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对于考纲要求的学习层次认识:“掌握”、“熟悉”、“了解”“掌握”:考试的重点部分,出题量大,层次深;“熟悉”:“次重点”部分,题量和难度适中;“了解”:相对次要,题量小,层次浅。根据历年考试情况看,以上各层次的划分不是“考”与“不考”的区别,对于考试的内容要充分重视: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以要求“掌握”的部分为纲,同时注意“熟悉”和“了解”的内容,要做到掌握重点,全面复习。二、对于2013年考纲变化的梳理和认识第5章出版行政管理熟悉出版单位的等级评估调整为:了解出版单位的等级评估第6章出版社经营管理熟悉出版社的管理的作用调整为:熟悉出版社的管理机制2013与2012年相比,考纲变化微乎其微。参考历年考纲,我们会发现2012年考纲相比较于2011年有较多调整,因此,2012年考纲变化值得关注。学习要求层次的变化、知识点增删变化、知识点名称变化(分离合并、具体化)2012年考纲基本要求的新增知识点:(不包括知识点名称合并和知识点内容具体化等形式的变化)第一章:出版概论1.掌握出版物的要素和特殊性。(分离合并)2.熟悉从各种角度作的出版物分类。(学习要求层次变化)出版物的分类的学习要求由掌握变化为熟悉第四章:中国近代出版历史知识1.了解近代中国印刷业对西方技术的引进、应用与行业的发展。(具体化)近代印刷业发展2.熟悉晚清政府办的出版机构。(合并)地方书局和洋务派创办的出版机构3.了解国民党办的近代出版机构。(新增)4.掌握近代重要的报纸、期刊品种和图书种类。(新增)5.了解近代著作权法的颁布、修订与实施及出版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著作权保护)(新增)。第五章:出版行政管理1.了解出版行政管理的主管部门和管理对象。(具体化)出版行政管理的概念2.掌握国家对书刊印刷和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复制的管理规定。(合并)第六章:出版社经营管理1.了解出版社财务管理的成本管理。(新增)第七章出版物市场1.掌握市场调查的内容和程序。(合并)2.了解市场预测的内容和方法。(学习要求层次变化、合并)可见,实际新增(被强调)的知识点仅以下三个,1.了解国民党办的近代出版机构。2.掌握近代重要的报纸、期刊品种和图书种类。3.了解出版社财务管理的成本管理。2其中要求掌握的仅一个:掌握近代重要的报纸、期刊品种和图书种类1.国民党办的出版机构1922年,成立民智书局,出版有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三民主义》,廖仲恺的《全民政治》,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以及《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等宣传民主政治的图书。1928年后,成立了新生命书局、独立出版社、正中书局、中国文化服务社等。其中正中书局在扶持下成为当时六大出版机构之一。2.近代重要的报纸、期刊品种和图书种类。近代报纸:1.1858年伍廷芳在香港创办的《中外新报》是中国人主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2.《大公报》于1902年由英敛之在天津创办,1925年11月停刊,1926年9月复刊,成为近代很有影响的报纸。3.由英商美查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中文报纸,1949停刊。近代期刊:1.最早的具有现代含义的中文期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在马六甲创办,木版雕印;2.1868年,教会创办《中国教会新报》,1874改名《万国公报》,是外国传教士所办最有影响的一种刊物;3.1872年的《瀛寰琐记》,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种文艺刊物;4.1896年,梁启超任主笔的《时务报》,是第一种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刊物;5.1900年杜亚泉创办的《亚泉杂志》,是国人创办的第一种自然科学杂志;6.1904年商务印书馆创办的《东方杂志》,是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最具影响的综合性杂志。7.1904年上海书业商会创办的《图书月报》,是中国第一种出版专业杂志。近代图书:(一)教科书与教育类图书近现代教育发展为教科书出版开辟了市场,商务、中华等大型出版机构崛起,带动其他教育类图书销售(二)编译作品出版1.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最早组员翻译西书的人,曾组织翻译《四洲志》,并嘱魏源编《海国图志》。2.商务印书馆在张元济入主后,出版了大量翻译作品;晚清严复和林纾都在此馆出版大量作品;(三)古籍出版:近3万种。出版了一批古籍精品,如: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四库全书》、《十通》等;中华书局:《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开明书店:《二十五史》《二十五史补编》;藏书家刘承干辑刻《嘉业堂丛书》,等等。(四)工具书出版《辞源》、《辞海》、《辞通》、《中华大字典》受学术界、文化界充分肯定。专科词典有《中国植物学大辞典》等,年鉴索引也有相当大成绩;书目:平心编写、生活书店1935年出版的《(生活)全国总书目》等,广为世人称道。(五)丛书出版:3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中华书局出版的:《四部备要》、《新文化丛书》等;《万有文库》是民国出版史上最大的一套现代普及性综合丛书,第一集1929年,第二集1935出版。5.了解近代著作权法的颁布、修订与实施及出版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著作权保护)(新增)。3.出版社财务管理的成本管理。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生产的耗费过程,包括劳动对象的耗费、劳动手段的耗费和劳动力的耗费。如图书编辑印制过程中的耗费: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等。1.对图书出版的资金耗费和图书出售后的资金回收进行比较,差额即为出版的经济效益。2.对图书成本加以有效管理和控制,成为财务管理中心任务。4.了解近代出版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著作权保护,保护作者和出版者合法正当权益5.出版社的管理机制出版社管理包括目标管理、岗位责任管理、项目管理三方面1.目标管理确定工作努力方向和实现目标的原则,强调预期效果;岗位责任管理为实现目标提供保证,强调员工在本岗位上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2.目标管理着眼整体工作,岗位责任管理则落实到个人,是目标管理的分解和细化;3.项目管理实际上是采用新管理模式对重点出版项目的全程、全方位管理;4.所有都是为了明确出版工作的规范和要求,使各项实际工作尽量不出现偏差,以保证为人民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第一章出版概论学习要求:4掌握4熟悉5了解掌握(4项):(1)出版的前提和特征;(2)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3)出版物的要素和特殊性;(4)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维护;熟悉(4项):(1)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2)各角度出版物的分类(3)我国出版业的特点和构成;(4)我国出版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了解(5项):(1)出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2)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3)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概况;(4)英、美、法、德、日等国的出版业概况;(5)出版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学科内容;4应考提示:1.仔细读透教材,尤其是要求“掌握”的部分,理解一些方针政策的表述并准确记忆。2.加强训练,与相关实务技能考核(审稿、编辑加工、校对)结合,作模拟题训练。3.答题规范。按照试题要求作答。4.仔细审读题干,且务遗漏。重点掌握:一、出版的前提和特征(一)前提:作品1.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2.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条例》3.理解作品:独创性:(表现形式而非思想观点eg:名著改编)可复制:(有形形式eg:构思当中的作品)(二)特征:源自双重属性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2.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精神产品生产、物质产品生产和产品流通。3.意识形态属性(政治性和思想性)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经济性和产业性)二、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一)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十八大党章载明。)(二)方针原则:关键词:二为、双百、两个优先(社会效益优先原则、质量第一原则)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宪法规定。文化工作的方向)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1956年,文化工作的方针)3.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双百的特殊性)4.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5.坚持质量第一(三)主要任务:根本任务、主要任务我国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1.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2.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3.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政治+文化)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出版工作的政治职责和首要任务。52.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3.弘扬中华文化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5.满足和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三、出版物的要素和特殊性出版物的要素1.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精神文化内容2.具有物质载体:符号(文字、图画、声音等等)、记录方式(如铅排、照排、数字化录入方式)、物质载体3.具有一定量的复本,可以向公众传播eg:档案、族谱不是出版物出版物的特殊性:(一)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特殊性(这是出版物最重要的特殊性,决定了出版物的其他特性)出版物有两个生产过程:精神生产过程和物质生产过程。精神生产过程生产出版物的内容,物质生产过程生产形成出版物的物质形式。内容的生产和形式的生产既分离又统一,是出版物生产不同于一般物质生产的特殊现象。(二)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殊性(既可能产生正面社会效用,也可能产生负面社会效用)一般物质产品的正常使用一般都能产生正面效用,出版物则不同。因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式多样的,某些需求于社会而言具有负面效用。(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上的特殊性(既可能一致,也可能对抗,社会效益在先)如何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的关系?公益性出版事业,就是要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不搞产业化。经营性出版产业,就是要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当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发生冲突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四、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维护(一)开发利用的途径1.紧跟社会的发展(社会最新成果转化)2.整合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信息资源扩大与增值eg:整理古典文献、丛书、书系整合)3.及时更新已有成果(修订,再版)4.着力打造品牌并扩大其影响(eg:名社、名作者)5.开发国外资源(版权贸易,开发新品种)6.组合运用多种媒体(eg:哈利波特)(二)需要注意的问题1.着力于深度开发(eg:哈利波特vs中外文学名著的各种组合)2.重视调查研究,了解市场需要3.强化创新意识4.提高信息把握能力(eg:乔布斯传)5.注重信息质量并提高其使用价值(三)信息资源的维护61.不断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2.不断更新、优化信息资源3.实现专业化管理4.建立信息资源预警和应急机制第二章数字出版与数字出版产品本章是2011版教材和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章,是为了适应数字出版飞速发展的现实而增加的内容,属于现代编辑“应知”的内容。学习要求:1掌握3熟悉2了解掌握:1.数字出版的概念和特征。熟悉:1.与数字出版相关的概念;2.数字出版产品的特点;3.数字出版产品的种类。了解:1.数字出版的发展;2.数字出版相关技术。应考提示:1.本章为2011版教材新增加内容,近两年考纲要求均无变化。试题涵盖单选、多选、编辑加工题,但考试的内容相对集中在大纲规定的掌握内容处,这为我们复习指明了方向。2.基本复习方法是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建议靠后复习,一般在考前一个月内集中复习。3.对于能够条分缕析的内容必须记忆清楚,尤其是数字出版的特征和数字出版产品的特点,数字出版产品的种类部分。重点掌握:数字出版的概念和特征(一)定义:“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理解:掌握两个核心概念:“产品的物质存在形式”为纯粹的编码数字流形态;“传播途径”为有线的或无线的网络传播。后者是由前者决定的。出版单位提供的产品呈纯粹的编码数字流形态,它就很容易转换成电流、光电或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