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调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2年2月3日-2010年2月14日调查地点:河北省沧州市青县调查对象: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木门店村村委会及当地农民调查目的:我省农业大县青县把“连横”式产业化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和“积极引导、稳妥推进”的原则,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引导扶持力度。到目前为止,我县已建成以农业合作社为重点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5个,入社会员4600多人,辐射带动农户3万户,占全县农户的37.5%,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生产向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初步探索出一条促进农业振兴、农民共同富裕、农村繁荣发展的新路子。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农村环境保护也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农村环境保护不仅是关系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内容和体现。在发展现代化农业中我县农村环境状况如何?存在着哪些突出的矛盾?已成为我县环境保护工作必须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了解我县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2012年寒假,对我县农村环保工作进行了一次简单调查。先后了解彭营等几个村农户,对我县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面源污染、饮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就进一步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青县发展现代农业的现状及启示(一)联小成大,加快“连横”式农业产业化进程传统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投工投劳多,耗费精力大,生产有很大盲目性,直接导致农民增收缓慢。为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青县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发展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以大带小”的“合纵”式产业化经营模式。全县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6个,“龙头+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日益明显。但实践中他们渐渐感到,“合纵”式发展模式尽管来得快,但覆盖面相对较窄,要想进一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让更多农民受益,必须探索一种门槛低、参与率高、受益面大的经营模式。为此,青县在抓好“合纵”式发展模式的同时,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抓手,积极引导农民横向联合,走合作化的路子,从而进一步构筑起“联小成大”的“连横”式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方面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在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架起了沟通对接的桥梁和纽带,完善了产业化经营机制,构建起“龙头企业+农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了产业化经营水平。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统购统销、搞深加工等方式,实现自我积累、自主经营,逐步发展成为外接市场、内联农户的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二)培育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有效解决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青县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整合农村生产要素、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来抓,着力推进“三个转变”。1.变“多数人种少数地”为“少数人种多数地”,促进分工分业。通过发展农合组织,提高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作业水平,促进农业分工分业,让更多农民从农业、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到二、三产业中就业挣钱。2.变农民“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共抗市场风险。通过发展各种专业农业合作组织,把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农民组织起来,共同面对市场,从而提高农民的市场谈判地位,实现农民与市场的有效对接。3.变“少数先富”为“多数共富”,以先富带后富。针对不少农民想富、盼富,但没思路、没门路、没技术的现象,政府积极引导懂技术、会经营、有信息的致富能人兴办农合组织,通过市场利益联结机制带领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从而找到了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能人帮带作用、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三)多元创建,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步伐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青县积极发展以农业合作社为重点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实践中,探索实行了四种组织创建模式。1.能人领办。积极引导农村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发挥自身信誉高、资金足、技术硬、经营能力强的优势,联合从事同一产业的农户组建农业合作社。2.基地创办。依托基地生产规模和多年形成的产销优势创办农业合作社,把基地农户吸纳为合作社社员,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3.部门协办。积极引导农技推广部门利用自身人才、技术等优势,牵头联合农民成立合作组织,发展主导产业。4.“两委”帮办。积极引导村“两委”利用村集体资源优势,联合本村和邻村从事同一产业的农民成立协会或合作社,开展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四)行政助推,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离不开党委、政府的行政推动。从2005年初开始,青县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确定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总抓手,全面抓好创建工作。在工作中,青县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规划,力争每个乡镇培育1-2个合作组织试点,全县40%以上的农户加入各类农民合作组织,70%以上的农产品可以通过合作组织加工销售。二是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有关规定》,县财政每年拿出15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对合作社的相关经营服务活动给予免税;对合作社优先给予信贷支持,放宽担保抵押条件,给予利率优惠,以政策杠杆引导发展合作社。三是选择树立大鹁留村勃翔农业合作社、胡白庄田业蔬菜协会等19个合作组织发展典型,并在全县群英会上对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表彰奖励。通过组织现场观摩、群众座谈、制作电视节目等形式推广成功经验,激发群众的合作热情。四是成立了由县农工委书记任组长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加强日常协调、督导。将合作组织建设列入对乡镇农业考核的重要内容,增强各级干部抓好合作组织建设的责任感,促进合作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五)青县推进“连横”式产业化的启示1.专业合作组织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目前土地占有条件下,只有发展农村合作经济,走合作化的路子,才能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青县在抓好龙头企业建设这种“以大带小”的“合纵”式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同时,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联小成大”,发展“连横”式产业化经营模式,切实找到了一条促进农村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分工分业,提高农民市场谈判地位,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路子。2.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遵循规律,灵活创办,做到“民办”而不“官办”。历史经验和教训反复证明,民办性、合作性是农合组织最基本的特征,发展农合组织必须遵循其内在规律,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切实做到“民办、民管、民受益”,绝不能搞强行“捏合”“拉郎配”。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实践中,青县放手发动群众,不拘一格搞创建,探索出了能人领办、基地创办、部门协办、“两委”帮办等农合组织创建形式,为合作社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3.政府要在合作社发展中有所作为。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组织,政府不能包办代替,但这并不等于政府就可以消极对待、无所作为。农业走向合作是个大方向,但这一过程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青县县委、政府通过出台扶持政策、树立典型示范、加强领导协调等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了农合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4.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青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实践证明,发展农合组织不仅可以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还可使农民在互助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道德意识、民主意识,积累好经验、养成好习惯,对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起到潜移默化的推进作用。无论是从实践还是从长远看,合作化都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二、青县环境保护的现状、问题、原因分析及建议(一)我县农村环境现状在调查中感受到了各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特别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环保、农业、畜牧、水利、建设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方针,积极探索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积极促进农村环保工作的开展,以循环型、节约型、生态型农业为理念,树立了一批很好的样板。1.创建生态文明村,已成为农村环保工作的亮点。各地按照“生态文明村”建设标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许多村庄经过综合治理,硬化了村庄主干道;村落周围建立绿化带;修建垃圾收集设施及排污水沟;清洁能源被广泛推广;家庭禽畜养殖实行圈养,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得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2.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已开始得到治理。许多地方采取科学划定禁养区,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重点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通过积极建设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3.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各地加大了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对重点流域、区域的造纸企业、食品酿造企业、制革企业、化工工业进行了深度治理和结构调整。面源污染防治得到重视。重点开展了农村化肥、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开展农村畜禽养殖综合治理工作,建立有机肥料加工厂,将畜禽粪便加工成高效有机复合肥。4.农村沼气和秸秆综合利用等农村节能减排技术得到推广。近年来,各村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投资主体作用和农村信用社的融资主渠道作用,有效破解了沼气建设的资金瓶颈。把沼气建设与生态家园富民行动、村村通、植树造林、扶贫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从根本上解决秸杆对农村带来的污染,为秸杆的综合利用找到出路,各地从农业可持续发展入手,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培肥地力,严禁焚烧秸秆,并建立监督检查责任落实追究制。5.培育壮大绿色资源,走生态林业产业化之路。通过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体系,使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得到极大改善,同时,探索出了一条林粮协调发展的成功模式。总体上说,由于各地政府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正逐步加大,农村环境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农村环境状况仍然较差。当前,随着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增加,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总体恶化。(二)我县农村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以来,各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有大幅度提高,但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环保资金普遍短缺,农业、农村污染减排任务艰巨,已成为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制约因素。1.饮用水不安全仍然突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类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欠缺、污染治理设施简陋的现状,造成农村饮用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污染特征:2.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尚未得到控制近年来各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由于对畜禽粪便污染的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相对滞后,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成为影响农村生存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3.化肥、农药、污灌和污泥农用对环境潜在影响大为提高农产品产量,各市不少地方过量使用化肥、不当施用农药以及不科学的污水灌溉等问题依然严重。城市污水处理的污泥农用也逐渐成为新情况、新问题。4.秸秆对水体和环境空气的影响不容忽视由于我县是农业大县,每年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巨大,除部分作为饲料、工业原料、直接还田利用外,其余的堆放于田间地头、道路及河道两侧,造成河道堵塞及水体污染;有些在田间直接焚烧,造成大气污染。5.农村生活污水、垃圾问题应引起重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农民居住格局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首先是居住面积的不断增加;其次是新居多沿公路建设;第三是农民生活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