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城建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巴黎城市发展与总体布局研究建筑学院城市规划1001袁琳20100220122韩静艳20100920206赵伟坚20100220124阚天宇20100720105引言巴黎,这座遐迩闻名的历史名城及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她独有的、非凡的城市建设规划艺术魅力在世界城建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人类文明史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成为世界大都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目录一古代巴黎城市布局发展研究二近代巴黎城市布局发展研究三现代巴黎城市布局发展研究四巴黎与北京的比较研究一古代巴黎城市布局发展研究1早期胚胎时期的巴黎1.1远古时代的巴黎1.2巴黎城市诞生1.3外族入侵2中世纪时期的巴黎2.1早期城市扩张2.2巴洛克时期1早期胚胎时期的巴黎(1)远古时代的巴黎公元300年前,塞纳河上,一个叫西岱的江心小岛聚居着一个叫赛尔特的巴西西人部落,并开始向塞纳河的北岸拓展,形成更大范围的村落。塞纳河——多民族聚居地周围的天然“城墙”(2)巴黎城市诞生罗马人入侵地中海沿岸地区,并建立了称之为高卢的罗马行省。在塞纳河左岸地区建造了一座新城—吕戈戴斯。在西岱岛上,围绕东西和南北两条轴线发展起来的格网状传统空间组织形式,是巴黎城市建设中最早体现的城市规划思想和规划设计的实例。罗马人自恃强大,罗马城池吕岱斯——没有城墙的城市罗马-高卢时期巴黎地理状况鸟瞰罗马-高卢时期巴黎地理状况图1早期胚胎时期的巴黎1早期胚胎时期的巴黎(3)“高卢——罗马人”时期的巴黎城及外族入侵从公元3世纪下半叶开始,由于奴隶起义,在遭受到一系列的苦难后,人们意识到城市防御的重要性,并立即着手修筑城墙。公元360年,罗马总督把吕戈戴斯城正式命名为巴黎(PARIS),从此这座城市就被称作巴黎,并一直沿用至今。罗马一高卢时期巴黎地理状况鸟瞰图第一道城墙——高卢罗马城墙1早期胚胎时期的巴黎西岱岛网格状第一道城墙小结:2中世纪时期的巴黎(1)早期城市扩张(公元5世纪一15世纪)中世纪早期的法兰西王国的王朝都定都于巴黎。作为帝国的首都,巴黎已经成为西欧地区政治、文化、军事、经济和宗教的中心,城市吸纳了大量相当混杂的居民,城市规模在这一时期迅速膨胀起来之后,卡佩王朝统治者宣布卡佩家族永远定都巴黎,。至此,巴黎成为法国政治中心防御堡垒、修道院、教堂和设防桥梁公元8世纪末,巴黎已发展成为西方基督教中心。9世纪,,来自北方的威金人从水路入侵高卢,此时国王权势渐弱、教会权力上升的时期,教区成为巴黎城市发展的核心。12世纪,国王路易十二决定修建新的城市防御工程,在此期间,城市沿塞纳河两岸逐渐发展起来圣·维克多修道院菲利普·奥古斯特时期的巴黎城区图2中世纪时期的巴黎(1)早期城市扩张(公元5世纪一15世纪)13世纪的菲利普·奥古斯特城墙爆发了英法百年战争,菲利普二世办了下令扩建和加固了巴黎的城墙。依地形蜿蜒起伏,除住宅外还有牧场、农田和菜园,以保证城市在被困情况下仍能维持食品供应。14世纪的查尔斯五世城墙得益于城市经济的繁荣,新的城市发展很快便突破巴黎城墙的禁锢,沿交通干道延伸。为了应对来自英国的威胁,国王查尔斯五世于1356年下令修筑新城墙。不仅起防御作用,同时也界定了城市范围。巴黎城墙一景2中世纪时期的巴黎(1)巴洛克时期(公元16世纪一18世纪)路易十三时期的巴黎市城区图17世纪路易十三城墙——黄色战壕1634年国王路易十三下令修筑被称为“黄色战壕”的新城墙,大片土地、特别是农田被划归城市,经地块划分后用于城市建设。城墙在整体上呈多边形。新城墙的建设历时一个世纪,但其发挥作用的时间却只有短短35年;此后,城市又在城墙外继续发展起来。1650年巴黎出现了一种为公众服务的四轮马车,加速了城市的扩张。2中世纪时期的巴黎(1)巴洛克时期(公元16世纪一18世纪)17世纪,法国发展成了当时的世界强国,这时期城市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塞纳河右岸,建成了香榭丽舍大街等多条干道和一批纪念性建筑物,这些纪念性建筑同主要干道、广场等联系起来,形成轴线。17世纪形成的巴黎轴线路易十四与巴黎城建设的空前发展路易十四作为一个专制君主,极度强化王权,好大喜功。2中世纪时期的巴黎(1)巴洛克时期(公元16世纪一18世纪)巴洛克风格轴线环线放射路易十四时期开敞的城市鉴于查尔斯五世城墙已丧失其应有功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将其拆除,在原址上建起了新大街(即新林荫大道)。2中世纪时期的巴黎(1)巴洛克时期(公元16世纪一18世纪)路易十六时期巴黎市城区图18世纪寿命短暂的包税人城墙为了以国家和城市的名义向进入首都的商人征收赋税,巴黎的包税人提出修建新城墙的建议,与此同时,因为城外没有赋税,生活比城内便宜得多,所以吸引了大批新移民和城市居民在此定居,郊区市镇得以迅速发展。1789年,法国大革命在推翻路易十六统治的同时,也打破了包税人城墙设置的重重障碍,城市继续向北和向东扩展。2中世纪时期的巴黎突破城墙巴洛克轴线小结:二近代巴黎城市布局发展研究(1789-1900)1.法国大革命对巴黎城市的影响2.拿破仑时期3.奥斯曼的城市改建1.法国大革命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使法国和法国民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开创了自由平等的精神,打破了臣民和帝王的从属关系,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新的共和国。但从法国大革命对巴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影响层面来看,有革命狂热行动时对巴黎历史建筑与文物的毁坏,在大革命期间,由于战乱频仍,巴黎城市许多历史建筑遭到损坏。2.拿破仑时期滑铁卢与19世纪的蒂埃尔城墙在1841~1845年新建了巴黎的最后一道城墙——蒂埃尔城墙,除防御功能外,蒂埃尔城墙同样具有经济功能。由于城墙外拓,在包税人城墙和新城墙之间形成一个宽度从950米到3公里不等的“无赋税”区,相对低廉的生活消费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来此聚居,有力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但是这个地区的城市化是在没有规划指导的情况下自发发展起来的。从1830年起,工业革命在法国兴起,全国掀起修建铁路的高潮,当时修建的铁路网,所有线路的终始站都设在巴黎市区。新建的6个大型火车站成为巴黎市新的景观建筑。但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来到城市找工作,城市生活环境越来越差。3.奥斯曼的城市改建在拿破仑三世时期,乔治·奥斯曼主持巴黎市政建设的17年,拆除大量破旧的建筑,开通了多条城市干道,这一时期他对巴黎做了详细的总体改造规划,奠定了巴黎市区街道的基本结构和城市肌理。巴黎改造之前和改造规划图改建的背景:1)经济发展很快2)人口增长迅速3)城市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5)出于经济、政治的目的进行改建需要解决的问题:(1)交通(2)卫生(3)社会和谐改建内容:1交通:——道路网(循环系统):竖向设计&开辟新路奥斯曼巴黎改造计划的核心,重要内容是完成巴黎的“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行路。“大十字”干道把里沃利大街向东延长,其西端与爱丽舍田园大道联成巴黎东西主轴,并作一条与之垂直的南北干道。1850到1870年间巴黎市中心新建或改正的道路奥斯曼对规划改建的现代巴黎进行了一个分区化的过程,从核心向外螺旋式划分为20个区。“十大字”主要是东西和南北两条轴线,两条环路:内环——在塞纳河以北,大体沿原路易十三和查理五世时期的城墙遗址;以南为圣·日耳曼大街;外环——为拆除1785年城墙后建成的大街。主要的纪念性建筑大都布置在广场或街道的对景位置上。2美化巴黎城市面貌。奥斯曼的都市计划新建的楼房统一了巴黎的街景。重视绿化建设,各区都修筑了大面积公园,建设了滨河绿地和花园式林荫大道。城市“呼吸”系统——城市绿色空间改造:梭蒙公园,卢森堡公园第二级:城市公园新建:肖蒙高地公园、蒙苏里公园公共小花园:小巧简朴但数量众多,均匀地散布在各个街区填补街区中的边角剩余空间1、从上到下,分级:第一级:城市周边的公园,位于巴黎西北的布洛涅森林和东部的凡桑森林。南北部各建一处公园。开敞的、园林化的散步场所:哈内拉赫、香榭丽舍……第三级:绿化庭院:女王庭院、圣马丁运河……绿化广场和台地:王宫广场、马德雷纳……林荫道3新建主要的基础设施。如建造了完善的大规模地下排水管道系统,改善自来水供应并且增加水压等。4、独立设施与街道设施墓地:城市外围规划一个大型公墓,通过一个铁路系统与所有医院相连接。采用新的城市行政结构,从管理层次上变革。同时,把市中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分区要求。至此,巴黎市区的城市形态基本定型,其特征如下:•1.在高度或体量上具有一定特点的建筑物作为整个建筑群的主体性建筑统领全区•2.各建筑物间的组合形式呈规则几何形且各组间多呈闭合状态。•3.在建筑群的中心轴线地带内,均为绿化园林区(带)。•4.城市的各交通枢纽均以城市广场作为其基本的布局形式。各交通枢纽间均以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相连,且每条大街都通向一处纪念性的建筑物。蒂埃尔城墙——巴黎的最终边界1859年,拿破仑三世意欲扩大巴黎的规模,将边缘地区并入巴黎版图,城市边界被延伸至蒂埃尔城墙脚下的开阔地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现代化的战争武器,古老的城墙陷入无能为力的尴尬境地。此后不久,城墙墙基成为巴黎人休闲散步的场所。霍斯曼在巴黎城内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时,部分巴黎居民曾不得不迁移至蒂埃尔城墙内缘的所谓非建设性军事区内,至1926年非军事区内的居民数量达到42,300人。但真正的拆除工作至1932年告一段落。蒂埃尔时期(1841一1845)巴黎城墙示意图近代时期的巴黎郊区景观复杂混乱13~20区至今仍保留着一些郊区化的“小空间”最后消失的城墙成为巴黎的边界在城墙原址上出现若干林荫大道和一条环城公路小结:三现代巴黎城市建设(公元1900至今)1、1934年Prost规划2、1956年的PARP规划3、1960年的PADOG规划4、1965年SDAURP规划5、拉德芳斯新城6、1977年以后巴黎市区的建设方针7、1994年SDRIF规划8、21世纪的巴黎——大巴黎城市发展计划1、1934年Prost规划第一次世界大战后,PROST规划旨在对巴黎地区向郊区膨胀的现象进行控制从区域高度对城市建成区进行调整和完善。规划提出放射路和环路相结合的道路结构形态。5条主要干道以巴黎为中心,从不同方向向法国腹地辐射,以联系首都和其他国内及欧洲重要城市。无序的郊区蔓延毁掉了大片森林、绿地,规划提出严格保护现有森林公园等绿地和重要历史景观地段,并在规划区内建设新的休闲游乐场所.以备将来建设公共设施的用地之需。为了抑制向郊区蔓延,规定了城市建设用地范围2、1956年的PARP规划•战后10年人口和经济在地区和全国范围内的不平衡分布成为当时法国社会的主要特征。•1956年.对1934年的PROST规划基础上颁布了新的((巴黎地区国土开发计划)}(简称PARP规划)。通过划定城市建设区范围来限制巴黎地区城市空间的扩展,并同时致力于降低巴黎中心区密度、提高郊区密度、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积极疏散中心区人口和不适宜在中心区发展的工业企业在城市聚集区外缘建设配备良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卫星城与中心区之间利用大片农业用地相互分隔,又通过公路和铁路交通相互联系在郊区建设拥有服务设施和就业岗位的相对独立的大型住宅区3、1960年的PADOG规划•1958年法国通过颁布法令开辟“优先城市化地区’促进了大型住宅区在巴黎郊区的建设.致使巴黎城市聚集区的蔓延发展没有减缓的趋势。为此,戴高乐政府制定了新的《巴黎地区国土开发与空间组织总体计划))(简称PADOG规划)。••PADOG规划认为未来巴黎地区城市发展的重点不是•空间上的扩展而是对现有建成区的调整.•建议利用企业扩大或转产的机会来向郊区转移,以疏散中心区压力•通过改造和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极核来重构城市郊区•通过鼓励巴黎地区周边城市的适度发展或在巴黎地区以外新建卫星城镇提高农村地区的活力4、1965年SDAURP规划1965年制定的《大巴黎区规划和整顿指导方案》,1965年是巴黎地区城市规划的转折点。巴黎地区城市规划实现了从“以限制为主“到“以发展为主“的发展战略的转变。基于人口规模从900万人增长到1400万人和建成面积从1200平方公里

1 / 7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