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养老保险制度中国化全面建成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构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全力推进养老保险制度中国化:全面建成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构想卢海元1,2(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北京100872;2.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武汉430072)摘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梦想,必须打破思维定式,全力推进养老保险理论和制度的中国化,全面建成更公平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成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关键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大方向,确立“保基本、全覆盖、有弹性、能转移、可持续”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国特色的“大保障理论”,实行中国化、公平化、市场化、城镇化和可持续化改革,增强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此,应按照“双向推进”、“小并轨”、“大并轨”的思路,对养老保险制度实行革命性变革,制定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路线图,开展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新能源试点,将养老保险制度建成一个有灵魂、可以圆梦的制度。关键词: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中国化改革;大保障理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路线图中图分类号:D63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594(2014)05-0099-05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过去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成绩斐然,问题却也同样突出。2013年底,全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8.2亿人,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养老保险计划,但还有2亿多人游离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已参保中的3800多万人因各种原因中断参保,断保率居高不下,大量城乡居民难以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执政的社会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全覆盖,但制度不公平、不可持续使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连续5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首。养老保险消除了老年贫困,却没有扭转通过二次分配扩大一次分配差距的趋势,社会改革任重道远。反思上述现象,矛盾问题依然突出,既有参保人存在短视行为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制度设计存在缺陷。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表层原因在于:当前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社会正义呼声高涨,制度难以满足参保人对参保便携性、收入差异、需求弹性等需求。深层原因则在于:制度没有与时俱进地实现中国化,没有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指导,没有完全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偏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和核心价值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梦想,必须全面建成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为此,我们必须在高举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旗帜的前提下,打破思维定式,从理论、制度、政策、工作层面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全方位反思,深刻认识新时期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特点规律,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真谛和要义,凝聚智慧和共识,全力推进养老保险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中国化,切实完成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革命性变革,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更有效的制度保障。一、推动养老保险制度革命性变革的原则1.中国化改革。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精神,我们要始终把握改革的总目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有利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促进养老保险制度更公平可持续为99目标,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中国化。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国情出发,按照全面建成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方向,既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城乡统一、公平普惠的基础养老金,又要保持制度的弹性,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不同个人的特点,把握大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规律。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才会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和独特创造。我们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从养老保险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把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要内核,应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价值表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突出表现在价值观的进步,社会主义较资本主义更关注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规定。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应贯穿到政治、经济、社会的每一个领域,特别是民生领域。这就要靠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高的精神与道德境界,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核心价值观,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2.公平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最核心的价值追求,也是改革的目标和改革的条件。按照“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精神,深刻把握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将导致养老保险制度不公平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因素作为深化改革的目标,努力消除城乡、地区、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社会保险权益平等的制度障碍和制度歧视,加快推进在更大范围体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研究提出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双轨制”、“待遇差”问题;整合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保障服务,真正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公平普惠的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切实消除制度歧视。3.市场化改革。按照“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的精神,一是要自觉地坚持社会保险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方向,推进市场在养老保险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健全符合市场规律反映社会保险资源市场供求的保障水平和正常增长机制。二是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找准市场功能和政府行为的最佳结合点,明确政府和个人的保障责任,保持制度的弹性,满足不同群体和个人对保障的不同需求,同时,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完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三是要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制定实施免税、延期征税等优惠政策,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四是要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基础养老金,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流动和融入市场经济创造条件,从养老保险制度上实现与市场经济的接轨。五是提高低收入者的保障水平,更好地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兜底”功能,为市场化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六是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程度。4.城镇化改革。按照“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的精神,一是要按照能转移的要求,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城乡统一的基础养老金,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为城镇化提供制度保障,完善城镇化机制。二是在基础养老金制度建立前,要加快制定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之间有利于城镇化的衔接政策。5.可持续性改革。按照“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100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快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要求,将保障水平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中导致制度不可持续的每一个因素、每一个环节作为改革的目标,对影响养老保险制度不可持续的运行逻辑进行重新设计,促进制度的可持续。与此同时,积极推进适时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制定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实施方案,研究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落实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多层次养老保险。从长远看,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可持续性改革,也是适应老龄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二、全面建成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构想全面建成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必须以“大保障理论”为指导,围绕增强制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制度的革命性变革,实现制度的中国化。1.坚持制度的社会主义方向,增强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道路自信。建立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应有的大思路。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成功实践看,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保基本”是由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全覆盖”是由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决定的,“有弹性、能转移、可持续”是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新型则主要体现在:“保基本”、“有弹性”和“能转移”。制度的灵魂是“人人享有老年基本生活保障”,这也是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与之前养老保险制度相互区别的主要特征。但是,“中国特色”相对“新型”对制度转型和定型是更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而社会主义制度对公平正义更自觉的追求是制度最本质的规定,是最能动的、主观的政治,最终会决定制度转型和定型的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则决定了制度的灵魂必须是“人人享有老年基本生活保障”。2.构建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价值观,增强制度的理论自信。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不仅要在覆盖面和覆盖速度上创造世界奇迹,也要在价值观上树立标杆。社会进步需要一个道德的罗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需要一个新的道德罗盘。今天,在全面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进程中,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全面建成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伟大实践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在理论、道路和制度上更加自信?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应创造性地重点培育和弘扬以“保基本、全覆盖、有弹性、能转移、可持续”为基本内容的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价值观概括了制度建设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核心价值观应分三个层次:保基本、全覆盖是制度层面的价值目标;有弹性、能转移是制度层面的价值取向;可持续是制度层面的价值准则。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来,一直努力的目标就是寻求制度的价值内核。在这样的意义上,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核心价值观也是制度的灵魂。从知与行的角度,让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才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夯实制度的思想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