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启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探索实行大部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全国启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探索实行大部制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北京一月十六日电据中央编办透露:目前全国范围的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已进入方案审批和实施阶段,上海、重庆、陕西、河南、宁夏、云南、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湖北、安徽、西藏、海南、青海、新疆等十五个省(区、市)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经获批并陆续实施。其他省(区、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也将在近期上报中央。据此间媒体今日报道,这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既注意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衔接,又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注重政策的指导性和可行性,给地方探索创新留出空间。中央编办主任王东明表示,二00九年上半年将重点抓好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组织实施,把制定和完善省级政府部门“三定”规定作为实施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中心环节,通过“三定”工作,把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突出强化部门责任,着力理顺职责关系。从各地推进改革的实践看,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有三大关键环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重庆将政府综合部门改组为区域经济调节部门,调整完善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的职能配置,初步建立了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区域经济调节体系。同时,重庆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截至目前,全市共取消、停止实施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一千零七项,党政机关与二百四十家中介组织、六百二十六家行业协会脱钩。——加大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力度。上海对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了合理调整,组建了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将此前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的职责、市农业委员会的参与指导郊区城镇规划建设的职责、市市政工程管理局的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和资金安排等职责,整合划入,而原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市市政工程管理局不再保留。同样,重庆也大刀阔斧地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构建“大农业”的行政管理体制。该市目前已将原有的市农办、市农业局、市农机局、市农综办四个部门资源整合,成立新的市农委。整合后的市农委,减少处室十六个,减少人员五十多人。——进一步研究完善有关管理体制。中央要求,此次改革要继续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的财政体制改革,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广东东莞出台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保留24个机构大洋网-广州日报劳动局不再保留并入市人力资源局◆社保局保留,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月底东莞市人大将任命新局长文/记者李少威占东莞人口比例最大的新莞人最熟悉的“劳动局”月底就退出东莞历史舞台了,新莞人要转而和“东莞市人力资源局”打交道。昨日东莞市召开机构改革工作会议,确定了改革方案,多个部门被更名或者重新组建,日后东莞市民办事,需要重新寻找新的对象。市委书记刘志庚透露,月底东莞市人大将任命新的局长,对于保留的机构,人事上没有太大变化,但对于新合并的机构,由于总体机构数量减少,“有的同志要委屈一下”。24个机构被保留机构改革可谓引起全市上下关注,对于市民而言是今后办事“该找谁”的问题,对于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局座”行列的领导,则是一个饭碗问题。根据改革方案,有24个机构的“局座”们可以先放宽心,这些机构将会被保留。其中,社会保障局和外经贸局的保留是让坊间比较意外的,因为在国内其他城市,社保局和劳动局都统一合并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而外经贸局在国家部委里也早已没有了原来对应的外经贸部。刘志庚在会上也说:“社保局保留了下来,这在全省是唯一一个。”市城建规划局事实上保留,但更名为市城乡规划局。10局办不再保留方案同时公布了不再保留和新组建的机构名单。不再保留的局办一共有10个。“不再保留”并不意味着这些局办相关职责也消失了,而是重新整合变成新的局办。此外,此次机构改革还涉及一些职能合并整合。刘志庚:新局长月底任命压缩机构总是要有同志让出位来。当领导的要关心这些同志,逐步消化,慢慢安排好。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已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市委书记刘志庚总结说,这次改革以实行大部门制为方向,在机构整合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刘志庚说,改革的关键不在于机构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职能的转变。如果职能不转变,机构压缩了多少都没有意义。“有的部门我们也想留下来,但省里有数量要求。”不过,机构数量减少定然会涉及领导权力的重新调整。刘志庚对此表示,月底市人大就会将新局长全部任命完毕。“可以给大家打个招呼,人事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新合并的就没办法了,有的同志要委屈一下,被合并的局长将会保留待遇。压缩机构总是要有同志让出位来。当领导的要关心这些同志,逐步消化,慢慢安排好。”庞国梅:严格规范领导职数市政府工作部门一般按正职1名、副职2~4名配备;内设机构9名编制以上可配1正2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庞国梅在会上要求做好政府部门“三定”工作。一是定主要职责。“要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明确可移交给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责,明确可下放的管理事项,明确取消的审批事项或管理事项。”二是定内设机构。内设机构原则上不增加,要归并职责相近或相似的科室,撤并工作任务不饱满、职能弱化以及工作内容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的科室。三是定人员编制。未调整变动的部门,编制原则上不增加。庞国梅还要求,改革后必须严格规范领导职数。市政府工作部门一般按正职1名、副职2~4名配备;内设机构领导职数:4~8名编制的配1正1副,9名编制以上配1正2副,人数特别多的可配1正3副;机关工会、团委、妇联不设专职负责人,可由有关人员兼任。深圳“大部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华网广州11月8日电从7月30日深圳市公布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到9月8日精简后的31个工作部门正式挂牌,再到10月各个部门工作人员基本就位,不到3个月时间,深圳建市以来最大规模、最大力度的政府机构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因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深入改革,深圳此次改革更受到人们的瞩目。新任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邱宣告诉记者:“金融危机并不能挡住深圳加快政府机构改革的脚步,而且通过部门合并整合,政府机构运作效率高了,服务改善了,有助于更好应对金融危机。”此次深圳行政机构改革,力度之强、范围之广、进度之快,前所未有。原先46个政府工作部门减为31个、“瘦身”近1/3,80%的工作部门纳入整合范围,涉及的600多项行政审批事务减少近200项。以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为例,这一新机构就是在撤并贸易工业局、科技和信息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高新技术产业带领导小组办公室、保税区管理局、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多家机构基础上重新整合组建而成,原先55个处级单位,整合后变成29个,公务员从原先400多人减少近百人,变化最大的是正处级岗位,从42个减少到29个。邱宣说,创业板近期在深圳启动,对深圳中小科技企业赴创业板上市是个很大的促进。整合后的委员会十分重视中小企业创业板上市前的辅导和培训工作,下一步还将安排专门上市辅导培训资金,力争企业实现“零成本”上市,更好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实行“大部制”后,大大减少了原先各个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现象。这里的一位处级干部告诉记者,深圳企业多为高新技术企业,在很多项目审批上,既牵扯到贸易工业局,又与科技和信息局有关,以前部门间容易扯皮推诿,整合后变成一个部门,大大简化了审批程序,提高了政府效率。不只是部门间的整合,一些内部事项的处理也在这次改革中加深了整合。从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来看,因为新部门现有15个处有对外审批许可业务,为方便企业办事,委员会新设立“业务受理处”,对全委所有对外行政许可业务集中受理,对企业而言,就变成了“一站式”的窗口,办事不需要往每个处室跑,大大方便了企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深圳此轮机构改革核心就是对行政权进行“三分”改革,分别设置委、局、办三种机构。其中“委”主要承担制定政策、规划、标准等职能并监督执行的大部门;“局”是主要承担执行和监管职能的机构;“办”是主要协助市长办理专门事项,不具有独立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委”“局”之间最终将形成“行政合同制”,以此来考察绩效,实现行政权力间的相互制约。深圳此次共成立了7个像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这样“大部制”的委员会。其中,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划入价格综合管理、国民经济统计分析等职能;规划与国土资源委员会由规划局和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合并而成。此外还设立了财政委员会、交通运输委员会、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居环境委员会。深圳的率先突破,为其他地方的改革提供了参考“样本”。仅在珠三角,今年以来,继深圳之后,珠三角的佛山顺德区、广州市、珠海也都相继启动了“大部制”改革。对深圳而言,此次“大部制”改革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的第7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是“行政权三分”的“深圳模式”继2003年之后再次上路。有调查显示,“政府职能转变”是近年来企业家们最迫切希望推进的改革之一。不少企业经营者意识到,深化改革的关键是政府职能转变,只有真正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其他改革才能更加顺利地推进。不过,此次改革的效果有多大,邱宣说现在还很难判断,可能还要等2到3年后才能看出。“但通过近一段的实践,能深切感受到,这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绝不是简单的精兵简政,而是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整合资源,厘清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力争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参与采写记者:韩洁车晓蕙王传真王敏)理性看待深圳“大部制”改革分作者:何先武9月8日上午9时30分,深圳市人民政府在市民中心举行31个工作部门挂牌仪式。随着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省委常委、深圳市代市长王荣同时轻拉绳索,32块机构牌匾闪亮登场,31个深圳“大部制”改革新机构正式挂牌成立。(据《广州日报》9月9日报道)作为一个特区,深圳在各方面一直敢为天下先,一直走在改革的前沿。继经济改革成功后,深圳在政治改革方面也开始了破冰之旅。这源于领导者的精英意识,但更多地来源于经济变革之后,经济高度发展产生的推力。换句话说,就是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圳的“大部制”改革正是经济高度发展之后的必然。这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根本理念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政府职能,并根据政府职能的调整来设定职能机构,并进行相关的人员配置。也就是深圳提出的“三定”原则——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应当说,这种改革逻辑在理论上是合理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市场化改革路径。在深圳的“大部制”改革中,有两点让人耳目一新:其一、取消调整284项职责。这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表现。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锋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仍然过多,并且有相当部分直接干预企业微观经济活动。而一些该由政府管的事却又没‘管住’、‘管好’。”这可谓切中了当下时弊的脉搏。现代政府改革就是要锻造服务型政府,将社会资源配置的主导权让位于市场。凡不该政府做的,政府要坚决退出,即使市场暂时做不好的,政府也要充分放手,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社会组织和企业去做。其二、强化行政权的自谦自抑。按照构想,深圳此轮的改革主要是对行政权进行“三分”改革,分别设置委、局、办三种机构。其中,“委”是主要承担制定政策、规划、标准等职能并监督执行的大部门;“局”是主要承担执行和监管职能的机构;“办”主要协助市长办理专门事项,是不具有独立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委”“局”之间最终将形成“行政合同制”,凭此来考察绩效。此举主要是为了实现行政权权能之间的相互制约。在当前的社会政治格局下,深圳的“行政权三分”改革,既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无奈。尽管当下的改革,仍然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只裁撤机构,但不精简人员,这似乎不符合“大部制”改革精简的基调;再如,行政权力的内部分权,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行政权力失控的问题等等。对此,我们应当持理性的批判态度。任何改革本质上都是社会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