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三基试题一(附答案)第一部分名词解释时间:2009-11-16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复制分享】【讨论-纠错】【举报】(试题附答案后边)1、超声医学:是利用超声的物理特性用于诊断人体疾病的一门影像学科。2、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由频率在20~20000Hz之间声振动源激起的疏密波,该疏密波传播至人的听觉器官(耳)时,可以引起声音的感觉。3、超声波:声波按其频率分类:<20Hz为次声波,低于人耳听觉低限;频率20~20000Hz之间为可听声;>20000Hz为超声波,高于人耳听觉。诊断用超声波的频率在1~300MHz之间,常用2~20MHz。4、频率(f):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每秒钟质点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5、波长(λ):声波在一个周期内振动所传播的距离,单位是毫米(mm)。超声波波长愈短,频率愈高,分辨率愈强。6、声速(C):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单位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单位是米/秒(m/s)。人体软组织的平均声速为1540m/s,和水的声速相近。7、声阻抗:即声阻抗率或声特性阻抗,可以理解为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所受到的阻力,等于介质的密度与超声在该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乘积。设Z为声阻,ρ为密度,C为声速,则Z=ρ·C。两介质声阻相差之大小决定其界面处之反射系数。两介质声阻相差愈小,则界面处反射愈少,透入第二介质愈多;反之,声阻相差愈大,则界面处反射愈强,透入第二介质愈少。8、反射、透射与折射:声波从一种介质向另一种介质传播时,由于声阻抗Z不同(密度ρ、声速C不同),在二种介质之间形成一个声学界面,如果该界面尺寸大于超声波波长,则一部分超声波能量返回到第一介质此即反射。另有一部分能量穿过界面进入第二介质并继续向前传播,称为透射。当两种介质的声速不同时,就会偏离入射声束的方向而传播,称折射。9、散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如果介质中含有大量杂乱的微小粒子,超声波激励这些小粒子成为新的波源,再向四周发射超声波。10、衍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如遇到的物体其直径小于1~2个波长时,则绕过物体继续向前传播,这种现象称为绕射(也称衍射)。11、吸收与衰减:当声波穿过介质时,由于“内摩擦”或所谓“黏滞性”而使声能逐渐减小,声波的振幅逐渐减低,介质对声能的此种作用即为吸收。这种在介质中传播时出现的声波衰减称为吸收衰减。而声波在前向传播过程中因发生反射、折射及散射等现象使声能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此种现象称为距离衰减。吸收与衰减的程度与超声的频率、介质的黏滞性、导热性、温度及传播的距离等因素有密切关系。12、换能器:能使电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变的装置,又称探头。13、正压电效应:某些特异性的材料,在外部拉力或压力的作用下引起材料内部原来重合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偏移,在材料表面出现符号相反的表面电荷,即由机械力的作用产生了电场,这种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效应称为正压电效应。超声接收换能器用的就是正压电效应,将来自人体的反射(散射)超声波转化为电压。14、逆压电效应:在压电材料表面沿着电轴方向加上电压,由于电场作用,引起材料内部正负电荷中心位移,这一极化位移使材料内部产生应力,从而导致宏观上的几何形变,这种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效应叫逆压电效应。超声波发射换能器采用了逆压电效应,将电压转变为声压,并向人体发射。15、近场:指探头内平面型压电晶体发出的高频超声波在开始的一段距离内以平面波方式传播,束状的超声场不扩散称为近场。16、远场:指在近场以远,声束开始扩散为之远场。17、显现力:能探及回声而发现的物体的最小直径即为超声的显现力,从理论上看,最大的显现力是波长的1/2。频率愈高,波长愈短,能探及的物体愈小,其显现力亦愈高;反之则显现力较低。分辨力:是指超声波检查时能在荧光屏上被分别显示为两点的最小间距。依方向不同可分为纵深分辨力与横向分辨力。19、纵深分辨力:是指声束穿过之介质中能被分辨为前后两点的最小间距。此种分辨力之高低与发射脉冲宽度(即持续时间)有关。20、横向分辨力:是指与声束相垂直之直线上,能在荧光屏上被分别显示之左右两点的最小距离。此距离大小与声束之宽窄以及发射声束的数量有密切关系。发射声束的数量越多,横向分辨力越好,反之则较差。21、无回声:无点状及其他形状的回声,呈一片黑色暗区。22、等回声:病变回声辉度与周围正常组织几乎相等。23、低回声:病变回声辉度低于周围正常组织。24、高回声:病变的回声辉度高于周围正常组织。25、点状回声:细小的亮点回声,直径通常小于0.2cm。26、片状强回声:为片状明亮回声,直径0.3~0.5cm。27、团状强回声:为大于0.5cm的团样明亮回声。28、带状强回声:为线条样明亮回声。29、环状强回声:为圆环状明亮回声。30、透声:声波能良好地透过组织或病变,致后方回声增强。31、声影:声波传播途径中,因反射吸收等因素,使声能大量衰减,阻碍声的传播,引起回声明显减弱。32、靶环征:病灶中央呈等回声小团块,四周有较宽的弱回声环。33、牛眼征:为强或等回声团块,周围有环状暗带,团状中央液化,酷似牛眼。34、平行管征:胆管增粗与门静脉内径相似,形成平行管征。35、彗星征:团状强回声后方有数条平行的条状回声。36、假肾征:声像的形状像肾脏,但并非为肾脏。多见于胃肠道肿瘤。37、声晕:实性肿块周围出现环状暗带。38、卫星征:病灶周围出现小病灶,犹如卫星环绕。39、镶嵌征:瘤体内包含小肿瘤,瘤体之间互相有隔带。40、心底波群:于胸骨左缘第3肋间探查时,在心底短轴切面或左心长轴切面上经过主动脉根部选择取样线即可见此波群,其解剖结构自前至后分别为胸壁、右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及左房。由于此等结构均在心底部,故称心底波群。主要有主动脉根部曲线和主动脉瓣曲线。41、二尖瓣波群: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探查时,在左心长轴切面上经过二尖瓣前叶选择M型取样线时即可见一组比较特异的波群,有二尖瓣前叶曲线、二尖瓣后叶曲线。42、心室波群: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探查,在左心长轴切面上经过二尖瓣腱索水平选择M型取样线时可见心室波群。可见室间隔曲线、左室后壁曲线。43、三尖瓣波群:在胸骨旁四心腔图检查时选择经过三尖瓣前叶的取样线,可见一活动幅度较大的双峰曲线,距体表较近(5cm左右),为三尖瓣前叶的反射。44、肺动脉瓣波群:于心底短轴切面上选取通过肺动脉长轴及肺动脉瓣后叶的取样线,即可记录肺动脉后瓣曲线,收缩期肺动脉瓣开放,曲线向后;舒张期瓣膜关闭,曲线向前。45、多普勒效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Doppler在观察星球运动时发现的,即当星球与地球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所接收到的光波的频率会与发射频率出现差异称多普勒效应。由此频率差异(频移)可推算相对运动的速度。当超声用于血流测定时,血细胞的后散射能量虽小,但亦可产生多普勒效应。多普勒诊断仪可以截取这些信号,并分析血细胞运动的速度。用于诊断的超声频率为2~10MHz,由细胞运动而产生的多普勒频移一般为0.5~10kHz。根据血细胞的频移大小即可计算出血液流速和血流量。46、彩色多普勒:在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测时,将扫描线上各点的频移方向、大小,均以伪彩色编码红、蓝、绿等颜色显示,此即彩色多普勒,能显示出血流的方向、速度、动态、有无反流与分流等多种信息。47、频谱多普勒: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超声检测,将多普勒频移大小在零线上下显示为波幅高低的曲线,此即频谱多普勒,在观察血流方向与速度上有重要意义,其中包括脉冲型和连续型两种类型。48、脉冲重复频率:是指每秒钟超声脉冲群发射的次数,它不同于超声发射频率,后者是指每秒钟内超声振荡的次数,即探头的频率。在超声仪器中,超声发射频率一般为数兆赫兹,而脉冲重复频率只有数千赫兹。超声换能器在发出一组超声脉冲波之后,需经过时间延迟Td后才发出下一组超声脉冲,因此,超声的脉冲重复频率为PRF=1/Td。在多普勒检查时,根据取样定理,脉冲重复频率必须大于多普勒频移的2倍,即fd1/2PRF才能准确地显示频移的方向和大小。49、声像图伪像:是指超声显示的断层图像与其相应的客观的解剖断面之间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声像图中回声信息特殊的增添、减少或失真。50、混响伪像:是指超声垂直照射到平整的界面如胸壁、腹壁上,超声波在探头和界面之间来回反射,所引起的多次反射。混响的形态呈等距离多条回声,回声强度依深度递减。51、振铃伪像:超声束在一些“异物”内来回反射并逐步衰减所致。如胆囊壁罗阿氏窦中存在胆固醇结晶时可表现为“彗星尾征”。52、切面厚度伪像:亦称部分容积效应伪像。超声束形状特殊而且波束较宽,即超声断层扫描时断层较厚引起。例如:肝脏深部的小囊肿内可能出现一些点状回声,这些点状回声来自小囊肿旁的部分肝实质;在胆囊也可见这种伪像,有时酷似分层的胆泥。53、旁瓣伪像:由主声束以外的旁瓣反射造成。旁瓣现象在低档超声仪器和探头比较严重,图像清晰度较差。如结石、胃肠气体等强回声两侧出现的“披纱征”或“狗耳征”图形,即属旁瓣伪像。54、折射声影:声束通过囊肿边缘时,由于折射(入射角超过临界角)而产生边缘声影或侧边“回声失落”(全反射)。边缘声影也见于细小主胰管的横断面,呈小等号“=”而非小圆形。超声引导穿刺时,人们经常遇到针管或导管显示不清的困扰,皆因声束斜行(而非垂直)入射针管的壁,引起“回声失落”(全反射)的缘故。这种现象也发生在大量胸水、腹水时,平行于声束的脾上缘及部分横膈面显示“中断”的伪像。55、后方回声增强:是由于囊液的衰减系数远低于肝实质,而距离增益补偿(DCG)作用的结果。利用后方回声增强,通常可以鉴别液性与实性病变。如肝囊肿时其后方组织回声增强。56、声影:当声束遇到结石、瘢痕并完全被遮挡时,在其后方出现条带状无回声区即声影。例如肝内胆管出现强回声和边缘模糊的声影,常是胆管内积气的伴随现象。57、镜面伪像:当声束斜行(而非垂直)遇到声阻差很大的膈—肺界面时,会发生全反射和镜面伪像。如膈下肝内有一肿瘤或囊肿回声(实像),膈上对称部位会出现一个相应的肿瘤或囊肿伪像。58、“窗口”:是指超声波束能穿透颅骨而没有衰减的通道,有颞窗、眼窗、枕骨大孔通道。59、白瞳孔:视网膜母细胞瘤是3~5岁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常以“白瞳孔”而就诊,多单眼发病。临床上可分为眼内生长期、眼内压增高期(青光眼期)、眼外扩展期和全身转移期四期。60、“挖空”现象: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超声显示内部回声前部光点密集,后半部衰减即所谓“挖空”现象,可有声影。61、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正常心脏的活动由一连串的心动周期组合而成。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肌肉有次序地收缩和舒张,使心腔内的压力和容积发生有规律的变化。62、心指数:人体静息时的心排血量,并不与体重成正比,而是与体表面积成正比。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排血量,称为心指数。中等身材的成年人体表面积为1.6~1.7m2,安静和空腹情况下心排血量为5~6L/min,故心指数为3.0~3.5L/(min·m2)。安静和空腹情况下的心指数,称为静息心指数,是分析比较不同个体心功能时常用的评定指标。63、射血分数:每搏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射血后尚存留在心室内的血量称为残余血量。健康成年人每搏量较大时,射血分数为55%~65%。64、前负荷:前负荷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可使心室肌的“初长”加大,收缩增强;相反,若心肌的初长过小,则使心肌的收缩力减弱。65、后负荷:即心室压力负荷。后负荷加大时,心室肌的收缩性能也将发生相应的增强,起到补偿每搏量的作用,如果后负荷过度增大,超过了心室的代偿能力,则会导致心排血量的减少,这便是后负荷增重型心力衰竭发生的原因之一。66、“键盘征”(“鱼刺征”):肠梗阻患者肠管积气、积液,超声检查示肠壁垂直的肠黏膜皱襞线状回声呈“键盘征”或称“鱼刺征”。67、“WES”征:胆囊充满结石时胆囊缩小,囊壁增厚,胆汁少,囊内充满多个强回声团块,囊腔前壁紧贴形成半月状强回声带,后壁不显示,后方一片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