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迁移能力的教学设计个案——“从问题到方程”教学实录与设计说明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卜以楼教学内容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4.1从问题到方程”。1内容分析方程是连接代数式与函数的桥梁,是初中代数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其本质是将未知数和已知数享有同等的地位,参与数、式的运算,从而打开已知和未知之间的通道,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要点,不是它的类型,也不是列表法、图示法等具体的方法分析,而是寻求已知与未知间的数量关系(相等关系).从这个角度看,就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方程问题),即将未知数引进等式,再通过解方程解决问题.本节内容,为方程的起点,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过,学生对此内容并不陌生.关键是要让学生清楚为什么要用方程来解决问题?小学算术不可以吗?为什么要换个角度去研究?教学目标1.通过《鸡兔同笼》的解法探究,构建算术方法向方程方法的转化活动,自然衔接中、小学数学知识。2.通过对以“秋游”为主题的系列问题探究,初步会用方程表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使学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3.通过对《鸡兔同笼》问题、“秋游”为主题的系列问题、“方程与天平”的问题分析,让学生体验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价值,感受学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用方程表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方程模型.2教学实录*原载于《中国数学教育》(初中(中国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2009年第11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初中数学教与学》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2.1趣题再解2.1.1趣题引入《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我国古代一部较为普及的算书《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它还曾经飘扬过海传到日本等国.请看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2.1.2探索算术解法问题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小学里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生1:把兔子的足砍去一半,则有35×2=70(只)足,那么被砍去的足有94-70=24(只),故有24÷2=12(只)兔子。师:噢,你是运用假设把兔子的足砍去一半的方法来解决的。这个方法很好,大数学家孙子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解决该问题的,我们就把它称之为“砍足法”。(板书:“砍足”法)生2:我受生1解法的启发,想出如下解法的:假设让兔子全“起立”,那么鸡、兔共有35×2=70(只)足,而实际多了94-70=24(只)足,故有24÷=12(只)兔子.师:生2的想法颇具“拟人”的味道,这是一种创新,而且更具有人性化,很有研究价值。我们可将此方法称为“兔立法”(板书:“兔立”法)。生3:老师,我是这样想的,兔有4只足,鸡有2只足,这样对鸡是否有些不公平?不过我又想,兔子没有翅膀,而鸡有2只翅膀,这样一想,也能算是公平了,和谐了.我们如果把鸡的两只翅膀也算足的话,那么就有35×4=140(只)足,这就说明鸡有140—94=46(只)翅膀,故原来有46÷2=23(只)鸡。师:生3是假设将鸡2只翅膀也算作足,让鸡与兔和谐共生。因此,我们可将此方法称之为“公平法”(板书:“公平”法)。事实上这种解决问题方法,数学家张景中院士给青少年讲数学时,早就运用了,看来生3具有数学家的潜质噢!2.1.3引入方程解法问题2上述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运用的是小学数学知识,请同学考虑一下,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生4:我认为上述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它们都是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的。师:生4的回答很好,从上述的解法中,我们体验到了假设思维的妙趣.虽然有些事情并没有发生,但我们可以在想像中假设它发生了,于是出现了合乎解决问题的情境,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故上述解法,其实质就是“假设法”。问题3我们能否沿着假设法的思路,通过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的方法来解决该问题?生5:假设鸡有x只,则兔有(35-x)只.根据鸡兔共有94只足,就有2x+4(35-x)=94.余下的问题就变成求x的纯数学问题了.师:生5同学的思路非常清晰,它将小学阶段学习的“假设法“迁移到我们初中数学中。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从问题到方程(板书:从问题到方程)。2.2主题式探究师: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学校准备组织部分同学去秋游。小明是秋游活动的负责人,你们能帮他解决下列问题吗?请看题。问题4学校组织七年级94名三好学生到玄武湖划船秋游,共用船35条,若每条大船可以坐4人,每条小船可以坐2人,如果小船有x条,那么可得方程。生1:因为“坐大船的总人数+坐小船的总人数=94”,于是有方程2x+4(35-x)=94。师:俗话说,兵马末动,粮草先行。现决定秋游活动自带水果,你能帮小明当好这个后勤部长吗?请看题。问题5用94元钱买苹果和橘子共35斤,已知苹果4元每千克,橘子每斤2元每千克.如果买了x斤橘子,那么可得方程。生2:由于“橘子总价格+苹果的总价格=94”,则有方程2x+4(35-x)=94。师:当秋游回来,学校正举行球赛,有一个有关球赛的问题需要小明解决,你们能帮小明解决吗?问题6某球队参加联赛,胜一场得4分,负一场得2分,该队赛了35场,共得94分.该队负了多少场(用方程表示)?生3:胜的场数×4+负的场数×2=94.解:设该队负x场,那么胜(35-x)场,可得方程:2x+4(35-x)=94.师:看完球赛,回到教室,小华向小明请教了两道习题,你们能帮小华解决吗?问题7已知师傅每小时做4个零件,徒弟每小时做2个零件.现师、徒两人在35小时内完成94个零件的加工任务.那么徒弟做了多长时间(用方程表示)?生4:根据“徒弟做的零件总数+师傅做的零件总数=94”,可以列出方程。解:设徒弟做了t小时,则有2t+4(35-t)=94.2.3变式体验2.3.1变式训练问题8在一次电脑知识竞赛中共有20道题.对于每道题,答对了得5分,答错了或不答的扣3分,邓民同学的得分是84分,则他答对多少道题(用方程表示)?生1:我可以根据“答对的得分-答错或不答的扣分=84”,列出方程。解:设答对x道题,那么答错(20-x)道题,5x-3(20-x)=842.3.2体验平台师:我想同学们也一定愉快地和小明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秋日,而且还学会了用方程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下面让我们一起再体验一下用方程去解决问题的快乐。(学生练习课本92页试一试、练一练)2.3.3心灵升华师: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大量的相等关系,方程的思想无处不在,现在就让我们再去感受一下方程的思想。方程与天平1方程与天平2如图所示天平,可以得到的方程为:如图所示天平,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方程?x+2=10心灵感悟: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中相等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2.4仿真中考师:看来同学们今天对方程的相关知识学得不错,下面通过二道中考题,让同学们了解一下中考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提前感受一下中考。1.(2007年江苏·徐州卷)某通讯运营商的短信收费如下:发送网内信息每条0.1元,发送网际信息每条0.15元。该通讯运营商的小王某月发送以上两种短信共计150条,依照该收费标准共支出短信费用19元。若设小王该月发送网内短信x条,则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08年浙江•台州卷)四川“5·12”大地震后,灾区急需帐篷。某企业急灾区所急,准备捐助甲、乙两种型号的帐篷共青团员2000顶,其中甲种帐篷每顶安置6人,乙种帐篷每顶安置4人,共安置9000人,设该项企业捐助甲种帐篷x顶,则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合作交流师:请同桌间根据老师提供的情境自己出题、交换答题、相互评价.参考情境:鸡兔同笼类型问题、购物问题、球赛问题……(要求:只列出方程,不要求解答.)2.6反思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方程的相关知识,又有什么新理解呢?生1: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好像是一种假设法。生2:从“问题到方程”的关键:建立含有未知数的方程.生3:从“问题到方程”的实质: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中相等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生4:从“问题到方程”的思想:实际问题方程模型生5:从“问题到方程”的方法:实际问题数学问题确立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2.7课后延伸“新鸡兔同笼问题”:已知每公斤五角硬币价值132元,每公斤一元硬币价值165元,现有总重量为两公斤的硬币,总数共计462个,问其中一元与五角的硬币分别有多少枚?3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方法迁移”、“知识迁移”来展开。通过引导学生经历从小学算术(算法)到中学数学(方程)的探索历程,来体现“方法迁移”;通过对同一模型(2x+4(35-x)=94)的不同背景的呈现,来体现“知识迁移”。这样设计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体验用方程的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受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比小学算术方法既简单又深刻,让学生体验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杠杆,它具有省时省力之效。3.1关于教学目标的落实首先,教学中通过“砍足法”、“兔立法”、“公平法”等解法迁移,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美好情感.一开始就将知识与情感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之中.其次,通过将不同问题的“解法归一”,让学生深度思考,思维迁移,使学生充分认识“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中相等关系的有效模型”,体验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价值.再一次保证“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观”等目标有效的实施.具体的讲,在以“秋游”为主题的系列问题探究中,着重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在以《鸡兔同笼》的解法探究中,着重落实了“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对以“方程与天平”的问题分析中,着重落实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当然,三维目标的落实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统一体,它贯穿在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中。3.2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的选择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课堂教学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讨论、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进行有效迁移.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学的过程是呈现主题或网状思考状态,教学诸因素不是沿着“教”这条单线前行,而在“学”与“教”的交错中,按照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动态前行.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有如下特点。情境导入——遵循从最近发展区出发。每节课的开始,是师生建立情感的第一座桥梁,也是经营整个课堂气氛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入环节应当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上课开始,运用新颖的刺激和引人入胜的活动,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迁移到新的学习课题,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关注,使学生心理活动集中于要掌握的内容;二是利用学生熟知的素材,把它作为“引子”过度,找到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切合点”,把新知识“同化”或“顺应”迁移到已形成的知识结构中,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本节课的情境创设,没有使用课本中提供的“天平情境”,而采用古代“鸡兔同笼”作为问题情境,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通过对“鸡兔同笼”的趣题征解活动,来重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次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二是通过“砍足法”、“兔立法”、“公平法”的解法归一,得到解决问题的本质是一种思想,即假设思想,通过这样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三是通过将假设法迁移到用方程方法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非常自然、得体、流畅的思维场景(通过老师的提问:我们能否沿着假设法的思路,通过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来解决问题呢?),为迁移能力的发展作最有效的铺垫。主题式探究——坚持凸显问题的本质。主题式探究是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展开“形散神不散”的探究迁移活动.在主题式探究中,问题是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更没有有效的思维迁移。本节课的主题式探究活动,通过对“鸡兔同笼”问题探究形成的基础,巧妙地选择学生即将进行的“秋游”主题活动(上这节课时正值学校准备组织秋游活动),使学生倍感亲切,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具体的探究活动,一是通过对同一模型2x+4(35-x)=94来展开迁移活动,让学生体验“同一个方程模型可表述不同的问题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