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刚第三章当代社会婚恋现状与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当代社会婚恋现状与分析一、80、70、60不同年代青年的婚恋媒介方式1、一见钟情2、相处生情3、青梅竹马4、别人介绍二、60、70、80不同年代夫妻的相处方式1、相互体贴2、彼此信任3、经常沟通交流4、遇到矛盾时相互谦让5、努力使自己更优秀7、有钱就可能解决问题8、满足对方的物质要求9、对他/她言听计从玫瑰作为爱情的象征,又在情人节到来前迎来了销售旺季,可是,我们的爱情好像并没有因为玫瑰需求的成倍增加而变得更加长久。单身大龄青年越来越多,中国式离婚成了家常便饭,人们一边手捧玫瑰,一边品尝爱情的苦果,中国人的婚恋出了什么问题?东方今报联合河南前卫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对郑州市230名常住居民进行调查,试图揭开当代人婚恋观的神秘面纱。【婚恋关键词】1、情感危机三成人遭遇情感危机问卷调查显示,近三成被调查者存在情感危机。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以下简称70年代生人)中,9.1%的人有情感危机,而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以下简称80年代生人)中遭遇感情危机的比例高达17.6%。70年代生人对感情的满意度虽然低于80年代生人,但是对感情的危机感相对较少。而对80年代生人而言,诱发情感危机的问题更多而且更分散,婚恋双方可能仅仅因为生活习惯、脾气、性格甚至是消费观念的不同就分道扬镳,婚恋双方的相互容忍度降低,不愿意为了爱情改变自己或者体谅对方。有人把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对婚姻的态度比作一个“U”。由于面临沉重的生活压力,并且刚刚经历七年之痒,人到中年后,婚姻生活往往会处于一生中的最低谷。调查结果显示,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以下简称60年代生人)对婚姻生活非常满意的占46.0%,70年代生人对于婚姻生活非常满意的占37.0%,80年代生人对婚姻生活非常满意的占60.0%。【婚恋关键词】2、分手态度从“苦苦挽留”到“顺其自然”60年代生人、70年代生人和80年代生人,对感情的观点有着非常显著的不同,60年代生人保守,70年代生人严肃而热烈,而80年代生人的爱情更加洒脱理智。面对分手,70年代生人多数会苦苦挽留,而半数以上的80年代生人会顺其自然。在面对感情时,80年代生人并不避讳“临时找一个”或“稀里糊涂说不清”。分手以后,40%的70年代生人和22.2%的80年代生人会后悔。对于60年代、70年代生人来说,理智分手的占40%,说不清原因分手的占60%。80年代生人做出分手选择的人中,70.4%经过理智思考并且不后悔自己的决定。80年代生人比70年代生人对感情的态度更加理智颇为出人意料。社会心理专家斯琴巴特介绍,改革开放前,社会结构稳定,男女谈恋爱、结婚、生孩子都在亲人、朋友和同事们的严密关注之下完成,感情目的明确,发展稳定,一时冲动导致分手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当时的社会对于感情变故的宽容度不够,分手或者离异的男女,会受到世俗偏见的影响,以致产生后悔的反应。而80年代生人,在感情、婚姻方面得到传媒、资讯等的帮助更多,有着相对丰富的情感经历,更多的诱惑和选择,所以才能够拥有更加成熟、开放的心态。【婚恋关键词】3、择偶标准新好男人要有好性格不同年代,受欢迎的男女类型也不同,并且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市场经济浪潮涌动的上世纪90年代,女性择偶因素中,对“经济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60年代生人中看重经济状况的很少,可对于80年代生人来说,45.7%的女性把经济条件列为择偶的首要标准。调查报告显示,在过去的30年里,女性心目中的“好男人”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40岁以上的女人,最看重男人的三项是“正直”“孝顺”“善良”;而82.1%的30岁左右的女人则把“积极进取”看成好男人的最重要指标;对于更加独立的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女性来说,好性格、好脾气成为择偶最看重因素。“好性格”“积极进取”“志趣相投”已经成为新好男人的标准。而传统的“善良”“孝顺”“有内涵”等好男人标准已经被挤出前三名。漂亮女人永远最有吸引力对于男人来说,美女永远要比知性女人更具吸引力。调查显示,各年龄层的男人评判女性的标准中,“形象好”所占比重达到46.7%,远超过女性“有内涵”所占比重。调查中有15名男性将“外表”列为首要择偶条件,女性无一人将外表列为首要择偶条件。有趣的是,调查中没有一位男性将“妻子会做家务”列为首要择偶条件,但“丈夫会做家务”却是18名女性的首要择偶条件。【婚恋关键词】4、感情杀手“两地分居”成婚恋新杀手“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来共枕眠”,缘分来之不易,可究竟是什么让男女抛开来之不易的感情呢?从70年代生人和80年代生人分手的理由,能看出很多颇有意味的变化。在70年代生人中分手原因集中在“性格不合”“经济状况”“感情不专一”“相互不信任”四个方面,而80年代生人,分手原因更加分散,“兴趣爱好不同”“不思进取”“两地分居”这些70年代生人并不介意的理由,成为80年代生人新的感情杀手。最有趣的是,在70年代生人眼里,最重要的分手理由之一是“相互不信任”,而80年代生人对此毫不介意。公务员何先生说,他女朋友对他特别不信任,可这不会影响他们的感情。他说,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思考,完全的信任太难了。同样,“感情不专一”在感情中的杀伤力也逐渐下降,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偶尔的出轨和背叛。“两地分居”成为爱情、婚姻的新杀手,现代人为了事业、学业,生活半径迅速增大,两个人的感情不能得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造成分手。改革开放前由于调动工作困难,两地分居的夫妻、情侣也很多,不过,他们忍受分离之苦的韧性似乎更强。斯琴巴特解释,除了一直以来的性格不合、文化差异、价值观不同等因素外,新的感情杀手如“兴趣爱好不同”“不思进取”“两地分居”的出现,意味着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开放,影响感情的社会因素在不断减少,而人内心的感受得到了最大化的尊重。四、婚恋的基础法国社会学家穆勒在分析了婚姻基础的基本内涵后认为:人类历史上的婚姻有三大动机:即经济、子女与爱情。在上古时期,经济第一,子女第二,爱情第三;中古时期,子女第一,经济第二,爱情第三;到了现代,变为爱情第一,子女第二,经济第三。这种划分大体上反映了人类婚姻中择偶标准的变化。三、不同年代青年的择偶特点1、1950~1960:“英模崇拜”成为择偶主流社会学家李银河在接受《小康》采访时总结: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几乎没有择偶的自由。但关于爱情自由的梦想已经萌芽。正是在那个时候,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风靡一时。其中敢爱敢恨的小芹成为青年男女的楷模,而行一贯家长作风的何仙姑在众人的哄笑中灰溜溜地下台,标志着中国进入择偶自由的阶段。“昨夜晚小芹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二黑哥你当了模范。人人都夸你是神枪手,人人都夸你打鬼子最勇敢。”小芹在影片里的唱词同样形成那个年代的择偶理想。那是一个价值单一的时代,不似现在黑白模糊,以单一价值选出的“模范”、“英雄”成为1950~1960S择偶的关键词。“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魏巍的一则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给了军人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嫁给军人,尤其是获得荣誉的军人是当年女性的理想。即便从战场走回来的军人身体已不再健全,但这些都不重要,军人的光辉与荣誉足以让窈窕淑女趋之若骛。生产工作中的“模范”成为在军人争夺战中不幸败下阵来的女性们的次优选择。当年,农村与工厂或者国家机关都会兴起“劳模”或“工作积极分子”的评比。那些站在台上胸带大红花的男女自然成为择偶的热点。那时候,人们找对象首先考虑的是,对方政治上是否要求上进,在工作上是不是模范;那年头,处对象的时候,“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争取工作上的进步”成为交流的主题和中心,并借此发展成为光荣的“革命家庭”。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安琪在一份调查报告中称,1948年到1966年,择偶条件中最关键的是本人成份、政治面貌以及家庭出身等。而当时的媒人在介绍对方的时候,通常首先就会推出党员身份,以上进的政治面貌作为卖点尤其盛行。---------------------------------------------------------2、1966~1976:政治决定一切文革十年,对一个国家来说尚且是一段不愿掀开的伤痛;而对一个人来说,尤其是那些正处于青春年华的人来说,更为残酷。“或许有很多人从此再也不能体会到爱情的纯真与激情。”对于那个年代的伤害,作家胡发云以“惨痛的代价”作评价。那时候,一件鲜艳一点的衣服不小心就代表了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人们的服装一律灰蓝色,发型也趋于统一。中国几亿人的生活中空前地只剩下一种思维方式,人们只能用谈工作为由进行“地下活动”,情书的开头一定要称呼某某同志,结尾也一定是革命的敬礼。在政治席卷一切的年代,男女青年择偶的关注点只有政治面貌与家庭出身。那是“根正苗红”,出身越穷越光荣的时代。青年人在择偶时,出身的好坏甚为重要,贫下中农、几代红之类的出身是一个颇有份量的条件,它起码可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政治背景,以保证在飘乎不定的政治风云中不会使家庭出现大的动荡。出身好的一般找出身好的,而出身不好的地主、资本家、富农的后代在择偶时较为困难,他们只能找相同境遇者。而对于知青来说,他们的爱情婚姻更加曲折、悲情。“那些无奈选择留在农村的女知青是一个悲剧。”胡发云说。“在那个年代,不允许谈爱情,这是个人私情,而国家提倡的是建设祖国。我们是感情被荒废的一代。”接受采访时,他语调激动:“即使有一些知青在这十年间结婚了,但他们大多数只是出于生存的考虑,为了获得一张政治的护身符或者一个生活的避难所。”这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年代,除了政治,一切都不存在。如果说五六十年代还存在爱情婚姻自由的话,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在文革期间,一切都被政治剥夺了。一个时代的错误与伤害,深深地烙印在这一代人的记忆深处。这或许是1980年代初期,伤痕文学能迅速兴起的原因。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青年在观看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时失声痛哭。3、1977~1987:至上的学历,浪漫的情愫1977年,在高考之外,谈恋爱也成为了那一年的关键词。在这一年,爱情开始与阶级感情稍稍分开,恋人们手拉着手逛公园,轧马路。1980年4月,新《婚姻法》施行。离婚的必要条件被修改为:双方感情确已破裂,并经调解无效。中国人终于承认爱情应该成为婚姻的灵魂。“张建国,男,××矿务局煤矿工人,27岁,预备党员,爱好文学,无烟酒嗜好。欲求心地善良,能料理家务,有正式工作的女人为妻。”旧报纸已经变脆,色呈暗黄。这是一则刊载于1984年某报端的征婚启事。历经几番政治运动,一度忘却自我,国人渐渐在情感意识上复苏,不再对家庭生活羞于启齿。政治面貌、家庭出身已不再成为择偶话题。而最能触及这一代人内心深处最柔软部位的是:知识。而学历则成为新时代青年们择偶最重要的条件。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那时的学历已具象为一个人前途理想工作事业情调趣味的标志。特别是那些文学青年,他们在外表上往往是挺廓的白衬衣,蓝色的喇叭裤,以及总不离手的一卷书——这一切对于那些对生活憧憬干涸了十几年的青年来说,意味着有知识,有文化,懂生活。理想,或者是理想主义,这个上个世纪80年代的关键词同时也主宰着我们的择偶观和爱情观。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以失败告终,像他们的父母一样,他们最终也走进了婚姻的围城,当时的中国并不具备彻底理想主义的土壤。那个年代,一个叫琼瑶的人对女青年们爱情择偶观的影响是注定要被写入史册的。1982年,《海峡》杂志刊出了《我是一片云》,据说这是琼瑶小说在大陆最早的现身。之后,琼瑶爱情小说红遍九州。在琼瑶笔下,爱情惊天地泣鬼神,甚至无往而不胜。受其影响,女青年们对爱情有了过高的评价和期望。然而,用不了多久,一个个从琼瑶故事里走出来的女孩,在经历了一场或几场恋爱后嫁为人妇,她们终于发现被琼瑶欺骗了。于是在那个年代的尾巴,实用主义开始左右人们的择偶选择。当时放开的经济政策,孵育出一批“万元户”,这对于当时工资以等级来标定,每月大多只有一二百元的国人来说,是一笔“大财富”。万元户的生活水平在消费相对平均的年代里显得很阔绰。于是,“万元户”这个名词又成为八十年代末期,择偶条件中的“磁石”。以理想主义开始,以实用主义结束。4、1990~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