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马尔萨克:1959年马尔萨克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标志着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是微观信息经济学最为重要的三个奠基人之一。2、马克卢普:1962年出版《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标志着宏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首次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3、波拉特:1977年出版九卷本的《信息经济》,论述了信息经济和信息产业的概念、测算方法。(他将经济领域分为物质、能源转换领域和信息转换领域,将信息部门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提出了第四产业即信息业的观念,并提出了波拉特测度体系。)4、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和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的综合性经济学科。简言之,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中的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经济学。5、信息:广义:a本体论(客观):信息是客观世界中事物运动的状态和运动方式,是事物特征的一种表现;b认识论(主观):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的反应,是主观认识。狭义:信息是一种消息、信号、数据、资料,俗称“音信”“消息”6、完全信息:指市场参加者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7、不完全信息:指市场参加者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8、公共信息:就是指市场参加者都具有共同的市场知识。(这种共同的市场知识、共同知识或共同认识,就是能够被所有的市场参加者获取的所有相关信息。)9、私人信息:是指个别市场参加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的市场知识。10、对称信息:对称信息是指在某种相互对应的经济人关系中,对应双方都掌握由对方所具备的信息度量,也就是对应双方都了解对方所具备的知识和所处的经济环境。11、不对称信息:是指相互对应的经济人之间不作对称分布的有关某些事件的知识或概率分布。或者说,某些市场参加者拥有,而另一些市场参加者不拥有的信息。12、委托——代理关系:市场参加者之间信息差别的一种社会契约形式。它是掌握较多信息的代理人通过合同或其他经济关系与掌握较少信息的委托人之间开展的各种经济活动。13、不利选择:是指建立在委托人——代理人关系之前,代理人已经掌握某些委托人不了解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有可能是对委托人不利的。代理人利用这些对委托人不利的信息签订对自己有利的合同,委托人由于信息劣势处于对己不利选择的位置,是为了不利选择。14、道德风险:指代理人在确保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15、信息商品:信息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智力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其产品形态:有形形态的物品和无形形态的服务)。16、信息市场:信息市场是信息商品交换的场所,是人们进行信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17、产业:是人们按照某种标准对国民经济结构所进行的划分,是在生产上具有同类性质的若干部门所形成的集合体。18、信息产业:是以信息为资源,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专门从事信息技术设备制造及信息的加工、生产、存储、流通与服务,为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产业部门的集合体。19、信息经济:是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生产知识密集型的信息产品和提供信息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结构。二、简答和论述题:1、信息经济学产生的社会条件:答:1)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息时代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开始步入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与发展,信息与材料、能源并列为社会经济增长的三大支柱,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2)经济学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信息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已成为经济领域不可忽视的新问题,经济学家必须把信息作为经济要素用经济学理论进行研究,提供更符合实际的理论观点,经济学发展到信息经济学阶段。2、波拉特对信息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贡献。答:1)将经济领域分为物质、能源转换领域和信息转换领域;2)依据信息产品或服务是否进入市场交易为标准,将信息部门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并指出了两大部门的内部构成;3)首次提出第四产业即信息业的思想;4)建立波拉特测算体系。3、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答:研究对象:(宏观领域)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和(微观领域)经济活动的信息问题。研究内容: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信息经济的基本问题;2)信息的经济效应;3)信息系统经济;4)信息经济与信息产业理论与测度方法;5)信息社会的经济理论;6)国际信息经济理论。4、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学科性质。答:理论体系: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框架,对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存在两种不同观点:1)按西方经济学传统框架,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信息产业经济学2)按照市场不确定性和信息技术不确定性,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和宏观信息经济学学科性质:信息经济学是纯粹意义上的经济学,是研究信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问题的经济学,其学科属性是经济学。具体表现在3方面:1)信息经济学是传统经济学的升华(或进一步发展);2)信息经济学是从经济理论出发不断扩大经济学理论考察范畴的纯粹意义上的经济学;3)信息经济学是涉及经济活动中信息现象或规律的学科。5、信息与经济的关系。答:1)信息对经济决策的作用:信息具有消除不确定性的功能;2)信息是现代经济的重要资源的投入要素——产业信息化;3)信息和信息服务成为商品,形成产业;4)信息部门、信息服务活动需要经济学的方法进行研究。6、对称性市场的类型及其特征。答:1)相互对应的市场参加者双方都缺乏信息的对称性市场。在市场参加者双方都缺乏信息的对称性市场中,具有不完全信息的市场专家和政府在市场运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双方都缺乏信息,它们之间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易,市场专家就在双方之间充当中间人的角色,为他们提供信息和相应的服务,从中收取一定佣金。当市场信息中介人的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认识到市场信息能够给集团或个人带来高额利润时,具有相当规模的信息厂商也就随之出现,并且创造了一种市场形式——信息市场。2)相互对应的市场参加者双方都具有不完全信息,且双方掌握的信息的不完备程度大致相同的对称性市场。在对应双方都具有不完全信息且双方掌握的信息的不完备程度大致相同的对称性市场中,买卖双方所面临的环境与双方都缺乏信息的对称性市场中的境况大体相似。不同的是,买卖双方对于市场专家的依赖程度大大减弱了,甚至不受市场专家的约束而进行相互交易。3)相互对称的市场参加者双方都具备完全信息的对称性市场。在相互对应的市场参加者双方都具备完全信息的对称性市场中,市场形式一般表现为完全的双边垄断特性。某厂商掌握了某种产品可能的迅速增长的需求,他就会大量生产,垄断卖方市场;某卖主了解到某种产品未来大的需求量,他就会储存大量的产品,垄断买方市场。7、非对称性市场的类型及其特征。答:1)买卖双方之间信息差别产生的非对称性市场。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私人信息的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产生的非对称性市场最为常见。2)买方与买方之间的信息差别产生的非对称性市场。同质商品质量、价格信息掌握的非对称。3)卖方与卖方之间的信息差别产生的非对称性市场。对市场供求变化、价格变化信息掌握的非对称。8、试用非对称信息效用原理,分析“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搭便车现象。答:三个和尚是三个对应的经济人,水是公共财货。他们都需要水,都有担水的义务。但每个和尚都想少担水,就会释放出自己“对水需求不高”的信息,三方之间就形成了信息不对称。该和尚拥有真实信息和释放信息的优势,以此达到少担水或不担水的目的,搭别人的便车,享用到水。结果,每个和尚都这么做,都不担水,就出现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搭便车现象。这是非对称信息的必然经济结果。9、简述委托——代理人模型的类型。答:1)从非对称信息发生时间先后划分模型:非对称信息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研究事前非对称信息(或隐藏信息)的模型称为不利选择模型、信号传递模型、信息甄别模型:研究事后非对称信息(或隐藏行动)的称为道德风险模型。2)从非对称信息的内容划分模型:参与人双方知识(信息)的非对称,一方不知道另一方的一些信息或行动。研究不可观测知识(事前、事后)的模型称为隐藏信息或隐藏行动模型。10、经济活动中,主要有哪些激励方式?答:1)工资与效益挂钩。2)效率工资。3)分成制或分摊制。4)通过“信誉”的方式解决问题。5)信号显示。11、市场广告的类型有几种?答:1)信息性广告_可鉴别性商品(在购买时就能确定或评价其质量的商品)。2)诱导性广告_经验性商品(只有使用后消费者才能确定或评价其质量的商品)。12、购买名牌产品一定是虚荣心的表现吗?为什么?答:从信息非对称的角度分析,消费者难以确定市场商品的质量,尤其是优劣产品,消费者处于不利选择的位置。消费者知道:名牌是高质量产品的信号,名牌产品平均质量高于非名牌产品,也高于伪劣产品。购买名牌遇到低质量产品的概率小,效用损失小,也省去了搜寻高质量产品的成本。规避风险的消费者购买名牌,是为了减少损失,并不一定是虚荣心的表现。除了上述经济原因外,消费者购买名牌还可能有社会因素,如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的显示。13、简述信息商品生产过程的特征。答:1)信息商品生产的不确定性;2)信息商品生产过程的一次性;3)信息商品生产的两阶段不同:信息商品本身的生产;复制件的生产。14、简述信息商品的经济特性。答:1)非物质性和信息性;2)消费无损耗性;3)共享性;4)累积性和再生性;5)效用的间接性和潜在性;6)使用价值的层次性;7)时效性;8)依附性。15、简述信息商品价格构成要素。答:1)信息商品生产成本。信息收集、加工、传递、存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费用(全部成本投入)。2)信息商品销售成本。信息商品在市场销售中所需要的各种费用:广告宣传费用、市场调研费用、销售业务的差率费用、推销人员的劳动报酬、业务接待费用、开办信息商品市场或进入信息商品交易的其他费用等。3)利息和税金。成本投入贷款的利息,依法向国家缴纳的各种税金。4)利润。信息商品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利息与税金已定的条件下,再适当的确定利润。上述各种要素中,信息成本是信息商品价格的最低界线。利润是影响信息商品价格浮动的主要因素。16、简述信息商品的交易模式。答:1)多次让渡交易模式。卖方以一定的方式分享买方的预期利润,并在此期间名义上或实质上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2)一次性让渡交易模式。卖方以一定的市场价格将信息商品一次性让渡给买方完成交易。在这个过程中,经过讨价还价形成的价格即为信息商品的交易价格。17、简述信息市场的构成。答:1)信息市场的主体结构。监护信息商品这一客体进入市场,并使之发生交易关系的当事人。包括供给方、需求方、中介方(经纪人)和管理方。2)信息市场的客体结构,包括有形的信息商品和无形的信息服务。3)信息商品市场的时间结构,主要有三种: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和贷款市场。4)信息商品市场的空间结构,即信息商品交换的活动范围。包括地方市场、全国性市场和世界性市场。18、简述信息商品需求的基本形式、答:1)生活性信息需求,娱乐性消遣性知识需求。2)生产性信息需求,企业对经济信息和科技信息的需求。信息经济学假定市场参加者的信息需求均为生产性信息需求。生产性信息需求是广义的信息需求,包括物质生产和信息生产中的信息需求。19、论述信息市场的运行机制。答:1)信息市场的供求机制。供求情况包括三种情况:供过于求、供不应求、供求平衡。2)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指价格变动与市场供求变动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和联系。a.供给方。价格机制对同类生产者来说是竞争工具,对不同商品生产者来说是调整生产方向、规模的信号;b.需求方。需求弹性(即需求对价格的感应性)。3)竞争机制。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b.经营者之间的竞争;c.需求方之间的竞争。4)风险机制。a.信息生产者承担的风险。包括产品投资额、市场需求量和产品开发周期。b.信息经营者承担的风险。风险来自供求方的产品质量和需求方的支付能力。c.信息用户承担的风险。包括商品质量,商品价格。20、简述影响信息商品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