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下的故事:八年抗战越抗越大6月10日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在全面抗战的八年间,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是最艰苦,最困难的,当年延安军民进行大生产,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连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也要参加生产交公粮,由于毛泽东工作忙,不能总干农活,由陕甘宁边区著名劳动模范杨步浩代他交公粮。这位农民也和共产党的最高领袖结下了毕生的友谊。抗战期间国民党得到了美英苏20亿美元的援助,正面战场却是越战越弱,直到1944年到1945年初抗日战场前夕正面战场还出现大溃败,日军逼近贵阳,重庆震动,解放区没有外援,没有城市,没有工业。全靠自力更生,用小米加步枪坚持抗战,在1944年以后却能展开游击性反攻,将侵华日军压缩到主要交通线,人民军队也迎来抗战期间的第二次大发展,后来国民党污蔑共产党抗战是在敌后“坐大”,其实在日军不断扫荡下坐着怎么能大呢?当然是“抗大”在武器极其简陋的情况下,根据地居民开展游击战,还创造出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等等形式。面对的日寇的“三光政策”,根据地经济非常困难,军队为了不增加人民负担,自己搞生产,例如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延安以南的南泥湾开荒,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自古以来军队都是吃民粮或者吃“皇粮”八路军不仅自己解决吃饭问题,还能交公粮,这真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当时边区老百姓看到部队,能种田,又能织布都纷纷称赞说,咱八路军战士除了不会生孩子,啥都能干了,有些不熟悉历史的人,讲抗战以为就是打日本,其实共产党领导抗战是在进行两个革命,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民族革命的目标是要驱逐外国侵略者,民主革命的目标就是要,打击和削弱国内反动黑暗势力,准备建立新中国,在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正确领导下,抗战期间成为中国革命力量,大发展的阶段,在全面抗战的八年间,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由5万人发展到100多万人,根据地由陕甘宁边区的150万人,发展到1亿人口的解放区,地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不仅为后来中国革命力量同反革命力量总决战准备了雄厚的力量,这样抗战胜利仅仅四年之后,就迎来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党旗下的故事:重庆谈判6月12日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抗战胜利后考虑到当时国内外的政治气候,中共中央在争取胜利果实的时候,也希望用和平民主的方式改造中国,为此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赴重庆谈判,据200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解密蒋家后人在那里保存的蒋介石日记,其中重庆谈判的日记就说明,蒋介石一度真是想扣留审置毛泽东,只是考虑到共产党的力量和国际因素,才没有敢下手,在重庆的欢迎宴会上,蒋介石谈笑举杯,可是在谈判中间,要求又咄咄逼人,重庆谈判43天,毛泽东同蒋介石会谈了11次,蒋介石的基本要求就是,共产党交出军队才有合法地位,毛泽东的答复也很明确,那就是解放区的军队和政权都要承认,在此基础上建立联合政府,可是蒋介石坚持独裁政策,一面谈判一面以大军向解放区进攻,毛泽东也要求各解放区坚决反击,并指出我军得胜利越大,我的处境越安全,须知蒋委员长只认得拳头,不认识礼让,抗战胜利后国共争夺的焦点,那就是“抢东北”。当时的东北集中了全国绝大多数的重工业,毛泽东在此前就说过,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由于是苏军占领东北,重庆谈判时,代理中央主席的刘少奇了解到,苏联的证词是不反对中共军队进入东北,却不能公开支持共产党,于是刘少奇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命令,决定用隐蔽的方式秘密进军东北,并认为“此真千载一时之机”为了抽调力量北上,刘少奇提议放弃南方八块根据地,得到毛泽东同意,并作为在重庆谈判中的让步条件,9月中旬,刘少奇为中共中央正式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全国战略方针,南线部队一方面向北收缩,一方面展开英勇的阻击战,挡住了企图穿过解放区,向东北挺进的国民党军,中央抽调的2万干部,11万八路军和新四军靠两天腿日夜兼程,靠木船漂过渤海,进行了中国革命史上,一幕壮观的“闯关东”。抢在美国军舰运送的国民党军队前面,进入了东北并抢占了先机,这一成功就为后来夺取全国胜利,做好了第一步的战略布局。党旗下的故事:开国大典庆解放6月19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1949年,在当年大多数中国人的用词中,就是“解放那年”,这年4月中共代表团同南京政府的代表团,进行了和平谈判,当时国民党桂系首领提出核心条件是承认“划江而治”,周恩来明确告诉国民党谈判代表内战基本结束,剩下的不过是打扫战场而已,“谈成,解放军要过江,谈不成,也要过江”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1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横渡长江。4月23日占领南京,随后的任务主要就是两项,走路和接管。当人民解放军在西北和南方展开战略追击的时候,新政治协商会议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刚进北平时,中共中央进驻了僻静的香山,然后民主人事和各政权机构大都在北平城内,当时交通也不便,6月以后毛泽东等领导人,就搬进了城内的中南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也于6月15日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对于准备成立的中央政府,当时毛泽东讲应该是个联合政府,虽然名义上不这样叫,实际上必须是联合的,有各党派、社会知名人士,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中国有好几个民主党派,有的同共产党已经合作多年,虽然他们的力量都不算大,人数也不多,但是他们在知识界,在海外侨胞中有一定的影响,他们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中国共产党准备继续团结他们,共同建设新中国,历史铭记了9月21日晚间那个时刻,新政协第一届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在高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鸣放礼炮54响之后,全体代表起立,毛泽东致开幕词。其中最令人难忘的一句话,就是“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政协选举出新政权的领导人之后,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在城楼上高声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历史巨人这一声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经历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所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从此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党旗下的故事:抗美援朝的艰难决策6月22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1950年夏天,新中国刚刚开始恢复国民经济,美国却把一场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不管谁先开火这都是朝鲜内政,然而两天后美国就宣布出兵朝鲜,同时还出兵中国领土台湾,并干涉越南,逼得中国不能不迎战,当时中共中央认为同美国较量的战场有三处,台湾、朝鲜和越南,那时解放军还没有可用的海空军,在台海难于同美军作战,周恩来后来总结说在朝鲜同美国较量,才是最好的战场,因为在朝鲜作战有三个最有利,那就是最有利于发挥我国的陆军优势,最有利于后勤供应,最有利于得到苏联的支援,不过当时的中国还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要出兵朝鲜同拥有世界上最强大实力的美国较量,需要极大的胆略,1950年国庆节后,中共中央开会反复研究,毛泽东多少个日日夜夜都睡不着,曾多年担任毛泽东秘书的胡乔木曾回忆,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二十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毛主席很难下决心,一件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毛主席考虑到这时,台湾问题因美国出兵已经解决不了了,如果再朝鲜再袖手旁观,美国肯定得寸进尺,国内反动气焰也会增高,因此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出兵朝鲜最大的顾虑是能不能打赢,当时中央认识到美国虽有世界上最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中国也有优势,那就是全国人民能动员起来,经过长期革命战争锻炼出的军队有陆战的优势,志愿军虽然是个名义,却代表了全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朝鲜和台湾的意愿,再加上有苏联的援助,因此毛泽东经过反复考虑还是下定了出兵决心,当时中央估计有三种可能,一是打败了美军并解放全朝鲜,这是最好的,二是打成僵局,最后谈判解决。三是被打退回来,国内也遭受轰炸。中央的打算是争取最好,准备最坏。后来的历史证明,出兵朝鲜是一个英明的决策,粉碎了美国占领全朝鲜的意图,为中国争取到安全缓冲区,也打出了国威军威。确实如同毛泽东在出兵前所说的,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党旗下的故事:“两弹一星”铸辉煌6月30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建设道路时,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在经济建设起飞的同时,中国的国防现代化,也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辉煌成就。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陆军用进口的苏军二战时期的旧装备实现了换装,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时同意向中国提供最新的常规装备生产技术,中国军工战线通过学习消化,常规装备制造技术在50年代末,接近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不过赫鲁晓夫起初不肯提供,最尖端的核技术,直至1957年因苏共内部出现了危机,急需中共方面支持,才于1957年10月达成了《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同意帮助中国发展,导弹核弹并提供设备,然而好景不长,因中苏发生争吵,1960年8月苏联撤退了全部专家,中国的核事业从此完全走上了自力更生之路,中国发展的核弹、导弹是一曲英雄主义的凯歌,从1958年起我国开始核工业和核基地建设。1961年国家经济极度困难,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听取了充分论证,决定坚持上马,我国的两弹元勋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没有计算机就用手工计算,完成了全部的研究工作,基地的指战员们斗风沙、战荒原,建成了试验场、发射场,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试验场蘑菇云腾起,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当时整个中国大地都沸腾了,接着中国的导弹和氢弹事业,也相继取得突破。1966年10月中国实行了两弹结合的试验,就是用东风导弹把原子弹打出去,形成了核实战能力。1967年中国的氢弹又试验成功。1970年用中程导弹发射人造卫星,终于完成了“两弹一星”事业。当年说发展“两弹”是“勒紧裤腰带”不过是形容词,其实60年代每年用于“两弹”的开支不到10亿元,只相当于当时国家财政开支的百分之二。中国用世界上最少的开支取得核弹、导弹发展的最快速度。按钱学森的讲法,这就是我国制度的优势,具体地讲,就是共产党领导下发挥广大军民和科技人员的创造力,就能够创造世界上的奇迹。党旗下的故事:“文革”教训催人深省7月2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标志着全国范围内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国从此进入了十年动乱时期,“文革”的发生,并不像某些人讲的是个人恩怨,而是解放后党的领导人对国家建设道路的不同认识出现分歧,发展到顶点,特别是三年困难后,党的领导人中就出现了严重分歧,随后出现了1964年到1965年的“四清运动”不但没有解决分歧反而加重了,最后导致毛泽东决心发动文化大革命,想以群众运动的方式打碎过去的领导体制再重建,毛泽东发动“文革”还是出于改造中国,纯洁干部队伍的良好用意,公正地讲,文革之前我国社会上一直存在一些应该打击的丑恶现象,被毛泽东深恶痛绝的一批应该清楚的官僚主义者,按今天的用词应该是腐败分子,确实存在,那场“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按1981年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定性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林彪、江青等人拉帮结伙,虽然是利用当时极“左”思想的泛滥,也不可否认他具有个人野心膨胀的因素,尤其是江青为首的“四人帮”真是祸乱天下,按当时的讲法真是搞得党心丧尽、军心丧尽、民心丧尽。在党内健康力量的斗争下,注定了“四人帮”注定要灭亡。在“文革”十年动乱期间,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一大批干部忍辱负重,支撑着国家和人民的经济生活的运转,并抵制了江青一伙的干扰,在67年68年这两年内由于“全面内战”导致国民经济指标大幅下降,自1969年以后又开始恢复,70年代前期经济还有一定增长,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之后,整顿也有了成效,世界上的事务往往是相互转化的,“文化大革命”把党内“左”的错误发展到极致,最终使全党大彻大悟,这就为后来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党旗下的故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7月4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党旗下的故事:走上改革开放之路7月6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党旗下的故事: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前进7月10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