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投入机制_加快XX新农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创新投入机制加快XX新农发展--关于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机制的调研与思考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所谓以工促农,实质就是要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加大公共财政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以城带乡,实质就是妥善处理城乡关系,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为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农民进得来、留得住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将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XX县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起步推进的时期,如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快推进XX县新农村建设就成为县域农业财政工作一个急需认真研究的课题。我县地处黔南山地西南部,北高南低,县域东西宽63公里,南北长72公里,总面积3013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县。我县年均温19.6℃,年降水量1150毫米,素有贵州“天然温室”和贵州的“西双版纳”之称,有以早菜、西瓜为龙头的商品基地,早熟蔬菜有茄子、辣椒、番茄、黄瓜等25个品种,是贵州省蔬菜、水果主要产区之一,是贵州省最大的桐油产地,有着贵州省品质最好的黑山羊,是贵州省条件最好的柑桔基地县,脐橙、大叶果在国内闻名遐迩。XX柑桔在清光绪年间曾作为贡品。“新橙”、“锦橙”、“雪柑”、“椪柑”四个品种获国家级农产品优质奖和金杯奖,1989年被农牧渔业部列为国家柑桔基地县。艾纳香提取的冰片是贵州省名优产品之一,产品远销东南亚和美国。植物动物种类繁多,有不少稀有物种。XX县有动植物2200多种,珍稀动物20多种。因此从整体农业资源来看,我县农业从总体上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条件优势。一、XX县2013年农业发展成就2013年,我县农业增加值完成14.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99亿元,增长67.05%。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8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8家。其中,县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引进企业9家,专业合作社46家,完成投资2.9亿元,实现总产值2.96亿元;县水产养殖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总产值累计实现2.39亿元,总销售利润累计实现3100万元,培育园区专业合作社2个。二、XX县财政支农投入机制主要做法一直以来,XX财政支农工作按照“希望在山、前景在水、致富在路、关键在人”的目标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重点,加大投入,积极创新支农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有力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理清支农工作思路,把握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是做好财政支农工作的前提。近年来,县财政在支农工作中,注重调查研究,力求对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律有较为准确的认识,并据此研究和制定财政扶持政策,有的放矢,有所作为。首先,移民问题是XX县稳定与发展的敏感点和关键点。龙滩水电站淹没XX县11个乡镇69个村的14266人,搬迁人口17611人,生产安置18749人。在大搬迁中,我们针对“移民区”大多数处在红水河沿岸的少数民族贫困乡村的特点,让资源丰厚的乡镇接纳移民,引导有土安置。采取“一户一业”方式,引导移民拓宽致富门路,利用龙滩水电站在XX形成的80平方公里水域,让“移民”变“渔民”。目前已发展网箱养鱼1万多口,有600多户移民参与,年人均纯收入达5000多元;其次,面对贫困,我们把精力用于谋发展。要求有开放的产业发展视野,开明的产业发展政策,开放的产业发展活力,开拓的产业发展思维和开心的产业发展效果。近年来,着力打造区域特色优势的“3211”富民工程,即新增3万亩蔬菜、2万亩水果和干果、1万亩茶叶、1万口网箱养鱼。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300元,达到2477元;第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逐步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加快,农民市场意识不断增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愿望强烈,不少地方农民开始自发地进行结构调整。蔬菜瓜果业等主导产业雏形初现,如果加以正确引导,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扶持,就能够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加快发展,形成燎原之势。第四,随着我县财政支农投入的加大,社会、民间资本也对投资农业这一广阔的领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举资兴办农业实体,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例如火龙果加工品生产基地,纽荷尔脐橙加工品生产厂。基于以上分析,近年来,县财政将支农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放在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上,放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上。重点支持蔬菜瓜果业等农业支柱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二)明确财政资金投入方向一是基础性投入。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林业生态建设为重点;二是引导性投入。通过制定财政扶持政策,引导农民、社会和民间资金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较快地增加农民收入;三是示范性投入。加大农业园区建设投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四是公益性投入。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等。(三)加大支农资金投入力度,初步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根据《农业法》有关规定,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我县财政严格执行这一规定,农业支出、林业支出、水利气象支出、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四类支农支出全市年初预算数均逐年增长。我县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经费新增部分也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主要向农村倾斜”要求,正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向我县农村倾斜。财政支农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已经形成,随着财政投入的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二、XX县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在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机制方法后,县域财政支农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仍然不少,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做好新形势下的财政支农工作仍有很多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我县财政收入困难因为我县交通目前是制约经济发展主要因素,因此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自身建设和调控能力很差,等、靠、要意识依然浓厚。同时由于县域税源少,经济欠发达,财政供养人员过多,保工资保吃饭是我县财政第一大事,乡、村两级更是为债务所困,自身运转已存在问题,支农投入无法落实。县乡两级农业投入依赖上级。(二)支农资金有效整合不够由于财政支农资金的科目分类、管理体制都是以部门为主,资金分属多个部门管理,各部门对政策的具体理解、执行和资金使用要求各不相同,政策之间有机协调不够,不同程度存在各自为战,资金使用分散和投入交叉重复现象普遍存在。(三)县级财政资金配套跟不上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展开,需要地方财政配套的项目和政策越来越多,资金压力也越来越大,由于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县财政配套资金到位难,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项目进展、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四)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我县农业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方面,扩大规模,提档提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农村金融发展滞后,金融机构从风险控制考虑,不愿为农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融资瓶颈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五)农业保险业发展滞后农业是弱质产业,抵御自然灾害和重大动物疫病的能力薄弱,尤其XX时常存在冰雹等强抵制灾害,对农产品损害力极大。近年来虽然县财政在主导产业、基础设施上加大了投入,但由于保险业基本上对农业没有涉足,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损失巨大。三、创新投入机制,XX县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性举措,是统筹XX县城乡发展、推进县域突破,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良好机遇。县财政局积极调整财政支农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做到财政惠农政策只增不减,财政支农投入力度只增不减,尽最大努力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财政政策支持机制。(一)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切实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1、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逐年加大财政对农村、农业的投入,对各种渠道的支农资金,在提高使用效率下功夫;积极引导农民对直接收益项目的投资,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投向农业建设,逐步建立合理、稳定而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即确保每一年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保证国家财政对农业资金投入的法定增长,并切实加强预算执行。增强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刚性,严格执行《农业法》“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都要高于其财政经常收入的增长幅度”规定,并将此列入乡镇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认真落实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2、明确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原则财政支农资金将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科技进步为投入重点,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投入社会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区域主导产业,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我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框架,要求财政支农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区分财政资金支出的性质和层次,减少生产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3、完善财政支农资金调控、引导机制为改变过去财政先给钱,基层再干事的做法,扭转等、靠、要的思想,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采取先政策后奖补的办法,即县先制定出台以奖代补办法,各乡镇和项目单位根据政策规定和要求,先组织实施,凡符合政策规定的,经州、县组织验收后,均可享受县以奖代补资金扶持。这样,一方面使财政支农资金分配政策更加具有宏观调控性,资金分配更趋公平;同时,也引导乡镇和项目单位增加对农业的投入。4、积极开辟对农业和农村投入新渠道切实落实从国有土地出让金纯收益中按规定比例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政策,切实落实耕地占用税收入主要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5、积极转变扶持方式探索利用财政补助、贴息、担保等手段,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社会资金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二)改革财政支农政策,创新形式、突出重点1、突出支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1)设立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立足扶持农业主导产业,通过资金整合,设立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对未能获得省、州政策扶持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县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予以扶持。(2)扩大农村中小企业担保资金规模,积极扶持各类农村中小企业。进一步完善担保资金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放大效应,重点支持火龙果、脐橙和桐油等XX农业支柱产业,通过3—5年的努力,力争每个产业链至少有1—2个综合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形成多层次、多类型龙头企业群体。(3)继续实施品牌奖补战略。继续鼓励、扶持企业、基地积极申报农产品品牌,提高批量上市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商标注册率,力争申报3-5个省级农产品商标。2、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产品,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力争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明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新农村建设要支持的领域很多,在规划的基础上,分轻重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眼下最迫切是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重点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乡村公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建立政府投入带动农民自愿投资投劳的农村公益事业和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支持编制村镇建设规划,采取以奖代补等有效手段,支持和引导农民统一规划建设农民新村,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大力支持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按照城乡统筹和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将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