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新增基站接入和全业务运营下各类业务接入的要求,应对现有汇聚节点收容能力不足的问题,各地均大力开展汇聚点的建设。需综合考虑城域范围内传送网和数据网汇聚层及接入层网络架构的搭建,为全业务运营做好准备。如何选择汇聚点机房、合理规划利用有限的机房空间成为汇聚点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汇聚点的定位和作用汇聚点在网络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负责将本地业务节点连接到骨干节点,通过物理及逻辑网络将业务汇聚、疏导到相应的业务收容节点。一般情况下,密集城区一个汇聚节点覆盖的区域面积宜为2~5Km2,一般城区宜为5~10Km2,城市郊区宜为10~20Km2。汇聚点应汇聚一定数量的基站及综合业务接入点。一个汇聚点终期汇聚的基站数量宜为30~50个(采用双汇聚点接入方式时,汇聚基站的数量宜为50~80个),开发区、城郊可适当放宽,但不宜少于20个。同时,一个汇聚点收容的综合业务接入点的数量宜为10~20个。规模较大的住宅小区,其潜在用户可就近由条件较好的基站或综合业务点收容,不宜单独设置汇聚点。汇聚点的建设、选取可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对于需求较为迫切的区域,可先期建设、投入使用汇聚点,对于现有基站及客户接入业务数量较小,而未来需求较大的区域,可先规划、选择好汇聚点数量及位置,储备站房、管道等物理资源。当汇聚点覆盖区域内收容的基站及综合业务接入点超过一定数量时,可根据规划进行区域拆分,逐步启用前期储备的汇聚点。汇聚点机房的选取汇聚点机房的选取应满足网络规划发展的需求,并结合地理位置、城市规划、投资效益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比较选定,需要极力保证机房的安全稳定性及业务的灵活快速接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汇聚点的位置可结合覆盖区域内移动通信管道与接入光缆分布、节点的设置难度、相邻区域汇聚点位置综合确定。宜在道路边、小区临街等管道、光缆建设和接入条件较好的位置选取汇聚点。●为便于汇聚点对区域内业务节点的汇聚,汇聚点不应设置在区域的边缘,也不必刻意选择在中心位置,应结合通信管道路由规划,在管道路由较丰富的地段选取。●由于汇聚点也兼作周边客户业务的接入节点,应首先在潜在用户密度较大、接入需求旺盛、业务较为集中的位置选取符合条件的汇聚点。●应尽量避免在铁路、河流、湖泊等大的障碍物附近设置汇聚点。尽量避免由于外在因素导致的管道、光缆路由不顺、业务无法接入的情况。●汇聚点应远离粉尘、油烟、有害气体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高压线、变电所等)。电磁干扰强度在5MHz--1000MHz范围要求小于120dBuV。安全距离执行相关规范标准。站房不应与水泵房及水池毗邻,站房的正上方不应有卫生间、厨房等易积水建筑,以保证网络设备的安全。防止盗窃、抢劫等人为事件、洪涝等自然灾害及易燃易爆物爆炸等人为事故对网络的影响。●汇聚点站房应尽量设置于一层,以保证机房承重要求,以及管道、光缆进出方便。●业务汇聚点应尽量设置于方便人员进出的位置(如靠近主干街道的门市房、移动营业厅或改建车库等方便协调进出的房屋建筑)。●机房应方便市电引入,能够设置独立电表,避免因为用电情况与附近业主产生纠纷。机房的防雷、接地等条件应符合通信机房的设置要求。汇聚点机房工艺、装修标准机房面积,购买的汇聚点站房应结构良好,以矩形为主,避免选择形状不规则的站房。汇聚点站房可装机面积(需区分站房的建筑面积和可装机面积)原则上需保证60m2~100m2,站房净高原则上不低于3.2m,最低不得低于2.8m。机房荷重,原则上要求当设备采用单面排列时,机房楼面荷载要求不小于600公斤/平方米;当设备采用背靠背排列时,机房楼面荷载要求不小于800公斤/平方米。安装设备前应对租赁机房楼面承重进行测试。机房净高,基于原有传统装机习惯,机房净高给出两种方案:一是2.8m~3.0m(设备采用高度2.2m机架);二是不低于3.4m(设备采用高度2.6m机架)。机房照明,应设置一般照明和事故照明,照明光源应采用荧光灯或节能灯作为主要照明光源。机房内灯具布置尽可能避开列架、走线架,灯具不得布置在电池组的正上方,灯具开关应设置在进门顺手处。当市电停电时,应由事故照明灯承担机房照明,其照明电源宜采用自带蓄电池的电源,应能根据机房照度情况自动开启。机房温度、湿度,有人值守:温度18℃~28℃,相对湿度20%~80%;无人值守:温度10℃~35℃,相对湿度10%~90%。机房孔洞及走线架安装,机房进出光、电缆穿墙孔洞原则上应选择开凿于房屋长方向两端墙上,用于主走线架或主槽道的穿过,穿墙孔洞位置下沿距地面高度为2.4m(机架高度为2.2m时)。穿墙孔洞尺寸建议为450mm/650mm宽×300mm高。楼板孔洞尺寸建议为(300mm~600mm)长×300mm宽。汇聚点机房的电源标准市电引入①机房外电引接应向供电部门办理引接手续,独立电表、独立缴纳电费,节省机房运行电费成本;对无法直接办理供电引接手续的机房,电费单价等费用必须满足运维部门的相关指标要求,并经运维部门签字确认。②市电引入界面,以业主配电设备开关为界面。③应至少引入一路稳定可靠的三相380V市电作为正常工作电源。④市电引入电缆在室外布放时,宜采用直埋方式。如必须采用架空方式时,则必须采用相应的防雷措施。室外埋式、架空挂吊式或沿墙敷设均选用钢带铠装电力电缆。⑤电力电缆室内敷设时,若室内垂直敷设高度较大,宜选用钢带铠装电力电缆。⑥电力电缆穿楼板洞明敷设无护罩时,必须穿钢管防护,钢管出地坪后高度一般为2米(具体按上海低压用户电缆装置规程实施)。⑦交流电力电缆室内沿走线架敷设或沿墙敷设时,如果与直流电缆或信号电缆一起布放,则交流电力电缆应穿金属软管,并将金属软管可靠接地。⑧电源及外电引入要求(如表1)。电源设备配置①交流配电屏按远期容量配置。输入开关为250A/3P2个(带市电油机互锁),输出开关为100A/3P2个、63A/3P4个、32A/3P2个、25A/3P6个、20A/1P6个、10A/1P6个。机架尺寸暂定为800*600*1800。②整流器满载容量按中远期考虑,近期容量按业务需求配置。在土建装修后,应先安装一台满架容量为600A的整流器,配置2个50A模块,为基站环监设备配电。在通信设备进入后,可按设备功耗配置整流器,整流器满架容量为600A,模块按设备功耗N+1配置。③UPS设备在机房土建装修后,暂不考虑,待有实际需求时按交流业务远期需求容量配置到位。④蓄电池组在机房土建装修后,暂不考虑,待有实际需求时按后备时间2小时配置到位。接地①机房地网的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5欧姆。②新建机房内设置接地汇集排(IGB)至少一块,规格均为TMY-100x10,从机房所在大楼就近引入2根95mm2电缆至室内接地排,室内接地排以辐射方式分别承接机房内各设备接地线。另外再从地网引出95mm2电缆至室外接地排,此接地排宜安装在馈线孔下侧外墙上。引入机房的天馈线金属外层,必须与机房内走线架等金属体绝缘,并接至室外接地排上。③机房内各类接地线应从接地汇集排上分别引接。机房内所有设备、走线架及导线的金属外壳均需良好接地。空调①机房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空调,以保证长期工作条件下的温、湿度条件符合要求。②空调必须具备断电恢复自启动功能,每个机房应至少安装2台空调,一主一备。空调外机必须牢固可靠、方便维修,空调内机根据合适位置安装,底部配置高度为0.2米镀锌角钢底座,应符合防震要求。针对特殊情况,空调只能安装挂机或吸顶机的应另行处理。③机房空调数量(如表2)。汇聚点机房的平面布置标准汇聚点站房内,汇聚层设备区域和客户接入设备区域应尽可能分离,并采用物理的方式隔开,以避免频繁的客户接入操作影响汇聚层网络的安全。设备摆放原则如下:应便于抗震加固。设备机架列间宜采用面对面或面对背的单面排列方式,如在原有机房装机,应充分结合原机房设备布置方式。新建机房根据设备情况,在负荷允许条件下可采用背靠背双面排列方式。主设备应排列在同一列内或相对集中,DDF应单独成列或相对集中,整个机房的安排应根据走线路由最短,减少路由迂回和交叉为原则,可单独设置设备区和配线区。根据各个节点机房在网络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将传输节点机房分成骨干机房和汇聚机房两大类,汇聚机房根据其业务需求又分为重要汇聚机房和普通汇聚机房。重要汇聚机房也指传统的传输网络汇聚点,而普通汇聚机房为全业务综合接入点。各类型机房下面以一个普通汇聚机房(即综合业务接入机房)为例,一个机房的标准配置(如图1、图2)。随着运营商的重组和业务牌照的发放,未来几年电信行业全业务竞争将更加激烈,而全业务的接入将对传输网络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本地传输资源压力也将随之增加。传输网络的发展正逐步摆脱单纯作为无线网或某一业务网络的配套网络而被动建设的情况,将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络进行规划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