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班级姓名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知道了一切。——巴甫洛夫1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特别提示:本章的学习一定要结合必修2第二、三、四章的区位知识及分析方法![知识结构]原理: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农业的大方向:需考虑自然条件、条件、条件,以及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2.农业生产布局:根据区域内部的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条件、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和的统一。[要点自主学习]1.范围:、、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地位:我国重要的基地、基地和生产基地。一、地理条件地理条件影响学习方法气候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湿润、气候区。雨热同季。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的影响。耕作制度:农事活动:农作物品种:农作物生长季节: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和等。地形、土壤条件①西部高原地势,降水较多②中部和东北部③周围山地环绕④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钙土,土层深厚,含量高。①是优质。②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③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④有利于农业生产。地形条件往往影响的类型。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社会、经济条件①是我国重要的②东北地区交通,对外联系方便。、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③人口密度小,多①形成、格局②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③利于农业经营,且利①工业为农业提供、等生产资料;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如、、乳品加工等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于农业和的发展。理解:1。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的内在联系2.工业、交通、人口等对东北农业发展的影响二、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原理:因地制宜,根据、、、和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的不同划分。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分布主要粮(树、畜)种特殊分布此外,广大农区的发展较快,发展较快,并向和方向发展。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全国、比较稳定的基地2.商品率:商品率达以上,其中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生产的突出特点。⑴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场大,有利于推广,实现。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⑵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生产的是商品化的前提。在的基础上,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的地区专业化生产。区域农业发展地理条件地形、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农业发展方向畜牧业区林业和特产区耕作农业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大规模专业化生产西部草原区平原区山区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班级姓名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知道了一切。——巴甫洛夫2重点记忆: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图4.10)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主要分布区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小麦(以春小麦为主)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松嫩平原,这里已经形成我国著名的“玉米带”理解:四、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问题:自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激增。高强度的,造成土地的,导致农业。例如,和黑土退化严重,、盐碱化和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给农业带来威胁。2.发展方向:⑴原则:从改善农业人手,坚持、与、保护相结合,坚持、生态效益的统一。⑵目标:该区有条件建设成我国最大的基地和高水平的区域。⑶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农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需求市场,继续强化、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围绕与增加两大主题,结合、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和以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半山区实现“”;山区发展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重点以增强能力为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推进农业向、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基地强化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草食性畜牧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并举的转变[跟踪训练]一、选择题1.“北大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小麦种植业2.“北大仓”的耕作方式应为()A.精耕细作,小农机具作业B.国营农场,大型机械化作业C.小农经营D.粗放经营3.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区域就是指东北三省B.东北区域跨三个温度带,四个干湿带C.三面环山,是我国最大林区D.耕地面积广大,但人均耕地少4.三江平原土地肥沃,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你认为主要原因是()A.东北地区粮食过多,出售困难B.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C.近些年气候干旱,土壤肥力降低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5.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畜牧业基地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6.关于东北地区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A.大部分平原地区是黑钙土,其有机质含量全国最高B.山环水绕;平原相间分布,不利于农业大规模机械化C.可耕荒地多,自然肥力高D.人多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高7.我国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是()A.江淮地区B.三江平原C.江汉平原D.东北平原读右图,回答8—10题。8.一般情况下,河流R()A.只有春汛B.只有夏汛C.只有秋汛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班级姓名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知道了一切。——巴甫洛夫3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9.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是()A.单位面积产量高B.人均耕地面积大C.交通发达D.水热条件好10.东北地区耕地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主经是由于A.气候湿润和半湿润B.有肥沃的黑土和黑钙土C.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0%D.耕地集中连片二、综合题11、读东北区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山脉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2)、写出河流的名称:D___________E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3)、写出平原的名称: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4)、长江流域的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同样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与它们相比,东北地区生产粮食的最大不足是A.人均耕地少B.土地贫瘠C.热量不足D.水源缺乏(5)、东北地区成为全国商品率较高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大B.热量充足,复种指数高C.土壤肥沃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12、读中国、美国两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⑤是________平原,与该地种植同种农作物的美国农业地域是______(①②③④)(2)②④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都属于__________,但经营方式各具特点,一般④处是以______________经营,⑤处则以___________经营。(3)我国已加入WTO,与美国相同类型的农业地域相比,⑤区的粮食生产的最大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③为________________带,该农业带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13、2000年黑龙江省政府作出停止开垦北大荒沼泽地的决赛,这一保护湿地的举措有何意义?(1)生态学意义:(2)经济学意义:(3)政治学意义:参考答案:12345678910CBCDDCBDBD11、(1)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2)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3)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4)C(5)D12、(1)三江①(2)商品谷物农业家庭农场国营农场(3)劳动力廉价土地租金低(4)乳畜人口稠密,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13、(1)沼泽湿东北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天然的蓄水池和水源地,能调节气候,保护环境,还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等的栖息地。(2)沼泽植物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3)我国是国际湿地公约组织的缔约国,保护三江平原湿地是我国应当承担的国际义务和责任。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班级姓名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知道了一切。——巴甫洛夫4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与对策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内城市化快速推进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知识结构][要点自主学习]原理: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与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一、对外开放的前沿具体表现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原因国际国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调整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⑴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所占比重不断上升;⑵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发达国家的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国家的政策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有利的地理条件良好的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靠近。本区得以发挥、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参与广泛的。全国最大的之一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引资,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年1990年以后问题①薄弱②贫乏①优势不明显(随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②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提高)优势①资源丰富②政策优势③优势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调整时期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②恰逢世界经济、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加工工厂等高新技术产业如产业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原因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相对较低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②的附加值相对较高影响①带来的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面人才和农民工,保证该区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②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时期,该区依靠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该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②城市的迅速扩大。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四、问题与对策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问题对策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⑴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⑵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转变为,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的阻隔,范围较小,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动力正在减弱。1.产业结构调整⑴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市为基地,发展、钢铁、、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图4.26),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①城市、与管理严重滞后②城市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城市下降。③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教育和等一系列问题,“”的现象普遍。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在积极努力,加强与合作,构建以、、为核心的城市群。(目前该地区的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另外该地区各城市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也逐步趋同,使得该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