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人本化环境、和谐创新教育——学校中长远发展规划2008—2013一、中长远规划根据县教育局和镇中心校的规划,三年内学校将完成从县合格学校到县市范学校并努力创建市农村示范性中学。规划期间内我们已经迈上了第一级台阶,现在下向第二阶迈进。我们将继续围绕建立“创人本化环境、和谐创新教育”这两大中心任务,深化学校各项改革。二、奋斗目标1.总体目标“创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社会信誉”2.办学特色“三主”教育:校园生活当主人,课堂学习是主体,素质培养重主见。3.行动口号⑴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四育)⑵为家长的希望服务,为学生的未来服务,为社会的发展服务。(三为)⑶让每一位学生开心、让每一位教师舒心、让每一位家长放心。(三心)⑷教学是中心,科研是核心,育人是根本,质量是生命,校风是灵魂,教师是关键,后勤是保障,领导是标杆。(八是)4、培养目标我们要致力于培养“会健体、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会合作、会负责、会审美、会创造、会选择”的、既有良好科学素质、又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全面和谐、主体性强的中学毕业生。2三、具体措施:(一)创设人本化的环境――以人为本近年来学校高举“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面向全体教职员工,面向全体学生和家长,面向社会,努力将学校建设成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工作的乐土,力争达到让每一位学生开心、让每一位教师舒心、让每一位家长放心的目标。⒈校园环境――合理美化我们把校园环境建设当作学校一块特殊的课程——隐性课程建设来看待。我们努力建设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让校园环境对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无声而有力的教育。校园建设本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精神,多方筹措资金调整布局,终于实现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行政管理区等各功能区分开,使整个校园秩序井然。围绕校园的绿化、美化工程,做足育人文章,使学校四季绿树成荫、鲜花不断;时时有音乐,处处有艺术;宣传栏里佳音连连,荣誉窗里金光闪闪;抬头可见师生作品,转首便是名人名言,用美的环境来培育美的心灵。在短时间内使我校校园绿化面积增加一倍,完成晚上灯光照明系统,使校园不留死角,校园内道路全部硬化,最终把校园建设成美化、香化、绿化、净化、人文化的封闭式校园。⒉制度环境――民主宽松师生是学校的真正主人,只有充分调动了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才能获得发展的潜力。在宏观管理方面,学校完善教工代表大会制,除了重大决策交由教工代表讨论以外,在日常管理中将主动听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在用人机制方面,学校大力推行中层干部竞聘制、教职工岗位等级评聘制和年终评优量化制,真正实现评聘分开,能者上、庸者下,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既有竞争、更有合作的工作局面。在科研机制方面,学校完善了教科研奖励制度和课题负责制,3科研经费每年以20%的比例递增、向有突出科研成果的教师大幅度倾斜,鼓励全体教师注重积累、潜心研究、大胆创新。⒊文化环境――尊重和谐在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基础上,在近二年内,学校在观念层面努力营造一个尊重和谐的文化环境。首先确立服务观念,不仅要把学生看作我们的教育对象,而且把他们视为我们的服务对象,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服务,是我们教育者的天职。其次大力倡导尊重观念,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不同的声音,尊重不同的需要。有了服务和尊重的意识,我们对待学生的态度大有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也有较大变革。办好学校广播室,新建20米灯光文化长廊,添置文明禁示牌匾若干,我们努力把学校建成学生的家园、乐园,建成一个既鼓励成功,也容许失败;既正确引导,也准许犯错的家园,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在学校里,他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在呼吸着、成长着。因此,我们不断完善学生评教机制,健全校长信箱回复系统,做足做好这一独具我校特色的和谐文章。(二)完善现代化的设施――科技先行⒈建设信息化校园建设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校园,是学校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第一步,我们已经建成农村中学高档次的微机室;第二步,联上远程教育网,实现能下载空中课堂的教育界资源;第三步,建成有一定规模的图书室。⒉完善更新各类设施⑴生活设施,民以食为天,学校首先解决生活设施问题,2005上半年教师集资40万元建成学生食堂,以改变目前食堂破旧、用水困难、饭菜易冷的现状,同时解决好了打工家庭子女吃饭难的的问题,将学校食堂社会化。此举走在了农村中学的前列。随4后我们筹资50万元建造1000多平米的学生公寓,解决部分学生住宿难。整改学校的老电路,既节约能源又可杜绝隐患。下一步目标就是向上争取资金,建设好一幢教师租转房。接着改建学生室堂和学生宿舍。⑵教学设施,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档次,学校完善提高学校理化实验室,建成一个拥有100座的多功能电教室,下一步就是改造教学楼。⑶活动设施。两年来我们分期分批建成一个排球场,一个羽毛球场,六个乒乓球台。平整了学校大操场,学校将充分用足、用好一切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三)锤炼高素质的教师――孕育名师未来学校的竞争,说到底是教师群体素质的竞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我们正在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爱岗敬业、一专多能、功底扎实、身心健康、善于合作、乐于学习、勇于创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⒈教研科研结合。新型的教师应该是一名科研型的教师,走教科研结合的道路,是培养新型教师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学校主课题确立了“多元开放、互动生成”的确立,学校围绕这一课题对现有课题进行梳理,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各学科的课题体系。学校的教研活动,不再是纯粹的教学活动,也不再是少数几个课题组成员的事,而是定期向全体教师进行展示,接受大家的评价。现在学校已经形成了组组有研究课题,人人有研究专题,周周有研究活动,每学期有研究汇报的局面。近年来,学校拥有研究成果课题:省级课题1项,市级两项。教师获奖论文国家级3篇,县级以上80多篇幅。⒉学历能力齐抓。教师学历达标。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对表现突出者,还给予一定的奖励,两年来,教师本科学历以每年10%的比例递增。另一方面,学校加强了对教师的能力培训,包括基本教学能力(如三字一话,分析教材、设计教案、组织教学能力)、运用电教手段能力、科学测评与统计能力、心理咨询和疏导能力、设5计活动与组织能力、撰写论文能力、科技制作能力等。学校每年举行一次教师全能大赛,为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展示个性魅力的舞台。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了镇级名师8名,县级学科带头人3名副其实,市级骨干教师1人。(四)开设有特色的课程――铸造个性有什么样的课程,就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随着新课程标准和新大纲的实施,课程将体现更多的弹性,这意味着学校一方面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一方面却不得不面临更多的挑战。可以这么说,能否在遵循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计划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结构,将决定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潜力。因此,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审时度势,调动一切智慧,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完善课程教学,也是我们一项重要的任务。⒈学科课程。在学科课程方面,学校将紧紧把握时代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结合本校实际,将“立德”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从七年级起,就开设了学校完整的德育课程体系,将学生的“立德”作为重中之重来抓。⒉综合活动课程。活动课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潜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们在开展专题月活动的基础上,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活动课程,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还有特定的评价标准。我们对原有的活动进行提炼,去粗存精,真正把专题月活动办成教师有章可循、学生有目标动力,事事有计划、人人可参与、时时有评价、定期开展的规范性课程。活动课程的开展和完成情况,既可以作为考核教师业绩的重要依据,又可以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最终与养成教育活动融合在一起,成为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一方面继续加强校级兴趣小组活动,力求在单个项目上如文学小组、手工制作、书法绘画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一方面要求每个有专长的教师都要带好一个活动小组。6(五)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自主学习教育的最终成效是通过学生的素质来体现的,素质的涵盖面十分广泛,但总的说来可分为身体、科学文化、能力和心理等几个方面,围绕这几个方面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便是我们努力的最后目标。⒈身体素质过硬。学习绝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健康为代价,维护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良好发展,依然是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近年来,学校科学地安排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足够休息、锻炼和活动时间。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体活动,认真抓好两操质量,严格控制近视发病率和流行性疾病的传染率,每学期体锻合格率均要达90%以上,优秀率达25%以上。每年举行两次全校性的运动会,以此增强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成立学校篮球、乒乓球队,在此基础上,在县中学生运动会上夺得好名次,并且争取各方面的力量,将零七年全县中学生运动会的举办权拿到了手。⒉学科基础扎实。学科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引导学生从小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完成的目标。近年来,我们每学期学科合格率必须达到县教育局的要求,中考质量年年有提高。当然,对学科质量的理解,必须从以往片面追求分数转变到激发学科兴趣、培养学科基础、发展学科能力等综合发展的轨道上来。要本着“合格”+“特长”的精神,不单纯从某一学科的发展来评价学生,允许学生在总体合格的基础上,有所偏好、有所侧重。对教师和班集体教、学质量的评价,也更多实施综合评价的方法,较好地鼓励了教师放弃单兵作战,寻求群体协作的积极性。⒊学习能力较强。“学会学习”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未来社会人生四大支柱之一,也是学习化社会的通行证之一,更是走向终身学习的必备前提。培养能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生,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目标。而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改7革教和学的方式。我们在教学能力评价上,要求教师逐步摒弃亦步亦趋的传授式,鼓励学生自己通过自学、讨论来理解和学习。要把是否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评价学生学习重要指标,同时也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⒋适应能力良好。教育的内在依据是人的心理机制。学生的学习及成长的障碍,相当程度上是源于心理问题。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能否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学校教育也只有从心理层面解决了学生适应社会的问题,才可以真正获得了成功,对此,我们未雨绸缪。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发学生潜能方面的独特作用,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我校办学的特色之一。近年来,我们的目标是:不因为学校教育而使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不因为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放弃教育。为此,学校对教师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培训,采取专门聘请与教师群体相结合,而以教师群体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等等多种的学习方式,让教师了解普通的心理机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原理、方法与技巧。一方面使教师真正从内心深处去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把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及时调整教育行为,做好必要的心理疏导和训练工作,另一方面让学生接受实际的心理锻炼,从而能够始终健康的心态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在这方面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一是聘请了派出所副所长陈力为我校法制副校长,聘请了镇少工委书记为校外辅导员;二是建立了完善的校长信箱回复体系,真正让学生有话可以说,有话有地方说,说了就有人倾听的良好环境。5、创新思维活跃。创新能力有三个要素:创新激情、想象能力与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特征,更是一种性格特征、精神状态、综合素质;它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对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发明和创造,而且是主动追求卓越的意识、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教育。我们在这方面创出特色!非常重视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的评比或展览,设立学生作品陈列室,开办有关创造思维8的讲座,利用校运会、文艺晚会、课堂教学及各项日常活动中渗透创新教育,营造浓厚的创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