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专门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11、十六届三中全会如何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如何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坚决贯彻。(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史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永葆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和可靠保障。(二)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有机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全而、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所谓全面发展,就是经济、社会和人各个方面都要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经济、社会和人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发展要具有持久性和连续性,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使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相统一.(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一种互动关系。人越全面发展,就越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而生产力和文化越发展,物质文化条件越充裕,制度、体制环境越优化,就越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为什么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重要发展?(一)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主张用客观的、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二)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的迫切需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正确处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理性选择。科学发展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全面进步的发展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观,是以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的发展观。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表明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实现的一个飞跃,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4、如何树立和落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树立和落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是要深人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专门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二是要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和我国加人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深刻认识我国国情,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5、为什么“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建议》强调,“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这是站在新世纪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的时代高度,总揽全局、审时度势提出的一个极富世界眼光和战略眼光的科学今判断。要理解“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首先要理解为什么说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第一,从国际格局和当代世界矛盾的全局来看,21世纪头20年,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第二,从国内发展状况来看,21世纪头20年,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是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期、经济体制的完善期以及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初适应期。怎样理解“十一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呢?第一,从时间顺序上看。“十一五”的这五年,是抓住本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分关键的战略发展阶段,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我国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第二,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程来看,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全面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展现了新的历史机遇。“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做好“十一五”时期的各项工作,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第三,从我们面临的发展任务和目标来看,“十一五”承前启后,这里的承前,是承继了“十五”计划的辉煌成就,在“十五”计划的基础上大踏步前进。这里的启后,是指“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现,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开启“十二五”规划的成功之门。总之,“十一五”时期同“十五”时期先后承接,是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重要历史时期,担负着分三个阶段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中第一阶段的战略任务。6、“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7、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坚持哪“六个必须”?要坚持以下原则: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专门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持、运用和发展,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创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遵循正确的原则方针,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8、“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时期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二0一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二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9、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就不可能有我们国家的自立;没有农业的积累和支持,就不可能有我国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缓解资源约束的客观需要。(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巩固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的迫切要求。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建议》强调,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就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明确的要求。生产发展,是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而为增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指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广大农民收人,不断改善广大农民生活水平,使广大农民切实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乡风文明,是指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切实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营造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风尚。村容整洁,是指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村舍整洁卫生,布局科学合理,社会治安良好,农民安居乐业。管理民主,是指进一步健全农村各项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促进农村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各项利益,使农民享受更多更充分的民主权利。11、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原则要求是什么?(即“五要五不”)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专门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4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