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节水农业实现长治市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发展节水农业实现长治市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作者:宋辉文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参考文献(32条)1.刘昌明.陈志恺中国水资源现状评价和供需发展趋势分析20012.石玉林.卢良恕中国农业需水与节水高效农业建设20013.王万茂.韩桐魁土地利用规划学20024.郭元裕农田水利学19865.刘黎明土地资源学20026.李英能.黄修桥.吴景社水土资源评价与节水灌溉规划19987.吴文普.牛文全.郝宏科现代高效节水灌溉设施20028.李英能节水农业新技术19989.傅琳.董文楚.郑耀泉微灌工程技术指南198810.汪志农.冯浩节水灌溉管理决策专家系统200111.陈奇恩旱地农业实用技术200212.朱道华农业经济学200013.农业部发展计划司新世纪初中国农业展望:农业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汇编200214.周维博西北地区的农业灌溉与节水途径[期刊论文]-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1(1)15.韩洪云.赵连阁节水农业经济分析200116.张岳如何加快建立我国农业节水保障体系2002(154)17.奈尔斯·罗林.王德海.郎大禹推广学-农业发展中信息系统199118.任晋阳农业推广学199819.王德海农业传播与沟通200220.H·阿尔布希特.高启杰农业推广-基本概念与方法199321.国家计委价格司.水利部经济调节司联合调研组百家大中型水管单位水价调研报告2002(44)22.万宝瑞加入世贸组织与中国农业200223.贾大林21世纪初期我国节水的目标与任务2001(137)24.韩丽宇OECD成员国的用水与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期刊论文]-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1(1)25.荣丰涛长治市现代水利体系建设研究报告200126.长治市人民政府长治市现代水利体系建设纲要200227.张兵生长治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初步调查与思考200128.王新方长治地理199029.刘启发山西省长治市建国四十年水利建设经济效益计算分析报告198930.长治市水利局长治市历年来水利统计资料200131.山西省运城市夹马口扬水工程管理局夹马口泵站灌区水管理文件选编(1991-2001)200232.孙宏波自力更生兴水利调整结构增效益2000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翁存雅江淮分水岭丘陵地区发展节水农业的措施-安徽农业2004,(10)江淮分水岭丘陵地区斜贯六安市全境,涉及霍邱、金寨、霍山、舒城、裕安等县(区),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0%左右,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形成了境内多丘陵、高岗和旱地,地面植被覆盖率低,水资源主要以大气降水产生的地表水为主,地下水资源贫乏,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南部山区的60%,降水时空分布不均,6~9月降水占全年的65%,境内现有水利等基础设施差,自然降水拦蓄率低,灌溉技术落后,加之人们节水意识淡薄,水资源浪费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用水矛盾.农业干旱缺水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江准分水岭丘陵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在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发展节水型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会议论文王允青.何传龙.许浒江淮丘陵地区玉米农业抗旱保水剂应用研究2004本文通过几种农业保水(抗旱)剂对江淮丘陵地区玉米的节水及提高肥料利用率进行田间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土壤保水剂(苗乐宝)、抗旱保水剂(旱地龙)玉米增产7.6﹪、6.4﹪;氮肥利用率提高2.5﹪、1.7﹪;磷肥利用率提高2.6﹪、0.6﹪.节水效果显著.3.学位论文周佳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局地农业水资源配置研究——以荣昌县大坝村为例2007本文对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局地农业水资源配置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气象干旱的发生频率为春旱频率为45.0%,夏旱频率为22.6%,伏旱频率为35.5%,表现为春旱发生概率伏旱发生概率夏旱发生概率。春早、夏旱、伏旱的频率均各自低于3月~4月、5月~6月上旬、6月下旬~9月上旬中枯水年和偏枯年发生的总概率。(2)土地利用格局与坡度密切相关,并影响着作物蒸散量。(3)旱地土壤库容较小,但是有效水库容占的比率较大,影响土壤水库的因素主要为坡位、土地利用方式。(4)研究区存在降水与作物需水时间上严重不匹配,需要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的合理布置来解决这个问题。4.会议论文吕谋超.张祖新丘陵地区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的途径初探2006节水灌溉农业占据我国节水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最主要地位,丘陵地区是西部大开发部分省市农业生产的核心区域.本文主要探讨了丘陵地区小水源的利用、可采用的灌溉方式和相关工程的管理模式,以期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5.期刊论文李戈明.廖雍彬依靠科技进步发展节水农业-四川农机2003,(2)泸州市江阳区是川南典型的丘陵地区,受降雨时段和蓄水能力影响,江阳区是一个相对缺水地区.根据江阳区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变革,推进农田灌溉现代化,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6.学位论文许可川中丘陵地区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动态分析——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2009近年来,全球变化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全球环境变化的区域效应成为了地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全球气候变化将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而“靠天吃饭”的农业是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文中以川中丘陵地区四川省盐亭县为例,通过对其26年(1980~2005年)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的动态分析,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对小尺度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提出对农业生产优化管理与气候资源利用的响应措施,为该区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依据盐亭县近46年(1960~2005年)太阳辐射、气温、降水资料和近26年(1980~2005年)来的蒸发量气象观测资料做定量分析,分析了该县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运用模糊数学方法采用26年(1980-2005年)的数据动态计算分析了水稻、玉米、甘薯和小麦的气温、日照百分率和降水的隶属函数,并采用平均资源适宜指数,平均效能适宜指数和平均利用指数对研究区四种农作物的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进行了评价,同时,探讨了近26年来该县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并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生产对策。其研究结果表明,该县四种作物在生育期内的气候资源适宜状况(Isr)的排序为:甘薯>水稻>玉米>小麦。它们在生育期内光热水的配合程度(Ise)的排序为:甘薯>玉米>水稻>小麦。平均利用指数以玉米最高(K),其排序为:玉米>甘薯>水稻>小麦。近26年来盐亭县气候变化对四种作物的生产影响而言,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而日照和水分的影响较大,其中日照变化对四种作物的生长都是有利的影响,但降水量变化对三种大春作物是不利的影响,而对小春作物则是有利的影响。从气候资源适宜状况和光、热、水的匹配程度来看,三种大春作物均呈振荡性上升。从气候资源的平均利用效率来看,水稻和玉米呈上升趋势,甘薯呈下降趋势;而对小春作物(小麦)而言,无论是从气候资源的适宜状况或是光、热、水的匹配程度,或者是气候资源的平均利用效率都有明显的上升。该县适应气候变化,提升农业生产优化管理的对策主要包括:大力发展大春作物生产,稳定小春作物种植;水利与水保相结合,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抗灾能力,稳定农业生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7.会议论文妥德宝.郑大玮.林启美.王砚田旱作地区以丘陵为单元点面结合的雨水集蓄利用模式2004我国北部低山丘陵及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最为短缺,严重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人民长期处于温饱线以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近几年推广应用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发展水窖、水窑等雨水集蓄利用设施,虽然大幅度地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短缺,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但由于这些地区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比较差,工程集雨受到很多限制,仅限于路面、庭院和屋顶,面积和可集蓄水量都不大。根据我们在内蒙古武川县国家攻关项目所获得的成果和旱作地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提出以丘陵(或梁峁)为单元,点面结合的雨水集蓄利用新模式,具体做法是在丘陵顶部建设集流场和蓄水设施,坡地建设渐进式等高田,辅助以集流和保护性耕作及节水补充灌溉。在内蒙古准格尔旗的实践证明,其效果比起单一的工程或农艺雨水集蓄利用措施,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要好得多,可操作性也比较强,值得在类似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8.期刊论文张鸿.郑林用.任光俊.蔡红.鄣红.龚万灼.林超文.何文铸.陈栋.ZhangHong.ZhengLinyong.RenGuangjun.CaiHong.GuoHong.GongWanzhuo.LinChaowen.HeWenzhu.ChenDong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战略与策略Ⅵ.——重点任务之区域农业发展-中国农学通报2010,26(6)区域农业是多种农业产业在一个区域的综合体现.根据四川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以粮食主产区和丘陵地区为重点,通过技术链和产业链的耦合,依靠科技大力开展主产区粮食科技丰产、丘区三市现代畜牧业、季节性干旱丘陵区现代节水农业和丘陵地区现代农业机械化等区域农业的技术集成与示范,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丘陵地区农业现代化.9.期刊论文黄杰文.杨钟华水稻地膜覆盖保水栽培的农艺特性及操作技术-农业装备技术2000,(1)节水农业是世界农业生产面临的难题,为探索水稻如何实现节水栽培,尤其是在水源紧缺的丘陵地区实现节水栽培,1999年在茅山镇实施了水稻地膜覆盖保水栽培试验.10.期刊论文齐学斌.樊向阳.李平.黄仲冬.QIXue-bin.FANXiang-yang.LIPing.HUANGZhong-dong井渠结合灌溉类型区多水源联网优化调度模式研究-灌溉排水学报2007,26(2)针对丘陵地区灌溉水源分散、灌溉保证率低、农业缺水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将多水源联网工程技术与优化调度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井渠结合灌区多水源联网优化调度模型,大大提高了灌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灌溉保证率.采用该技术及其他节水措施后,威海井渠结合节水示范区全部耕地可得到灌溉,灌溉后的粮食产量由原来的9000kg/hm2提高到11550kg/hm2,示范区平均增产25%.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显著.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e9d984e6-b6f2-4005-abab-9dc900b26684下载时间:2010年8月5日

1 / 8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