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策略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创设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策略研究[作者:佚名来源:绍兴教研院阅读:4446次发布时间:2008-12-4]选择视力保护色:【】[内容提要]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科学课堂教学成功开展的重要条件。本文是笔者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氛围观和师生关系理论,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学生心理需求出发,阐述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有效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氛围策略研究课堂教学是教师高质量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它一直是人们谈论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话题。关于如何形成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的学习,使教师能大幅度地提高单位时间里的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教育界不乏各式各样的见地,也可见其重要性之所在。对于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来说,有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尤为突出。因为科学课是一门理解性的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以实验为基础,理解、应用为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参与科学探究。在教学实际中,有的教师课前设计的教学情景很精美,展望着课堂上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奋力动手,师生积极互动的生动局面,而事实上,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氛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要么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传道”,要么课堂成了“无政府”状态、热热闹闹的“热”一节课,课堂效率甚低。如何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创设和谐的科学课的课堂氛围,笔者就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学生的需求层次进行如下探究。一、建构主义的教学氛围观与师生关系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现实是:一方面我们积极倡导;另一方面学生仍固守本份。赣南日报报道了这样一组数据:某校29.3%的学生曾被罚站过,18.6%的学生因作业没写被罚过;一位有15年教龄的教师,在领导和同事的心目中一直是兢兢业业的骨干,而学生的喜欢率却只有9%。试问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自主创新吗?这更让我们深切地感觉到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多么迫在眉睫。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只有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课堂交流等形式开展积极主动的教与学的人格活动,才能真正有效的实现教学目的。同时它又需要教师为知识的“迁移”而教,因此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上有“霍桑效应”之说,它认为心理气氛和工作气氛是影响工作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不断地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增强自我责任感,提高学习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心理氛围。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改变教师的工作气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两者相结合,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学得扎实,教师的教学效果会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为共同学习而集中在一起的指导者,教学活动是联结教师和学生感情的共同载体。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赖。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就会产生一种亲近力。这种亲近力使学生把教师的要求内化为自我要求,从而提高接受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让学生真正了解你,你才能成为他们的朋友。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的朋友,才能被学生接纳,彼此才会沟通,课堂气氛才会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形成。二、创设以积极情绪体验为基础的和谐教学氛围情绪是人的一种复杂心理活动。人们一般将喜悦、愉快等情绪称之为积极情绪或良好情绪,而将忿怒、哀伤、惊怕、恐惧等情绪称之为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情绪是由每个人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情绪的自我管理是指个体调节和改变自己情绪的过程,它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具体来说,它是通过生理调节、情绪体验调节、行为调节、认知调节和人际调节等途径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合作互动的教学环境,也是促使学生开展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这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其积极的情感氛围为主要特征,只有建立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才会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会有良好的情绪体验,才能有效地开展各种教学交往活动。课堂教学中是否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氛围,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衡量:(l)师生都有愉悦的心理体验,无情感障碍;(2)教师发出的信号能在学生中产生积极的反应,无抵触情绪;(3)教学双方都乐于接受对方的信息,无强制感;(4)师生之间的情感相互促进,不是消极制约。创设积极情绪体验的教学氛围,主要取决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民主意识,善于尊重每一位学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与交往中的主体地位,不包办代替学生自己的活动;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杜绝一切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言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强求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才能为学生开展合作与交往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都有优良的潜能,都有成长与发展的天性,只要条件许可都可以发展成为个性健全,富于创造的人。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允许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成熟的或不成熟的看法,让学生在争辩中逐渐成熟,形成判断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来,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在大气压一节中我用两张纸之间的吹气实验引入新课,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可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有的学生猜测说:“两张纸会被吹开”,有些学生猜测:“两张纸会互相靠近”,我此时先不去评价对错,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实验结果一目了然,学生的记忆加深。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这种模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如学了大气压知识以后,我又安排了一节活动课,课前让各小组学生在课外准备好有关大气压知识的小实验,让学生在班上交流。有的小组表演了吹硬币实验,有的小组表演了用针筒灌热水通过改变筒内气压从而改变水的沸点的实验,有的小组做了飞机机翼模型,有的小组做了吹乒乓球实验,有的小组用水笔套罐水演示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有的小组用两个皮碗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等等,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趣盎然。同时让我深深的体会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总之,教师作为科学课学习的引导者,仅仅有自己的良好愿望是不够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领导好这个集体和创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当然要能够真正创造一种发挥每个学生长处的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成长,还需要分析学生的心理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三、以积极情绪体验为基础的教学氛围的原则和方法以积极情绪体验为基础的教学氛围的原则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中介,是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基本要求。其基本原则是:主动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平等性原则、互动性原则。1.主动性原则,指教学中必须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主动地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人际交往,自主建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开展人际互动的社会建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主体结构的建构过程。我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在布置作业时这样讲,我原来想留五道作业题,但考虑到你们的心情,我就留三道题好了。有些学生听了后说:老师,您还是留五道吧。我顺手推舟的说,那好吧,我留五道,如果你做三道,也算你完成作业。结果全班大部分同学做完了五道题。事后,我大加表扬,这居然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做作业的现象大大减少了。2.激励性原则,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处于一种能动的、活跃的动力状态,从而引发学习动机,强化人际互动,促进学生主体结构的建构。为此,可采用以下几种激励方法:(l)成功激励。学生的学习就是为了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并且成功的喜悦又可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创造更多的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特别是对差生更应特别关照,让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2)评价激励。就是通过实施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3)竞争激励。开展合作与交往,并不是不要竞争,适当的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等作出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3.平等性原则,是指在交往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人格上应保持平等,这是开展人际交往活动的前提。应当承认,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认知水平、认知方式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但他们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正是为了解决他们在认识上的矛盾与差异,才需要在平等原则基础上实现对话、协商、讨论与妥协,以达到认识上的共享与共识。4.互动性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应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通过优化教学中的互动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就能强化学生主体与学习环境的相互影响,促进学生主体结构的建构。坚持互动性原则,首先要强化师生互动。所谓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是师生交往与互动的重要途径与形式。所谓“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的方式。”通过师生对话,就能形成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人际关系和合作、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形成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教学氛围,才能促进学生主体结构的建构。我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布置各学习小组设计实验的任务,如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有哪些?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确定物体的导电性?等等,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在各位小组长的带领下展开讨论,共同拟订方案,并且由其中一位成员执笔写下讨论的方案(如是电学题目需画出电路图),然后在班级交流的过程中由组内的另一位成员进行讲解,最后对各小组进行评价。在每节课中我会设计一个讨论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如学了大气这一节后我提出:夏天的空调和冬天的暖气怎样安装更科学?学了大气压后我出的讨论题是:宇航员到太空中去你觉得要带些什么?学了欧姆定律后讨论题是:如何来测导体的电阻。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常常令教师感到惊叹,他们提出来的问题有些是备课时根本没想到的,他们对某些问题常常有一些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学生常常将教师作为最重要的参照者,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首肯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对积极发表看法的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多承认、多鼓励,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今,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课堂教学太无奈,“三厌”现象(即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家长厌管)也时有出现,针对这种现象,作为教师我们的确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