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妇幼保健院创建二级优秀妇幼保健院自查汇报**市妇幼保健机构评审委员会:我县在湖北省南部,**东南,南临长江与湖南岳阳隔江相望,北靠东荆河与潜江接壤,全县共有140万人口,属农业人口大县。全县辖23个乡镇(场),有医疗助产技术服务单位26家,其中乡镇(场)20家,县直6家。**县妇幼保健院位于**镇交通路23号,有近五十年的历史,历经几代医务工作者的艰苦努力,现已成为本县医疗、保健、健康教育、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指导中心,孕产妇急救中心,爱婴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肩负着占全县人口三分之二的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救治重任和全县医疗单位妇幼保健技术培训与业务指导以及基层医院的转诊任务。为进一步推进我院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进程,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塑造窗口形象,增强服务功能,2009年8月,经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我院正式启动了二级优秀妇幼保健院的创建准备工作,通过近1年多来的努力,使医院管理水平、业务技术、医疗保健服务质量、培训宣教、后勤保障、医院设备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再上了一个新台阶!根据《湖北省妇幼保健机构评审管理办法》及《湖北省妇幼保健机构管理评审标准(二级)》,2010年8月25日,我院从机构管理、保健质量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医疗保健服务、工作绩效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考核与自查,自查评分949.5分,各项指标基本上达到了二级优秀妇幼保健院的标准。现将我院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工作措施(一)加强领导,组建专班,确保“创优”工作顺利实施。2009年5月,我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后,即把创建二级优秀妇幼保健院工作纳入主要议事日程,院委会及院科两级会议多次研究讨论,积极做好筹备工作,多方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于8月正式开展“创优”活动。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市卫生局、市妇幼保健院及县卫生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来我院调研与指导,就“创建”工作作了重要的指示与安排,并作为今年的各级部门主要的工作任务来抓。为确保我院“创优”工作顺利进行,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创优”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下设以分管保健的副院长牵头的“创优”办公室。为了使“创优”评审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有序地进行,8月20日,召开了全院创“二优”动员大会,院长胡军作了动员讲话;副院长张作银就“创优”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卫生局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张红及纪委书记邹海华分别作了重要的指示和要求。整个申报评审工作确定为四个阶段分步推进,即:成立组织机构,召开全院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习、讨论、分解标准,明确责任科室和具体责任人;对照标准组织自查,找准差距,提出整改措施,限期完成整改;收集可靠性资料,申报“二优”评审工作。为创造良好的“创优”氛围,“创优”办开办了“创优”工作简报,每月1期,及时了解“创优”工作开展的情况及先进、典型事迹,同时以简报的形式及时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整改措施,确保“创优”工作顺利实施。(二)对照标准,责任到人,确保“创优”工作顺利进行。根据《湖北省妇幼保健机构管理评审标准(二级)》,我院制定了《**县妇幼保健院创建二级妇幼保健院实施方案》,把全院“创优”工作分为行政后勤管理、保健、医疗、护理、住院部、门诊医技、财务等各个小组,将评审标准分解到各个科室,每条落实到各个责任人,各组均在“创优”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专人负责,全员行动,层层落实,分步实施,科内每月一小查,院内每季度一次大自查,并与各个科室负责人签订了责任状。“创优”办按照分解的任务对各科室及各个责任人进行督导与指导,在软件上建立和完善了医院管理的规章制度、职责,修订了医院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办法、管理工作流程、各项操作规程,落实了院感与质量控制的各项措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诊疗常规、规章制度等资料的汇编,使各项工作做到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硬件上对门诊、住院、保健、医技、行管等各个科室进行了装饰装修与调整,改善了院容院貌,优化了就医环境,提高了业务水平;在服务质量上加强了人员培训,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质量,保障了两个效益的增长。(三)抓住重点,强化措施,确保“创优”工作顺利落实。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内容,一年来,医院紧扣质量这一主题,加强“三基三严”培训,优化服务流程,瞄准重点部门,把关重要环节,立足质量考核与监督,注重奖惩结合,把“防范”作为保证质量的第一要务,有力提升了全院医务工作者的质量意识,杜绝了重大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医疗争议在全县医疗机构中发生率最低。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面向群体,面向基层”的母婴保健工作方针,以辖区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妇幼保健网络“龙头”作用,以社会效益为先导,积极落实政府要求的各项妇幼保健工作任务,保障辖区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与此同时,以妇女、儿童医疗保健服务为特色,实行专科建设,专业打造,拓展服务范围,增添了诊疗设备,安排妇产科、儿科医护人员到市妇幼保健院、中心医院、市一医院等进修学习,组织十余人参加市卫生局全科医师培训,新开设了儿科病区、NICU病房及预防接种室和视力筛查室,为质量控制、重要环节的管理和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促进“创优”工作顺利的实施。(四)查缺补漏,整改不足,确保“创优”工作可持续性发展。针对医院与其他县级医院有较大差距的现状,我们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法,拟定了中长远发展规划。以申报“二优”评审工作为契机,先后参观学习了重庆市部分保健院、公安、松滋和**市妇幼保健院等单位的经验及做法,结合我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查缺补漏;进一步补充和修订了医院的各项工作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考核标准,积极推行院科两级管理工作制度,为“制度管人的自我约束机制”找到了制度支撑。建立和完善了实现目标考核、奖惩、内外监督管理办法、运作流程,强化了院科两级负责制,由院长负总责,副院长向院长负责,重大问题由院办公会讨论、院务委员会与职工代表大会决定;中层干部、科护士长实行聘任制。各职能科室根据工作职责定期不定期地到相关科室进行检查,整改不足,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职责。使医院基础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形成了人员有职责、工作有考核、考核有标准、奖惩有措施的管理体系,各项工作进入了良性循环的惯性运转状态,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保障了各项工作可持续性发展。二、自查情况(一)无《湖北省妇幼保健机构评审否决标准》中规定的相关事项。1、依法执业:无超范围执业;无外包、租赁科室;未使用2名以上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未出卖、转让或出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未非法采、供血等现象。2、医疗安全:未发生一级医疗事故医院负完全1起或主要责任1起或3起次要责任。3、重大事件:无财务违纪、违法事件发生(包括设立小金库、帐外帐、开单提成现象等);无因管理原因直接造成重大事件,如死亡2人以上或受重伤5人以上或经济损失在50万元以上的事件;无被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批评以及受到行政处罚。4、宏观控制指标的完成情况:已完成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宏观控制指标;无孕产妇死亡瞒报现象;无上一年度活产或婴儿死亡漏报达20%以上的现象。(二)机构管理1、依法执业:按时效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科目从事诊疗活动,诊疗科目按规定注册到二级科目,无超范围行医的行为,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执业医师、护士均已按规定注册,无超范围执业。医院无对外出租、承包科室,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严格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规章,医院已将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汇编成册,下发到各科室,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习,全员培训至少2次/年。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医院开展了科室学习法律、法规和执行情况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按照《母婴保健法》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依法开展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筛查、产前筛查、结扎手术及终止妊娠、助产技术服务及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筛查、出生缺陷监测、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服务。从业人员须持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审核校验。加强各科室服务能力建设,设药剂科、检验科、手术室、影像科(含超声、心电图室)、消毒供应科(室);有床位数50张,均为妇产科、儿科床位。无放射科,消毒室硬件不达标。医院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位职责及医疗核心制度,大多数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建立健全。2、组织机构与管理。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和院科两级管理,院长及副院长分工职责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清楚,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程序,院领导能将主要精力用在妇幼保健管理工作上。组织机构图能反应院领导、职能部门及临床科室的管理层次,建立了各职能部门的统一协调机制,有协调记录,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合理、运行高效,能满足医院各项工作需要。医院建立和完善了院务公开制度,完善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重大事项均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并按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关于建立院务公开制度的要求推行院务公开、科务公开制度。职工对管理组织机构和院领导满意度调查均95%。医院制定了3—5年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有效组织实施,年度工作总结能准确反映计划的完成情况。3、人力资源医院医师、护士、保健等卫生技术人员数量达到规定要求,三级医师查房和一、二线两级人员值班能满足临床需要。病房床位数与病房护士比符合要求,专业化培训护士比例达到规定要求。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学历、职称、年龄结构比例合理。药、检、放等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相应的学历和职称,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人数比例、中高级技术人才占卫生技术人才人数的比例基本符合规定要求。各专业科室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专业技术人员“三基三严”业务学习、培训及进修学习达到了100%。4、科研管理医院制定科研管理制度,对科研工作给予支持,年度有科研计划。未落实实施措施,经费没有达到要求,近2年没有科研成果。5、医疗、医技、药事、输血管理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输血管理委员会等组织机构,有工作制度和职责要求;按时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质量和安全改进工作。建立纠纷接待、登记、调查、处理机制和重大抢救、医疗意外、重大院内感染等医疗风险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6、应急管理制定了突发事件(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害事故等)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能够及时、妥善处理医院内部发生的突发事件及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故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7、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院内信息管理。医院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和反馈有关医疗质量、安全、服务、费用和绩效信息,能通过网络等形式实现信息共享,卫生行政部门法定报表能实现网上直报,能满足妇幼保健机构管理、保健、医疗、护理、医技及相关部门的信息输入、输出需要,不能满足部分科室信息的统计输入。有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安全措施。8、财务管理医院财务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一切财务收支活动均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在岗财务人员有任职资格,有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按照财务规定开设和使用银行账户。建立了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合理、完整的设置会计帐薄、会计帐户、会计科目、备查薄,科学、合理、真实、完整地编制医院收支预算,建立了内部财务管理和内部稽核、控制制度。落实重大项目集体讨论后按规定程序报批。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责任到人。制定院科两级奖金核算分配制度,实施了综合考核办法,按月考核。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有兼职物价管理员。9、建设、设备和后勤保障管理有发展建设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保健机构设置规划,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组织实施基本建设项目,布局合理,能满足医疗保健服务流程需要。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管理制度,设备处于完好状态;10万元以上的设备采购要进行可行性论证;20万元以上设备定期进行应用情况分析,有年度分析报告和分析结果,有反馈和相关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