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卫生部管理研究所梁铭会中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单机单用户应用阶段,到部门级和全院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从以财务、药品和管理为中心,开始向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临床业务支持和电子病历应用;从局限在医院内部应用,发展到区域医疗信息化应用尝试。中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在开发、推进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进步,目前已初具规模。现代医学进展,无论是区域卫生管理、临床诊疗技术、远程诊疗、预防医学以及卫生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学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与广度。我国的医疗保健制度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对医院的发展与生存都提出了挑战,医院信息化是医院适应改革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是实现医疗卫生机构科学管理,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一、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一)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根据卫生部2006年统计年报数据,汇总如表1。表1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统计简表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有29.8997万家,其中医院只有1.8703万家,但医院却承担起了绝大部分的医疗任务,因而,从规模考虑,医院需要信息化系统。(二)我国医疗机构信息化的建设情况近七八年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形势十分令人鼓舞,无论是国家、医院还是软件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县级以上医院基本上都建设了自己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有的发达的乡、镇医院也建设了医院管理系统。信息系统建设对医院带来的效率、效益与管理的提高,更使医院管理层对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2001年,卫生部统计显示,省部属大医院绝大部分医院已建成全院级HIS,全国县级以上医院38%已有程度不同的信息化应用,见表2。表2我国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情况(截止到2001年)街道乡镇卫生院:经济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比较普遍运用计算机进行管理2007年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对全国3765所医院(其中:三级以上663家;三级以下3102家)进行信息化现状调查,结果显示: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住院病人费用管理系统、药库管理使用最为广泛,均超过80%,说明以收费为中心的HIS已在大部分医院应用;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住院病人床位管理系统、住院药房管理系统使用的医院超过70%,说明住院病人管理系统也已在大部分医院应用。公共卫生信息化快速发展。2003年以后,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快速启动,2006年进入更具实质性的建设阶段,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各级卫生行政系统、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卫生信息资源综合采集平台系统、卫生执法监督信息系统、疾病预警监测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公众健康宣传服务系统等,已在全国少数先进城市开始建设。远程医疗与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应用,正对医疗资源重新分配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是医生与医疗设备资源的配置上,让经济落后地区受益;另一方面,在患者资源的分配方面,由于双向转诊等的实现,也有利于缓解大医院的资源紧张状况,充分利用小医院的医疗资源。此外,全国医疗卫生领域医疗软件生产供应商约有500家,其中:医院信息系统生产供应商300家,大型生产供应商占15%;中型占60%,小型占25%。从供应商的数量也可间接反映出我国医院信息化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三)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地区发展不平衡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医院的级别上。医院所处地区经济越发达,医院的级别越高,信息化的投入越大、医院的信息化发展程度越高。卫生部统计显示,至2001年6月,全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比例在30%—35%之间;华东地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比例已经接近80%;西北地区的建设比例不到20%。2005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对482所医院(其中三级医院272所、二级医院189所、其它类医院21所)信息管理系统(HIS)情况进行了调查,按经济发达、经济中等发达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分层,各区域在信息化累计投入上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经济发达地区累计投资明显高于经济中等发达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具体详细数据见表3。表3医院信息化累计投入分组统计结果[按经济状况划分]从不同级别医院的信息化累计投入方面看,三级医院累计投入在500万以上医院共113家占所有累计投入在500万以上的医院总数的91.87%,累计投入在201万到500万之间的医院当中三级医院仍保持绝大多数,占到76.25%,而三级以下医院累计投入主要集中在200万以下,占所有累计投入在200万以下医院的66.96%。医院级别越高其相对累计投入的额度也越大,见表4。表4信息化累计投入分组统计结果[按医院级别]三级医院的信息化累计投入主要分布在200万到2000万之间,而非三级医院信息化累计投入则集中在200万以下。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较低,直接影响了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四)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应用深度广度有差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在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最常用、最基本的系统没有应用,如门诊挂号系统,2005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对482所医院(其中三级医院272所、二级医院189所、其它类医院21所)信息管理系统(HIS)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86%的医院使用。门诊收费系统,2007年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对全国3765所医院(其中:三级以上,663家;三级以下3102家)进行信息化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也只有82%的医院使用。二是有些系统应用广度有待提高,如医疗管理与质量监控系统,2007年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对全国3765所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8%的医院使用。三是利用数据进行辅助决策支持方面的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2007年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对全国3765所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6.29%的医院使用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五)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人才短缺现代医学发展表明,医院的人才结构与知识结构必须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才能实现医院信息化与现代化。目前我国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98,997个,其中主要是医疗服务机构,包括医院、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诊所等。信息化建设任务艰巨,专业人才需求巨大。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调查的我国各医院信息化部门全职员工人数多为3-10人之间,调查样本表明,医院信息部门平均员工数为8.68人。我国77%的医院IT人员编制在10人以下,见表5。三级医院信息部门的全职职工规模主要集中在3-20人区间,而三级以下医院则主要集中在1-10人之间。表5医疗卫生机构信息部门全职员工数量调查显示,医院IT部门专业人员具有医学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数极少,计算机相关专业人员占多数,见表6。表6医疗卫生机构IT人员知识背景统计只有少数医院的IT专业人员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多数医院为本科学历和本科以下学历(见表7)表7医疗卫生机构IT人员学历统计事实说明,人才短缺严重制约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数量少,高级人才更少,不适应需要,造成信息化效果不如预期;知识背景、学历水平、人才结构都与医院信息化需要有很大差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信息化的重要性及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作用认识不够,定位不明确,缺乏立法和配套政策支持与引导;政策缺位,投入不够,对IT产业及IT人才缺乏吸引力,形成人才难求,人才难留,队伍不稳,人才流失的状况;2、高等教育体系中无医学信息学专业、课程与学位设置,少数大学探索性的培养医学信息学研究生,但课程与实际应用脱节,导师缺乏实战经验;未形成持续的HIT专业人才输送来源;3、医疗机构在职人员信息化知识与技能教育培训考核体系尚未建立,缺乏业内人才成长机制。发达国家医院信息化发展水平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医学相关专业人才学习IT技术,成为医学信息学专才,致力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结果。这提示我们,培养大批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是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必要措施。鉴于上述,在医疗卫生信息化战略层面认真研究解决专业人才资源问题十分必要。二、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未来发展得趋势(一)实现全面集成化的数字化医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医疗保健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愈来愈引起业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数字化医院建设已成为未来医院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国家推进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数字化医院是通过宽带网络把数字化医疗设备、数字化医学影像系统和数字化医疗信息系统等全部临床作业过程纳入到数字化网络中,从而实现临床工作的无纸化和无片化运行。数字化医院的建立,将会使我国目前“以收费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系统走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医院数字化工程有助于医院实现资源整合、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经济效应和管理水平。1、数字化医院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对于数字化医院的理解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通常存在狭义和广义的概念。(1)狭义概念是指利用网络及数字技术有机整合医院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实现医院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储存、传输和后处理,以及各项业务流程数字化运作的医院信息体系,是由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医院业务软件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2)广义概念是指由医院与医院间、医院与社区间连接构成的区域性的数字化医院服务体系。即在狭义数字化医院的基础上,加上了与之配套的多层次网络连接,从而实现在一定区域内的“零距离”医疗卫生服务。广义的数字化医院包括社区服务、双向转诊、居民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实现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化应用系统。2、数字化医院的主要特征数字化医院的主要特征是医疗设备的数字化、医疗方式的网络化、医院管理的信息化、日常诊疗的家庭化。医院利用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医院业务软件实现数字化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即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信息化的目标。①医疗设备的数字化。医疗设备的数字化是指实现数字化信息无损采集、数字化处理、数字化信息标准化传递、数字化信息全院共享。②医疗方式的网络化。医疗方式的网络化是指以病人为中心的组织模式,以医生工作站为平台,实现全程电子病历,实现全院的信息共享,实现远程会诊,实现网上查询及救助,实现网上挂号和预约。③医院管理信息化。医院管理信息化体现在实现对整体运营情况的管理、出诊情况的管理、药剂的管理、科室成本的经济核算、员工的随时沟通、数据支持分析决策。④日常诊疗的家庭化。日常诊疗的家庭化是响应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措施”。诊疗家庭化可以提供社区及家庭服务,使得居民拥有私人医生,可以随时通过终端与医生对话,实现医院对患者的跟踪诊断。3、数字化医院建设,应注重人才培养卫生部2002年12月颁发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指出“要加强卫生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培育出一批精通信息技术和卫生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保证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稳定发展。”人才是建设数字化医院的重要保障。数字化医院是由各种不同功能系统构成的智能化的动态的应用系统,有着极为复杂的内部联系和外部环境。如何建好、管好、用好,确保系统的网络畅通、运行平稳、数据准确,充分发挥其功能与作用,关键是搞好信息人才的培养。①培养信息化人才应具备管理学、医学信息学、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等多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②应尽快在学校,特别是医学院校设立医学信息学专业课程与学位,编制教学计划和教材,培养师资开展教学。③支持各类研讨班、培训班、网络教学课程,开展全员医学信息技术应用普及教育。④要组织理论与实践有基础的专家培养一大批医学信息学硕士和博士,形成骨干队伍,这是解决医疗行业信息化人才来源的根本途径。(二)区域医疗信息化整合需求将得到更多的释放。2006年底,国家科技部公布“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重大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名单时,已明确提出要汇聚多方力量,以“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