肌丝向M线滑动,明带、肌节、肌纤维均收缩⑥Ca2+被泵回肌浆网,肌钙蛋白等复原,肌纤维松弛(七)神经组织与神经系统1.神经组织的构成。神经组织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