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亲情——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马蹄中学王小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默读、小组交流的形式初步认识亲情的不同表达形式,让学生感受亲情。2.抓住文章线索,把握文章不同的线索特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浓浓的亲情。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默读、小组交流的形式初步认识亲情的不同表达形式,让学生感受亲情。2.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谁能告诉老师,是谁教我们学走路?是谁教我们学说话?又是谁每天把一顿顿可口的饭菜为我们做好?当我们生病时,又是谁焦急地日夜守护在我们的床边,和我们一起驱走病魔?当我们有了困难、遇到麻烦时,是谁给我们以安慰?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我们每天都在享受一种最伟大、最高尚、最无私的爱,一种世上难以割舍的亲情-----父母和长辈对我们的关爱。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亲情,感受亲情。二、自主研读课文默读《秋天的怀念》、贾平凹的《写给母亲》和《后母的三巴掌》思考1..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学生读完课文后,小组讨论,明确:(1)《秋天的怀念》以“看花”为线索。写了我瘫痪后,脾气暴躁,母亲要推我去看花,我拒绝了。母亲此时肝疼得整晚睡不了觉。我勉强答应去看花,母亲很高兴。母亲在那天大口吐着鲜血,与我永诀。(2)《写给母亲》作者以“我”对母亲的思念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3)《后母的三巴掌》以后母打我的三巴掌为线索,通过“后母的三巴掌”串联三件影响作者一生的事。2.画出文中表现母爱的句子,简单批注。(自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将其中最能体现母亲心情的词语圈出来,体会这些词语所表现的母亲的心情。)提示:划出⑴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她又悄悄地进来……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⑵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挡”表现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也不放松,怕引发“我”内心的痛苦。⑶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悄悄地”表现出母亲的敏感,同时也说明母亲对于儿子的残疾同样也感到痛苦,不愿提起。⑷“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3.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秋天的怀念》通过“看花”这一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写给母亲》中作者通过对母亲的思念这条线索抒发了他对于母亲的爱和悼念。《后母的三巴掌》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后母这三巴掌,抒发了对后母的感激。4.读了这几篇文章,你理解的“母爱”或者“亲情”又是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三、梳理三篇文章的相同之处1.每篇文章都有一条线索。2.每篇文章都有不少打动人的细节。3.每篇文章都有动人的情感。四、小结其实,在众多的文章中,描写母亲,歌颂母爱的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下来去读读更多有关亲情或者母爱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