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试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24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是(A)A.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B.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C.犯罪手段是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D.犯罪客体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2.甲谈恋爱失败,遂对女青年怀恨在心。某日,甲手持一刮脸刀片,趁人不备,将6位女青年脸部划成轻伤。甲的行为属于(D)A.牵连犯B.想像竞合犯C.吸收犯D.连续犯连续犯:是指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性质相同的数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3.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B)A.按劳取酬B.可以酌量发给报酬C.不发报酬D.根据劳动表现发给报酬4.农民吉某、古某购买废氯气罐二只后,在某小学墙外水池内倾倒残留的氯气(液体),一个月后水池干涸,氯气挥发,致使200名小学生中毒。吉某、古某的行为构成(B)A.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B.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C.危害公共卫生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5.洪某非法种植罂粟,在收获前响应政府号召,自动将罂粟铲除。对洪某(C)A.应当从轻处罚B.应当免除处罚C.可以免除处罚D.可以减轻处罚6.刑法总则规定的是(D)A.认定犯罪和对犯罪人进行处罚的一般原理、原则B.犯罪构成的要件和对犯罪人量刑的一般原理、原则C.认定犯罪和适用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D.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7.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D)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根据宪法C.维护国家主权D.罪刑法定8.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趁机将乙装有5000元现金的提包拿走。甲和丙的行为属于(B)A.共同犯罪B.非共同犯罪C.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D.任意共同犯罪9.某甲在1997年9月盗窃巨款后外逃,于1999年4月归案。对某甲适用刑法应采用的原则是(D)A.从新原则B.从新兼从轻原则C.从旧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10.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区别的关键是(C)A.行为人的预见程度不同B.行为人的预见内容不同C.行为人对结果是否发生的意志内容不同D.行为人对行为是否实施的意志内容不同11.下列人员中,因为精神因素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是(D)A.没有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B.间歇性精神病人C.又聋又哑的人D.完全丧失辨认能力的病理性醉酒的人12.减刑适用的对象是被判处(C)A.管制的犯罪分子B.拘役的犯罪分子C.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D.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犯罪分子13.下列情形中可以实行正当防卫的对象是(C)A.杀人后,正要逃离现场的行为人B.欲实施强奸而尾随、跟踪妇女的行为人C.驱使训练有素的动物侵害他人的行为人D.家养动物侵害他人的动物主人14.下列犯罪中属于危害国防利益罪的是(A)A.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B.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C.武器装备肇事罪D.擅自出卖、转让军队房地产罪15.甲欲杀乙,将毒药投入乙的饭食中。乙服食后,甲后悔,赶紧说明情况,并将乙送往医院抢救。医院在抢救过程中检查发现,甲所投放的“毒药”根本没有毒性,乙安然无恙。甲的行为属于(B)A.不构成犯罪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16.拐卖妇女过程中又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应当(A)A.以拐卖妇女罪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B.以强奸罪从重处罚C.按牵连犯从一重罪处断D.按拐卖妇女罪和强奸罪实行数罪并罚17.成立紧急避险的条件必须是(D)A.有条件逃跑、报警B.直接对抗危险C.进行正当防卫D.出于迫不得已18.非法行医罪的主体是(C)A.未按操作规程进行医疗的医护人员B.任何人C.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D.没有医疗实践经验的人19.某甲意图杀害乙,在乙就餐的食堂的饭菜中投毒。某甲的行为属于(A)A.想像竞合犯B.连续犯C.结合犯D.结果加重犯20.滥用职权罪的主观方面是行为人必须出于(A)A.故意B.过于自信的过失C.疏忽大意的过失D.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21.偷税罪的犯罪主体是(D)A.一般主休B.纳税人C.扣缴义务人D.纳税人、扣缴义务人22.刑罚适用的对象只能是(A)A.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自然人或者单位B.触犯法律的自然人或者单位C.触犯法律,涉嫌犯罪的自然人或者单位D.触犯法律,应当受到处罚的自然人或者单位23.某甲为骗取保险金,为自己的厂房投保。在保险合同生效后,指使他人放火烧毁厂房,并殃及附近居民安全。对某甲的行为应(C)A.以放火罪论处B.以保险诈骗罪论处C.以放火罪和保险诈骗罪并罚D.按牵连犯以放火罪从重处罚24.被害人王某(女)向公安机关控告孙某在2年前强奸了她,公安机关认为证据不足而未予立案。之后不久,孙某因犯盗窃罪在刑事拘留期间交代了曾强奸王某的事实。对孙某所犯的强奸罪应适用(C)A.时效中断B.不予追诉C.时效延长D.根据认罪态度决定是否追诉追诉时效的延长:(1)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2)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3)法定最高刑为无期、死刑,20年后经最高检核准追诉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25.决定罚金数额的根据是(B)A.罪行轻重B.犯罪情节C.罪后态度D.缴纳能力26.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B)A.发生的阶段不同B.犯罪行为停止的原因不同C.处罚原则不同D.犯罪性质不同27.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刑属于(C)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援引法定刑28.甲国侨民在乙国强奸了我国侨民某丙,我国刑法对甲国侨民(B)A.不能适用B.可以适用C.可以不予追究D.必须适用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29.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管制刑(B)A.1日B.2日C.3日D.5日30.适用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有期徒刑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实际执行10年以上的限制。这种特殊情况是指(C)A.有重大自首情节B.有重大立功表现C.国家政治、国防、外交等方面的特殊需要D.在抢险、救灾或在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主体包括(AB)A.公司发起人B.股东C.公司经理D.公司董事E.公司的上级机关32.下列行为中,构成盗窃罪的有(ABCE)A.潜入银行盗窃,但未盗得钱财的B.一年之内入户盗窃3次以上,但盗得财物价值较小的C.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的通信线路的D.盗窃他人的商业秘密的E.盗窃数额较大的33.刑法因果关系的特征是(ABCDE)A.客观性B.相对性C.时间序列性D.条件性和具体性E.复杂性34.破坏交通工具罪所侵害的对象包括(ABCE)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A.火车B.汽车C.电车D.摩托车E.船只35.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主体范围包括(ABCDE)A.公司B.企业C.事业单位D.国家机关E.社会团体和人民团体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空白罪状:指在刑法分则条文中指明要参照其他法律、法规中的规定,来确定某一犯罪构成特征。37.医疗事故罪: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38.刑讯逼供罪: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39.刑事责任:指行为人对违反刑事法律义务的行为所引起的刑事法律后果的一种应有的、体现国家对行为人否定的道德政治评价的承担的标准。40.犯罪目的: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41.简述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几种情况。答:根据刑法的规定,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适用有以下三种情况:(1)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2)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42.简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主要区别。答:(1)危害的来源不同;(2)行为的对象不同;(3)行为的限制不同;(4)必要限度不同;(5)主体范围不同。43.简述合同诈骗罪的构成特征。答:(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制度和诚实信用的市场交易规则,同时侵犯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2)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①以虚假的单位或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②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③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使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④收取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财物后逃匿。⑤以其他方法骗取当事人的财物。(3)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也可以构成。(4)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五、论述题(本题11分)44.试述抢劫罪的概念、构成特征及其与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的区别。答:(1)概念:抢劫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2)构成特征:①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含内容);②在客观上表现为对公私财物所有人、管理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迫使其交出财物或将财物劫走的行为(分析);③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6同岁的人犯本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④在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含目的)。(3)与绑架罪的区别:①行为手段不尽相同;②行为实施的时间、地点不同;③犯罪对象不尽相同;④归属的类罪名不同。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45.胡某(男)与本村妇女魏某通奸。二人预谋毒害胡之妻李某之后结婚。一天中午胡某乘机将“1605”农药倒入其妻正在火上煮的米饭锅里,然后到院里告诉其妻出去办事,吃饭别等他。其妻煮好饭后,给儿子(8岁)盛了一碗吃。其儿子吃后不久便喊肚子疼,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问:胡某的行为基于何种心理态度?应承担何种刑事责任?说明理由。答:胡某的杀人行为出于故意的心理状态。(引述我国刑法关于故意犯罪的规定)。根据案例所提供的材料,说明胡某认识到自己的投毒行为是一种杀人行为,也认识到杀害的对象是其妻,并且明知自己的投毒行为可能造成其妻和儿子的死亡,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胡某决意杀死其妻,希望其妻死亡,同时对儿子的死亡持放任态度。可见,胡某对其杀妻行为的后果持直接故意,对其子死亡后果持间接故意。所以胡某具有杀人的故意,应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46.谭某的两表兄弟从某地偷回一辆价值80万元的掘土机,藏匿于谭的工地。谭让两表兄弟逃往外地。谭见到失主悬赏10万元的告示后,遂决定将掘土机交还失主,借以索得赏金。谭与失主协商索要15万元赏金,失主同意后,谭多次变换掘土机的交接时间和地点,后被公安机关抓获。问:谭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说明理由。答:谭的行为构成包庇罪和窝藏赃物罪,应实行数罪并罚。理由:(1)谭明知两表兄弟已犯盗窃罪,仍指使其外逃,此为故意包庇犯罪分子的行为,构成包庇罪。(2)谭对其表兄弟盗窃的赃物掘土机不上交,反而多次转移藏匿地点,逃避失主和公安机关的追查,符合窝藏赃物罪的特征。根据刑法第310条和第312条之规定,对包庇罪和窝藏赃物罪实行数罪并罚。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