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校干部交流分流的实践与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创新高校干部交流分流的实践与思考从高校干部工作的实践中,体会到近几年,随着干部工作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但如何从高校的特点出发,创新干部交流分流的机制,加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仍有待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中只有不断加强交流分流力度,才能保持干部的敬业创业的精神,增强领导能力;才能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班子的战斗力;才能激活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改善领导干部工作环境,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注入活力。同时,干部交流还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我校在实行干部聘任制过程中,不断创新、努力推进干部交流分流的机制,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活力明显得到增强。本文针对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难点进行思考和探索。一、高校干部交流分流的实践1、加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干部交流是加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锻炼干部、充分发挥干部作用的有效途径。我们制定了《关于推进干部交流工作的规定》,明确干部交流的重点是管理人、财、物部门的干部,规定在同一岗位上任职满6年或在同一部门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原则上应进行换岗交流。高校干部队伍有专业技术干部多、岗位专业技术要求高、“双肩挑”干部多等特点,这些都给高校干部交流带来很多困难。同时,在干部交流过程还要注意保持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保持学校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的稳定,因此我们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把握好推进交流的幅度。2007年聘任中,我们学院机关干部相互交流15人,党务行政干部相互交流16人,党务干部、行政干部在不同部门轮岗22人。2、疏通队伍“出口”,落实待遇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必然会精简干部职数,分流干部队伍。在精简党政机关管理职数的同时,也要兼顾干部队伍形成的历史特殊性,制定稳定党政干部队伍的政策和措施,2以保证学校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我校在拓宽干部分流渠道、解决转岗后的待遇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制定了《处级干部转(回)教学科研岗位的暂行规定》,通过转岗(即转到教学科研岗位、转到图书馆等业务部门)、改任非领导职务等各种方式,分流了一批干部。专职管理干部与兼职业务干部并存,承担教学科研与管理双重任务的“双肩挑”干部占有较大的比例,这是高校干部队伍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双肩挑”干部掌握教学规律,熟悉学术动态,在组织学科建设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他们从管理岗位退下来后能顺利转回教学科研岗位,有利于推进干部的能上能下。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校出台了促进干部“能管能教”的文件,在建立有序的干部退出机制上取得了突破。2007年聘任中,因年龄原因转非领导岗位或教学科研岗18人,主动申请转岗2人。为保证干部交流分流的稳定推进,制定了《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选拔任用与管理暂行办法》,在中层干部聘任后,开展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的选拔工作,进一步调动了专业管理干部的积极性。2007年聘任后,有3名中层副职提任了正处级非领导职务。落实待遇、关心生活是做好干部分流工作的保证。我校在干部聘任中分流的干部,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任职期间,享受同级领导职务干部的有关待遇。同时规定了,转教学科研岗和转任非领导职务的处级干部,享受相应岗位待遇。具有教授职称的“双肩挑”干部原则上转教学科研岗,转岗时享受每个任期半年的“学术假”,用于业务进修,进修期间享受原岗位津贴;若在岗进修并承担教学工作量,则其实际教学工作量的二分之一计为超工作量。具有副教授职称的“双肩挑”干部,到龄退居“二线”时可申请转任非领导职务。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保护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减轻干部制度改革的阻力。3、开辟分流渠道,合理安置干部能上不能下,是多年来困扰干部工作的一个难题,究其原因,除了选任制度、传统观念、社会舆论等方面的因素之外,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干部分流出口不畅,所以必须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努力拓宽分流渠道,合理安置被调整下来的干部。一般说3来,高校干部知识层次较高,大多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经验和能力,所以,实施分流较地方容易些。我校在推进干部任用制度改革过程中,认真研究干部分流去向,积极开辟分流渠道。具体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转岗,转到业务部门、教学科研单位或是校办企业任职;二是到原职级以下岗位任职;三是改任非领导职务;四是脱产培训或输出,有计划安排干部脱产培训,输送干部到地方或其他高校任职和挂职锻炼。二、高校干部交流分流的难点问题分析近年来,不少高校都在积极探索高校干部交流的有效办法,但仍有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需要探索和解决。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1、渠道有一定局限性从总体上看,高校干部交流的面还较窄,主要还是限于自己学校内部的交流,很难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高校与高校、高校与地方、高校与其他行业部门的交流。现行的干部管理体制与当前高校干部交流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不适应性。一方面,干部资源充裕的高校干部交流不出去,特别是一些合并类高校干部人多岗少,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带来较大压力。为了合理配置和利用干部资源,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只有打破现行的干部管理体制中才利于干部交流的有关规定,促进干部在更大范围内的交流。同时高校内部交流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高校很多岗位都是专业性很强的,需要领导干部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背景,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干部交流分流还需注意保证学校的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有序和稳定,这些都给高校校内的干部交流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一些学历层次较低、不具备教学科研能力的专职管理干部,一旦落聘如何分流。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势必挫伤这部分同志的积极性,影响干部队伍的稳定。在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不可能把他们推向社会。高校需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广开门路,按照“经营学校”的理念,让一部分懂管理、善经营的分流干部从事对外服务交往、扩大办学空间、争取办学资金、兴办产业实体等方面的工作,努4力为他们寻找出路。2、思想认识有一定局限性高校干部交流在实践过程主要表现出:提拔交流容易,平级交流难;党务部门交流到行政部门容易,行政部门交流到党务部门难;从机关部门交流到院系容易,从院系交流到机关部门难;经济待遇一般的部门交流到待遇好的部门容易,经济待遇好的部门交流到待遇一般的部门难;教学科研岗位转领导岗位容易,领导岗转教学科研岗难等等。这主要是学校领导和干部本身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有些学校领导对这一工作重视不够,同时被交流的干部在思想上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在加强高校内部干部交流分流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积极转变干部观念,切实保障干部待遇,稳步推进干部交流分流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三、加强高校干部交流分流的措施及对策1、加强思想认识,树立正确导向加强思想认识是推进干部交流与分流的基础因素。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领导干部的认识不到位。有些高校的领导认为干部交流不交流无关大局,甚至还认为干部交流会影响到学校干部的提拔使用,对交流工作不重视、不支持;有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部门主要负责人,觉得自己培养起来的干部好用,舍不得交流出去,或者借机把“不听话的干部”交流出去。二是被交流的干部认识不到位。有的担心自己对新的岗位不了解,怕工作打不开局面,从而影响到个人的晋升,不愿意交流;有的认为自己是工作表现不好、有问题才被交流的;有的对个人的得失考虑过多不愿意交流。三是部分群众认识不到位。对因年龄原因退居“二线”的,大家都能理解。但对被交流的干部,特别是那些从重点岗位向一般岗位、发展基础较好的单位部门向基础较薄弱的单位部门交流的,以及对被分流的干部,如从领导岗位转到教学科研岗位,往往被干部、群众认为是犯了错误、出了问题或者是行政管理能力较差在原单位部门工作开展不下去才被交流的,这种偏见造成被交流干部的思想压力大,存在抵触情绪,造成了交流的阻5力比较大。破除这些不正确的主观思想认识,是推进干部交流干部的基础。因此,要切实加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破除求稳怕乱的心理,要充分认识到干部交流是通过多岗位锻炼提高干部能力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破除“官本位”思想,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对待个人的升迁,自觉服从组织安排。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常态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是推进干部交流分流的关键因素。中央出台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等文件对干部交流工作作出了一些规定,但这些规定主要是宏观的指导性政策,具体到高校,它们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并不是很强。虽然不少高校也专门制定了有关推进干部交流分流工作的规定,但在具体实践中还是存在一些局限性,造成了党政正职交流多,副职交流交流少;专职管理干部交流多,“双肩挑”干部交流少;往重点岗位交流多,往一般岗位交流少;因年龄原因退“二线”分流的较多,因工作实绩或行政管理能力较差分流的较少等现象。因此,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干部交流分流的制度,将干部交流分流与干部集中聘任相结合,形成常态机制。比如,规定分管人财务的重要部门和重点岗位、同一岗位的任职时间较长者须进行交流;加强对专业技术背景要求相近岗位之间的交流,加强专职管理干部内部的交流;将任期考核、年度考核及实绩认定等与干部分流相结合。在坚持交流分流制度的同时,要特别强调,不具备交流分流条件的岗位和人,要根据实际情况,切忌搞教条、搞“一刀切”,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3、加强待遇公平,健全保障机制保障待遇公平是推进干部交流分流的重要因素。目前高校教职工除了学校正常的工资和岗位津贴之外,有些院系还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和创收渠道,有些干部希望能去经济效益好的单位部门,而经济效益好的单位部门的干部也不愿意交流出去,尤其是平级交流就更难,这些都给干部交流带来了一定阻力。因此,学校在鼓励优先快速发展的同时,6尽可能的处理好待遇公平问题。“双肩挑”干部有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收入,故尤其要重视专职管理干部的福利待遇,专职管理干部毕竟还是干部队伍的主体,因此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外,要积极探索分流干部的待遇问题,在“无情改革”的同时,注意“有情操作”。对于到业务单位、企业实体任职的干部,保留其原职级,待遇按新任岗位执行;对于转教学科研岗位的,视其管理工作的年限给予学术假,解除了干部的后顾之忧;对于优秀的专职管理干部给予提任非领导职务机会。4、加强体制改革,创新拓宽渠道加强体制改革是推进干部交流分流的根本因素。高校干部管理体制以条块管理为主,相对较为“封闭”,交流分流多为在校内进行。打破干部交流体制性障碍,是推进干部交流分流工作的难点,也是拓宽干部交流分流渠道的重点,因此建议主管高校的组织人事部门,积极探索建立高校之间交流、高校与地方间交流的机制,适时稳步地推进针对校外的交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比如:本科院校之间的相互交流、本科院校的中层干部可交流到一些高职院校、高校干部和地方政府部门干部之间的相互交流等。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在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担负着重要责任,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策动力。因此,只有不断加强探索和创新高校干部交流分流机制,才能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提高高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不断增强高校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