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历史复习指南(二期课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初一(下)历史复习指南第一单元(1—5课)1、林则徐虎门销烟18世纪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东印度公司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1839年6月,林则徐将收缴的2万余箱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时世界历史上空前的销毁毒品行动,表现了中华民族禁止毒品的坚定决心。2、《南京条约》1840年6月,英国挑起鸦片战争。1841年1月占领香港岛。1842年8月,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向英国侵略者求和签订《南京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海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影响: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破坏;外国商品和鸦片大量涌进中国。中国被迫开始了近代化历程。3、火烧圆明园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等国签订《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后果:列强取得公使驻京;增开11个通商口岸;鸦片贸易合法化等权利。沙俄从1858—1864年,先后攫取中国东北与西北约144万多平方千米的土地。4、太平天国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起义,1853年,定都南京,改名天京。1864年,太平天国被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撰写了太平天国的施政纲领《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5、曾、李、左曾国藩招编的“湘军”成立清政府镇压太平军的主力,他号召维护孔孟圣道,效忠清朝。李鸿章招编“淮军”,主张用西方科学技术维护清朝专制政体,这种主张后来发展为“中体为学,西体为用”的思想。19世纪60年代,中亚浩罕汗国阿古柏侵入新疆,建“哲德沙尔汗国”。沙俄借口“代守”,趁机占领伊犁。1876年,左宗棠摧毁阿古柏势力,收复新疆。之后,清政府收回伊犁。6、总理衙门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成立,主管外交、通商、关税、工矿建设、军工制造、派遣留学等事务,慈禧太后通过总理衙门与列强勾结,共同镇压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起,把设及清政府对外关系和西方社会经济文化的事务统称为“洋务”,把举办洋务事业称为“自强新政”(目的),后人又称“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闭塞保守的舆论环境中,举步维艰。7、江南制造局李鸿章位高权重,兴办洋务事业最多,是晚清影响最大的洋务派官僚。李鸿章于1865年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局是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它在管理上仍然存在着浓厚的衙门习气。8、筹建近代海军洋务派先后连成广东、福建、南洋、北洋四支海军。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1884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1888年成军的北洋海军是当时远东最强大的海军,后被日本超过。9、电报与铁路中国近代兴办电报和铁路的目的:国防。1880年李鸿章设立天津电报总局,到1894年全国大部分行省和重要城市都通了电报。李鸿章修建了唐胥铁路,成立了中国铁路公司。10、同文馆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同文馆翻译、编写了一些有关西方国家的书籍,其中以丁韪良(WilliamA.P.Martin)翻译的《万国公法》影响最大。上海、广州兴办了广方言馆,福建船政局创办了福建船政学堂。11、出洋留学为培养洋务人才,曾国藩、李鸿章采纳容宏的建议,先后四次选派学童赴美留学。福建船政学堂三次选派学生赴英法留学。他们完成学业后,多数回国,成为各领域的人才,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詹天佑、严复是其中杰出代表。詹天佑主持建成京张铁路,严复翻译了《天演论》。12、租界鸦片战争后,列强在上海、广州、天津、汉口等通商口岸设立租界,成为“国中之国”,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同时也成了中国人了解学习西方文化和制度的窗口。13、黄海海战1894年7月,日本在丰岛海面突袭清军,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主要战役:丰岛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黄海战役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殉国。黄海海战史中日双方海军主力的决战,之后,北洋海军放弃了制海权。1895年,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覆灭。14、《马关条约》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是什么?内容:清政府放弃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辟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开矿办厂;等。影响: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在深重民族灾难面前,中华民族开始觉醒了。俄法德以中国再偿付3000万两白银为条件,逼日本将辽东半岛交还中国。第二单元(6—10课)1、百日维新康有为主张:鼓励科技发明,发展实业,设立议院,进行政治改革;痛陈中国危急形势,说明救亡图存的政治改革已迫在眉睫。1898年(农历戊戌年)6月,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戊戌变法开始。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前后仅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1898年9月,顽固派首领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变乱祖法”为由,发动政变,镇压了变法。由袁世凯告发,谭嗣同等六名维新派人士被捕遭杀,时称“戊戌六君子”。2、义和团在“扶清灭洋”的口号下,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地区兴起。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华北各地和北京城内。3、《辛丑条约》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镇压义和团运动,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出逃西安。沙俄趁机出兵东北,并制造了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惨案。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是什么?内容:清政府赔偿4.5亿两白银;北京东交民巷为外国使馆区,由外国军队驻防;拆除从大沽到北京沿线的所有炮台,从山海关到大沽的12个战略要地由外国军队驻守;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等。影响:鸦片战争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不仅使中国人民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而且使中国政府直接受到列强的严密监视和武力威胁。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孙中山与同盟会1894年,孙中山创立中国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1895年,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失败。1905年8月,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规模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被推为总理。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后将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4、武昌起义1911年(农历辛亥年),武昌的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联合发动起义。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发出了起义信号,第二天黎明,起义军控制了武昌城,成立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起义获得胜利。在武昌起义推动下,股民风暴迅速席卷全国,清朝统治土崩瓦解。5、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按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组织,颁布一系列有利于民主共和、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和移风易俗的政策法令,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912年2月,袁世凯逼清帝退位,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正式结束。不久,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职位,攫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6、袁世凯的“皇帝梦”经过:一、破坏共和体制,重走专制集权道路:(1)暗杀宋教仁(2)出兵打败南方革命党(3)利用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4)解散国会(5)废除《临时约法》,炮制《总统选举法》二、获取列强支持,实现皇帝梦:(1)接受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2)请美、日政治顾问制造舆论(3)组织“筹安会”,策动“公民请愿”(4)召集国民代表大会,拥他为“中华帝国皇帝”(5)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正式登基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帝制活动。蔡锷在云南发动护国战争,北洋集团分崩离析,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做了83天皇帝梦后在惊惧中死去。7、丁巳复辟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直、奉三大派系。黎元洪为总统,皖系首领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实际控制北京政府。黎元洪的总统府和段祺瑞的国务院经常发生冲突,时称“府院之争”。1917年(农历丁巳年),徐州军阀张勋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军进京,赶走黎元洪,拥溥仪重登帝位,史称“丁巳复辟”。张勋复辟遭全国人民声讨,段祺瑞趁机组织“讨逆军”,赶走张勋辫子军,溥仪再次退位,重新控制北京政府,决定对德宣战,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8、移风易俗清兵入关后,发布“薙发令”,强迫汉族男子仿造满洲习俗,剃发留辫。辛亥革命时期,男子纷纷剪去象征臣服清朝的辫子。女子裹脚是宋代以来摧残妇女的一种陋俗。民国时期,妇女大多不再裹脚。南京临时政府废除了身份等级制度。废除跪拜礼,改行鞠躬礼。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官员为“公仆”,以官职相称;民间用“先生”、“君”等称呼。改变服饰。民国以后生活风尚的巨大变化,是生活文明和进步的表现。9、“黄金时代”中国私人投资近代工业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时期。民族经济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1)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提高,参与制定一系列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形成“振兴实业”、“提倡国货”的强大舆论。(2)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放松了对中国的压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代表:(1)资本集团:张謇大生资本集团,荣家企业集团,等。(2)商业企业:先施公司,永安公司,等。民族经济“黄金时代”消逝的原因:(1)内部:政府横征暴敛,军阀战争不断,农村经济残破。(2)外部: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和商品卷土重来。10、京剧与话剧略。11、《申报》与商务印书馆略。12、癸卯学制略。第三单元(11—14课)1、陈独秀与《新青年》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迁往北京),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陈独秀口号:民主与科学内容:反对旧文化、旧伦理、旧政治、旧艺术、旧宗教对象:维护专制制度的纲常礼教代表作:鲁迅的《狂人日记》性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思想启蒙运动2、白话文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倡导白话文。鲁迅创作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白话小说。郭沫若出版了《女神》白话诗集。白话文运动的意义:对于传播民主、科学思想,促进人民大众的政治觉醒,起了重大作用。3、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事迹:发表《庶民的胜利》,赞扬十月革命;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在北京《晨报》副刊开辟“马克思研究”专栏;编辑《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不少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分子转向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发动民众进行阶级斗争以争取民主革命的胜利。4、五四示威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学校3000多学生在天安门广场集会示威。5、六五罢工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不顾中国的正义要求,悍然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转让给日本口号:外争国权(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内惩国贼(惩处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运动主体:学生,六月五日上海“三罢”斗争后为工人。运动中心:北京,六月五日上海“三罢”斗争后转移到上海。斗争方式:示威、罢课,六月五日为“三罢”(罢工、罢课、罢市)斗争成果: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的职务;中国代表团违抗北京政府命令,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运动性质:全国性反帝爱国运动。历史意义: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巨大的威力;推动了一批爱国知识分子转向马克思主义;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6、中国共产党成立组织准备: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成立发起组;李大钊在北京,毛泽东在长沙,董必武在武汉等地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一大决议:组织工人阶级进行武装革命;提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二大决议:提出党的最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