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与稳态知识构建知识构建二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知识构建知识构建三高等动物主要激素的分泌器官、功2.血糖平衡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1.燕麦胚芽鞘系列实验构建知识网络对位训练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2)下丘脑部分调节作用如图所示:植物的激素调节相关实验设计方法1.单侧光影响胚芽鞘生长弯曲的实验方法(1)暗盒开孔法(2)锡纸遮盖法2.人工处理影响胚芽鞘生长弯曲的实验方法(1)云母片插入法(2)琼脂块切割移植法①直立生长;②向左弯曲生长;③④a=b+c,b>c(a、b、c为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3)装置旋转法3.重力影响胚芽鞘或幼苗生长弯曲的实验方法(1)幼苗横置法生长素浓度a<b,c<d。(2)失重法幼苗移到太空后,其向光性仍保留,但失去了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负向重力性。(3)支架+去尖端胚芽鞘的实验法探究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1)实验过程(2)实验分析由右图曲线可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在A点两侧,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生长素浓度。预实验的主要目的是:①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②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③减少盲目性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挖掘教材P51探究: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必备知识梳理回扣基础要点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及细胞外液成分)113P:()3/1()3/2(.1中图挖掘教材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血毛细血管壁组织液淋巴淋巴毛细淋巴2.细胞外液成分本质:一种,类似于海水血浆:水(90%)、无机盐(约1%)、(7%~9%)、血液运送的物质(含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等)(挖掘教材P4中资料分析)组织液、淋巴与血浆主要区别:含量很少蛋白质气体激素蛋白质盐溶液练一练图示中A、B、C、D四种液体之间关系,分析推断。先判断B为组织液,则A为细胞内液,C为血浆,D为淋巴。提示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及作用理化性质酸碱度:血浆的pH为,维持稳定的缓冲对为和。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概念: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来源:主要与、的含量有关,其中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1.渗透压溶质微粒数目无机盐蛋白质Na+和Cl-7.35~7.452.作用:内环境是进行。(挖掘教材P8中图1-4)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37℃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三、内环境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各个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状态叫做稳态。2.调节机制:调节。3.实质:内环境的保持状态。4.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调节器官、相对稳定神经—体液—免疫理化性质相对稳定必要条件系统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和调节基本方式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2.反射的概念在的参与下,人或动物对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的应答。神经元反射中枢神经系统体内和外界环境规律性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包括(起感受作用)、(把兴奋向中枢传递)、(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把兴奋传递出去)、(由运动神经末梢及与其相连的肌肉或腺体所组成)五个部分组成。辨析(1)中枢神经和神经中枢(2)感受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突触间传递1.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后,由状态变为状态的过程。2.两者比较方式项目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在突触上的传递结构基础神经元(神经纤维)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外界刺激相对静止显著活跃突触间隙3.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电荷分布为,产生原因主要是外流造成的;受刺激后变为动作电位,电荷分布为,产生原因主要是内流造成的。传导形式电信号→→,通过传导方向传导传递局部电流双向化学信号电信号神经递质单向外正内负K+外负内正Na+4.突触结构及信息传递过程(1)突触前膜指上一个神经细胞(结构名称)顶端的细胞膜;突触后膜指下一个神经细胞的部分的细胞膜;突触间隙内的液体为(填内环境)。(2)单向传递的原因:突触小体胞体或树突组织液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1)中枢(2)联系:位于脊髓的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中枢的。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中枢小脑:维持身体的中枢下丘脑: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最高级平衡体温调节节律呼吸中枢低级高级调控2.人脑的高级功能(1)大脑皮层功能: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及控制机体的活动外,还有语言、学习、记忆和等方面的高级功能。(2)大脑皮层言语区W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V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S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H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反射思维看懂文字说话听懂1.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经典反射弧图示解读2.实验探究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4)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提示错。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或腺体。(5)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提示错。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损伤,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仍能反应,但该过程不叫反射。考点二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突起轴突:一条、较长、分支较少树突:数条、较短、分支较多细胞体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静息电位的形成①电位:内负外正。②机理:K+外流。(2)动作电位的形成——受刺激时兴奋产生①电位:内正外负。②机理:Na+内流。(3)兴奋的传导①传导形式:局部电流。②传导过程: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③传导特点:双向传导。(4)电位变化曲线解读①图示:(09年安徽理综题图)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②解读:a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de段——静息电位。提醒(1)在膜外,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2)在膜内,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3)在一个神经元内有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迅速传至整个神经元细胞,即在该神经元的任何部位均可测到生物电变化。3.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1)突触: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鞘只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由此可分为两类:(2)神经冲动的传导:如下图所示①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②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③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④传导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⑤特点:单向性。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⑥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4.完整反射弧中传导图示解读(1)图示(2)解读:①图示中有3个神经元,2个突触。②箭头处给予刺激,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有b、c、d、e,但a处不能检测到。③此图示考查在突触间单向传递,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5.多个突触联系图解分析(1)图示:(09年宁夏、辽宁理综高考题图)右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2)解读:a.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3个突触。b.B处为效应器,应包括两部分。c.刺激B处的骨骼肌,A处不能检测到膜电位变化,原因是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导。d.刺激A处,在C处可以检测到膜电位变化,具体途径A→③神经元→①神经元→C处,但不能从A经②传到C处。1.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关系(1)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小脑脑干、下丘脑、脊髓中的排尿排便中枢、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中枢。(2)据教材P20资料分析得出结论:低级中枢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2.大脑皮层言语区解题思路探究思维误区警示易错分析1.关于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不到位。(1)在神经纤维上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2.对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情况不同,引起效应器的不同效果辨析不清。(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2)异常情况1: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3)异常情况2: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导。纠正训练1.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则甲、乙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D方法规律(1)常用实验器具——电刺激设备、电流计(或电位测量仪)。(2)选刺激和测量的部位——在神经纤维上选一刺激点,用A表示,测量部位应选在刺激点两侧,用B和C表示。若在传出神经纤维上,可通过观察效应器的变化和另一侧的电位测量仪来确定传导方向;若在神经元之间,则在传入和传出神经上各选一点,用A′、B′表示,先在A′处刺激,B′处测电位变化,再反过来通过两次结果来确定传导方向。(3)探究性还是验证性实验探究或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若验证性实验结论按课本上描述: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若为探究性实验,则需分情况讨论:双向、单向中A→B、单向中B→A三种情况。(2)乙图中[③]的名称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3)静息时,乙图中①处内外的电位呈;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的通透性增加,导致①两侧的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兴奋。答案(1)感受器d胞体膜或树突膜(2)突触小泡②线粒体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内负外正Na+解析(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乙图中的B是胞体膜或树突膜。(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且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3)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但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受到刺激后,膜内的电流方向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外的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1.(2008·海南高考,9)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骨骼肌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C.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D.寒冷刺激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和传递解析当人体处在寒冷的环境中,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