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课题《分子和原子》作者及工作单位洪秀琴三庙前中心学校教材分析本节授课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二“分子和原子”,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为前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物质间的反应从微观的角度有进一步的认识,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分子和原子是本教材的一个难点,因为此年龄阶段的学生对充满神秘色彩的微观世界只有一些感性认识,没有理性概念。让学生从宏观世界步入微观世界是本节课的难点,本课题也是教材的一个重点,表现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从本质上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并为后面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和质量守恒定律打下基础。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化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物质之间所发生的各种变化,但都是从宏观角度感受化学,但还不清楚或认识不到物质之间反应的实质,所以本节课对学生来说要将宏观的物质间反应归因于微观粒子间的重新组合、尤其是对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的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和反应入手、以客观存在的微观粒子图片等说明粒子的真实存在,在此基础上讲解分子、原子的性质,并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认识物质间反应的本质。做到实例举证、客观分析、归纳总结。分子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没有形成微观粒子的概念,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是突出的障碍。初中学生学习化学时,表现出较强的记忆力,尤其易接受宏观的感性认识,而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则难以理解。因此要用现象明显的实验、用日常生活熟悉的例子来激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架起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2、通过对微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子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分子、原子的认识,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教学难点:一是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二是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孕育新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瞧,小红最近就遇上了这样的“不解之谜”。(投影:湿衣服在太阳下晒干及糖在水中融化,水变甜的图片。)很久以前一些学者就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产生了兴趣,但是在很长的时间里,这些学者对这些现象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表象阶段。直到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通过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这些现象才得以解释。看,这就是通过隧道扫描拍下的苯分子和硅原子的图片。(投影:教材图3-6和图3-7)今天,我们就走进物质的微观世界,一起去探究构成物质奥秘。(投影课题:分子和原子)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分子和原子的特点进行大胆猜想。设问:证明猜想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学生观察思考,发挥空间想力,悟出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创设情景,引起悬念,激发学生思考,突破难点,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活动探究探求新知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出分子和原子的性质。(给学生讲清要求,分发每一小组的实验报告。)设计:1、一个教师演示实验:品红在冷水和在热水中扩散的对比实验。2、两个学生探究实验:一是氨气的扩散;二是量酒精与水(滴入红墨水)的混合。实验做完,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现象,老师引导全班同学对每一组的实验现象进行讨论(配合多媒体微观演示动画),总结归纳得出结论证明猜想是否正确。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是否可以帮助小红解开她的困惑?做实验,观察现象,并填写实验报告,积极与同学合作,针对观察的现象,积极思考,正确解释现象并运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组际间交流发现自已与他人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把化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由于微观粒子的作用,产生宏观现象。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推理能力。观察动画发现规律获得新知设计疑问,承上启下: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的蒸发,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水电解后水分子变了没?是怎么变的?从而引出新的探究点。播放动画,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而原子不变,教师顺势利导引出分子的概念,教师再通过设问和举例的方式引出原子的概念。观察动画,交流讨论,发现规律,大胆发言。用动画把“微观的知识形象化,抽象知识表观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地氛围中获得新知,也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通过设问,回忆旧知,孕育新知。通过举例分析理解分子的概念。反馈训练巩固、运用新知精心设计习题,诊断学生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设计了四道习题,第一道至第三道是基础题,第四道是拓展训练题。学生做导练单,然后交流收获。巩固运用新知,进一步突出本课重点与难点。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分子和原子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3、分子间有间隔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化学变化的实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首先分解成原子,原子间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的分子。分子原子在变化中的情况: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数目不一定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变。关系如下物质、分子、原分子构成构成构成物质原子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综合学习学生活动评价表(生评)评价对象____________总成绩____________评价主体:学生(自评、互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项优(★★★★)良(★★★)中(★★)较差(★)单项成绩一、活动行为评价1、参与活动态度①积极热情主动②积极热情但欠主动③态度一般④较差2、活动记录情况①记录完整规范②记录完整但欠规范③有记录完整性一般④记录较差3、协作意识与完成任务情况①协作意识强任务完成好②协作意识较强任务完成较好③协作意识与完成任务一般④协作意识完成任务较差二、学习技能性评价1、获取信息的方法①熟练规范进步大②较熟练有进步③能够掌握进步不大④有待努力2、学习档案建立①独立完成,完整规范②他人指导完成,较完整③他人帮助完成,有待完善④他人帮助未完成,三、认知水平评价1、对学习主题的认识①能清晰的阐述学习主题②能阐述学习主题认识较清晰对学习主题认识一般④对学习主题认识欠佳2、信息收集①收集的信息与主题密切相关并有来源标识②收集的信息与主题有一定关系有来源标识③收集的信息与主题有一定关系没有来源标识④信息与主题关系不密切没标识3、信息获取(活动)过程的陈述①能用条理清晰优美的文字和流利语言阐述过程②过程表述文字条理清晰语言欠佳③过程表述文字条理一般④要迎头赶上4、对学习活动结果的认识①能及时将收集的素材用清晰流畅语言整理成紧扣主题的文字或写出调查报告(总结)。②(同左①)但语言文字不够清晰流畅③(同左①)但扣主题不紧④文字表述较简单四、创新能力评价1、对事物的认识①对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他事物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②(同左①)理解较浅③(同左①)理解模糊①未理解3、知识迁移的创造性①学习活动中能发现新的主题,能阐明自己的观点,有完整的设计方案②学习活动中能发现新的主题,能阐明自己的观点,没有设计方案③学习活动中能发现新的主题,未阐明自己的观点,方案无④未发现新主题注:总计:S=60★成绩:优:S≥50★;良:50★S≥42★;中:42★S≥35★;较差:35★S≥15不合格:S15★教师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