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总复习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1、三次历史性飞跃,三个发展阶段。三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背景、基本条件和主要标志。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主要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主要标志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一国模式向多国模式的发展,主要标志是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等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现。2、为什么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1)不能正确地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2)找不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3)找不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缺陷,从客观上讲,是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从主观上讲,最主要的是由于他们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两大发现”对于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唯物史观从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一般规律的高度,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世界观基础;剩余价值学说则从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自身,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两大发现”科学地证明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性质和任务。它指出,社会主义不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首先是在直接吃到它的苦头的工人阶级头脑中的反映。因此,它的任务不是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制度,而是研究必然产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社会经济过程,从中找出解决矛盾冲突的手段。“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得到科学的证明。它表明:(1)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是合乎历史规律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并不是幻想家的臆造,而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2)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建设者。(3)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两大发现”科学地说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从而从根本上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把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社会经济状况和阶级状况的现实基础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说明。(可分解为小题)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困难和失败,也有顺境和胜利;既有量的积累,也有质的飞跃。其中,最有影响的飞跃可以说有三次。第一次,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主要标志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形成;第二次,20世纪初叶,列宁促进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主要标志是列宁主义的形成、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第三次,20世纪末叶,邓小平推动了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向多种模式的发展,主要标志是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和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等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出现。三次飞跃使社会主义发展上了三个新的台阶。如果以三次飞跃为主要界标,可以把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社会主义发展的150多年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二国际的破产。在这一时期,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大发展和大挫折。第二个时期,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在这一时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取得了三大胜利,也遭受了三大挫折。第三个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社会主义多模式发展的新时期。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十多年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社会主义建设多模式发展的新局面,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发展之所以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既由于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所决定,更由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所决定。第一、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有一个长期曲折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也不能例外。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性质,决定了它比以往的社会更替更艰巨复杂,要经历一个更加长期曲折的发展过程。首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深刻的社会革命。其次,社会主义建设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前无古人的创新工程。列宁把社会主义建设比作攀登一座崎岖险阻、未经勘探、人迹罕至的高山,而不是宽广、笔直、平坦的涅瓦大街,对它的困难和曲折,人们应该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他指出:“在这样崭新、艰难和伟大的事业中,缺点、错误和失误是不可避免的。谁害怕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困难,谁被这些困难吓倒,谁见了这些困难就悲观失望或者张皇失措起来,谁就不是社会主义者。”1第三、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相对落后的现实,使得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花费更长的时间。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多次指出的,经济、政治、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困难,继续比较容易”相反,是“开始容易,继续比较困难”。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比较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情况。二是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国际环境。三是面临着更加艰巨的建设任务。由上可见,无论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还是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本身的性质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来看,都反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曲折性。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曲折的探索过程,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4、如何理解“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和多样性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社会主义大发展的突出表现:一是科学社会主义影响骤升,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二是民族社会主义异军突起,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成为一种时尚。三是民主社会主义影响不断扩大,逐渐发展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主流政治思潮。四是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不断涌现,世界社会主义体系五彩缤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社会主义蓬勃发展和多样性发展的历史原因:首先这是当代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的威信,增强了共产党的力量,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其次,这是社会主义苏联的榜样作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初步显示的结果。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卓越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也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扩大了社会主义的影响。再次,这也和民族主义国家自身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有关。从内部来说,民族主义政党打出社会主义的旗号是顺乎民心的要求。从国际上来看,也有多方面因素。第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总结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的结果。1《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卷,第130页。此外,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出现,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一方面资本主义的一些老矛盾似乎得到了缓解,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新问题又层出不穷,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矛盾深化和复杂化。这也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潮的多样性发展。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LIN:科学社会主义的3个基本原理:(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中,工人阶级是实现社会变革的主导力量;(3)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道路。]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抓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说明之,并联系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说明之。同时注意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既是历史必然,也是历史过程。)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分别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说明: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正是这两对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决定了人类社会的更替,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据此,他们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认为正是这一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扩大,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产品归全社会所有,由社会进行统一的计划管理和分配。(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最主要的表现为:资本主义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必然导致爆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从而使社会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这表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被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①)生产力的社会化,要求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2.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大趋势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实际上是以股份制经济为基础的混合经济。股份制经济,虽然仍然是私有制经济,但它毕竟不同于传统的私有制经济。说明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私人资本已经具有了社会资本的形式,它是适应社会化生产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资本占有形式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私人财产的一种形式上的扬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它是对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一种否定,反映了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的发展趋势。股份制经济作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一种过渡形式,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表现。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正逐渐滋生起社会主义因素,反映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趋势。)(2)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活动,对其起调节作用的,除了“看不见的手”之外,又增加了一只“看得见的手”。资本主义各国已经形成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较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主要包括计划指导、法制规范、政策调节和行政干预等内容。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实现了从单一手段的市场调节向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相结合的转变,实行的是有政府干预和调控的市场经济。有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31页—第832页。的西方学者把这种市场经济称为“社会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相对于传统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是一个重大的变化。这一重大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消除了资本主义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克服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无序化,取而代之的是社会生产的“有政府状态”和经济运行的“有序化”。这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无计划向行将到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计划生产投降,”2无政府状态正在向有政府状态转变,这种转变自然是一种质变。其次,它使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具有了社会主义的某些特点或因素。这说明,在国家对经济运行调控方面,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是一种质变,它摒弃了资本主义原有的东西,具有了未来社会主义的某些特点或因素。)(3)个人收入分配方式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在继续实行按资分配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加强了国家的税收调节,普遍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实行最低工资立法甚至实行利润分享制度等,从而呈现出了某些兼顾“公平”的特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这种分配制度的变化,客观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分配关系是整个社会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从分配角度考察,已经更加明显地看到了社会主义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生长。)通过以上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客观的介绍和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论: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的性质没有根本改变,即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经济基础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没有改变。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