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中国军事文化的伟大创造和贡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中国军事文化的伟大创造和贡献【副题名】【责任者】王日中苏建军附加信息【内容】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中国军事文化的伟大创造和贡献王日中苏建军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在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伟大斗争中,创立和发展了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文化体系,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写下光辉篇章。本文分别介绍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中国当代先进军事文化的伟大创造和贡献,揭示了有中国特色现代军事文化的主要内容:以人民战争为基础,辩证掌握战争本质的军事观念文化;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加强人民军队建设为中心的军事制度文化;以灵活机动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为特色的军事谋略文化;等等。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始终代表先进军事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胜利完成时代赋予我军的光荣历史使命。关键词: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中国军事文化创造贡献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在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伟大斗争中,凝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和发展了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文化体系,在世界军事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先进军事文化体系毛泽东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和他的战友们充分认识到文化在军事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并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军事文化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相结合,批判地吸取古今中外优秀的军事文化遗产,领导我们党、军队和人民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先进军事文化体系。(一)以人民战争为基础的军事观念文化军事观念文化是人们在军事实践中形成的对各种军事现象的根本看法,主要包括军事价值观、军事伦理观、军事审美观等。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以人民战争为基础,辩证地把握战争的客观过程和主观指导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同中国历史上一切军事观念文化有着根本区别的无产阶级军事观念文化。军事价值观是军事文化的核心,它是人们在军事实践中以自身需要和社会发展为尺度,对军事活动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价值评估的根本观点。这里,我们侧重介绍毛泽东立足于中国革命实际,对战争功能、战争主体以及军事文化的价值分析。1.战争是流血的政治,中国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必由之路。19世纪普鲁士著名的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论断。列宁称这一论断是“至理名言”,并进而指出,政治是指“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战争不仅是政治的继续,而且是政治的集中。”毛泽东继承并发展了上述思想,提出,中国革命实质上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之间政治斗争的继续。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一切军事活动,都是为实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目的服务的。毛泽东还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历史上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区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思想,强调要从促进或阻碍历史进步的角度分析战争性质,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用革命制止战争、维护和平,通过革命战争消灭私有制和阶级,从而最终消灭战争,是毛泽东军事价值观的重要内容。2.人民是战争的主体,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是交战双方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力量的较量。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以民为本,中国大军事家孙武将“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等“七计”作为判断战争胜利的依据,其中有六项涉及人的因素。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一书中专门研究了“民众武装”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认为“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这些思想,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他把人和武器这两个重要的战争要素放到战争实践中进行考察,认为人是战争实践的主体,具有自觉的能动性,决定着战争的发展方向。在军事活动中,物质要素(军力和经济力)和精神要素(人力、人心)都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相比之下,人的作用更为重要,更起决定作用。因为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人力(包括体力、智力、道德力及心理因素等)的强弱,决定着对军力、经济力的控制能力,决定着武器装备效能的发挥程度;人心的向背不仅决定其内部凝聚力的大小,而且决定其外部援助的多寡。毛泽东把战争主体由军队扩大到人民群众,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科学论断,认为只有获得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战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毛泽东在战争要素价值问题上批判了唯意志论和唯武器论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具有普遍的真理性。3.军事文化是军事斗争的有力武器。毛泽东对军事文化极为重视,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在哲学、政治、军事、文学、历史等学科都有很深的造诣。他深刻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并且,他注意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方面认识军事文化的重要作用。他说: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为了打败中外反动派,建立一个民主、富强的新中国,就必须研究军事问题,研究军事文化,包括研究军事理论,研究战略和战术,研究军队政治工作等。毛泽东还明确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写下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许多军事名篇,发表了大量与军事文化有关的演讲、文件、命令,写下了许多充满革命浪漫主义与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诗词,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文化思想,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人民在此后的一系列军事活动中立于不败之地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二)以人民军队建设为内容的军事制度文化军事制度文化是关于军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内容和形式、本质和作用、制定和实施等问题的观点、认识和学说等。毛泽东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军事制度文化的合理因素,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军事文化思想并借鉴苏联红军的经验,逐步建立了一整套与中国革命及军队实际相适应的军事制度文化,为人民军队的建设提供了稳定而持久的制度保证。1.以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作为我军军事制度建设的指导方针。毛泽东创立我军军事制度是为了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新型的人民军队。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惟一宗旨。它是人民军队的本质体现,是我军一切行动的准则,是建军的根本方向,也是我军区别于剥削阶级军队和一切旧式军队的根本标志。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性质的根本保证。早在1929年的《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就明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执行党的正确路线。此后,毛泽东又反复强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在政治上,要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统一全军的思想,指挥全军的行动。在思想上,制定学习马克思主义、加强思想教育的制度,提高官兵的政治思想觉悟,自觉抵制和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组织上,逐渐形成一整套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如军队内部实行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支部建在连上,等等。这些制度的实行使我军始终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在紧急关头过得硬,经受住了各种政治风浪和艰难困苦的考验,奠定了政治合格的组织基础。2.把严格的规章制度与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是我军制度文化的一大特色。严明的纪律、严格的法令制度是军队的生命,是战斗力的保证,这是古今中外无数军事斗争实践所反复证明了的真理。毛泽东指明,我军的纪律制度,与剥削阶级军队以及一切旧军队有着本质的区别:即它以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利益为目的,建立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之上。为此,毛泽东特别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在落实各项纪律制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坚持以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广大指战员的觉悟,让他们懂得遵守纪律与夺取胜利的关系,自觉地执行纪律、维护纪律。有了这样坚实的思想基础,我军各项制度的落实就有了可靠的保证,并在战胜国内外强敌的同时,也赢得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盛誉。3.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是把各项军事制度落到实处的关键。剥削阶级的军队是为少数人组成的社会统治集团服务的,其纪律制度反映的是阶级压迫关系,其维护纪律制度的方法主要是欺骗、利诱、打骂、刑罚。我军是人民的军队,官兵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严格的纪律制度,是为实现全体官兵共同理想而统一步调、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保证,而不再是阶级压迫的手段。所以,我军的纪律制度不是靠棍棒、金钱维持的,而主要是依靠广大官兵的觉悟、依靠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去落实。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共产党员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共产党的干部,必须“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积极肯干,不谋私利”;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要求战士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好必须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样,我们的军队就能做到令行禁止,步调一致。我军制度文化的这一显著特点,是官兵团结、上下一致的保证,是我军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毛泽东在人民军队中废除旧制度、实行新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如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军队与人民打成一片的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优待俘虏的原则,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等等,不仅为我军制度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为新社会制度的形成和建立提供了新规范,造就了新风气,其意义十分深远。(三)以人民战争战略战术为特色的军事谋略文化古今中外的著名军事家,无不注重军事谋略,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汲取前人智慧的基础上,创造了以灵活机动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为特色的谋略文化,在军事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1.知彼知己,深谋远虑。毛泽东历来强调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尤其要慎重初战。不战则已,战则必胜。他高度赞扬孙武提出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论断“仍是科学的真理”。知彼知己的核心,是解决战争中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使主观符合客观。在全面掌握敌我双方情况后,要认真研究,周密计划,“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毛泽东坚持因敌用兵的唯物主义原则,根据敌人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作战方式,并总结出了红军实行游击战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使之成为我军行之有效的作战指导原则。2.以退为进,以弱胜强。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从敌人极其强大凶残,我军处于相对弱小地位的实际出发,深入研究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历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用曹刿待机胜强齐及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著名战例,以及俄国在1812年采取暂时退却战略打败拿破仑50万大军的事例,说明我军在作战之初必须实行以退为进、后发制人的战略防御原则,提出战略退却的目的是为了保存军力,“选择和造成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若干条件,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然后进入反攻阶段”。为此,常常需要暂时丧失一些土地,因为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相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与强大的敌人硬拼,就会像阿比西尼亚那样丧失自己的全部土地。我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取得的辉煌胜利,完全证明了毛泽东这一战略原则的正确性。3.灵活机动,力争主动。争取战场上的主动权,是一切军事家都十分重视的作战指导原则。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指导中国革命战争,汲取孙武的“致人而不致于人”的主动权思想,以及“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等战术方针,根据人民战争的实际,形成了化被动为主动的一整套战法。概括起来,就是实行先打弱的,后打强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原则。敌人兵力强大,我集中优势兵力,攻打其薄弱环节,取得局部的优势和主动。我军灵活运动,扬长避短,精心选择对我有利而于敌不利的时间、地点、方式与敌交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你打我时叫你打不着我,我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