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过去的日子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发现和感受真、善、美的事物,促进个性发展;有意图地运用美术语言,记录和表现过去的事情,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艺术节精彩片段收集,怀旧模式的照片美术作品等。)一、同忆、导入(初步了解艺术的表现方式)(课堂导入活动可根据实际灵活运用)1.出示艺术节学生活动的精彩剪影照片。2.教师:回忆艺术节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和片段,并谈谈它给你的最深感受。3.学生同忆并谈感受。展示课题课件:展示艺术节照片若干二、交流与思考(引入到对美术创作的表现方式的学习)1.让学生把准备好的照片,即-一张在记忆中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的照片拿出来,相互欣赏交流2.请两位同学上二讲台将自己的照片展示并讲解,为后面的作品创作内容作铺垫3.小结:这些都是摄影给我们带来的美的回忆和感受。摄影一方面可以拍摄出图画式的照片,成为精美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它也是美术创作收集素材的一种手段。4.什么是美术创作?美术创作一般指美术作品的创造,是艺术家根据一定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构思,选用特定的艺术媒介如颜料、笔、调色盘、画纸等制作表现出美术形象的创造活动过程。5。摄影虽然能拍摄出美的艺术作品.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影响较大,往往也有不尽人意之处。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课件:“看照片,讲故事”投影仪:展示学牛带来的照片课件:“美术创作”课件:图例(有缺陷的摄影作品)2我们的创作构思,如绘厕、雕塑等6.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来表现主题。三、构思、创作(根据自己所带来的照片或同忆为内容,设计主题,进行表现)1.教师:过去的日子里,我们都有过欢乐和苦恼,都有过许多值得回昧的记忆。你是否可以尝试用绘画的表现形式来表现自己过去的日子?2.儿童画欣赏,开阔学生思路。3.学生交流想法,进行自主表现。课件:“我创作.我表现”课件:儿童画欣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作用,掌握分析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的方法;尝试用多种绘画表现语言表现生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童谣导入1.童谣:“月亮粑粑,里面坐个爹爹,爹爹出来买菜,里面坐个奶奶,奶奶绣花,绣个糍粑……”课件:播放录制的童谣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2.教师:一首童谣、一曲老歌都能引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而美术作品同样也能记录生活。同学们上节课用绘画形式表现过去生活中的趣事,今天我们学会用其他的绘画表现形式进行创作,把美好留给未来。二、感受、学习(初步了解艺术的表现方法)1.呈现美术作品图片。(注:欣赏的作品内容与下面的总结要对应,如社会生活、自然环境方面的内容都应有。同时也要与上面所提到的表现方式相对应,如版画、中国画、漫画、卡通画、材料装饰画等类型的作品应尽最贯穿其中)2.教师:作者是怎样表现主题的?美术作品的课件:“我欣赏,我感觉”课件:各种艺术作品图例展示课件:油画作品《山村小店》3表现是不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模仿与照搬?3.重点欣赏油画作品《山村小店》,从题材、主题、细节等方面进行分析。4.学牛欣赏与感受艺术作品,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画面主题的,感受艺术表现的魅力。5.小结:艺术作品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艺术家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总要融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优秀的艺术家总是关注社会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在创作中表现自己的个性。课件:作品分析表格课件:“小结”三、美术作品再欣赏(进一步感受与理解艺术家对作品表现方法的把握)1.教师:那么艺术家又是运用了怎样的艺术表现方法来表现自己的艺术作品?2.总结:从同学们刚才的分析来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具象表现和抽象表现.那么什么是具象表现?什么是抽象表现?1)具象表现和抽象表现是从作品形象与自然对象的相似程度上去划分作品风格的概念。2)具象表现强调反映客观现实的真实性,其创造的美术形象偏重于写实。3)抽象表现一般指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方法表现。课件:艺术作品图例展示课件:“小结”课件:具象与抽象艺术作品图例四、构思、创作(重在不同表现手法的尝试)1.创作一幅表现校园生活题材的作品,根据主题尝试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2.学生画草图,用投影仪展示,交流意见。3.学生完成作业。课件:“我创作,我表现”4教学反思:第2课桥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生利用简单的桥梁模型折纸设计表达友情的立体贺卡;学生能够实施桥梁实地艺术考察任务。多媒体课件以及纸材、刀、玻璃板、尺等。一、欣赏导入1.学生欣赏纸质桥梁模型。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生活中看到过哪些桥梁?这些桥梁的造型有何不同?(对桥梁的作用、造型结构、艺术特征有初步的认识)3.教师:古往今来,桥梁一直扮演着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角色,人们对桥梁也倾注了许多美好、丰富的情感。今天,我们就用简易的桥梁折纸设计立体贺卡,表达一份对朋友的友情吧。纸质桥梁模型实物、生活中的桥梁图片。二、演示讨论1.展示桥梁立体贺卡。2.平展贺卡,展示平面图。3.课件演示制作桥梁折纸立体贺卡。(三维动画效果给学生以直观感受)4.学生观察思考:桥梁立体贺卡实物,桥梁立体贺卡平面图,演示桥梁折纸立体贺卡制作步骤,折纸桥梁贺卡的造型的变化。51)材料要求2)结构要求3)制作步骤4)制作要领5。学生针对思考问题展开讨论。6.教师小结。7.针对折纸桥梁贺卡的造型做进一步的探讨,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更多的切割、折叠等技巧进行制作。三、学生尝试1.学生制作折纸桥梁贺卡.写上祝福的语言。(注意设计时考虑文字的位置)2.征求学生的意见,同学间相互交换作业。四、欣赏讨论欣赏不同造型的桥梁图片,激发学生对桥梁的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问题的探索热情。(位于湖南省通道县的普修桥,始建于清代,它与当地的侗族民俗习惯、民俗活动有密切联系;河北省赵县的安济桥,建于隋朝,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不同造型的桥梁图片。五、考察安排1.把全班分成几个考察队。2.分配考察任务。3.每队提出考察方案,讨论确定,课外实施。六、课堂小结布置下节课应准备的工具,以两名同学为一组带筷子或棉签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根据桥梁实地艺术考察或收集图形资料信息,撰写一篇相关艺术考察报告;学生能够尝试独立或合作设计一座拉索结构的桥梁模型草图。多媒体课件以及筷子等。6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一、整理考察成果1.引导学生分析考察成果。2.课后再整理、加工考察结果。3.建议撰写考察报告或写一篇考察心得。二、学生尝试1.教师用八双筷子搭一座桥。2.提示:如何做到搭建不用连接的配件,大家观察步骤。3.学生分组用筷子搭桥竞赛,看哪个组搭得又快、又好。4.欣赏《清明上河图》中的拱桥。5.引发学生对桥梁结构与力学原理的思考。《清明上河图》局部三、桥梁常识1.具典型代表性的桥梁: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美国金门大桥、悉尼跨海大桥等。2.桥梁的基本结构。支撑作用部分:桩、墩、拱、梁、架、柱、索。交通部分:桥面。安全与装饰部分:护栏。3.桥梁的种类。根据用途分:公路桥、铁路桥、立交桥等。根据材料分:竹桥、石桥、木桥、藤桥、铁索桥、钢筋水泥桥等。根据外观分:平桥、拱桥、曲桥等。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美国金门大桥、悉尼跨海大桥图片;桥梁局部图;桥梁图片。四、欣赏讨论1.欣赏济南黄河大桥图片。2.从桥的造型、线条、色彩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等方面展开讨论。3.了解斜拉桥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缆索、塔济南黄河大桥图片;斜拉桥局部图;斜拉桥塔柱结构图。7柱、桥墩、桥台、主梁和辅助墩等。4.斜拉桥塔柱结构的主要造型变化。五、学生制作1.教师演示桥梁模型制作中的关键步骤,向学生提出合理设计与制作需注意的问题。1)设计草图(尺寸的确定)。2)选材(有一定的硬度)。3)按尺寸制作塔柱与桥面(注意色彩搭配)。4)利用缆索平衡塔柱与桥面。5)根据设计粘接缆索,固定桥梁结构。6)调整、完成桥梁模型。2.学生分组设计,画出草图,探讨设计制作的合理性,下节课分工制作。桥梁模型制作步骤。(第三课时)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材料,尝试合作制作一座拉索结构的桥梁模型。纸材、刀、玻璃板、尺等。一、学生制作完善设计,合作制作桥梁模型。二、作业评价学生制作的桥梁模型展示,根据教材中的评价建议进行自评、互评。教学反思:8第3课绿洲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第一课时)一、导入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同学们曾经为植树节做过什么吗?(植树,看着树苗一天一天的长大,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今年的植树节我们将要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举办一个“爱我绿色家园”的主题画展。二、尝试设计1.播放一段剪辑好的环境被破坏的视频,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反差,谈观后的感受.引发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和创作欲望。2.请以“绿洲”为题,构思一幅表现环保的画。(学生谈自己的创作思路。)剪辑好的环境被破坏的视频三、作品欣赏作品《绿洲》欣赏①比较和自己的构思有何区别:马格里特的作品创造了一种更新奇的视觉效果,(2)画面的主题和内容:黄沙、白云、绿树、白色桌子和黑色天空不同寻常地组合在一起,不切实际,令人深思,用这奇幻的景象警醒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绿洲,达到了宣传环保的目的。运用绘画的形式同样可以宣传环保主题。作品《绿洲》欣赏9四、处理手法1.从作品《绿洲》中分析手法的运用:①时空重组(沙漠与桌子、沙漠与树的组合).鼓励发散思维。如:跳高的垫子变成水盆、类人猿时代与IT时代事与物的结合等等。②改变生存环境(树生长在桌子上、云降在树叶上、桌子摆放在沙漠里),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如:人生活在真空中、鱼在地上走、鸟在水上睡、稻草长在饭盆中、地球变成蛋黄等等。2.讨论:以自然环境中的哪些素材可以进行时空重组、改变生存环境的讨论进行思维拓展。作品《绿洲》欣赏五、活动开展参照《绿洲》中的艺术处理手法,拼贴或画出一幅视觉形象新奇的环保作品六、小结老师展示大部分学生的作业,学生自己选择最有创意的作品,并让学生说明喜欢的原因。老师可引导学生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构思,吸取他人的长处。学生作业展示(第二课时)一、讨论活动1.展示《最后的呼喊》、《屋顶上的猫》、《永恒的记忆》等作品,并列出变换材质、异形同构、比例。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10逆反、自由悬浮、模糊物象等创作手法,请学生分析,每一种创作手法的对应作品有哪些。小结:《最后的呼喊》中运用了异形同构、自由悬浮的手法,将树、叶悬浮在空中,树与叶的相似形与相关特征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梦幻、新奇的感觉。《屋顶上的猫》中运用了比例逆反的手法,将猫的形象画得比房顶还大,有意突出画面的空间。《永恒的记忆》运用了变换材质的手法,将钟的坚硬的金属材质改变成软的,表现一种疲软的状态。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从上列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更广阔的思维扩散和讨论,然后以竞赛的形式陈述各小组的创新。3.再一次举例,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主题转向绿色环保:地球变成气球,梨子皮与灯泡,眼与拉链,人头与水泥柱,吸管插进地球吸取养分等等。展示《最后的呼喊》、《屋顶上的猫》、《永恒的记忆》等作品地球变气球等思维拓展图的展示二、色彩的运用作品《绿洲》欣赏,从色彩上分析,黄色的沙漠与黑色的天空、黑色的树干形成明度上的鲜明的对比,在视觉上处于画面的上下两方,使自然景物的色彩逐渐被压缩减少,警示人们保护绿色,爱护环境。作品《最后的呼喊》整个画面呈蓝绿色调,产生一种迷幻的视觉效《绿洲》、《最后的呼喊》、《屋顶七的猫》11果,让人觉得这是绿色的呐喊,是树与叶的魂魄在呐喊。作品《屋顶上的猫》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将黄色作为屋顶的颜色.寓意地球沙漠化,而猫则是人类和生物的处境——黑色的,面临死亡的色彩。对比强烈,寓意深刻。三、活动开展综合运用所学的创作方法,拓展思维,提炼创作思路,以“绿”为题,设计出新奇的形象,组合成有趣的画面,表达你对于人类生存和环境污染的关注。评价学生作业,共同选择作品,准备布置画展。各作品巡回播放四、总结拓展除了我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