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职业资格中级考试辅导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陈丽菲第一章出版概论考试要点1、背诵出版的概念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前提和特征2、熟练掌握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3、背诵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4、背诵出版物的要素、种类和特殊性5、背诵出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6、了解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7、熟练掌握我国出版业的性质、特点以及结构组成8、熟练掌握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类别、技术职务级别、职业资格要求和主要职责9、背诵和了解出版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内容和相关学科10、了解出版学的研究和出版学科建设第一节出版活动一、“出版”的概念出版,是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2、两个区别:(1)中国古代的出版概念文化性:从“梓行”、“雕印”、“梓印”到“出版”1833年1906年1930年(2)西方的出版概念商业性:重流布发行重编辑三位一体示例:在我国最早使用“出版”这个词的出版物是:第2页A.1930年国民政府公布的《出版法》B.1833年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C.1906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D.1931年出版的《图书年鉴》二、“出版”的要素出版三要素:编辑、复制、发行三要素的含义编辑: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是复制和发行的前提。复制: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物件的过程。发行: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传播学意义上的理解:出版是一种文化传播活动,但并不是有了文化传播就有了出版活动。三个因素不可分割示例:孔子编六经以为教材使用,是否属于出版活动?()例题:下列行为中属于合法出版活动的有()1、某人把自己的日记交给出版社出版,日记出版后,成了畅销书。2、某教授把自己的论文发表到博客上。3、编辑张某把自己的作品印了500册,以每份20元的价格卖出。4、小王在香港旅游购得《天上地下》一书,非常喜欢,将其交给印刷厂排版印刷了500册,分赠亲友。三、出版活动的前提:作品1、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4页:作品类型)(2)因此,出版社的核心资产是知识产权。示例:在我国当代,“出版”定义是()A.出版就是书面作品的选择、制作与发行B.出版,指将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向公众发行C.把书刊、图画等编辑出来D.出版是将以有的作品变成出版物的过程四、出版活动的特征(一)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所以,出版是一种内容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二)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第5页)(1)编辑阶段的劳动:属于精神生产的劳动,和作者共同创造价值(2)复制阶段的劳动:属于物质生产的劳动,结合前一阶段增加价值(3)发行阶段的劳动:属于商业劳动,开始实现价值结论:三个阶段的劳动各有特点,各有作用,必须互相结合,才能实现出版物的价值。示例:发行劳动的功能是:()第5页A.增加精神产品的价值B.把作者、编辑劳动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C.形成最终产品D.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出版物的价值因此,出版活动又具有明显的整体性:A.程序性B.阶段的互相渗透性(三)政治性和思想性政治立场思想信仰价值观念民族团结国家安全社会公德国民素质(四)经济性和产业性成本与利润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产业扩展:数字复合出版技术简介数字复合出版指内容的全媒体出版,包括多种符号的复合(多种文字、语言、图形、影像)、多种媒体的复合(视觉、听觉)、多种传播载体的复合(纸、光盘、磁盘、集成电路)、多种传媒形态(报纸、杂志、音像制品)的复合、多种显示终端和制作技术的复合等多个方面,也包括传统出版全流程数字化并生成各种传统出版载体需要的形式和格式。其第一层意思是内容“一次加工,多元发布”,加长出版产业链。其第二层意思是内容数字化后的“结构化加工、数据库存储”,该方式可突破单作品传播格局,可把作品分解之后再聚类传播,实现按需服务,从而衍生出咨询式信息服务出版新业态。而把这些数据库的内容通过“有线或无线网上传播、手持终端读取”这类个性化的信息提供方式,则形成动态型的出版服务新方式。我国数字复合出版技术进程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紧密关联的四项出版技术开发工程:数字复合出版、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中华字库、数字版权保护工程,由新闻出版总署直接管理,作为应对数字传媒时代挑战和把握出版业发展机遇的战略措施。该组合工程将推动出版形式、运行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有力地推动出版生产力的发展。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主从关系:出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发展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出版在文化和经济上的贡献反过来促进社会和文明发展(一)社会发展对出版的决定性影响(教材第6-8页)1、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的命运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提供物质的条件3、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出版发展的强大推动力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提供活力(二)出版对社会的能动作用(辅导教材第8-12页)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舆论导向政治教育社会和谐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高劳动力素质更新经济理念传递经济信息3、对科学技术的影响普及科学知识推广技术运用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文化积累文化创新文化选择文化交流第二节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一)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1、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2、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政治意识的同时,也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二、我国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16——22)(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1、来源: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事业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2、内涵: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人民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宏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满足人民不同层次、多方面的、健康的精神需要。为社会主义服务:在21世纪的头20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3、方向的体现: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示例: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第14页A.“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B.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C.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观(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1、来源:毛泽东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同时,毛泽东又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2、与“二为”的关系:执行“双百”方针,是坚持“二为”方向的必要条件。两者必须有机统一2、内涵:“双百”方针是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不应当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而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科学和艺术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学界与艺界的讨论和实践去解决。四、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定性:重要原则)1、《出版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2、社会效益是指:有益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出版效果。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出版经营获得的经济收益。3、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出版物有其特殊属性,它的价值实现形式更重要地表现在社会效益上。所以,好的出版物应该是包含了两个效益,它们并不一定是矛盾对立的关系;但是,也有两个效益发生矛盾、难以兼顾的情况,更要首先考虑社会效益。示例:在出版工作中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时,正确的做法是()A.根据不同出版单位的具体情况决定首先考虑何种效益B.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C.经营情况较好时,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营情况不佳时,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D.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四)坚持“质量第一”(定性:出版原则)1、出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出版部门要坚持质量第一,把最好的精神食粮供给人民。”(1)选题与内容好;(2)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统一2、两个质量管理文件:1997年,新闻出版署颁布了《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和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要点:(1)出版要实现从扩大规模数量为主向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的转变(2)提高图书质量是衡量出版工作是否健康发展、检验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五)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示例:“质量第一”的原则主要表现在:()第21页A.出版物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统一B.出版物选题质量好,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高C.出版物编校质量高D.出版物装帧水平优秀E.出版物能快速反映社会现实需要三、我国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第22——25页)1、宣传党的指导思想2、传播和积累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3、弘扬民族优秀文化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5、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示例:根据《出版管理条例》,我国出版事业的方向是()A.从扩大规模数量为主向提高质量效益为主转变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C.让各种作品都能自由出版,让读者的任何需求都能得到满足D.组建出版集团,做大做强第三节出版物一、出版物的要素(定义:已经出版的作品)1、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阅读、欣赏。2、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3、具有一定量的复本,从而可以向公众传播。二、出版物的种类1、分类一(总体特征)六大出版物: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注意:纸介质、印刷型出版物概念2、分类二(学科分类)(页第26——28)3、其他角度分类三、出版物的特殊性(一)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两重性1、生产的精神性和消费的精神性2、但是精神无形,它要有物质的复制呈现与流通渠道传播学)成为商品生产之后就必须考虑利润(二)使用价值与社会效果的不统一人们对物质质量和精神质量的认定标准是不相同的特别在区域和意识形态介入的情况下(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不统一(四)生产数量与成本、利润关系的特殊性(32页)主要的原因是出版物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生产数量与固定成本呈反比第四节出版资源一、出版资源的特点概念:指在出版产品形成过程中必须加以开发、利用的社会资源,包括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人才资源:出版者队伍、作者队伍信息资源:出版物内容、社会文化积累、出版业信息、市场文化需求信息物质资源:生产出版物需要的各类物质资料以及各种有形资产二、出版资源的特点1、人才资源的特点广泛性知识结构复合性2、信息资源的特点再生型资源再生的质量示例:出版资源指的是:()第34页A.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B.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C.社会文化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D.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物质资源三、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36页)(一)开发和利用的途径1、注意社会发展2、整合已有信息3、更新已有成果4、打造品牌扩大影响5、开发国外资源6、组合运用多种媒体(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要注意的问题1、深度2、调查研究3、创新4、把握能力5、利用的质量第五节出版业一、我国出版业的性质特点(定义:出版业是从事出版物生产、经营等活动的社会行业)(一)属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强调意识形态的安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二)具有产业经济属性强调市场经济(三)富有文化创意强调产品原创(四)与信息技术有着天然的适应性强调出版技术创新的变迁背景(五)事业和产业的有机统一体制改革:出版单位将分为公益性出版事业单位和经营性出版企业单位二、我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