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先争优谋发展统筹城乡促和谐努力实现十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新跨越——在中国共产党十里乡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周喜峰2011年7月23日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受中共十里乡第十四届委员会的委托给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一系列会议精神和重要部署,全面总结回顾我乡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实践经验,选举产生新一届乡党委和乡纪委,动员全乡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与时俱进、抢抓机遇、转变观念、理清思路、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奋力开创全乡各项工作的崭新局面。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乡人民战胜了“5.12”地震灾害,特别是2009年以来,面对各种矛盾和挑战,乡党委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不断解放思想,完善发展思路,紧紧依靠全乡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团结拼搏,2锐意进取,实现了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一、坚持以富民强乡为目标,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本着“组织、引导、协调、服务”的工作理念,围绕全乡优势产业,以特色产业为突破口,以扩大规模、调优品种、提高效益为主攻方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生产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1、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加大地膜、良种等高科技产品的投入和使用,积极推广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粮、油、菜种植面积、传统农业与新农业产业结构、特色产业开发以及农作物产业布局,为农民提供良种、农机具补贴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全乡粮食产量达2万吨,粮食销售收入达400多万元。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特色产业经济效益。以创建特色产业示范园为龙头,以协会组织为载体,充分发挥二郎半夏协会、十里蔬菜协会等组织作用,建立技术、信息、运输统一平台,遏制恶性、无序、消极竞争。注重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扶持二郎半夏加工厂、双龙半夏加工厂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力促形成特色产业本土产销平台,并推动特色产业以高技术含量的形象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最大限度提高农民收入。近年来,全乡半夏种植稳定在4000亩以上,先后建成蔬菜大棚90座,小拱棚120座,无公3害露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00多亩,建成养猪场5个,养鸡场12个,新发展千亩核桃示范园1个。3、加大农业科技知识培训,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劳务创收。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开展农业科技知识、致富信息、务工信息和劳务技能培训,广大党员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程度提高,致富创业的信心和决心极大地得到了增强。全乡年培训农民工1200多人次,劳务输出1万多人,劳务创收8500万元。4、林改工作全面完成。2009年我们全面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启动后,我们坚持“抓好先行试点、然后全面铺开”的思路,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举措,强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参与林改工作的积极性,加快林改进程。截止2010年底,全乡涉及林改的20个村57220.7亩林地,全部确权到户,各类档案资料全部整理归档结束,工作中坚持程序的严谨性、步骤性、合法性,力促改革中的矛盾在第一时间化解,纠纷在第一线解决,确保了林改工作的顺利进行。5、推进农村综合体制改制,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使土地使用权合理有序流转,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实现农村金融有力保护和支持,充分发挥土地效益,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和科技含4量价值较高农产品的适度规模经营。二、坚持以人为本,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突出成绩,精神文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1、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以董庵、青羊、二郎等村新农村建设为示范,打造“十石”新农村建设示范长廊,带动全乡新农村全面发展,工作的开展严格遵循新农村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的总体思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项目联动、综合发展”二十字方针。四个新农村示范点共安排住户203户(其中,青羊村48户,董庵村46户,二郎村63户,马台村46户),并依据村情的不同,分别配套规划了沼气池、小巷道、文卫设施、五化工程等项目建设,切实在高标准上打造新农村亮点工程。先后完成四个村的小巷道硬化11878平方米、排水渠3415米,新修河堤1800米,完成以堤代路800米路面硬化。同时,严格按照“五化”标准,在董庵新农村道路两侧全部栽植了行道树,行道树间隙安放了15棵太阳能路灯,高标准实施美化工程,统一打造了“橘黄色”新农村房屋墙体主色调,建成绿化广场2处,筹集资金精细化植花种草,在主干道和西成公路沿线建成绿化带两条,在农化住房屋后打造后花园型休闲场所,绿化工作全面完成。其它三个示范点的“五化”工作也在积极筹划之中。52、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形成。加大对农村低保、五保和困难人群的社会救济和保障措施,力求做到“应保尽保”。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落实作为推动惠农政策落实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专门抽调业务骨干进行了新一轮的低保对象的核查、评估和认定,工作中严格按照“四优先、五不准”(“四优先”就是80%的农村低保指标优先安排到贫困村,优先考虑困难军烈属何残困户,优先考虑计划生育“两户”困难家庭,优先考虑在读何未就业大中专特困家庭;“五不准”,就是干部职工不准享受低保,村社干部不准享受低保,不送适龄儿童入学的不准享受低保,不赡养、不孝顺父母的不准享受低保,有劳动能力且已享受低保一年以上的不再享受低保)的要求,严格评定工作的程序性、公平性、公开性、合理性,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合理施保。同时,村干部养老保险、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制度也在逐步建立。3、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全乡先后新建了云周、董庵、新山、赵河村内道路60余条,完成青羊、董庵等9个村的人畜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6300多人的饮水困难;4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点初具规模;完成小巷道硬化3.1万平方米,新修道路79.3公里,完成青羊、董庵、龚庄、二郎、张集、剡河等村河堤5800米,新修过水路面桥12处,青羊、剡河、小页灾后重建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即将完6成,董庵村五化工程、青羊过水路面桥、二郎小巷道硬化等7个惠民工程已经收尾,美在西和行动中避风、十里、何沟等村土墙换砖墙、砖墙美化等惠民实事正在紧张施工,云周村排水渠等11项实事正在积极筹划。4、支农惠农政策措施不断加强。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支农惠农资金实现“一折统”直接发放到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以上,年报销医疗费用120多万元,农机、家电、汽车、摩托车等多种补贴有效提升了农民生产和生活质量。5、加大扶贫攻坚项目建设工作。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带动,积极争取中央灾后重建重点村项目,全面完成农村道路、产业开发、能源建设各项建设任务,加大太阳灶等农村既能源建设,建成沼气池510座,安装太阳灶320只,扶贫攻坚有效推进了全乡社会社业的发展。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招商引资投资环境。乡党委、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全乡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以“亲商、利商、重商、安商”为目标,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在社会、经济各方面给投资商提高便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五年来,我乡共引进投资企业及个人16家,在龚庄、姚河、梁集建设石场三处,杨河建设石灰加工厂一处,十里、马台、杨河、青羊、梁集建设养殖场六处,建设半夏饮片加工厂一处,建设农家乐7两家,并发展半夏种植大户30余户,实现了全乡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开花,带动了全乡经济快速发展。7、繁荣乡村文化。组织广大群众开展社火表演、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做到形式丰富,内容健康,群众喜爱,鼓励支持农民作家、书法家等农村文化带头人出新作品、好作品,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建设农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经济接收站点和农家书尾,充分发挥文化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8、全面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加大宣传教育,贯彻计划生育优化优惠政策,突出以人为身,实现优质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断加快计划生育工作基层基础建设,计划生育工作在依法和自治的前提下稳步进行。三、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开展抗震救灾,全面完成灾后重建2008年“5.12”地震给全乡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乡党委、政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动员全乡上下紧急行动起来,全力以赴开展抗震救灾,取得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胜利。面对遗留问题多、群众上访多、矛盾纠纷多的严峻形势,乡党委始终坚持“一手抓重建,夯实基础;一手抓稳定,促进8发展”的原则,通过深入调查摸底,科学评估灾情,确定全乡共有灾后重建户1750户(其中整合新农村建设280户,异地搬迁33户),维修户4419户。恢复重建的目标确定后,立足于各村实际,因村施策,一村一策,针对性地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一是建立灾后重建补助资金合理高效兑现机制,打造坚实的重建资金保障;二是建立领导干部定点包抓机制,督促重建户工程快速实施;三是建立利益诱导激励机制,提升农户重建家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建立特困群众帮建机制,确保特困群众完成住房重建。通过四项机制的建立,广泛开展“一对一”帮建,教育引导群众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大大加快了灾后重建的步伐,目前,4419户维修已全面结束,1750户灾后重建户住房建设已全面完成,灾后重建竣工率100%,入住率100%。同时按照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要求,整合资源,在青羊、董庵、二郎、马台四村全面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促使十里由灾后重建后进乡镇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四、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重点,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加快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09年以来,乡党委在广大党员和基层组织中国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党员受教育、组织增活力、群众9得实惠、发展出成果”为目标,着力打造“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培育“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面貌焕然一新,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深入开展基层党建提升工程,推动党建工作合理有序进行。1、狠抓党委班子自身建设,创建“五带头”龙头班子。乡党委先后完善了议事决策规则、干部选育机制和党政领导及干部考核办法,推行“双承诺、双评议、双考核”考评激励机制,着力推进学习型、创业型、服务型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强化班子的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切实加强党政一班人的团结,充分发扬民主,各项工作在认真听取班子成员意见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判断,不断提高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制定和完善了党政班子工作、学习各项制度,加强干部职工管理教育和培养,充分发挥党政班子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党委班子建设中,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班子成员带头转变工作作风,做给干部看,带着干部干。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扶贫两项制度衔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惠农政策落实、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中,班子成员深入第一线,核底子、夯基础、抓难点、做宣传,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从工作中,实实在在地体现党委班子成员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10正气的模范表率作用。2、着力配强基层党组织力量,改善基层组织活动场所,优化党组织工作条件。一是以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为契机,着力加强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建设。2010年11月,村级党组织和第七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开始,乡党委提出了“先行试点、分类推进”、“先支部后村委”(在11月底前全面完成各村支部换届工作,进而以支部为抓手开展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工作思路,促使34个村支部换届工作有序、顺利地按期结束,今年1月10日,全乡“两委”班子换届工作全部结束,一大批热心公益事业、办事公道、为人正派、深受群众拥护的致富带头人进入了村“两委”班子。二是发挥村级活动场所阵地作用。抓住灾后重建机遇,积极争取特殊党费援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