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与产业创新示范园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养猪业经济发展分析卢凤君博士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2007年11月11日主要内容一、成就巨大,变化显著二、价格波动,调节失灵三、矛盾增多,挑战严峻四、健康养殖,品牌提升一、成就巨大,变化显著1978~2006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变化情况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出栏量快速增长,连续突破2亿(1982年)、3亿(1990年)、4亿(1994年)、5亿(1998年)、6亿(2004年)大关缓慢增长•年均2.25%•供给数量主导•供给严重不足•没有标准较快增长•年均5.59%•供给数量主导•供求缺口缩小•标准化程度低快速增长•年均6.22%•供给数量主导•供求缺口缩小•标准化程度低稳步增长•年均3.87%•数量与质量共同主导•供求基本平衡•标准化程度较高单位:万头2、改革开放以来,生猪出栏率从1978年的53%上升到2006年的138%,饲养天数从300天左右缩短到180天左右,料肉比从4.5~5:1下降到2.6~3.5:1,良种覆盖率从80年代30%增长至90%以上1978~2006年生猪出栏率变化情况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单位:%3、养猪业的作用、贡献、地位、角色之间关系发生了由“以作用为中心”经“以贡献为中心”到“以角色为中心”的阶段性变化作用发挥阶段:促进余粮转化增值增加农民副业收入贡献角色地位作用角色地位地位贡献作用作用贡献角色贡献增加阶段: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带动农民增收调整农牧结构角色扮演阶段:保障产品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促进产品结构调整二、价格波动,调节失灵1、1995年之前生猪供给短缺,生猪价格波动主要由粮食产量波动引致;从1996-2007年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生猪市场价格由远高于“均衡水平”跌至“成本线”之下,价格反弹并维持至“均衡水平”附近生猪市场价格平稳,价格围绕“均衡水平”上下小幅波动,养猪效益保持在微利状态生猪市场价格暴涨暴跌,远离“均衡水平”1996年1月~2007年1月我国生猪价格波动阶段特征2、2003~2007年生猪的供给和价格出现了违背价值规律的异常变化,出栏量从Q1超常规增长到了Q2后不是回调到Q3,而是直接降至到了Q4;价格从P1急降至P2后急剧攀升到被政府规制下的P5P1Q1Q2Q3Q4Q5P3P2P4P5理想的2007年状况2004年2006年现实的2007年状况谁之过?QP3、1995年之前生猪价格波动主要由粮食产量变动、体制变革和政策调整引致,1996年-2007年导致生猪价格波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养殖模式不合理和防疫体系不健全引致的疫病灾害发生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巨大。投资风险高和比较收益不稳定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变大。生猪及其加工品、饲料原料的跨区域运输成本上升和饲料原料价格波动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变大。信息体系不完善和相关主体决策不科学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日趋明显。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生猪产业布局调整对生猪价格波动影响日趋明显。相关替代品数量增加和替代弹性变大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日趋明显。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变化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变小。4、1995年之前生猪价格波动主要对养殖者收入和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较大,1996年-2007年生猪价格波动对相关主体的影响发生了以下明显变化对城镇低收入人群和农村猪肉消费者的影响变大。对生猪规模养殖的影响巨大。对屠宰加工企业、生猪和猪肉经销商的影响日趋明显。对政府政策支持领域、方式和力度的需求影响变大。5、由供给主导的供求关系变化已经成为生猪价格波动的根源,疫病灾害、成本变动、布局调整等因素均通过影响供给进而影响生猪价格波动6、存在着两大类导致生猪价格波动幅度差异显著的生猪产业链给具有成本和灵活优势的中小型企业提供生存空间的生猪产业链,该产业链的终极客户是低收入/低支付能力的城乡居民(档次比较低的餐饮和商超),他们主要消费低档次的猪肉产品,这类产业链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给具有质量和差异优势的大中型企业带来价值空间的生猪产业链,该产业链的终极客户是中高收入/中高支付能力的城镇居民(档次比较高的餐饮和商超),他们主要消费中高档次的猪肉产品,这类产业链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小。P1Q1Q2P2QP7、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固有缺陷和政府调节滞后/过度、政府调节错位/缺位是生猪价格大幅度波动难以抑制的主要因素尚未建立及时、准确、充分、有效采集发布母猪存栏和生猪、仔猪、猪肉供求及价格信息的组织和机制。生猪产业链相关主体主要依靠经验决策,缺乏将供求信息、经验外推和理性预期相结合的科学决策机制。政府调控养猪业的时机选择不当,经常在低谷期和高峰期进行被动干预,扰乱了市场机制对生猪价格波动的调节。政府支持养猪业的相关领域选择欠佳,在生猪养殖环节和猪肉消费环节的投入支持较多,在防疫、信息、保险体系建设等领域的投入支持严重不足,难以抑制由供给引致的生猪价格大幅度波动。8、提高政府调节的有效性,抑制生猪价格大幅波动就短期而言,在生猪和猪肉价格过高的时候,政府应当加强对生猪贸易、猪肉经销和加工环节主体哄抬物价行为的控制,避免价格虚增给消费者带来不合理的消费支出。在生猪和猪肉价格过低的时候,政府应该给予生猪产品达到市场准入标准的生产者相应的价格损失补贴(比合理价格低的部分),保护其生产能力免遭损害。这样既不扭曲市场基于价格调节供求的机制,又能充分发挥政府有效调控价格的作用。就中长期而言,政府应大力支持疫病防控、信息服务、良种繁育、环境保护等生猪健康养殖支撑体系的建设,抑制由生猪供给短缺导致的价格大幅度波动。借助肉禽、禽蛋和蔬菜对生猪价格的替代弹性,建立间接调节消费者的猪肉消费倾向的政府引导机制,减轻对生猪的需求压力,进而抑制生猪和猪肉价格的上涨幅度。三、矛盾增多,挑战严峻1、2006年以来我国养猪业进入了需要健康发展的新阶段,该阶段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养猪业对食品数量和质量安全的保障能力,建立生猪产业链相关主体多赢的利益分配机制。2、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化解以下五个方面主要矛盾:生猪需求总量不断增长与资源供给增长乏力的矛盾;生猪产品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目标难以兼顾的矛盾;生猪产品质量保障成本高与消费者支付能力低的矛盾;生猪产业链发展需要统筹投入与各相关主体投入行为难以协同的矛盾;生猪产业链龙头企业提高长远发展能力的目标与保持眼前绩效的矛盾。能力绩效质量协同目标成本整体投入资源供给数量需求风险市场合作政策质量安全数量安全企业主体驱动的组织约束微观升级造成的环境约束宏观环境造成的约束我国养猪业发展五大矛盾作用机理化解矛盾/解除约束的策略(1)生猪需求总量不断增长与资源供给增长乏力的矛盾表征:土地、饲料、环境、劳动力等资源难以满足生猪需求总量增长的要求。后果:生猪数量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原因:猪肉消费需求持续增长;耕地数量减少;能源短缺;环境保护压力大;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2)生猪产品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目标难以兼顾的矛盾表征:提高生猪产品标准水平,在满足市场食品质量安全需求的同时,抑制了生猪养殖量增长,导致数量安全目标难以实现。后果:生猪价格上升,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的福利损失较大。原因:我国养猪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资源供给约束增强。(3)生猪产品质量保障成本高与消费者支付能力低的矛盾表征:较高的生猪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运行成本导致生猪产品单位成本增加,进而引发生猪和猪肉价格上升,低收入人群支付困难。后果: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的福利损失较大。原因:生猪产品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成本高;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民居民所占比重大,且收入增长缓慢。(4)生猪产业链发展需要统筹投入与各相关主体投入行为难以协同的矛盾表征: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主体及关联主体在资金、土地、信息等要素投入上存在着行为冲突。后果:投入效率不高、损失较大。原因:生猪产业链涉及的主体多;主体价值导向不一致、目标多元化;行为范式多样化、难以行为合力。(5)生猪产业链龙头企业提高长远发展能力的目标与保持眼前绩效的矛盾表征:部分龙头企业注重短期效益,忽视未来发展能力的培育。后果:企业缺乏可持续的竞争能力,生猪产业难以实现健康稳定发展。原因:市场有效性低、难以实现优质优价;品牌生猪和猪肉的市场份额较低。3、为了系统化解五大矛盾,需要建立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思想方法体系,积极应对生猪产业走向健康发展道路的挑战以“壮大健康养殖”为根本目的,以基于科学发展、城乡统筹的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基于支撑体系建设和模式机制创新的产业优化提升为核心目标,以培建“政府支持、价值导向、目标协同、组织推动、行为合力、杠杆增效”的发展机制为重点策略。模式产业建设体系创新机制提升学科筹统乡城划规体整展发组织合力增效杠杆行为协同目标支持政府导向价值推动保障优化壮大健康养殖4、合理选择支持领域,改善支持方式,加大支持力度,提高政府的支持能力和效果产地政府支持信息保障、产业组织和利益机制建设;销地政府支持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中央政府支持疫病防控、良种繁育和人员培训体系的建设。四、健康养殖,品牌提升1、发展健康养殖的意义为市场提供质量安全水平较高的生猪产品;从源头上减少养猪业的环境污染;有效利用区域特色资源;适度提高生猪的动物福利水平;实现养殖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2、健康养殖的内涵健康养殖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的养殖模式,它是根据不同生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以保护生猪健康、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为目的,以动物生理学、营养学、生态学以及供应链管理、系统学为依据,利用有利于生猪健康和生态坏境保护的集成技术、材料、方法和装备、设施、工艺,为生猪提供良好的、有利于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和安全营养饲料,使其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的减少疾病发生,最终生产出无公害及其以上标准的生猪产品。3、健康养殖与其他养殖模式的比较与现代养殖、过渡养殖、传统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相比,健康养殖在开放度、生产率、规模化水平方面仅低于现代养殖,在安全性、动物福利水平方面仅低于生态养殖,是能够满足现阶段和未来发展要求的一种养殖模式。五类养殖模式的开放度对比模式投入产出健康养殖(1)劳动力来源于全国各地,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2)资金来源于工商业资金、信贷投入和社会闲散资金;(3)土地主要为养殖集中区域的非耕地;(4)饲料来源于专业化生产企业和养殖集中区域的特色资源;(5)技术以外部引进和自我研发为主,生物技术和工业技术并重;(1)产品主要销往国内中高端市场和国际市场;(2)粪污经处理后成为有机肥,大部分作为养殖集中区域种植业的肥料,部分运销到其他区域。生态养殖(1)劳动力来源于全国各地,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2)资金主要来源于工商业资金和信贷投入;(3)土地主要为养殖集中区域的非耕地;(4)饲料主要来源于养殖集中区域内部;(5)技术以外部引进为主,主要为生物技术。(1)产品主要销往国内高端市场和国际市场;(2)粪污经处理后成为有机肥,作为养殖集中区域种植业的投入品。现代养殖(1)劳动力来源于全国各地,专业人员处于主导地位;(2)资金主要来源于工商业资金和信贷投入;(3)土地主要通过购买获得;(4)饲料/设施来源于外部或内部的专业化生产企业;(5)技术以外部引进和自我研发为主,主要为工业技术。(1)产品销往区域、全国和国际市场;(2)粪污中的小部分作为养殖集中区域种植业的肥料,大部分需要单独处理,容易造成养殖集中区域的环境污染。过渡养殖(1)劳动力主要来源于养殖主体家庭,雇工较少;(2)资金主要来源于养殖主体自身积累和亲友拆借,偶尔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