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近代中国社会演变和中国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人民解放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实行民主集中制和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举措: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和符合自身建设需要的章程;发动了工人运动和其他群众运动,并在实际斗争中获得了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延安整风运动”:第一阶段,始于1942年2月;第二阶段,始于1943年9月第一阶段,为全党普遍整风阶段。普遍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延安整风运动的意义:纠正了党内存在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提高了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如何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水平。成功实践、宝贵经验。党的六届七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最重要的成果:《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历史决议》:总结历史及其基本经验教训;肯定了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全面详尽地阐述了历次“左”倾错误在政治、军事、组织、思想方面的表现和造成的严重危害;着重分析了产生错误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强调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方针。“七大”召开的充分的思想条件:党的六届七中全会的召开;《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军事问题,对博古、李德在军事方面的错误进行了批评。这个决议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等在历次反“围剿”中所创造的红军战略战术基本原则,明确指出: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此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以周恩来为团长,全权指挥军事。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军事领导,开始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中国共产党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规划了革命胜利后建立新中国的蓝图。全会强调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5年4月21日,党的“七大”预备会议在延安举行。工作方针:团结一致,争取胜利必须谨慎谦虚,不要骄傲急躁,全党要加强团结。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举行重要发言: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朱德《论解放区战场》;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关于讨论组织问题的结论;周恩来《论统一战线》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方面的报告大会决议的有关内容:“七大”的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要竭尽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反对黑暗的前途“七大”提出当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新中国应当是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各革命阶级民主联盟的国家,即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大会通过的决议:关于新民主主义的一般纲领:“七大”强调要允许资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得到比较大的发展。毛泽东指出:中国经济落后,“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七大”在当的文件上首次明确提出要以生产力标准来评判一个政党的历史作用深刻地揭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规律对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三项基本经验,即武装斗争、统一展现、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七大”把当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系统地总结了当领导武装斗争特别是抗日战争的经验通过了新的党章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党的“十大”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49人,当时全国有2800多万党员。党的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仍然号召全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继续进行“文化大革命”。大会修改的党章,其基本精神与九大通过的党章也是一致的,只是删去了林彪为毛泽东接班人的内容。不不过,在周恩来的努力和毛泽东的支持下,党的“十大”还是体现了两年来批判极左思潮、落实党的干部政策的某些成果。邓小平等一批自“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打击和排斥的久经考验的老干部被选进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大”,总结了党和人民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并重申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任务。但是,“十一大”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因而是亟待开展的拨乱反正工作继续收到阻碍。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1941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提法1941年6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指示:要宣传“我党领袖毛泽东同志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关于中国革命的各项学说的主张”1941年9月: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扩大会议进一步肯定了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1942年7月1日:朱德发表文章指出:“我们党已经积累下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正确的掌握了马列主义的理论,并且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创造了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的理论”陈毅,指出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创立了“正确的思想体系”1943年7月5日: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先使用“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1943年8月:周恩来在中央办公厅举行的欢迎会上指出:我们党在这三年中做了比过去20年还要伟大、还有更多成就的工作,这是全党团结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之下得到的。总结: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制定了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1978年底:召开了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左”倾错误工作重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新的历史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的转折点《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当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任务已经胜利完成。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特区的创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开始: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已在全面拨乱反正的同时开始启动。改革开放开始成为中国新的历史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党中央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对开展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全面改革进行研究和部署。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对此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1986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是党制定的第一个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决议》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80年1月:专门成立党章修改小组。由邓小平、胡耀邦主持,胡乔木具体负责。修改草案第一稿1980年2月:提交十一届五中全会讨论。第一次修改1980年5月:第二次修改1980年7月:第三次修改1982年7月下旬:到北京扩大会议,共130余人到会,会议进行了六天。为党的十一届七中全会做准备1982年8月6日:党的十一届七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华国锋主持了会议会议决定了十二大的召开时间,并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公开宣布恢复中共八大那样把自己的代表大会完全公开在全国人民面前的好传统审议并通过了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二大的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草案)》,并决定将这两个文件提交党的十二大审议1982年8月30日:党的十二大预备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确定了大会四项议程选出了由252人组成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选举赵紫阳为大会秘书长大会主席团选举产生了由31人组成的主席团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宋任穷代表十二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所做的审查报告通过了大会日程筹备工作圆满完成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有关内容:出席大会的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代表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大会议程有:1、审议通过中央委员会的报告,确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2、审议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3、按照新党章规定,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会议由大会主席团和主席团当务委员会主持开幕式大会邀请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列席80年代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上的重要年代。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人民在80年代的三大任务。在这三大任务中,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9月2日至4日:代表们用了三天时间,进行热烈讨论,代表们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心情舒畅,会议气氛十分活跃5日下午:大会主席团举行会议;大会副秘书长胡乔木就代表们在分组讨论中对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草案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以及据此对报告和党章草案进行修改的情况做了说明;会议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草案和《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决议草案,并且决定将这两个决议草案提请大会通过6日下午:举行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批准胡耀邦代表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所做的报告;通过了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学习这个章程的决议10日和11日上午:举行全体会议,进行中央委员会正式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的选举;大会民主选出中央委员210名,中央候补委员138人,组成新的中央委员会;根据新党章的规定,选出委员172人,新成立了党史上过去没有过的中央顾问委员会;选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33人11日:十二大闭幕,李先念致闭幕词9月12日至13日:党的十二届一中全会召开;选举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邓小平为主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陈云为第一书记1980年至2000年: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前10年(即80年代)打好基础,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后10年(即90年代)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根本任务通过了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左”的错误对党的性质和党的指导思想,对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总任务,对党在国家生活中如何正确地发挥作用,都做了马克思主义的规定党中央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十二大党章的特点是:(1)有了一个内容比较充实的“总纲”,比较完整地、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党的性质和当的总任务,对党在国家生活中如何正确地发挥领导作用,都做了具体的规定。(2)对党员和党的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要求,比过去历次党章的规定都要更加严格。(3)根据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新党章强调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组织都必须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4)新党章对改善党的中央和地方组织的体制,对加强党的纪律和纪律检查机关,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都作了许多新的规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