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与城市更新互动初探吴冰上海事业一部【摘要】创意产业作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全球性战略选择。本文从剖析创意产业的内涵出发,重点分析产业与城市更新的互动作用,以供业界同仁探讨。【关键词】创意产业;城市更新DiscussionontheinteractofCreativeIndustryandUrbanRenewal【Abstract】Asanewindustry,Creativeindustryhasgraduallybecomeaglobalstrategicchoiceintheeraoftheknowledgeeconomyinrecentyears.Fromtheconnotationofthecreativeindustry,Thisarticlefocusesonanalysisofpromotionthatindustrialdevelopmentplaysontheurbanrenewal,fordiscussionforexperts.【Keyword】Creativeindustry;Urbanrenewal1引言21世纪以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科技革命的发展,使得老的工业中心渐渐衰弱。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制造业企业迁移城市,留下一大批高大宽敞、风格独特的产业和生活建筑群。尤其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发展更新也进入了快速期。大量的旧厂房建筑不再能满足生产、生活和城市发展的要求,往往被大刀阔斧地彻底拆除,迅速消失在城市的记忆中,城市的文化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如何对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旧城区进行改造,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这一背景下,怎样对旧工业区进行适应性地更新,不仅具有发展新建筑观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是每个城市在更新与发展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与此同时,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慢慢开始出现文艺工作者、设计师、音乐家和传统手工艺者等进驻到一些废旧厂房和老仓库,并对建筑外表和室内空间进行创意改造,渐渐形成了具有新功能和新形象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实现了将文化保护与商业运作的有机结合。所以,在城市更新改造这个永不过时的话题中,创意产业因其文化含量高、知识创新性强、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能力大等特点而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突破口。2创意产业的内涵与国内外概况21世纪是创意经济的时代,在“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创意产业应运而生。真正引起世界的关注源于英国首次将“创意产业”提出。1997年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后,为了继续保持英国经济的增长,正式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即“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使这些活动发挥创造经济效益和就业的成效”,并将出版、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和广播、软件、互动休闲游戏软件、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品和古董交易市场、手工艺品以及时装设计在内的13种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一般而言,创意产业大概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型,其创意产业以文化产业为主体,较多地涵盖精神产品层面;二是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亚太型,其创意产业以文化产业和产业服务为主体,兼顾了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两个层面;三是以中国大陆地区为代表的本土型,其创意产业以产业服务为主体,更突出地强调物质产品层面。创意产业由于附加值高、发展可持续的特点,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其增长速度远高于整体国民经济增速,发展创意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和众多国家的战略性选择。以意大利为例,2010年,意大利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产值达680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9%,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国的5.7%,文化创意产业增长3%,是其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10倍。此外,美国、英国、法国等欧美其他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也都已建立起完整的、商业化的产业链条和多元化发展模式。从全球发展经验来看,通过创意产业推动产业升级的城市如新加坡、香港都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并带动了城市旅游、就业、形象与文化品格的提升,为城市的发展寻求了更多的机遇。图1国外知名文创产品与此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地通过设立各种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来抢占创意产业发展战略高地。目前全国文化产业园区超过2500家,国家已命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各类相关基地、园区就已超过350个,其中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在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分布。目前,全国已初步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北京为主的首都创意产业集群、以上海为主辐射南京、杭州、苏州等地的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以昆明、大理、丽江为主的滇海创意产业集群、以西安、重庆、成都为首的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以长沙为核心的中部创意产业集群。数据显示,到2017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有望突破20000亿元,尤其是在一些基础较好的城市。如北京是全国第一个文化产业占GDP比重突破8%的省市,从2005年至2012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从674.1亿元增加到2205.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9.7%提高到12.3%,成为第三产业中仅次于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图2国内知名文创集聚区3创意产业发展与城市更新的互动作用“城市更新”,即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结构和功能衰退以及随之带来的城市环境、生态、形象与综合竞争力的下降,通过结构与功能调整、环境治理改善、设施建设、形象重塑等手段,使城市重新保持发展活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并提高综合竞争力的过程。我国现阶段城市更新类型主要是旧城、旧工业区和烂尾楼改造等。城市更新和创意产业共同催生了城市的新形态――创意城市,创意城市是城市三产高度发达的一种城市形态模式,土地规模效益较高,而对城市物质资源要求不高,是城市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通过城市更新带动了创意产业的孵化和快速发展。在我国,创意产业在城市更新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城市文脉的延续、新兴产业的升级、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创意城市的创建等四个方面。3.1继承工业遗产,延续城市文脉在我国,工业遗产作为特定年代所遗留下来的建筑遗产,因为既非古建又非文保对象,往往由于形象太“寒碜”,与飞快“长大、长高”的城市建筑显得格格不入,从而成为旧城改造的重点对象。用推倒建设新城的做法无疑是简单而野蛮的,城市的发展不能以隔断历史文脉作为代价。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工业遗产作为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必将日益显示出其历史文化价值与精神审美意义,更能满足文化产业在各方面的巨大需求。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现正好为这个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方案。这些工业遗产满足了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办公、创作场所等的空间需求,设计、艺术以及出版影视等产品展示和推介需要的场所需求。相对低廉的租金又符合文化创意者经济上的要求,他们集聚于租金低廉的旧厂房、旧仓库中,通过对旧建筑进行新的设计和改造,使这些原本荒废的区域重新成为充满性格的创意新区。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洋、经典与流行在这里交叉融会,使城市更具魅力,给人以城市的繁华感、文化底蕴的厚重感和时代的生机感。图3工业遗产的利用与保护3.2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城市竞争力早期的城市更新是以大规模的形体规划为思想基础而进行的一系列改建行为,但实践证明,这种只重物质而忽视人,只重形式不重功能的城市改造并不能解决深层次的城市社会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问题。上世纪90年代以后,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及“人本主义”思想影响下,城市更新开始重视其社会经济意义,希望借助城市更新的方式达到促进经济增长、传承城市文明、改善生活环境的目的。创意产业倡导的正是这种可持续性的增长模式,可填补由于传统制造业退出而产生的“产业空心化现象”。创意产业以人的创造力为标志的知识产权、并依托现代的互联网和电脑技术作为工具,因此,它又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另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不同,它是新型产业的代表,更加重视知识与技术对于提高城市经济的核心作用,更强调释放城市的内在活力而不是投资扩张来发展城市经济。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经济的发展已经从依靠单纯的资本和劳动力转移到依靠创新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方向上来。著名经济学家罗默说过,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推进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将其提升到产业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图4城市新型竞争力构建示意图3.3减轻政府压力,带来综合效益创意产业入驻旧城区,这解决了政府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对这些旧城区如何更新改造。推倒重建会破坏城市的肌理,投入大量资金不说,还将落得不好的名声。而创意产业的出现为政府改造旧城提供了解决方案,政府只需要作统筹规划,从宏观上把握产业区的发展方向,资金问题只要合理引入开发商,打造创意产业园,使之成为城市新的发展点和产业链,从而提高城市整个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将获益颇丰,并赢得社会的支持。以创意产业为主题的城市更新改造,往往会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旅游热点区域。现代的人们喜欢怀旧,也喜欢探奇。工业遗留的建筑厂区以及艺术家们的创造性作品很好的满足了人们的这一心理。这些旅游可以为旧城的消费带来新的增长点,并带动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如餐饮、特色工艺品小店、酒店等配套设施。图5著名的旧城区改造景点3.4从经营城市走向创意城市提升城市经营能力,最根本的是要增强城市创造力,即城市创意和创新能力。建设创意城市和创新城市,不仅体现在促进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更要传承城市文化传统,塑造城市文化内涵,彰显城市文化的多样性,达到城市内在精神与外部形态的和谐互动。从这一角度来讲,城市更新中的老旧城区工业遗产的价值内涵高度契合了创意城市的价值需求。创新产业的发展与城市更新的良好互动,有助于深入认知和挖掘城市文化资源属性,有助于构建创意城市所需文化设施、科技设施、景观空间和商业消费与时尚休闲空间。同时,将工业城市文明与现代城市生活相结合,有利于优化城乡面貌,彰显地域魅力,塑造具有辨识性和竞争力的城市文化景观,激发创意环境,吸引创意群体,最终实现创意城市构建。参考文献[1]侯晓雪.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概述[J].新闻传播,2009.(9)[2]李明超.英国创意城市兴起的基础与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0.(4)[3]郭辛欣.城市更新中的遗产保护[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