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与细胞练习题1.人体的神经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共同的特征有(BCD)A.核膜周期性地消失与重建B.细胞形成较多突起C.具有分泌功能D.线粒体较丰富2.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A)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光量,调焦观察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光量,调焦观察C.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光量,调焦观察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光量,调焦观察3.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B)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均有叶绿体C.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有基粒4.下列物质中,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C)①肾上腺素②突触后膜上的受体③淀粉④唾液淀粉酶⑤纤维素⑥胰高血糖素A.①③④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⑥5.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面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A.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囊状结构的膜上B.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外膜和内膜上C.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D.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外膜、内膜和基粒上6.下图为人体内两种重要化合物A与B的化学组成关系,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a的种类约有20种,b的种类有8种B.a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C.B是人的遗传物质D.A的种类在神经细胞7.关于蓝藻和蛔虫结构及代谢特征的比较,正确的是(D)A.蓝藻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蛔虫细胞进行无丝分裂B.蓝藻有叶绿体,蛔虫没有叶绿体c.蓝藻是光能自养型生物,蛔虫是化能自养型生物D.蓝藻可以吸收利用CO2,蛔虫不能吸收利用CO28.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C)A.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相互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B.DNA是一切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C.酶是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大分子D.RNA通常只有一条链,它的碱基组成与DNA完全不同9.原核细胞内没有(ABC)A.内质网B.核膜C.线粒体D.核糖体10.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CD)A.在细胞内外的物质运输中起决定性作用B.使核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不受细胞质的影响C.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D.使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区域化11.雌性家兔体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最多的是A.神经细胞B.心肌细胞C.乳腺细胞D.红细胞12.某单细胞生物,体内不具有叶绿体但有叶绿素,它最可能是A.真核生物B.异养生物C.无核膜的生物D.有线粒体的生物1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C)A.人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没有胰岛素基因B.人体内不再分裂的体细胞中共有46个DNA分子C.性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D.内质网与细胞膜相连,不与核膜相连14.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D)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核糖体不同C.转运RNA不同D.信使RNA不同15.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完成分化以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不变B.膜的流动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C.特异性免疫系统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分子识别“自己”和“非已”D.分泌蛋白质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16.某种抗癌药可以抑制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据此判断短期内使用这种药物对机体产生最明显的副作用是A.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B.影响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造成糖代谢紊乱C.影响血细胞生成,使机体白细胞数量减少D.影响脂肪的合成,减少脂肪的贮存17.通常正常动物细胞中不具有的酶是A.复制DNA所需的酶B.转录合成RNA所需的酶C.翻译合成蛋白质所需的酶D.逆转录合成DNA所需的酶18.下列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A.RNA催化细胞内某些生化反应B.RNA是一种遗传物质C.RNA参与构成核糖体D.RNA参与构成细胞膜19.下列关于细胞生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A.大肠杆菌在有氧状态下利用细胞质中的相关酶系合成ATPB.吞噬细胞摄人抗原,经处理后合成相应的抗体C.人的红细胞成熟后,仍继续合成蛋白质D.叶肉细胞利用核孔实现核内外DNA,RNA和蛋白质的交换20..在下列自然现象或科学研究成果中,能为“动物细胞具有全B能性”观点提供直接证据的是A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C.用体外培养的皮肤治疗烧伤病人B.蜜蜂的未受精卵细胞发育成雄蜂D.小鼠腺细胞的自我复制21.为了研究酵母菌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后,观察相应变化。可能出现的结果有CDA.细胞核内不出现,H标记B.内质网是首先观察到,H标记的细胞器C.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膜上能观察到’H标记D.若能在高尔基体上观察到’H标记,表示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22.维生素D能较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A()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基本支架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23.关于细胞膜流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D()A.因为磷脂分子有头和尾,磷脂分子利用尾部摆动在细胞膜上运动,使细胞膜具流动性B.因为蛋白质分子无尾,不能运动,所以它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C.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蛋白质载体的翻转运动,与磷脂分子无关D.细胞膜流动性与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有关24.科学家常用牛、羊等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为研究细胞膜成分的材料的原因,不正确的叙述是C()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等其他膜结构,易得到较纯的细胞膜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呈游离状态,易分离和稀释C.哺乳动物红细胞易获取、价格合理D.哺乳动物红细胞无细胞壁,容易制取细胞膜25下图表示科学家进行的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你认为该图最能说明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B.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C.细胞质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26.离体培养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对甘氨酸的吸收功能丧失,且这种特性在细胞多次分裂后仍能保持。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CDA.细胞对氨基酸的需求发生变化B.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C.细胞壁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通透性降低D.诱变处理破坏了细胞中催化ATP合成的相关酶系27.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结合下面关于溶酶体(一类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单层膜中状细胞器)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abcdefg(1)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细胞器a;e是由膜包裹衰老细胞d的小泡,而e的膜来源于细胞器c。由图示可判断:a是,c是,d是。(2)f表示b与e正在融合,这种融合的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特点。(3)细胞器a、b、c、d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等。(4)细胞器膜、和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可以模拟生物膜的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1)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2)流动性(3)蛋白质和磷脂(4)细胞膜核膜选择透过28.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结合,两类细胞则分别产生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将两类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其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在370C下保温40min后,细胞上两种荧光点呈均匀分布(如图所示),试问:(1)人和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膜结构的起受体作用的。为使人、鼠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必须除去细胞膜表面起作用的糖蛋白。(2)融合细胞表面的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可以证实关于细胞膜结构“模型”的观点是成立的。(3)融合细胞表面的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原因是,这表明膜的结构具有。(4)细胞融合实验若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平均分布的时间大大延长,这说明。若在10C条件下,两种表面抗原便难以平均地分布,这又说明。(1)糖蛋白免疫(或识别)(2)膜物质分子能够运动(3)构成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运动的一定的流动性(4)膜上蛋白质分子运动的速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慢环境温度很低(接近O℃)时,蛋白质分子运动速度也接近零29.右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代表蛋白质分子;B代表磷脂双分子层;D代表多糖。(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半流动性。(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b、c、d。(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b;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a。(6)如果此为神经细胞膜,则当其受刺激后发生兴奋时,Na+的流动过程是编号c。30.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1)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通过核孔实现生物大分子的转运。(2)通常分泌到细胞膜外的蛋白质需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和修饰后,以分泌小泡的形式排出.(3)红细胞膜内K+浓度是膜外的30倍,膜外Na+浓度是膜内的6倍,维持这种K+、Na+分布不均匀是由膜上的载体所控制;红细胞膜上糖蛋白的糖支链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若去掉这些糖支链,就不会发生红细胞的凝集反应,说明细胞膜表面这些糖蛋白是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