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至第三单元知识记忆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至第三单元知识记忆点“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可以概括为三条线索,如下表:线索含义主要内容屈辱史外国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争史清政府与人民共同抗击外来侵略虎门销烟;关天培等民族英雄的抗英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曾纪泽收复新疆邓世昌等率军抗击日军;台湾军民抗击日军侵占台湾义和团运动探索史中国被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后开始的近代化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一、“屈辱史”内容学习所要掌握的有:交战方、时间、原因、经过、结果、不平等条约、影响。(一)第一次鸦片战争(☆)表示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内容1、交战方:中国与英国2、时间:1840年——1842年3、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资源;直接原因: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详见“抗争史”)4、经过:分为两个阶段,记住民族英雄关天培5、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6、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根源,同时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也发生了变化。(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交战方:中国与英、法(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2、时间:1856年——1860年3、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注意:这是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继续的主要原因)4、经过:占广州、犯天津,入北京。(注意:材料、图表)罪恶行径: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趁火打劫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5、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6、影响: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程度。(三)边疆危机1、时间:19世纪70年代以后;2、原因:主要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国家过渡,掀起了争夺殖民地浪潮;3、表现:美、日——台湾,英、法——云南、广西,俄、英——新疆、西藏;4、典型案例:左宗棠和曾纪泽收复新疆(注意:阅读材料)——(详见“抗争史”)(四)甲午中日战争(☆)1、交战方:中国与日本2、时间:1894年——1895年23、原因: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进行对外扩张,同时为了实现吞并朝鲜、征服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4、经过:牙山、平壤战役后,记住最重要的三次战役:黄海海战(民族英雄邓世昌:注意头像和材料)、辽东大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宣告破产)。5、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认识清政府以及统治者腐败无能、妥协投降的材料)6、影响:大大地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五)瓜分狂潮1、资本输出:方式:政治性条件贷款、投资设厂、开矿筑路、增设银行;结果:加紧控制中国经济命脉。2、瓜分狂潮:方式: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注意:时局图表);结果: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民族矛盾的激化促成反抗意识的强化,进而导致了农民领导的义和团运动在中国的兴起。(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交战方:中国与八国英、法、美、俄、日、德、意、奥(奥匈帝国)2、时间:1900—1901年3、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维护在华利益(根本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直接原因)4、经过:统帅瓦德西。占领天津、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注意列强再次抢劫圆明园,战争中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西逃,并中外勾结剿杀义和团。(注意:图表、材料)5、结果:清政府战败,义和团运动失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6、影响: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条约和材料),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注意:列强侵华,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落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附件:不平等条约(注意)条约内容的异同部分(一)《南京条约》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条约。2、时间:1842年3、签订方:中英4、代表:略5、地点:中国南京6、内容:(概括为: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协定关税、设驻领事)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英协定关税;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7、危害:领土主权破坏;加重人民负担;被迫通商反映侵华原因;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体现侵华本质意图;间接破坏司法主权。(与条款内容相对应)8、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二)《马关条约》1、性质:《南京条约》以来对中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2、时间:1895年3、签订方:中日4、代表:中:李鸿章;日:伊藤博文5、地点:日本马关6、内容:(概括为:割地、赔款、增通商口岸、允许投资设厂)注意:反割台斗争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3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由于触犯他国利益,德、法、俄三国干涉还辽)7、危害:台湾、澎湖列岛沦为日殖民地50年;大大地加重人民负担;大大地深入中国内地;新内容便利对华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大大有利于日本发展。(与条款内容相对应)8、影响:大大地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三)《辛丑条约》1、性质:一个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2、时间:1901年(辛丑年)3、签订方:中国与11国4、代表:中:李鸿章5、地点:中国北京6、内容:(概括为:钱禁兵馆前)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性质活动;大沽口至北京沿线炮台拆毁,允许各国在沿线驻兵;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各国派兵保护;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列六部之前。7、危害:带给人民沉重负担,便于长期控制清政府;严重破坏主权和国防安全,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大大地便于控制清政府,成为了清政府的“太上皇”。(与条款内容相对应)8、影响: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抗争史”内容学习主要掌握一些琐碎知识点(一)虎门销烟:鸦片贸易以及鸦片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意义:虎门销烟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世界禁烟日和世界禁毒日都与虎门销烟密不可分。(二)鸦片战争中涌现出众多民族英雄(材料),如林则徐、关天培,虽清政府英勇抵抗但都以失败告终。(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洪秀全发动广西金田农民起义,组建太平军,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攻陷南京,定都南京。对手:清政府以及雇佣的洋枪队(外来侵略)。成果:太平军多地迎击洋枪队,击毙华尔,取得多次胜利。注意:太平天国最终走向了失败。(四)左宗棠、曾纪泽收复新疆1、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2、新疆危机:(一仆二主)1865年,英、俄支持下,中亚阿古柏入侵新疆;1871年,沙俄占领伊犁。3、收复新疆:目的:为了回复新疆秩序。海防(李鸿章)与塞防(左宗棠)之争。左宗棠通过武力斗争消灭了阿古柏政权,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曾纪泽通过和平谈判,与沙俄签订《伊犁条约》,收复了伊犁。(注意材料)4、收复新疆的意义:粉碎了英、俄利用阿古柏吞并新疆的阴谋,巩固了西北边防,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五)邓世昌等率军抗击日军;台湾军民抗击日军侵占台湾(材料)(六)义和团运动(注意:揭帖——义和团,起山东,只因鬼子闹中原。)1、原因:瓜分狂潮激化了民族矛盾,反抗意识增强。2、成员:失业民众和下层百姓3、地点:山东兴起,发展到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地4、口号:扶清灭洋——体现反帝爱国性,同时也体现了盲目排外性45、性质:反帝爱国运动6、结果:中外勾结下联合剿杀了义和团运动7、启示:中华民族应变革、自强、自立、创新三、“探索史”内容学习所要掌握的有:性质、背景、时间、人物、目的、方法、口号、过程、影响\评价。近代化的起步,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特点是由器物(技术)到制度到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注意:器物(技术)指洋务运动;制度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文化指新文化运动。启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的近代化指中国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开端是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史指1840年至1949年,开端是第一次鸦片战争;近代工业(企业)中的“近代”指采用大机器生产的方式。(一)名称:洋务运动1、特点:学习器物、技术2、性质: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自救运动3、背景: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4、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56、目的: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维护封建统治。7、方法:“师夷长技”: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8、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9、过程: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三大军事企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最早;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左宗棠——福州船政局——远东第一大造船厂。组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海军。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10、影响、评价、意义:洋务运动维护落后的封建统治,没有触动封建制度(失败的根源),是一次失败的自救运动,但是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兴办近代工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二)名称: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维新变法1、特点:学习资本主义制度2、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改革、、思想启蒙、爱国救亡运动3、背景:甲午战后,以及瓜分狂潮,造成民族危机空前严重。4、时间:1898年5、人物: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6、目的:为了救亡图存。7、方法:改革:自上而下对国家法令、制度等作出变革。8、口号:无9、过程:序幕、开端:公车上书。发展:创办报刊、组织学会。高潮: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变法开始;变法内容: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法、澄清吏治,经济上奖励实业、改革财政,军事上编练新军,文化上设立学堂(京师大学堂并保留)、允许创办报刊等。结局:改革触犯了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发动了戊戌政变,但是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脱离群众以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注意:“戊戌六君子”中谭嗣同以及材料。510、影响、评价、意义:虽然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失败了,但是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革除社会弊端。(三)名称:辛亥革命1、特点:学习资本主义制度2、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争3、背景:孙中山组建同盟会后,革命党人多次武装起义失败,继续努力。兴中会:1894年,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孙中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1905年,日本东京,孙中山为总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使中国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概括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这是当时中国最完整最进步的革命指导思想。4、时间:1911年(辛亥年)5、人物: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等6、目的:为了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7、方法:革命:被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旧的腐朽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8、口号:无9、过程: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汉武昌,革命党人,(起因、经过、结果略)。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纪年改用公历,1912年为民国元年,国旗为五色旗,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8-1=1919年,1919年为民国八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失败。10、影响、评价、意义:孙中山领导的辛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