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在就业中的作用班级:09计算机大专一班姓名:李萌专业:软件应用【摘要】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化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逐步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大学生就业出现了深刻的变化。在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背景下,大学就业成为神会问题。同时,从一批批求职择业的大学毕业生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缺失与不足。【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必然要求。随着师生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守市场规范,强化为顾客服务的理念,重视产品的科技人文内涵。这些,使得用人单位在聘用员工是掌握的标准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由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心理品质。它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和精华,其本质是创造出“新”的事物。一、从就业看当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不足1、大学生求职时,企业更加注重创新能力求职择业时,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主择业”制度表现出创新能力不足。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在求职竞聘之战中,有些毕业生表现的茫然无错。另外,单位在聘用员工时握的标准更加注重创新能力——例如,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要进行面试,在面试中,主持人通常提得问题有:“你为什么要应聘这份工作?”“你觉得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吗?”“请你谈谈相关的工作经验,好吗?”也有很多单位要求学生列举自己参加的相关活动及成绩,另外,笔试有些与企业相关知识及相关经验。在工作经验方面来讲,大学生普遍从学校到社会,还谈不上有什么工作经验。但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社会实践、创业活动特别是科技创新的活动对于应聘成功有积极作用,可见,用人单位是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然而,相当的毕业生不知应对,在求职应聘过程中又技不如人,从而造成求职困难。以上种种现象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教育缺乏。2、就业之后,大学毕业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员工创新能力的要求据200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所做的一份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学生的应变能力(51.9%)、创新精神(59.5%)、问题解决能力(60%)、学习能力(56.3%)、团面对合作精神(69.4%)和主动性(63.8%)。这六项标准是和毕业生在新的环境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相关的说明在各种能力中最受用人单位青睐的是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而毕业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是其创新能力的综合反映。实践表明,用人单位更为看重的还是学生所具有的创新能力。对那些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用人单位比较青睐,又是不惜重金相求。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追求利润是其最终目的,而要创造利润则要求企业不断的创新,这样企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创新能力不足,往往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3、创业之路难以成行“创业其实不容易,没有合适项目,没有资金投入,没有风险评估……空有一颗决心,有什么用?”大学毕业生夏伟在短暂的“创业热”后仍然回到“找工作”的老路上。对他来说,“创业”道路上未知因素实在太多。面对特殊经济形势,创业带动就业以其就业“倍增效应”引发代表、委员的热议。九三学社提交的提案《关于建立创业就业扶持机制的提案》中,为“创业热”提出了一点“冷思考”:应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形成“创业项目信息库”,并对创业者开展“一人一策,一企一策”的帮扶指导。创业之路只所以难以形成,除了大学生没有物质基础、缺乏资金和项目等客观原因之外,更多的表现在大学生不具备相应的创业能力、人际关系缺乏、心态不够积极、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等方面,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必须走上创业之路,但大学生创业之路的艰难反映了当前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大多是应试人才,创新能力缺乏,无法适应变化快、关系复杂的社会。4、知识经济创新趋势要求大学生具有创新能力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体现“精”和“新”,逐渐向前沿性多样化、大容量、短周期的专题讲座方向发展;在授课方式上,不断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模式,更加侧重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一步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考试方式上,导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完成课程论文,以创新思维方式来配合传统的闭卷考试,调动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位论文的质量管理工作。对学位论文选题、开题、论文质量都要有严格明确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主要环节;建立适当的淘汰、激励机制。淘汰是进行质量把关、建立健全培养管理机制的必要手段,也是实施质量监控的必然结果。在公平、合理、健全的培养机制下,必须实行淘汰制,才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还应建立激励机制以鼓励大学生从事创新性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二、从就业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谓创新是指在前人已经发现、发明的成果基础上,做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的过程。1、树立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创新意识是一种不安于现状的精益求精的意识,是一种面对任何未知的问题、未知的领域而不无动于衷的强烈的尝试冲动,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挖掘创新潜能。2、学好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创新不是异想天开,也不是纸上谈兵,丰富的知识,坚实的基础,精深的专业技能,是创新才能的根基。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精深的专业技能是创新成果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3、培养高超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创新型人才,要有高超的学习能力,为了某种创造而临时自学某些领域的专业知识,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创新的面就很窄,思维也将受到约束。任何创新都需有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包括联想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拓展性思维以及连通性思维等。如果说知识和技能是创新的武器,创新性思维方式就是使用这些武器的方法。大学生只有掌握好了这些思维方式,才能够在未来创新的道路上游刃有余。4、培育敏锐的观察力和好奇心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很难找到创新的方向。大学生要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足和不便,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对于新鲜事物,未知世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能在你心中播下创新的种子,带领你一步一步走向科学的殿堂。5、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敢于冒险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力为创新插上了翅膀,使思维能够越过创新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创新必然存在风险,不敢冒险,害怕失败,墨守成规,是不可能有所创新的,创新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6、勇于质疑学贵有疑,质疑是创新的基石。发扬勇于质疑的精神就是要勇于提出疑问,并设想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这是创新者事业成功的突破口。要想创新就要不迷信、不畏惧权威、名人,敢于怀疑旧观点、旧学说,敢于对公认的东西表示怀疑,质疑得越多,迸发出来的闪光思想也就越多。大学生具有知识层次较高,喜欢动脑筋,爱提问题,好奇心强的优点,如能发扬勇于质疑的精神,就能在学习和探索中避免“轻信”。7、塑造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毅力创新需要有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毅力,要有不畏艰难困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左右摇摆,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切实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并把自己的兴趣推而广之,坚持不懈地沉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当中。8、拥有博大的胸怀,高尚的人格创新需要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要能够正确对待异己的观点,关注现实、关注前沿。现代高科技的创新活动,无不是团体、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要有善于与他人团结合作的协作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勤奋的学术风格,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大学生创新的有力保障。创新需要淡泊名利,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人格和攀登科学高峰的顽强意志,是一切要在科学事业上有所作为的科学研究者所必备的素质,同时,正确的世界观和崇高人生观、道德观不仅统帅个人的才能,而且还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人才能的发展水平及其取得成就的大小。参考文献:[1]邹富汉.《大学学习生活导论》[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56-67.[2]林秀华.《创新能力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11-12.[3]王义高.《创新人才理论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200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