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野生石蛙的养殖技术技巧1、石蛙的养殖技术石蛙学名棘胸蛙,又名石鸡、山蛙。厦门石蛙批发A、石蛙的特性具有特异的生物学特性,在野生自然状态下,喜欢有潮湿、安静、少光、近水流、阴凉的山岩石壁下穴居,平时常伏于石穴洞口,并常共栖一处。其夜晚活动旺盛,大多是在晚间四出觅食。为此,捕捉野生石蛙者,大多是在夜间行动。石蛙另一明显的特性是喜欢吃活体动物性饲料,不食或少食死的动物体及其它不会动的饲料。因它的视觉特殊,只能看到会动的饲料。主要喜食的动物体饲料是:蚯蚓、黄粉虫、蝇蛆、泥鳅、小鱼虾及其它昆虫。蝌蚪则喜食嫩绿的水生藻类植物。当外界气温降至10℃以下时,便停止摄食,进入冬眠状态。在长江以南气候条件下,冬眠期4个月左右,一般在11月中、下旬开始冬眠至3月中、下旬。此期间不需投喂饲料,只要保持水质清新即可。石蛙成体与蝌蚪的抗寒力较强,冬天水温保持在0℃以上即可安全越冬,夏天水温不超过30℃即可安全度夏。生长旺盛的适宜水温在15-22℃。如室内工厂化养殖,采用人工控温措施,可延长旺盛生长期,缩短冬眠期,加速石蛙年生长速度。B、石蛙的繁殖在正常管理条件下,体重200克以上的种蛙年可产卵两次,主要集中在4-5月和7-8月。每次每对排卵量可达1000-2000粒。卵为粘性卵,卵大膜薄,多呈片状粘附于石块或水池的侧壁上,经10-15天孵化即成蝌蚪。一般经70天左右的蝌蚪孵化率可达90%以上,蝌蚪变幼蛙率在80%左右。如水质良发的地方,每平方米可饲养蝌蚪的一千尾左右,幼蛙150-200克左右,成蛙50-80只。一个专职养殖人员或负责100平方米左右养殖池的各项工作。C、石蛙的市场人工养殖石蛙整套养殖技术刚在近年研究成熟,目前国内正在起步阶段,加之种源及技术推广和养殖条件等局限性,近年内难以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更不可能出现一哄而上,供过于求泊情况。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大,而野生资源的日趋枯竭,求大于供的矛盾日益增大。为此,引进、掌握成熟的人工养殖技,尽快形成养殖规模,抓住时机,先行一步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山区养林蛙技术要点利用山林沟溪养林蛙,是保护和开发山区野生特产资源,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实践证明,其养殖易、设施简、好管理、收入多,一般户年获利也可高达万元以上。若大规模集约化养殖效益更大。其养殖技术要点是:A、合理选址。宜选于山林小沟溪或山脚下,根据养殖规模建池。如产卵池、孵化池、蝌蚪池、幼蛙池、成蛙池等。要求环境安静、无畜禽危害、排灌自如、防逃设施刀。池底铺些砂石,1米深水中养些水浮莲,池上搭荫棚等。B、产卵孵化。产卵季节,一般出清明节后,水温20℃以上,可选健壮的种蛙,雌雄1:2。一般用柳编产卵筐(以口约20厘米、下口约70厘米),筐内约放200只-300只种蛙,置静水中,水温保持20℃-25℃,6小时-13小时即产卵,一只雌蛙约产卵1800粒一2000粒。卵结成块后轻轻放入孵化池。3天-4天则可孵化出蝌蚪。C、饲养管理。(1)蝌蚪:初期主要依靠天然的单细胞藻类为食,人工饵料多以玉米面、麸皮、豆饼粉、米糠等。粉状饲料要煮熟搓成小团投喂;动物性饲料(螺肉、蚯蚓等)要切碎。每天下午4时-5时,投到水中饵料台上。(2)幼蛙:70天-80天,蝌蚪变成幼蛙转池,以每平方米60只-80只为宜。开始可喂幼虫、小鱼、小虾等活鲜饵料;月许可喂些动物不脚料等(切碎)。饵料也要如上投喂。(3)成蛙:幼蛙饲养2个月后,可选大的至成蛙池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40只为宜。应强化加大一些动物性饵料,如小泥鳅、蚯蚓、小鱼、蚱蜢、飞蛾、昆虫等。投放方法如上。但防止过饥过饱。(4)幼蛙、成蛙饲养期间,也可到山林生活觅食生长,有助于获得丰富的营养、增重快。但须严防蛇、老鼠、黄鼠狼等危害。入秋后使其返池越冬。E、捕捉获利。入秋后准备越冬前可选大蛙晾干,挑出用刀取油。油为黄白色固体,是名贵的上档保健品。如制成“参茸雪哈大补素”、“荷维哈士蟆”等名贵中成药。雄蛙可作种蛙、食蛙出售。F、安全越冬。对不出售提蛙,可在原池加深水位,筑些蛙窝,上加盖稻草,以防冰冻,也可在池附近用石块筑坑(坑深2米,水深1米)上覆盖稻草等,以防冻害,确保安全越冬。3、美蛙养殖技术美蛙是一种大型食用蛙。为配合我国“菜蓝子”工程建设,1997年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引入我国。美蛙的体重是普通青蛙的5-7倍,具有性情温顺、投资少、生长快(当年养殖,当年见效益)、繁殖多、食性广、易饲养、病害少特点。其市场需求量大,养殖前景十分良好。养殖场地:美蛙场址选择最好不占用农田。应充分利用荒滩、沼泽地带或房前、屋后、院内等地方均可。养殖场必需进排水方便,四周应用尼龙网或其他障壁做墙,以防美蛙逃跑及其敌害,围墙高1米,下端埋入土中20厘米即可。建池:一般建4个蛙池为宜,分为亲蛙池、孵化池、蝌蚪池、成蛙池。各蛙池的面积分别为:10-25平方米、3-6平方米、30-70平方米、130-180平方米,水深分别为30-50厘米、40-60厘米、50-70厘米、60厘米,养蛙池的大小可根据养殖面积自行而定。各池均应具备排灌条件,进出水口应用沙网封好,亲蛙雌雄放养按1:1的比例每平方米2-3对,孵化池每平方米放养2个卵团。蝌蚪的管理:美蛙在长江以南2月份产卵,长江以北3-4月份产卵,每年春、秋两季均产卵,产卵时间一般在清晨4-6点,养殖户应在美蛙产卵时注意巡场,亲蛙产卵后40分钟内应将所产卵团用搪瓷盆或塑料盆等容器捕捞至孵化池进行孵化,一般3-4天即可孵化成蝌蚪。蝌蚪孵化出后不能放养,必须待卵黄囊消失后,能主动摄食时才可将蝌蚪从孵化池中捕起过数,然后放养在蝌蚪池并投喂饵料。饵料以黄豆粉、豆饼粉、米糠、豆渣、花生饼、鱼粉和蚕蛹粉为宜,同时应配合多种微量元素以增加营养。随着蝌蚪的逐渐生长,应逐步降低饲养密度。蝌蚪孵化成幼蛙约需75天左右。美蛙的饲养与管理:经变态后的幼蛙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0-100只左右,投喂的饵料以小蚯蚓、黄粉虫、家蝇蛆、小杂鱼、动物内脏等为宜,每天早晚各投一次,做到定时、定量、定点、每百只幼蛙投放饵料100-120克。幼蛙长到50克以后,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60只,饵料可全部改为投放全价膨化颗粒饲料。全价饲料可通过“活化”法进行驯喂,如用木板制成饲料台,台内水深20厘米,水内放入量活动性强的泥鳅、活鱼等,当泥鳅、活鱼游动时带动台内死饵,蛙误以为活饵跃起吞食,这样即可达到逐渐驯化美蛙吃死饵之目的,一般一个月左右即可驯化。当美蛙体重达150克以上,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0-40只,饵料应含粗蛋白,精指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如:在全价饲料中加入蚯蚓、鱼粉、动物内脏、田螺肉、鱼、虾、蚕蛹、豆饼、糠麸、青菜等),投喂量减少至一次,以每天下午4-5点投喂为宜,同时每天晚上6-11点应采用黑光灯诱捕昆虫,以补充动物性蛋白饲料。美蛙长至300-500克即可捕起出售。美蛙越冬管理:美蛙大至在秋后水温降到10℃时停止摄食,水温降到5-6℃时进入冬眠,在美蛙进入冬眠前半个月,养殖池应降低水位,使原来栖息在水面附近堤岸斜坡洞穴中的美蛙跳出洞穴潜入水底淤泥层冬眠,这样可以避免留在陆地堤岸洞穴中的美蛙因冰冻而被冻死。越冬水位广东以北,北京以南为0.5-1米,东北三省为2米,如果用大棚越冬效果更佳。、牛蛙安全越冬八法A、洞穴越冬。为了适应牛蛙挖洞潜伏的习性,可事先在蛙池四周松土,并在向阳背向处,平水位线挖若干个直径15厘米,深1米的洞穴,保持湿润,以便牛蛙入穴冬眠。B、潜水越冬。蛙池要保持水深1~1.2米,池底要留有淤泥6~9厘米厚,以便牛蛙潜水蛰伏淤泥越冬。C、盖草越冬。冬眠一开始,池内应投放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等,均占蛙池水面三分之二,或池内铺放稻草30厘米厚,既可防霜冻,又可确保牛蛙越冬。D、草帘越冬。在蛙池北面砌一道土墙,高约60~80厘米,东西两头砌成北高南低的三角土墙,在离水面30~40厘米,用木竹搭架,铺上草帘(重复叠盖),四周与池边紧贴,保持水温在10℃左右。E、在蛙池向阳背风方向堆一草堆,或先铺松土50厘米厚,上盖草堆,保持湿润,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时,牛蛙就可自行钻入草堆中进行冬眠。F、在蛙池上离水面30厘米高,用木竹搭成拱形成“人”字形棚架,用塑料薄膜密封,最好再覆盖一层网绳,可防风吹破薄膜,使池温不低于10℃,确保牛蛙越冬,当气温回升,要适当揭膜通气。G、瓦盆越冬。用大小相同的两个瓦盆,下面的一个放些湿润土,将牛蛙放进去,把另一个盖在上面,然后探挖50~60厘米的坑,把两个合盖的盆埋进去,即可安全越冬。H、室内越冬。在室内朝阳方向用砖砌一个高40~50厘米的池子,在池内铺上松土20~30厘米,再在池内放一个盆水,盆缘与泥土等高(能使土壤长期保持一定湿度),池口加盖薄膜封包,还可以在池内悬一盏40瓦灯泡升温,保证牛蛙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