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凤凰学校八年级语文指导教学书时间:2016年5月17日主备人:刘瑞艳审核人:课题出师表2课型新授课2教材分析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出师表》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的习惯.并增强对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的直接感受,课文安排在单元中间,应是为实现单元教学目的而需着重训练的篇章,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环。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文章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抒情,表达流畅、自然。开头分析议论蜀国面临的形势,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中间回顾往事,追忆以身许国的经历,抒发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结尾集中表达竭诚图报的心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语言上骈散结合,辞情恳切,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精彩语句,适于诵记。学情分析通过将近两年的学习,初二学生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已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并懂得一定的朗读和翻译的技巧。但对于文章的主旨句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节课除了继续指导学生做好文中重点的文言现象的梳理外,还需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教学目标1.掌握3-9段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能了解文中部分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能正确翻译课文。2.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指导自己的行为3.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4、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理解、背诵全文。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课前准备1.一、二段知识点复习巩固2.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第二课时2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任务一:复习巩固,课前检测1、注音:以遗(wèi)陛下裨(bì)补阙(quē)漏行(háng)阵和睦倾颓(tuí)2、解词:陟.罚臧.否提升/惩罚/善/恶3、填空:《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出师表》中与此意思相近的两句是“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4、默写课文1、2段任务二:通译课文,探究文本(一)翻译课文(第三、四、五节)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四、五节2、然后对照注释自行翻译第三、四、五节,碰到疑难的地方可以请教他人或在组内展开讨论解释下列重点词语(1)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3)以遗.陛下给予(4)悉.以咨之全、都(5)裨补阙.漏同“缺”,缺点(6)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7)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二)探究文意(第三、四、五节)4、分析三、四、五段,思考下列问题(可用原文回答)①作者在第三、四节中对内政和军政上分别作了怎样的安排?三节:向后主推荐文臣四节:向后主推荐武将②作者认为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亲贤臣,远小人(正面)③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亲小人,远贤臣(反面)④“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的是什么:第一句⑤“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亲贤臣,远小人⑥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什么建议(第三条建议):“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一)翻译课文(第六、七节)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六、七节2、然后对照注释自行翻译第六、七节,碰到疑难的地方可请教他人或在组内展开讨论解释下列重点词语(1)臣本布衣..平民(2)躬.耕于南阳亲自(3)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任务一任务二活动(一)1.学生自己朗读第三、四、五段,并且对照课下注释翻译,勾画重难点2.小组讨论,合作译文,重点处理难点问题,做好小组展示的准备3.展示小组学习成果.一人读文,一人解词,一人译句,一人析文。4.组间互补,教师点拨强调知者加速1:翻译句子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成果展示:学生当全班同学翻译文句(可以利用黑板将需要特别关注的字词解释直观展示)知者加速2:(1)你认为三条建议中哪条是最核心的:三条建议中最关键的是第三条“亲贤远佞”。因为刘禅是个昏君,容易受3(4)不求闻达..出名显达(5)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6)猥.自枉屈降低身份(7)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8)由是感激感动激发(9)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10)后值.倾覆遇上(11)尔来..那时以来(12)二十有.一年矣通“又”(13)寄臣以.大事把(14)夙.夜忧叹早(15)恐托付不效.实现(16)以.伤先帝之明以致(17)深入不毛..不长草木的地方(18)庶竭驽钝..走得不快的马、不锋利的刀,比喻才能平庸(19)攘除..奸凶铲除(20)斟酌损.益除去/增加(二)探究文意(第六、七节)4、分析六、七段,思考下列问题(可用原文回答)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无意功名、淡泊名利)③作者“感激”先帝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具体指什么:“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⑥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⑦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⑧本次出师的目标是: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⑨这两段主要回忆了哪两件大事:这段写到的事很多,如★隐居隆中的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三顾茅庐的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襄阳兵败的事——“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白帝城托孤的事——“临崩寄臣以大事”。★南征孟获的事——“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其中重点回忆的是“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⑩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是:一是感激先帝知遇之恩,表达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二是指出创业艰难,劝勉后主发愤图强,复兴汉室○11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不亲贤远佞,就不能“广开言路”,也不能“赏罚分明”,不能“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所以作者将举荐的人和具体特点、优势都一一讲明了(如文官有郭攸之等人,他们的特点是“良实”“忠纯”;武将是向宠,他的特点是“性行淑均,晓畅军事”),以便后主“亲贤无佞”。(2)6、7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从表达方式上看,六、七两段可以说突出地体现了“表以陈情”的特点。第6段是追怀先帝知遇之恩,概括写自己不顾危难,二十多年来以效忠先帝为己任。第7段侧重写先帝的托孤之情,写五年来自己竭忠尽虑地具体谋划兴复汉室的大业。从而说明此次出师伐魏乃秉承先帝遗志、事在必行之举,同时表明自己竭尽忠诚“报先帝忠陛下”的心迹,激励后主奋发有为完成先帝遗愿。所以这两段虽没有直接谈修明政治的问题,但却有力地服务于修明政治这一中心,和全文关系是十分密切的。4陛下之职份也。”(一)翻译课文(第八、九节)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八、九节2、对照注释自行翻译第八、九节,碰到疑难的地方可请教他人或在组内展开讨论解释下列重点词语(1)若.无兴德之言如果(2)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怠慢(3)以彰.其咎表明/过失(4)咨诹..善道询问(5)察纳雅.言正的、好的3、成果展示:学生当全班同学翻译文句(可以利用黑板将需要特别关注的字词解释直观展示)(二)探究文意(第八、九节)4、统领全文感情的句子是哪句?5、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勉励后主“光先帝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大业。任务二:合作探究,学习写作特点1、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第一部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寓情于事,最后一部分谈各方面的责任,也表达了完成先帝遗愿的决心。具体说来有三方面特点。(1)反复提及刘备的遗言、“遗德”、“遗诏”,在文章的重要关节无不提及“先帝”,处处从先帝说起,时时提先帝遗训。全文仅600多字,竟先后13处提及先帝。其作用是勉励刘禅“光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2)常从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情谈起,以自己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来作为对后主的激励。(3)处处从“陛下”的帝业、威望、声誉着想。由于上面三个特点,使本文达到了“忠言不逆耳,辞切见情深”的艺术效果,使刘禅再昏庸糊涂也当欣然听取,甘愿采纳。2、语言朴素无华,字斟句酌。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1)与受表者的对象有关。刘禅本人的年龄识见,文化素养,决定了该文语词朴实,叮咛周备。(2)写表与受表者之间特殊关系,决定了该表委婉、恳切、字勘句酌的特点。诸葛亮是后主的臣,但又是后主的长辈,刘备临终时云“以父事之”。任务三:拓展延伸,丰富内涵知者加速:《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一个故事名称。空城计、舌战群儒、三气周瑜、火烧赤壁、挥泪斩马谡等。(和诸葛亮有关的:①典故。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②成语: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名言警句。A、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B、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C、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④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⑤跟诸葛亮有关的故事。A、三顾茅庐B、舌战群儒C、三气周瑜D、草船借箭E、挥泪斩马谡)5陆游云:“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任务三:拓展延伸,丰富内涵1、前面我们学习了陈寿的《隆中对》,现在我们又读了诸葛亮的《出师表》,你对诸葛亮有了哪些新的了解?你对这篇文章又有怎样的深刻感受?布置作业A:完成配练课外阅读部分,背诵课文B:完成配练7-11题,背诵课文板书设计部分段落要点表达方式一1广开言路寓情于议2赏罚分明3、4、5亲贤远佞二6自述本志-三顾草庐-危难奉命寓情于叙7托孤之事-出师大计-效忠心愿三8、9责任分承-寄语后主-临表涕零抒发感情思路以“出师”为核心形势危急下出师,提出治国三建议;明确出师理由,表达报恩效忠心愿;请求批准出师,表出师的坚定决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